防治未成年沉迷游戏,家长们能做什么?

2023年元旦节假期前后,腾讯游戏旗下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网络游戏面向未成年人的游戏限玩执行如下:12月30日-1月2日(周五及元旦节假期)每日的20时至21时之间,未成... 2023年元旦节假期前后,腾讯游戏旗下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网络游戏面向未成年人的游戏限玩执行如下:12月30日-1月2日(周五及元旦节假期)每日的20时至21时之间,未成年人可登录游戏。其余工作日,均为禁玩时段。 展开
 我来答
空诺nt
2022-12-28 · 超过28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44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7.5万
展开全部
作为“Z世代”的家长,孩子玩游戏几乎成为了不可逃避的话题。随着手机的普及,担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也成为了近些年全社会的重点关注问题。

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相继出台。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六个方面为规范网络游戏服务提出了明确的指引;2020年10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新版修订中,将关于网络游戏的相关规定列入法律文本。

作为未成年人保护的另一个重要参与方,各大企业也针对未成年人玩家,推出了包括游戏行为查询、通知、游戏时长管理、身份识别系统、声音系统以至于人脸识别系统等一些保护措施。在16日举办的未成年人守护生态共建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了《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团体标准,这一标准同样是由游戏企业腾讯、网易以及人民网牵头开展。
但不论政府或者企业,亦或是提供教育的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过程中都不可能起到全部作用。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今年10月发布的《新时代儿童及家庭网络素养调研报告》显示,超过95%的儿童使用互联网的场所是家里。因此,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的角色不可忽视。
有一句话说的好:如果说“国家政策”和“厂商措施”是为未成年人保护建造的城池的话,那么家长则毫无疑问是这座城池的“执戟人”。
而要做好这个执戟人,家长们或许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制定规则,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游戏观
在人手一机的今天,游戏已经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娱乐方式,玩游戏,是和看电影、打球、户外活动类似的娱乐方式,甚至是很多人的社交渠道。
作为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游戏已经成为了孩子们之间的“社交语言”。家长需要协助孩子进行适度游戏,不能放任孩子接触游戏,也不宜让孩子彻底不玩。《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已经对“适度”做了很详细的要求,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游戏厂商也进行了落实。
但厂商的落实并不代表家长们就可以不管了。古灵精怪的小朋友,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办法去躲过平台的监管,甚至他们玩不了游戏,还可以去刷短视频。因此可以制定一个“令行禁止”的上网规则,让孩子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每次应该玩多久。
比如每天可以给孩子划定明确的娱乐时间,并监督孩子实行;也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将玩游戏的时间作为孩子们完成某些任务或者实现某些目标的奖励。
2
充分沟通,帮助青少年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亲子沟通很好的家庭,孩子能正常使用网络的比例为 81.9%;而亲子沟通很不好的家庭,孩子能正常使用网络的比例为 63.0%。同时,民主型教养模式与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喜爱呈反比,而忽视型和专制型教养模式与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喜爱呈正比。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如果能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模式,与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比例会大大降低。
很多时候,孩子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诱因,是来自于家长们的放任、忽视和不理解。而想要真正的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们充分沟通,理解他们的想法,给以他们信任,用平等和尊重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和陪伴他们,并且以身作则,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奥运会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就曾为了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苦练游戏。对于孩子玩游戏这件事,邓亚萍有自己的见解:“这一代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天性,和独属于他们的交流语言,就跟游戏相关,如果强行断绝游戏,脱离同伴世界,我觉得更糟糕。”

为此,邓亚萍还同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共同发起了“家庭沟通计划”,就是期望能够在这些方面给家长们提供帮助,改善与孩子们之间的沟通状况。当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进行平等、互相尊重的沟通,游戏沉迷的问题,相信也会迎刃而解。
3
疏堵结合,合理利用游戏企业的未保系统
除了制定规则和改善沟通之外,家长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防沉迷工具。
国内游戏厂商腾讯、网易,都推出过许多防沉迷工具,也起到了较好的防沉迷效果。以腾讯推出的成长守护平台为例,在其绑定的3000万家长和孩子账户中,有82%游戏时长出现下降。
但再好的工具,仍然存在一些“漏网之鱼”。在诸多关于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新闻报道中,孩子们通过借用或盗用家长身份证,以完成作业为由让家长帮助绕过人脸识别等各种花招,绕过未保系统上网游戏,甚至进行消费。在这些案例中,如果家长对于防沉迷工具有所了解,大多是可以提前避免的。
4
发现兴趣,寓教于乐,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
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心理学教育系通过对某公立学校的研究显示,电子游戏在8~18岁儿童的叙事思维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认为电子游戏具有很大潜力成为新一代教学工具,在激发反思、促进道德教育和社会行为形成等方面有极大潜力。另一方面,一些应用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电子游戏也可促进未成年人的多感觉加工,提高人对注意干扰的抵抗能力,并对认知灵活性产生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中也显示,有七成的孩子愿意与父母主动谈论游戏,但仅有不足15%的父母会陪伴孩子一起玩游戏。
可见,如果家长时间允许,不定期的选择一些合适的游戏与孩子们一起玩耍,也是促进亲子沟通,了解孩子兴趣和能力的好机会。
实际上,许多游戏都有充分的潜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国外有不少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沙盒游戏的视频,其中可以充分看到孩子的创造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cc44842

2022-12-28 · TA获得超过26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160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142万
展开全部
防止未成年沉迷游戏。家长能做什么呢?当孩子一旦沉迷游戏。就会对未来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的行为。具体来说,家长可以通过亲身给孩子树立榜样。给孩子说明沉迷游戏的危害。以及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学习观念,这三种方式来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第一种。家长要通过亲身树立榜样来帮助孩子远离游戏。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各种方式当中。身教重于言传。家长亲身给孩子树立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因此要想让孩子避免沉迷游戏。家长就要首先做到。具体来说,家长本人就不能玩游戏,同时还要引导教育孩子,不玩游戏。这样一来就可以给孩子良好的影响,帮助孩子远离游戏,健康成长。第二。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帮助孩子认识沉迷游戏的危害。沉迷游戏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危害。但是孩子本身却不一定能够认识得到。这就需要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正确理解这个问题。从而做到有效应对。事实上。当孩子真正理解了沉迷游戏所带来的危害之后。就完全可以做到主动远离游戏。从而从根本上避免沉迷游戏的问题。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家长需要做大量的引导教育工作。第三。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正铺的学习观念。避免沉迷游戏。防止孩子沉迷游戏的关键。就是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根本,因素。因此家长就应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从而正确的认识沉迷游戏的危害。以及学习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孩子就可以从根本上懂得相关的道理,从今以后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能正确应对学习和玩游戏的问题。从而避免受到不良影响。使自己能够健康成长。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能够对自己的孩子教育有所帮助。祝孩子健康成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松鼠吃松子
2022-12-28 · 超过45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8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3万
展开全部
作为“Z世代”的家长,孩子玩游戏几乎成为了不可逃避的话题。随着手机的普及,担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也成为了近些年全社会的重点关注问题。

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相继出台。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六个方面为规范网络游戏服务提出了明确的指引;2020年10月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新版修订中,将关于网络游戏的相关规定列入法律文本。

作为未成年人保护的另一个重要参与方,各大企业也针对未成年人玩家,推出了包括游戏行为查询、通知、游戏时长管理、身份识别系统、声音系统以至于人脸识别系统等一些保护措施。在16日举办的未成年人守护生态共建会上,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发布了《网络游戏适龄提示》团体标准,这一标准同样是由游戏企业腾讯、网易以及人民网牵头开展。
但不论政府或者企业,亦或是提供教育的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过程中都不可能起到全部作用。据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今年10月发布的《新时代儿童及家庭网络素养调研报告》显示,超过95%的儿童使用互联网的场所是家里。因此,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的角色不可忽视。
有一句话说的好:如果说“国家政策”和“厂商措施”是为未成年人保护建造的城池的话,那么家长则毫无疑问是这座城池的“执戟人”。
而要做好这个执戟人,家长们或许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
制定规则,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游戏观
在人手一机的今天,游戏已经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娱乐方式,玩游戏,是和看电影、打球、户外活动类似的娱乐方式,甚至是很多人的社交渠道。
作为家长,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游戏已经成为了孩子们之间的“社交语言”。家长需要协助孩子进行适度游戏,不能放任孩子接触游戏,也不宜让孩子彻底不玩。《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已经对“适度”做了很详细的要求,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游戏厂商也进行了落实。
但厂商的落实并不代表家长们就可以不管了。古灵精怪的小朋友,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办法去躲过平台的监管,甚至他们玩不了游戏,还可以去刷短视频。因此可以制定一个“令行禁止”的上网规则,让孩子们知道,在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每次应该玩多久。
比如每天可以给孩子划定明确的娱乐时间,并监督孩子实行;也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将玩游戏的时间作为孩子们完成某些任务或者实现某些目标的奖励。
2
充分沟通,帮助青少年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亲子沟通很好的家庭,孩子能正常使用网络的比例为 81.9%;而亲子沟通很不好的家庭,孩子能正常使用网络的比例为 63.0%。同时,民主型教养模式与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喜爱呈反比,而忽视型和专制型教养模式与孩子对网络游戏的喜爱呈正比。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如果能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模式,与孩子形成良好的沟通,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比例会大大降低。
很多时候,孩子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诱因,是来自于家长们的放任、忽视和不理解。而想要真正的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与孩子们充分沟通,理解他们的想法,给以他们信任,用平等和尊重的方式去对待他们和陪伴他们,并且以身作则,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奥运会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就曾为了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苦练游戏。对于孩子玩游戏这件事,邓亚萍有自己的见解:“这一代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天性,和独属于他们的交流语言,就跟游戏相关,如果强行断绝游戏,脱离同伴世界,我觉得更糟糕。”

为此,邓亚萍还同腾讯成长守护平台共同发起了“家庭沟通计划”,就是期望能够在这些方面给家长们提供帮助,改善与孩子们之间的沟通状况。当父母与孩子之间能够进行平等、互相尊重的沟通,游戏沉迷的问题,相信也会迎刃而解。
3
疏堵结合,合理利用游戏企业的未保系统
除了制定规则和改善沟通之外,家长们也可以充分利用一些防沉迷工具。
国内游戏厂商腾讯、网易,都推出过许多防沉迷工具,也起到了较好的防沉迷效果。以腾讯推出的成长守护平台为例,在其绑定的3000万家长和孩子账户中,有82%游戏时长出现下降。
但再好的工具,仍然存在一些“漏网之鱼”。在诸多关于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新闻报道中,孩子们通过借用或盗用家长身份证,以完成作业为由让家长帮助绕过人脸识别等各种花招,绕过未保系统上网游戏,甚至进行消费。在这些案例中,如果家长对于防沉迷工具有所了解,大多是可以提前避免的。
4
发现兴趣,寓教于乐,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
西班牙阿尔卡拉大学心理学教育系通过对某公立学校的研究显示,电子游戏在8~18岁儿童的叙事思维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认为电子游戏具有很大潜力成为新一代教学工具,在激发反思、促进道德教育和社会行为形成等方面有极大潜力。另一方面,一些应用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电子游戏也可促进未成年人的多感觉加工,提高人对注意干扰的抵抗能力,并对认知灵活性产生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网络游戏的认知、态度、行为研究报告》中也显示,有七成的孩子愿意与父母主动谈论游戏,但仅有不足15%的父母会陪伴孩子一起玩游戏。
可见,如果家长时间允许,不定期的选择一些合适的游戏与孩子们一起玩耍,也是促进亲子沟通,了解孩子兴趣和能力的好机会。
实际上,许多游戏都有充分的潜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国外有不少家长与孩子一起玩沙盒游戏的视频,其中可以充分看到孩子的创造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2-12-28 · 超过12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8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85万
展开全部
已经沉迷了就比较难处理了,但是在孩子还不知道游戏为何物的时候却可以做点工作提前预防:

1,提前让孩子认识游戏,参与游戏。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了。

2,尽量见识好游戏,最好陪孩子一同沉浸。所谓的好游戏绝对不是目前国内泛滥的依据成瘾机制频繁更换的手游,好游戏绝大多数是单机,而且是耗费数年精雕细琢打磨出来的精品(里面也有对艺术的追求)。

3,见缝插针得帮他分辨游戏与现实的区别,了解游戏背后的制作与运作,将游戏与“编程”“计算机”甚至更广义的“科学”构建联系,对“游戏”二字建立全面的认知。

4,发挥家长的作用,协助他把控好游戏时间,适时调整,形成习惯。逐步树立孩子内在的防沉迷系统。

这样做的逻辑是堵不如疏,疏不如导。

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游戏在孩子未来的生活中所占比重大概率是越来越高的,而且这还没有把相关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可能性考虑在内,如果VR技术有突破性进展,那么游戏与生活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

这意味着无论我们愿意与否,做了多少保护,甚至把游戏从孩子的生活中屏蔽掉,你的孩子早晚有一天要在你的监管之外独自面对这个东西。

所以,我们最该考虑的问题应该是“遇到了以后怎样能合理的平衡生活与游戏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怎么才能让孩子永远不接触游戏”(这是幻想)。

为什么我们对游戏如此痴迷?

首先游戏中有令我们感兴趣的东西,题材、画面、动作、操作等等,它既能实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去想不敢去做的事,也能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乃至对美的欣赏。

其次游戏中有一套成熟的即时反馈机制,它能让你时刻处于收获和满足的状态,不必延迟不必等待,这套机制是完全符合我们人体的生理基础的,但是需要明白一点,这套机制本身并无好坏,它只是一个加成器,是好是坏还得看你用它具体做什么了(再多一句嘴,游戏不是全都是负面的)。

还有一点,游戏可以逃离现实。进入游戏,意味着在这段时间里你不必再为任何事情苦恼(不管是学业、人际关系还是社会地位),当一个人在现实中越痛苦时,他就有更大的动机去逃入游戏中。

沉迷游戏这个问题,不止是孩子有,大人同样存在,只能说由于缺少了中高考这样的评价机制,大人们沉迷与否并不那么被人关注而已。

所以,想要让孩子未来尽可能不沉迷于此,我们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他认识游戏,在游戏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自己的认知,最终把游戏安置在妥善之处,正确合理的使用它。

而且这整个过程应该完全处于父母的监管之下,凡有不合适的情况,及时介入调整。孩子越小,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越大,反之则越小,所以这一步工作赶早不赶晚。

我很早就买了游戏机(任天堂的switch,最近为了降低难度还买了一台小霸王怀旧游戏机)计划实施我自己的理论,但是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孩子五六岁之前(我家的目前快4岁了)根本操作不了基本的游戏,他只能看你玩,但是他会抢手柄,抢过来又不会操作。我觉得还是再大点更合适。

当他玩过足够多的游戏,对别的游戏也就不那么稀罕了。

当他见过真正的好游戏,对“垃圾”游戏也就不屑一顾了。

当然,这个策略实施的前提是父母本身能正确的对待游戏,如果父母游戏成瘾,那我的理论就要变成“教唆”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永恒的幸福快乐ing

2022-12-28 · TA获得超过6.4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9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2316万
展开全部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家长们应该尝试着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1、找到游戏的替代品
大多数家长让孩子戒掉游戏都会遭到孩子的强烈反抗,不如去找一些可以替代游戏的活动,比如:带孩子看电影、去游乐场等。通常来说,男孩子玩游戏都是以对抗类为主,因为这能让他感到激动,家长可以让孩子去打篮球、棒球、攀岩等。
2、让孩子失去玩游戏的兴趣
家长不要天天去阻止孩子玩游戏,这样只会让他一有机会玩就更加沉迷其中,而是直接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段里玩3到4个小时,玩不完不能离开。起初孩子会开心一段时间,但是他也会很快失去兴趣。
3、让孩子主动放弃游戏
游戏设计的本身就是为了让玩家“沉迷”,因此设置了很多的奖励机制,比如:做任务可以得游戏装备,有了装备就更容易打怪升级,这种模式就吸引了很多孩子继续玩下去。家长也可以这么做:准备一个表格,如果孩子能够一天不玩游戏就贴一张贴纸,等满20个就可以领取一个奖励。以此类推,用相似的奖励制度让孩子逐渐远离游戏。
因此,孩子对游戏有瘾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亲子关系的疏离,希望家长们都能够多加注意,有问题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交流,采取柔性引导的教育方式会更好一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