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典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用典的作用:
一、品评历史,借古论今
1.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题的诗歌中.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针对社会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诗人在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达到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诗歌的本质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从抒发情感类型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种情况:
1.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
2.表达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
3.表达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
三、引发联想
创新意境诗词中,在对现实景物描绘时引用典故。
可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
因为用典是对历史故事等的高度概括,在增加诗歌容量的同时.还可收到言简而意丰的艺术效果。
用典的种类
典故之种类有三,即明典、暗典、翻典,分述于下:
1、明典
明典者,令人一望即知其用典也。如:
气春江上别,泪血渭阳情;(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崔伟之摄郴州五排)。
“渭阳”一词出自《诗经》唐风:“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之句,遂以代“舅氏”二字。又如:
《邻水延福寺早行 》
陆游
化蝶方酣枕,闻鸡又着鞭。
乱山徐吐日,积水远生烟。
淹泊真衰矣,登临独惘然。
桃花应笑客,无酒到愁边。
其中“化蝶”一词,典出于《庄子》之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而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
后人遂以“化蝶”或“梦蝶”,借喻为“睡觉”。而“闻鸡”一词则出自《晋书》:“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逖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剑”。此处借为清晨之意。
2、暗典
暗典者,于字面上看不出用典之痕迹,须详加玩味,方能体会。如: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之四 》
元遗山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蝨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
末句出自范宁《谷梁传序》:孔子观沧海之横流,乃喟然而叹曰:‘文王即没,文不在兹乎?’作者以文王之任为己任,故言‘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要此身’。暗典之使用,只师取前人典故之意,而不用其辞。即《文心雕龙》所谓“虽引古事,莫取旧辞”是也。
3、翻典
翻典者,即反用以前之典故,使产生意外之效果,如: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虽说贾谊,却反其意而用之。
又林和靖之《自做寿堂诗》: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虽说相如,然反其意而用之也。《艺苑雌黄》云:“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林和靖诗:‘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虽说相如,亦反其意而用之矣。直用其事者,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挛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
又如李商隐之《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诗:
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
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诗中用万般无奈之口气,“却羡”卞和因献璞玉,而双脚被刖之事,以表明作者不甘奴颜屈膝之意,其实何尝真愿斩足,此亦属翻典之类。
2024-09-19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