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是谁?
展开全部
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大臣,生有四只眼睛,每只眼睛都有两个瞳仁。一开始,人们看到仓颉的样子,都很惊异。等到后来仓颉创造了文字,人们都说,仓颉之所以生下来就“四目重瞳”,是因为上天派他来做这件大事情,需要让他看得更多,看得更远。
一开始,黄帝分派仓颉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粮食的多少。这点儿事情难不倒仓颉,他这人特别聪明,做事又尽心尽力,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粮食,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
可是过了一些时日,问题来了。原来牲口和粮食越来越多,有时候还不断变化,一会儿增加,一会儿减少,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结绳记事”。他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粮食,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比如,一头羊打一个结,两头羊就打两个结。不久,这办法也不奏效了。因为,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聪明的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这样,当牲口和粮食增加时就添一个贝壳,减少时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仓颉把牲口、粮食都管理得井井有条。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就把部落里的好多事儿统统交给他。每年祭祀的次数,每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都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这么多事情,用打绳结、挂贝壳的方法怎么搞得清楚?得找到更好的法子才行。
一天,仓颉出去散步,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看到三位打猎的人正在争吵。仓颉就停下来,细听究竟。一个人说:“往东走,那边有羚羊!”一个人说:“不行,要往北,前面不远,就可以追到一群鹿!”另一个年龄稍大点的说:“还是往西走吧,那边有两只老虎,不追,就来不及了!”仓颉走过去问:“你们怎么知道东边有羚羊,北边有鹿群,西边有老虎呢?”
那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看脚印啊,地上有野兽的脚印!”
仓颉心中猛然一喜:“对啊,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想到这儿,仓颉拔腿就往家里跑,开始细细地思考怎样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从此,仓颉每天留心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分布的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足迹、草木器具的形状,他都一一描摹(mó)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仓颉看到圆圆的太阳,就画出了“日”字;看着弯弯的月亮,就画出了“月”字;看着高高的大山,就画出了“山”字;看着流动的河水,就画出了“水”字……
仓颉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又把这些符号拼凑几段,拿给人们看。经他解说,许多人也能看明白这一串串符号说了什么。
有了这些符号,仓颉管理起事情来就容易多了。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
就这样,文字形成了。
从此以后,仓颉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看到什么,都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字联系起来。
这天,仓颉来到一座树林里,他走得太累了,就顺便在一棵大树下坐下休息。可是,他的脚停下来了,脑子却没停着,还在想造字的事儿。他想:一棵树就是“木”,那这地方树很多,不是应该画上两个“木”吗?对了,这就是“林”字啊!那比这个林子更大的林子,树木不是更多吗?那就画上三个“木”,这就是“森”字了。仓颉越来越有灵感,想到自己在树下休息,是一个人靠着一棵树,于是就在“木”旁边加上一个“人”,这就成了“休息”的 “休”字……
就这样,仓颉发现了创造文字的很多诀窍。不过,仓颉一点儿也不松懈,他想啊,画啊,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再传到每个部落去。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就是从那时的字演化而来的。
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后,发生了一件怪事:在一个大白天,天上突然下起了谷子雨。人们惊喜万分,都说是天上的神仙奖励仓颉的功德,才有了这一场神奇的雨。后来每年这个时候,就成了人间的“谷雨”节气。
仓颉被人们称为“造字圣人”。他创造了文字以后,人类开始由蛮荒岁月走向文明生活。
一开始,黄帝分派仓颉专门管理圈里牲口的数目,屯里粮食的多少。这点儿事情难不倒仓颉,他这人特别聪明,做事又尽心尽力,很快熟悉了所管的牲口和粮食,心里都有了谱,难得出差错。
可是过了一些时日,问题来了。原来牲口和粮食越来越多,有时候还不断变化,一会儿增加,一会儿减少,光凭脑袋记不住了。当时又没有文字,更没有纸和笔。怎么办呢?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结绳记事”。他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种不同的牲口、粮食,用绳子打的结代表每个数目。比如,一头羊打一个结,两头羊就打两个结。不久,这办法也不奏效了。因为,增加的数目在绳子上打个结很便当,而减少数目时,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聪明的仓颉又想到了在绳子上挂上各式各样的贝壳,来代替他所管的东西。这样,当牲口和粮食增加时就添一个贝壳,减少时就去掉一个贝壳。这法子顶管用,一连用了好几年,仓颉把牲口、粮食都管理得井井有条。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就把部落里的好多事儿统统交给他。每年祭祀的次数,每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都叫仓颉管。仓颉又犯愁了,这么多事情,用打绳结、挂贝壳的方法怎么搞得清楚?得找到更好的法子才行。
一天,仓颉出去散步,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看到三位打猎的人正在争吵。仓颉就停下来,细听究竟。一个人说:“往东走,那边有羚羊!”一个人说:“不行,要往北,前面不远,就可以追到一群鹿!”另一个年龄稍大点的说:“还是往西走吧,那边有两只老虎,不追,就来不及了!”仓颉走过去问:“你们怎么知道东边有羚羊,北边有鹿群,西边有老虎呢?”
那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看脚印啊,地上有野兽的脚印!”
仓颉心中猛然一喜:“对啊,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想到这儿,仓颉拔腿就往家里跑,开始细细地思考怎样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
从此,仓颉每天留心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分布的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足迹、草木器具的形状,他都一一描摹(mó)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仓颉看到圆圆的太阳,就画出了“日”字;看着弯弯的月亮,就画出了“月”字;看着高高的大山,就画出了“山”字;看着流动的河水,就画出了“水”字……
仓颉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又把这些符号拼凑几段,拿给人们看。经他解说,许多人也能看明白这一串串符号说了什么。
有了这些符号,仓颉管理起事情来就容易多了。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全推广开了。
就这样,文字形成了。
从此以后,仓颉无论走到哪里,无论看到什么,都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字联系起来。
这天,仓颉来到一座树林里,他走得太累了,就顺便在一棵大树下坐下休息。可是,他的脚停下来了,脑子却没停着,还在想造字的事儿。他想:一棵树就是“木”,那这地方树很多,不是应该画上两个“木”吗?对了,这就是“林”字啊!那比这个林子更大的林子,树木不是更多吗?那就画上三个“木”,这就是“森”字了。仓颉越来越有灵感,想到自己在树下休息,是一个人靠着一棵树,于是就在“木”旁边加上一个“人”,这就成了“休息”的 “休”字……
就这样,仓颉发现了创造文字的很多诀窍。不过,仓颉一点儿也不松懈,他想啊,画啊,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再传到每个部落去。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就是从那时的字演化而来的。
传说仓颉造字成功后,发生了一件怪事:在一个大白天,天上突然下起了谷子雨。人们惊喜万分,都说是天上的神仙奖励仓颉的功德,才有了这一场神奇的雨。后来每年这个时候,就成了人间的“谷雨”节气。
仓颉被人们称为“造字圣人”。他创造了文字以后,人类开始由蛮荒岁月走向文明生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