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课程
1. 我对如何设计课程的看法
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如果它好的话,可继续使用,如果不好也可以吸取教训,取得更好的成绩。
2. 如何设计课程才能制作出优秀的微课
一、微课
1、微课定义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
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2、微课与课堂教学区别
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区别于一对多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微课类似于一对一辅导注重学生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
微课要避免黑板搬家,而是解决用传统教学很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3、微课与传统视频课区别
相较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教为主,显然微课有着自身的优点,诸如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同时微课的录制对象、学习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4、微课制作流程
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二、选题标准
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平凡乃至平庸。
1、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
2、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
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习欲望。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
三、教学设计要求
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
1、适合教学对象
不同学科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数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我们微课理念的。
2、符合认知过程
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中语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对于低年级儿童,情景陶冶也许就会分散注意力。
“停顿”对于低年级学生是不太需要的,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适当的“停顿”是非常必要的,此时的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显然是低效的,进行知识的自我思考才是高效有建设性的。
如果学习的对象是教师,则由于记忆能力下降,可能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牢记。同时由于观念的固化,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缓冲过程,在陈述内容、观点时,转折应适当圆滑、缓慢。
3、微课教学效果
能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具有针对性地解惑、启惑,能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四、PPT设计
1、内容设计
A:PPT是只要放核心内容,边末角的东西可以通过教师的嘴跟动作表达出来,对于照本宣科读PPT的微课跟优秀微课没有任何关联。
B:PPT内容设计要有启发性。
C:PPT内容设计要有悬念性。
D:布置反思
2、版面设计
A:首页与封面设计:最好采用PPT的首页作为封面,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知识点与作者。第一张PPT作为微课的“脸面”,应当有以下清晰的“五官”,额头:如果是系列微课,可以在这说明;眼睛:简明扼要的微课标题;鼻子:作者及单位;嘴巴:学科学段、章节及教材;耳朵:边饰,缺乏了边饰则显得有些古板、单调,不建议在这里放置教师画面。
B背景:就好似人的皮肤,尽量以素雅为主,能烘托字体,不能太艳丽,如果跟人的皮肤一样浓装艳抹,则凸显了内容的苍白无力,同样,背景不能乱,试想凹凸不平的皮肤,能美到哪里去?
C中间页:最顶上可以写着知识点的小点,一目了然,中间则放置主题内容,右下角或左下角留出空白,以放置教师画面,同时不挡住文字。背景应当比首页更加简单,但是不推荐没有背景或是某种纯色的背景,太素颜也不好。
D尾页设计:可以加入感谢语、微课题目、欢迎观看其它微课等语言,此页不建议加入教师画面。
3、美学设计
A:整个PPT当中,应当是50%文字,20%图片,30%空白。
B:整个PPT文字颜色不要超过3种,最好只使用2种。
C:上下一致,左右协调,PPT的上半页与下半页内容数量差不多,不出现头重脚轻,不要出现一边重一边轻的现象,左半页与右半页协调。
D:翻页动画可以有数种,但是不能太多,2-5种翻页效果是合适的。
E:审美不疲劳,不要出现连续的好
3. 平面设计都要学习哪些课程
想要学习平面设计 第二,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 对平面设计有个大概的了解后,就要了解自己,确定自己对电脑平面设计有没有兴趣。凭着一时的心血来潮去学电脑平面设计的人,会越学越感到兴致索然或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这样只能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一无所获。 第三,掌握平面设计的基础 首先,美术基础。对于各大艺术院校出身的人来说就有一定的基础。他们在学校里学习了如素描、色彩、国画、油画、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并且系统地学习了VIS形象识别系统、书籍设计、包装设计、版式设计、摄影艺术等等。但是工作后你会发现,你在学校里学的那点东西是远远不够的。进入社会,只是个开始,你要面临新的学习。但是有很多“半路出道”的设计爱好者没有一点美术基础,不过这没什么大问题,有兴趣做你的老师,只要你平时工作学习之余抽空时间多学学一些美术方面的东西,如色彩知识,培养自己的色彩感知能力,多练习徒手作画,这对电脑平面设计师来说也有很必要的。 其次,电脑软件技术。电脑平面设计的软件有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Freehand、Painter、InDesign等。估计很多人看到这里要眼花缭乱、直冒冷汗了,这么多?不过我要告诉你的是,你只需要学其中几款软件就可以了,首先要学的是Photoshop(简称PS),这是必学的软件,入手容易而且也不需要你精通,但是一定要系统地学习好基础入门,尔后在工作中你会慢慢学到更多与工作相关的功能操作。还有你需要学矢量软件,从三大矢量软件:Coreldraw、Illustrator、Freehand中挑学其中之一。在国内,一般公司里用矢量软件比较多的是Coreldraw,其次是Illustrator。如果你不知道该学哪个软件,根据你当地的平面广告公司一般用什么矢量软件来确定该学什么。矢量软件也完全可以自学入门,都是比较容易上手。 第四,掌握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技巧 基本的软件掌握了,当然还需要深入了解相关的电脑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与理论技巧。有些人以为会PS了,就以为会设计了,这是错误的想法。虽然每个人会有自己的一些关于“设计性的想法”,但这想法和真正的设计还是差十万八千里,设计并不是有些人眼中的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它是有特定的目的性与规律性,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很多因素,最终是要最大程度地实现它的商业价值。所以掌握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巧,并且懂得灵活运用,这是学好电脑平面设计的一个必备条件。这就象做任何事情一样,如果不懂得其中的学问,往往注定失败。 第五,懂得模仿、学会借鉴 新手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自然要从模仿开始。要多看优秀的设计作品,学习人家作品中优秀的地方,并且多多练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自己。但值得注意的是,模仿不是你的长期目标,既然是设计,你更需要的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从模仿中慢慢地学会如何去借鉴,一个好的借鉴就是一种创新。努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一个真正的电脑平面设计师需要做的。
4. 如何科学地设计课程
这是一个很辛酸的问题。如果就工作而言,不涉及一些附加成分,大学教师的工作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教学,一是科研。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本分,所以无论大学老师在职称上走得有多远,都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本分,必须恪尽职守教好书。二是科研,教书必须要有理论积累,大学老师如果做不好科研,在相关领域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发现,所谓教书,只不过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
5. 课程如何设计才适合小孩子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敏感期,比如说0-1岁对口唇的敏感期、1-3岁对秩序的敏感期、3-4岁对色彩的敏感期、4-5岁对数学概念的敏感期、5-6岁对数学逻辑的敏感期。所以,早教课程的设计应该由此入手。
6. 如何做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curriculum design)
不同的定义反映了不同的课程研究取向。不同的关于课程设计的定义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取向的,如普拉特(Pratt)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工作者从事的一切活动,这包含他对达成课程目标所需的因素、技术和程序,进行构想、计划、选择的慎思过程(黄政杰,1991,85 页);另一类则为理性主义取向,如有学者认为课程设计是指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对课程的研究并拟订出课程学习方案,为决策部门服务,拟订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确定选材范围和教学科目,编写教材等都属于课程设计活动(白月桥,1996,227页)。
新近的对课程设计的研究成果则试图综合这两种观点。如《简明国际教育网络全书 课程》中对课程设计的定义为“课程设计是指拟订一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并指出“它决定于两种不同层次的课程编制的决策。广义的层次包括基本的价值选择,具体的层次包括技术上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 其中,所谓广义的层次大致相当于理性主义的课程设计取向定义,而具体的层次则相当于技术取向的课程设计定义。但也有学者认为除了这两个层次的课程设计外,还存在一个更微观的课程设计层次,并且不同层次的课程设计要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7. 如何设计一个课程网站
你去搜搜
多看些大点的网站
参考一下看看怎么做的
到时候你自己就会有思路了
8. 如何设计一门课程
我把课比作一个由六个要素构成的正方体,那么由一系列的正方体串联起来的课程像什么?对,像火车!每堂课就是火车的一个个车厢。既然是一列火车,那么,每一节车厢的作用就不完全一样了,比如,火车有车头、车尾,有座位车厢和卧铺车厢,还有餐车、行李车等。在一门课程中,每一堂课的作用也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课像车头,比如一门课开头的那几节绪论、总论,就像车头一样,为整门课程确定总体的目标、内容和框架;结尾的课往往是整门课程的总结、评价阶段;中间的各堂课也各有各的作用。课与课之间的空隙与连接就像课外的学习活动阶段,它们把上一堂课与下一堂课互相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列车下面的车轮、铁轨和路基就像课程的支持、服务、组织和管理体系,对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发挥重要的作用。
因此,设计一门课程重点要考虑的问题,与设计一堂课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总的来说考虑的问题要更大一些、更多一些、更复杂一些。例如:
课程目标:课程总体目标决定了课程“列车”行进的方向。课程目标相对课堂目标来说,要更宏观一些,更概括一些,设计者所占的位置要更高一些,视野要更开阔一些。不仅要考虑本学科的知识结构,还要考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与衔接,需要对一门学科或多门学科有较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到。
学生情况:对学习者的分析在拙文《
》中已有介绍。相对一堂课来说,课程设计者对学生的了解要更加宏观一些,主要关注大多数学生的总体情况,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数字资源、人力资源等。
教学条件:包括课室情况、设备情况、实验室情况、实习场所、图书馆、教学经费等。
课程评价:评价体系的设计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要比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重要得多。因为不是每堂课都需要立即评价,但每门课必须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它像一个指挥棒一样,既影响着教师的教,也影响着学生的学。评价体系要围绕着课程目标来设计,尽可能既全面、科学,又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验教学的效果,还应起到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的作用。
9. 平面设计都要学习哪些课程
课程设置有抄pagemaker、illustrator、photoshop、coreldraw软件培训;美袭术基础课程(素描与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图案构成。想要学好平面设计其实不难最主要是有没有决心,不妨先用60秒时间来测试下点击测试我适不适合学设计
此外,还有包装设计、画册设计、书籍装帧、商业插画、设计史、房地产户外广告、CI(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dm单、pop美术字设计、版式设计、海报招贴、印刷输出专业知识等
学习平面设计,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课程配上优质讲师,双剑合璧,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天琥在全国有800多名实战讲师,采用线下面授教学+线上点评作品结合的方式,推行实战化教学,让学员技能跟就业需求无缝接轨。
10. 如何设计校本课程
目前,校本课程建设已经成为教改的核心领域之一。然而,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缺乏理性的思考与设计,显得有些盲目又混乱。为了提升校本课程建设的有效性,我们基于研究和实践,梳理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新思路。
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基点
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不同,校本课程建设特别要注重如下三点:
其一,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为重心,适当注重特殊素质的发展。
课程设计的基本宗旨应在于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从素质的性质来看,学生的素质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基本素质,这是指在各个领域都发挥重要作用并对其他各层面素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素质,如性格、价值观、智力、身体素质等;二是学科素质,又称为学科素养,这是专门学科领域范围内的素质,如语文素质、数学素质、外语素质等;三是综合素质,这是对基本素质和学科素质加以综合而成的素质,如学习力、创造力、实践力等;四是特殊素质,这是适用于特殊领域或特殊情境的素质,如书法特长、领导力、野外逃生能力等。对人生的成功与幸福来说,起特别重大作用的素质是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而且这些素质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受关注较少,而学科素质则在国家课程中受关注较多,因此,校本课程建设应该特别注重基本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并围绕这些来建设校本课程,如性格发展指导课程、创造力课程等。
其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愿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愿景应该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一个基点。
尤其是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之下,每个学校都应该明确地树立自己的改革与发展的愿景,其中包括学校的总体发展水平、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并围绕这些进行校本课程建设。
其三,以学习为中心。
目前我国的一些学校逐渐走向以教为中心,这实际上是步入了严重的误区。当前,学校教育又重新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这种转向在当前的西方国家已经比较普遍和深入,在中国也在逐渐走向普遍化和深入化。我国的国家课程,由于变革的周期较长,有些滞后,没有及时体现学校教育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向;而校本课程,则由于变革周期较短,可以及时跟上教育变革的步伐,因此可以及时而充分地体现学校教育以学习为中心的转向。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一定要基于学习规律,体现学习的思路,从而便于学生高质量地开展自主学习。
课程要素体现“以学习为中心”
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环节是校本课程设计。校本课程设计要体现所谓的课程要素。 目前关于课程要素国内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将其划分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个部分。在我看来,这种划分是严重缺乏逻辑的,也不利于开发出高质量的课程,因为它至少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课程实施并不是课程设计本身应包含的一个要素,而是在课程建设完成之后进入的一个环节,即课程实施环节,这个环节的基本途径是教学,不属于课程设计范畴;第二,课程评价也不属于课程设计本身,它是在课程设计之外对课程进行评价,包括对课程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学材)的评价等,它不属于课程设计的范畴。上面谈及的一些范畴或者环节互有关联,但我们也应注意它们的差异,比如,学习评价是在课程范畴之内对学习的评价,是课程的一个要素,但我们不宜将课程评价与学习评价相混淆。
通过分析和整合历史上关于课程要素的各种观点以及课程建设的实际,可以找出课程的如下四个要素,这也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四个要素:一是学习目标,即学习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关系到通过学习而要发展的学生的素质;二是学习内容,即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而掌握的内容;三是学习方式,即为达到学习目标、掌握学习内容而采用的学习活动类型和操作样式;四是学习评价,即对学习活动的评判,包括学习起点评价、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等。
校本课程建设的这四个要素,都是基于学习的。校本课程的文本,都要体现这些课程要素,宏观、中观、微观层次的校本课程文本,分别要在宏观、中观、微观层次上体现这些课程要素。
三个层面让校本课程设计理念落地
课程建设不同于教学。我们大致可以把教育实践划分为三个基本环节: 一是教育构建环节 ,包括课程构建、师资构建、教育制度构建、教育环境构建等; 二是教育展开环节 ,包括教学、课外活动、团队活动、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等; 三是教育评价环节 ,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教育管理评价等。无疑,这种划分是相对的。课程属于教育构建环节,而教学属于教育展开环节,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环节。这为我们理解和建设课程提供了一个总体性的视野。校本课程是一种构建和预设,确切地讲,是对学习的系统化预设,这种构建和预设工作的重点,是形成一系列的课程文本。校本课程文本主要包括如下三种,每一种文本都有一定的结构要求:
其一是校本课程规划,这是关于校本课程的全面的、较长久的计划,属于宏观层次上的校本课程文本,也可以称为校本课程方案。
一个校本课程规划起作用的时间,一般为三至五年不等。校本课程规划文本应该遵循怎样的结构呢?首先,它要从宏观上体现校本课程设计的上述四个要素,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这四个课程要素在宏观层次上分别可以表述为:学校培养目标、校本课程设置、学习方式要领、学习评价要领。其次,校本课程规划文本还要附带性地阐述指导思想和校本课程管理等内容。
其二是校本课程纲要,它应阐明一门特定校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它在职能上相当于课程标准,但比课程标准要简单,一般篇幅为4000至8000字即可。
因为校本课程使用范围较小,不必以较多的投入去研制一个课程标准,而以较小的投入来研制一个课程纲要即可。那么,校本课程纲要应该遵循怎样的结构呢?课程要素在中观层次可以分别表述为:课程目标(即一门具体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即一门具体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要领、学习评价要领。其次,校本课程纲要还要阐述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程理念,这是一门具体课程的理念;二是校本学材(教材)的编写要求,这有助于指导校本学材(教材)的编写。
其三是校本学材(或称校本教材),即一门具体的校本课程的学习材料。
这是校本课程文本的微观层次。广义上的学材,既包括基本的学材,也包括辅助的学材等。这些材料,本质上讲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应该按照学习的规律和思路来编写,从而便于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自主且个性化的学习。“校本学材”不仅是一个术语的改变,而且是编写理念和思路的革新。那么,校本学材应该遵循怎样的结构呢?它应该在微观层次上体现校本课程设计的上述四个要素,即: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应该将这四个课程要素加以提炼和整合,纳入到供学生学习的材料之中,进行精心的组织,并以有效形式加以呈现。这样设计的校本学材,便于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高质量地学习,因此教学质量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