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关于《建国大业》的影评 20
字数在800字左右,从故事情节、主题、风格、演员表演、摄影、背景音乐、美工、制作方面做评论。并说国产电影相对于西方大片有什么样的民族特色。谢谢大家!...
字数在800字左右,从故事情节、主题、风格、演员表演、摄影、背景音乐、美工、制作方面做评论。并说国产电影相对于西方大片有什么样的民族特色。谢谢大家!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电影《建国大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2009年9月16日首映。该片一大特色是众多一线明星客串“零片酬”演出。《建国大业》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线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的筹备,突出了当时多党合作以及政治协商制度形成。影片再现了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宋庆龄、宋美龄、蒋经国、李宗仁、李济深、张澜、蔡廷锴、冯玉祥等众多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活动,摆脱了传统历史电影模式
北京拍摄情况
由中国电影集团摄制的建国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开拍以来受到极大关注,因为该片聚集了众多大腕,堪称史上最豪华阵容。2009年2月,片方在怀柔影视基地组织了首次探班,现场拍摄的正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 大腕精益求精 《建国大业》聚集了众多的大腕明星,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大腕都非常认真,听从导演指挥,唐国强和刘劲在拍摄完一个镜头后,就赶紧看镜头圆睁回放,生怕不满意。 在进入会场之前,唐国强、刘劲等都已经在跟导演组讨论每一个细节,具体到当时的面部表情,唐国强也不忘跟导演组确认,在拍摄完毕后,唐国强和刘劲还专门到机器上看镜头的回放,直到觉得自己的表演还比较满意后,才放心地离开。 《建国大业》在北京的拍摄完成后,2月21日起,剧组将转战南京进行拍摄,随后,还将在上海取景拍摄。 明星“跪求”小角色 张国立愿私人投资 《建国大业》投资是3000万,但请的明星不仅大牌而且众多,剧组还要转战几个地方拍摄,黄建新导演透露,其实大部分演员都是义务演出。 黄建新说,现在都还有不少大牌明星打来电话,要求在《建国大业》中扮演角色,而且根本不问酬劳。 《建国大业》不来重庆拍 称高楼多场景难还原 《建国大业》的时间跨度为1945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是这段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城市,但遗憾的是剧组不会来重庆拍摄,导演表示,重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了,很难还原当时的历史。 记者了解到,其实在《建国大业》中有不少在重庆发生的情节,包括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历史性会晤、双十协定的签订等。但是,这些戏都不会来重庆取景。据了解,其中八路军办事处的一些戏份是在北京搭景拍摄的。 导演黄建新告诉记者,之前他们来重庆选过景,也看过红岩村、南山蒋介石旧居等地,但是都很难令他们满意。黄导称,虽然这些建筑本身都还在,在里面拍孙腔猜一些戏份也可以,但是这些建筑多被一些高楼和现代建筑包围,拍摄起来很容易穿帮,所以最后他们不得不放弃。 除了搭景外,有些重庆的戏份则需要电脑制作,黄建新透露,他们很想要一组1946年的重庆夜景镜头,但是现在已经拍不出来了,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用电脑制作的方式完成,这也是该电影中为数不多的需要电脑特技和电脑合成的部分。 葛优演我军团长 导演黄建新透露,葛优的角色也已经确定,是演共产党的一个团长,而且同样很有幽默感。 在第一批阵容公布后,就有说法称,张国立、陈坤、刘德华都演出国民党人物, 那边的明星阵容过于强大了,黄建新导演笑称:“葛优要演我军,要增强我军的明星阵容。” 黄导透露了葛优的一段台词和场景,相当有喜感。大意是:葛优下面的一个排长向他报告,说前面有家地主的院子很大,又很坚固,大炮都打不过去,结果葛优过去发现:“这不是北京城墙吗?怪不得那么结实。”黄导称,虽然这是重大历史题材影片,但是他们希望则型拍出新意,能让更多观众喜欢。 剧情正解:一天晚上,我军某部队正在猛攻北京城,炮火连天中,一名解放军战士(王宝强饰)冲到了阵地的后面,迎接开过来的一辆吉普车,战士对车上的团长(葛优饰)说道:“前方有个地主大院,城墙太高爬不上去,手榴弹都炸不开,请求炮兵支援吧!”团长下车,说:“照明弹”拿起望远镜一看,黑夜中的北京城墙竟然被解放军战士当成地主大院了 这就是王宝强和葛优的唯一两句台词,而且,葛优竟然只有“照明弹”这三个字而已 唐国强:我只是一个普通百姓 唐国强谦虚地称,不管演多少次毛主席,自己都不是大明星,只是一个普通百姓。这次演毛主席会有什么不同,唐国强称,其实每个阶段对角色理解和演绎都会有所不同。唐国强还透露,他担任导演的50集电视连续剧《解放》也刚刚杀青,该剧也是建国60周年的献礼剧。 出演周恩来的刘劲也笑称,自己跟唐国强合作这么多年,可以说是同甘共苦,每年两人在一起的时间,都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
南京拍摄情况
中影集团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因为请到了众多大腕客串,吸引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张国立(饰蒋介石)、陈坤(饰蒋经国)、冯小刚(饰杜月笙)、邬君梅(饰宋美龄)等人的戏份均在南京。剧组从2月22日起转场南京后,一直“封闭式”拍摄,与媒体玩“躲猫猫”。不过,“树大招风”,剧组还是泄露了行踪,南京期间在美龄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陵取景,拍摄重要戏份。 张国立邬君梅见外宾 美龄宫戏份一天半 《建国大业》来南京拍摄的“国军”部分,不用说,中山陵、美龄宫、总统府这些重要的与民国历史有关的建筑都会被摄入镜头。由于导演向剧组所有成员发下“禁令”,要求不能向媒体透露任何讯息。所以,本地媒体一直未能得知剧组的具体行程。美龄宫负责人表示,这里的拍摄进行了一天半,已经结束。 据了解,美龄宫主要拍摄的是蒋介石(张国立饰)和宋美龄(邬君梅饰)在这里与一个美国使者的会面。“邬君梅演宋美龄不是第一次了,在《宋氏三姐妹》中也演过,我觉得很像。”一位工作人员对比宋美龄的画像笑着告诉记者。 南大取景大学生热议 “蒋介石”张国立受期待 《建国大业》在南京的行程紧凑,2月25日上午完成美龄宫戏份后,立刻转场南大,在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大礼堂附近拍了整整一个下午。因为是户外拍摄,引起了来往学生的追捧与围观。当看到穿着马褂便服的“蒋介石”张国立出场时,学生们都异常兴奋,拿出手机拍照,并及时地在南京大学小百合网站上发布并讨论。 不少学生表示张国立形象气质与蒋介石还蛮相似,令人期待,可惜“造型太过单一了,不出意外地就那么几套衣服。”南大学子对于该片在学校取景很是自豪,“要是全在学校拍就好了,可别是只拍一两个场景就算了。招群众演员的话,我们也可以上一把镜头。”也有学生担心,“可别破坏了学校的环境啊!”不过,这一点学生倒是多虑了,2月26日有记者再次来到南大拍摄场地时,这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看不出任何剧组停留过的痕迹。 而据校方负责人介绍,3月6日《建国大业》到南大再次拍摄。 东大老图书馆变成上海洋行 冯小刚陈坤戏份少 “《建国大业》怎么在南大拍? 我们东大才是‘中央大学’旧址啊?”一位东大学生在论坛上质疑。有意思的是,《建国大业》并没有遗忘东大,一大早,印着“中影集团”“建国大业剧组”字样的三十余辆车就开进了东大四牌楼校区。气势很大,把来往的学生都“震住”了。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以前还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剧组进来过呢!”不过,《建国大业》相中的,倒不是东南大学是“中央大学”旧址,而是看中了该校室内装修中的老图书馆。剧组将二楼进行了改造,将三百多平方米的场地改造成一个旧上海洋行,并拍摄了几个重要的上海滩镜头,“杜月笙(冯小刚饰)和蒋经国(陈坤饰)见面的戏,上海滩黑社会的一些戏,都在这里拍了。” 一位剧组成员告诉记者。杜月笙和蒋经国上午的戏拍得十分顺利,导演黄建新很是满意,因此很快就结束了。冯小刚和陈坤进场化妆拍毕后,立刻乘车离开了拍摄现场,因为“保密工作”做得好,两人又来去匆匆,并未引起太多注意。雨越下越大,这里仍然打着强光灯,亮如白昼,数位工作人员把守门口,拦住想进去看热闹的学生。不断有穿中山装或穿黑衣戴礼帽的演员进进出出,一片忙碌景象。 中山陵总统府迎接剧组 场景猜测:别陵与南京解放 现场一位自称演“记者”的中年演员笑着告诉记者,“明天(2月28日)就转去中山陵了。”至于去中山陵拍什么戏,剧组不肯透露。 不过,《建国大业》既然讲的是“新中国成立”,想必要拍摄蒋介石“别陵”的场面。而蒋介石最后一次去中山陵,是在1949年1月16日,“下野”前夕。专家介绍,蒋介石在日记里还写到,当日“正午到陵墓谒陵默祷此为离京别陵之纪念也。”结果,这次“别陵”成了“辞庙”,从此终其一生,他再也没有看见中山陵了。这么有意味的镜头,时间和气候也与现在相当,想必影片不会错过。另一个影片要重现的镜头该是“总统府”,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总统府,南京长江路上的292号大院翻开它新的一页。
上海拍摄情况
《建国大业》在完成了北京、南京两地的拍摄后,《建国大业》3月上旬转景上海。据悉,包括最新加盟的黎明在内的众多大腕的戏份,都在上海完成。 黄建新赞上海老建筑保护到位 2月中旬,《建国大业》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到场的全明星阵容加上总导演韩三平许诺的众多将加盟的演员,使得该部献礼片堪比投资上亿的“大片”。转景南京后,饰演傅作义之女的陈好、饰演解放军播音员的黄圣依等众多演员的戏份逐一杀青,而在3月6日,剧组完成蒋介石赴台湾前与儿子蒋经国、爱将陈诚告别的一场重头戏后,又马不停蹄地转景上海。 由于上海在解放前是民主人士的重要聚集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争取全国各阶层团结合作的中心,因此《建国大业》在上海的取景将长达一个月,除了饰演宋庆龄的许晴将在上海完成主要戏份,饰演毛人凤的姜文、饰演“卧底”的陈道明、饰演共军团长的葛优等人的主要戏份也都在上海拍摄。 《建国大业》在上海的首场拍摄于科学会堂内进行,剧组还进入驻上海车墩影视基地。此外,上海的众多花园洋房也将成为《建国大业》的外景地,该片导演黄建新表示,没想到上海的老建筑保护如此到位,大部分建筑都保持了当年的风貌,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便利。 黎明客串几乎没台词 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在上海热拍,黎明在上海的所有戏份都由陈可辛“客串”导演,这部分戏已经于3月31日拍摄完成。 在《建国大业》中,黎明客串一位参与了首届全国政协会议的民主代表,他几乎没有一句台词。出现在片场的黎明身着西装,更像一位地下工作者,双手背在身后,表情严肃地听着自己的下属汇报工作。 黎明表示,虽然很多演员在片中都是客串的,彼此无法见面,但想到这么多演员会出现在同一部电影里,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黎明在结束该片的拍摄后,随即将进入《十月围城》剧组。 浦江饭店取景 电影《建国大业》4月6日、7日转景北外滩的浦江饭店拍摄。这场大戏呈现出电影片场罕见的景象,在大帮群众演员当中,随处可见大家熟悉的大腕面孔。 浦江饭店的这场大戏正是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官邸晚宴,200位群众演员首先在大厅排兵布阵等待主演入场,但是当群众演员真正看清即将配戏的大腕都是谁时,现场立即起了一阵骚动。 经过几个月的减肥,扮演蒋介石的张国立、瘦削的形象与身旁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场戏,出现的大腕还不止这两位,一边聊得正欢的是扮演周恩来的刘劲和扮演陆军将领的胡军。李连杰身穿海军制服出现在人群中,他扮演的角色是海军上将陈绍宽,台词只有短短的三句话。“十三燕”王学圻也在人群中若隐若现。如此强大的明星阵容一度给拍摄带来困难。
北京拍摄情况
由中国电影集团摄制的建国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开拍以来受到极大关注,因为该片聚集了众多大腕,堪称史上最豪华阵容。2009年2月,片方在怀柔影视基地组织了首次探班,现场拍摄的正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 大腕精益求精 《建国大业》聚集了众多的大腕明星,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些大腕都非常认真,听从导演指挥,唐国强和刘劲在拍摄完一个镜头后,就赶紧看镜头圆睁回放,生怕不满意。 在进入会场之前,唐国强、刘劲等都已经在跟导演组讨论每一个细节,具体到当时的面部表情,唐国强也不忘跟导演组确认,在拍摄完毕后,唐国强和刘劲还专门到机器上看镜头的回放,直到觉得自己的表演还比较满意后,才放心地离开。 《建国大业》在北京的拍摄完成后,2月21日起,剧组将转战南京进行拍摄,随后,还将在上海取景拍摄。 明星“跪求”小角色 张国立愿私人投资 《建国大业》投资是3000万,但请的明星不仅大牌而且众多,剧组还要转战几个地方拍摄,黄建新导演透露,其实大部分演员都是义务演出。 黄建新说,现在都还有不少大牌明星打来电话,要求在《建国大业》中扮演角色,而且根本不问酬劳。 《建国大业》不来重庆拍 称高楼多场景难还原 《建国大业》的时间跨度为1945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重庆是这段历史的一个重要见证城市,但遗憾的是剧组不会来重庆拍摄,导演表示,重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了,很难还原当时的历史。 记者了解到,其实在《建国大业》中有不少在重庆发生的情节,包括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历史性会晤、双十协定的签订等。但是,这些戏都不会来重庆取景。据了解,其中八路军办事处的一些戏份是在北京搭景拍摄的。 导演黄建新告诉记者,之前他们来重庆选过景,也看过红岩村、南山蒋介石旧居等地,但是都很难令他们满意。黄导称,虽然这些建筑本身都还在,在里面拍孙腔猜一些戏份也可以,但是这些建筑多被一些高楼和现代建筑包围,拍摄起来很容易穿帮,所以最后他们不得不放弃。 除了搭景外,有些重庆的戏份则需要电脑制作,黄建新透露,他们很想要一组1946年的重庆夜景镜头,但是现在已经拍不出来了,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用电脑制作的方式完成,这也是该电影中为数不多的需要电脑特技和电脑合成的部分。 葛优演我军团长 导演黄建新透露,葛优的角色也已经确定,是演共产党的一个团长,而且同样很有幽默感。 在第一批阵容公布后,就有说法称,张国立、陈坤、刘德华都演出国民党人物, 那边的明星阵容过于强大了,黄建新导演笑称:“葛优要演我军,要增强我军的明星阵容。” 黄导透露了葛优的一段台词和场景,相当有喜感。大意是:葛优下面的一个排长向他报告,说前面有家地主的院子很大,又很坚固,大炮都打不过去,结果葛优过去发现:“这不是北京城墙吗?怪不得那么结实。”黄导称,虽然这是重大历史题材影片,但是他们希望则型拍出新意,能让更多观众喜欢。 剧情正解:一天晚上,我军某部队正在猛攻北京城,炮火连天中,一名解放军战士(王宝强饰)冲到了阵地的后面,迎接开过来的一辆吉普车,战士对车上的团长(葛优饰)说道:“前方有个地主大院,城墙太高爬不上去,手榴弹都炸不开,请求炮兵支援吧!”团长下车,说:“照明弹”拿起望远镜一看,黑夜中的北京城墙竟然被解放军战士当成地主大院了 这就是王宝强和葛优的唯一两句台词,而且,葛优竟然只有“照明弹”这三个字而已 唐国强:我只是一个普通百姓 唐国强谦虚地称,不管演多少次毛主席,自己都不是大明星,只是一个普通百姓。这次演毛主席会有什么不同,唐国强称,其实每个阶段对角色理解和演绎都会有所不同。唐国强还透露,他担任导演的50集电视连续剧《解放》也刚刚杀青,该剧也是建国60周年的献礼剧。 出演周恩来的刘劲也笑称,自己跟唐国强合作这么多年,可以说是同甘共苦,每年两人在一起的时间,都比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
南京拍摄情况
中影集团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因为请到了众多大腕客串,吸引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张国立(饰蒋介石)、陈坤(饰蒋经国)、冯小刚(饰杜月笙)、邬君梅(饰宋美龄)等人的戏份均在南京。剧组从2月22日起转场南京后,一直“封闭式”拍摄,与媒体玩“躲猫猫”。不过,“树大招风”,剧组还是泄露了行踪,南京期间在美龄宫、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山陵取景,拍摄重要戏份。 张国立邬君梅见外宾 美龄宫戏份一天半 《建国大业》来南京拍摄的“国军”部分,不用说,中山陵、美龄宫、总统府这些重要的与民国历史有关的建筑都会被摄入镜头。由于导演向剧组所有成员发下“禁令”,要求不能向媒体透露任何讯息。所以,本地媒体一直未能得知剧组的具体行程。美龄宫负责人表示,这里的拍摄进行了一天半,已经结束。 据了解,美龄宫主要拍摄的是蒋介石(张国立饰)和宋美龄(邬君梅饰)在这里与一个美国使者的会面。“邬君梅演宋美龄不是第一次了,在《宋氏三姐妹》中也演过,我觉得很像。”一位工作人员对比宋美龄的画像笑着告诉记者。 南大取景大学生热议 “蒋介石”张国立受期待 《建国大业》在南京的行程紧凑,2月25日上午完成美龄宫戏份后,立刻转场南大,在南京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大礼堂附近拍了整整一个下午。因为是户外拍摄,引起了来往学生的追捧与围观。当看到穿着马褂便服的“蒋介石”张国立出场时,学生们都异常兴奋,拿出手机拍照,并及时地在南京大学小百合网站上发布并讨论。 不少学生表示张国立形象气质与蒋介石还蛮相似,令人期待,可惜“造型太过单一了,不出意外地就那么几套衣服。”南大学子对于该片在学校取景很是自豪,“要是全在学校拍就好了,可别是只拍一两个场景就算了。招群众演员的话,我们也可以上一把镜头。”也有学生担心,“可别破坏了学校的环境啊!”不过,这一点学生倒是多虑了,2月26日有记者再次来到南大拍摄场地时,这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看不出任何剧组停留过的痕迹。 而据校方负责人介绍,3月6日《建国大业》到南大再次拍摄。 东大老图书馆变成上海洋行 冯小刚陈坤戏份少 “《建国大业》怎么在南大拍? 我们东大才是‘中央大学’旧址啊?”一位东大学生在论坛上质疑。有意思的是,《建国大业》并没有遗忘东大,一大早,印着“中影集团”“建国大业剧组”字样的三十余辆车就开进了东大四牌楼校区。气势很大,把来往的学生都“震住”了。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以前还很少有这么大规模的剧组进来过呢!”不过,《建国大业》相中的,倒不是东南大学是“中央大学”旧址,而是看中了该校室内装修中的老图书馆。剧组将二楼进行了改造,将三百多平方米的场地改造成一个旧上海洋行,并拍摄了几个重要的上海滩镜头,“杜月笙(冯小刚饰)和蒋经国(陈坤饰)见面的戏,上海滩黑社会的一些戏,都在这里拍了。” 一位剧组成员告诉记者。杜月笙和蒋经国上午的戏拍得十分顺利,导演黄建新很是满意,因此很快就结束了。冯小刚和陈坤进场化妆拍毕后,立刻乘车离开了拍摄现场,因为“保密工作”做得好,两人又来去匆匆,并未引起太多注意。雨越下越大,这里仍然打着强光灯,亮如白昼,数位工作人员把守门口,拦住想进去看热闹的学生。不断有穿中山装或穿黑衣戴礼帽的演员进进出出,一片忙碌景象。 中山陵总统府迎接剧组 场景猜测:别陵与南京解放 现场一位自称演“记者”的中年演员笑着告诉记者,“明天(2月28日)就转去中山陵了。”至于去中山陵拍什么戏,剧组不肯透露。 不过,《建国大业》既然讲的是“新中国成立”,想必要拍摄蒋介石“别陵”的场面。而蒋介石最后一次去中山陵,是在1949年1月16日,“下野”前夕。专家介绍,蒋介石在日记里还写到,当日“正午到陵墓谒陵默祷此为离京别陵之纪念也。”结果,这次“别陵”成了“辞庙”,从此终其一生,他再也没有看见中山陵了。这么有意味的镜头,时间和气候也与现在相当,想必影片不会错过。另一个影片要重现的镜头该是“总统府”,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总统府,南京长江路上的292号大院翻开它新的一页。
上海拍摄情况
《建国大业》在完成了北京、南京两地的拍摄后,《建国大业》3月上旬转景上海。据悉,包括最新加盟的黎明在内的众多大腕的戏份,都在上海完成。 黄建新赞上海老建筑保护到位 2月中旬,《建国大业》在北京举行开机仪式,到场的全明星阵容加上总导演韩三平许诺的众多将加盟的演员,使得该部献礼片堪比投资上亿的“大片”。转景南京后,饰演傅作义之女的陈好、饰演解放军播音员的黄圣依等众多演员的戏份逐一杀青,而在3月6日,剧组完成蒋介石赴台湾前与儿子蒋经国、爱将陈诚告别的一场重头戏后,又马不停蹄地转景上海。 由于上海在解放前是民主人士的重要聚集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争取全国各阶层团结合作的中心,因此《建国大业》在上海的取景将长达一个月,除了饰演宋庆龄的许晴将在上海完成主要戏份,饰演毛人凤的姜文、饰演“卧底”的陈道明、饰演共军团长的葛优等人的主要戏份也都在上海拍摄。 《建国大业》在上海的首场拍摄于科学会堂内进行,剧组还进入驻上海车墩影视基地。此外,上海的众多花园洋房也将成为《建国大业》的外景地,该片导演黄建新表示,没想到上海的老建筑保护如此到位,大部分建筑都保持了当年的风貌,为影片的拍摄提供了便利。 黎明客串几乎没台词 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在上海热拍,黎明在上海的所有戏份都由陈可辛“客串”导演,这部分戏已经于3月31日拍摄完成。 在《建国大业》中,黎明客串一位参与了首届全国政协会议的民主代表,他几乎没有一句台词。出现在片场的黎明身着西装,更像一位地下工作者,双手背在身后,表情严肃地听着自己的下属汇报工作。 黎明表示,虽然很多演员在片中都是客串的,彼此无法见面,但想到这么多演员会出现在同一部电影里,确实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黎明在结束该片的拍摄后,随即将进入《十月围城》剧组。 浦江饭店取景 电影《建国大业》4月6日、7日转景北外滩的浦江饭店拍摄。这场大戏呈现出电影片场罕见的景象,在大帮群众演员当中,随处可见大家熟悉的大腕面孔。 浦江饭店的这场大戏正是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官邸晚宴,200位群众演员首先在大厅排兵布阵等待主演入场,但是当群众演员真正看清即将配戏的大腕都是谁时,现场立即起了一阵骚动。 经过几个月的减肥,扮演蒋介石的张国立、瘦削的形象与身旁扮演毛泽东的唐国强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场戏,出现的大腕还不止这两位,一边聊得正欢的是扮演周恩来的刘劲和扮演陆军将领的胡军。李连杰身穿海军制服出现在人群中,他扮演的角色是海军上将陈绍宽,台词只有短短的三句话。“十三燕”王学圻也在人群中若隐若现。如此强大的明星阵容一度给拍摄带来困难。
展开全部
提供两遍,自己选吧!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散答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二、
经过千辛万苦搞到票,然后聚精会神地看完了一票难求的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神困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冲瞎慧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电影的场景设计和叙事角度有大有小,最喜欢两个场景:一是北平机场,万人喜迎毛泽东和老红军战士的声嘶力竭的场面,令现场观众百感交集,不禁涌动起对建立共和国的无数先辈的敬仰情怀。二是蒋经国前往上海督导经济,直面谴责孔家才是让党国身处危难的蛀虫,回到南京时父亲蒋介石却对他说“不反亡国,反则亡党”的言语,一番时局的忠告带走了经国的锐气,这或许是对多年之后的台湾主政人物的一种性格铺垫和诠释吧。据说蒋经国在深刻反思败走台岛的教训,启动肃贪和党建转型改革,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的将台湾带上“亚洲四小龙”的地位,亲手实现了政治解严(将台湾带入民主时代),集其大成的功业在他之后的新台湾,未见在政治境界及领导效能上超越蒋经国的新典范。蒋经国“与时推移的改善及修正的性格”,注定这位奇迹经济的缔造者最终心力憔悴呕血而亡的悲怆宿命。因此我认为,影片中陈坤的扮相与我心目中的蒋经国最为吻合。片中对征集到国旗、国歌作品的选用过程,犹如生动的教学片,更让人增长了不少知识。
看完《建国大业》,如果你非要问我,谁演的最好?我说是张国立。可能在一些人心里,张国立电视剧演的多了,没有那些“电影明星”们更有银幕范儿。其实错了,他是真正有多大舞台能担多大戏的人,蒋介石,这个份量特别重的角色,被他担起来了,担得漂亮。
当然从外形上来说,张国立无论是从长相上还是身材,都跟蒋介石“不像”得太厉害。但是张国立没走“形似”,甚至于没去追求“神似”,他是在演蒋介石的心,把内心吃透了,打通了血脉去演,这个就很厉害。所以蒋介石的第一个镜头一出来,我就闭嘴了,那种融会贯通的精神气质,已经远远超过了演技的范畴。需要再提一句的是,张国立刻画人物用的是“春秋笔法”,不显山不露水的,很多好东西要是不仔细看,一不留神就过去了。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如今许多影视作品塑造的英雄给很多人一种印象,共产党大都是些没文化,被地主老财逼迫无路可走,才入伍参加革命的土包子,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这部影片也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剧本的粗糙。作为一剧之本,可以看得出,剧作者试图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集中将五年间的大大小小事件做一全面而详尽地描述,终因功力不够,而显得结构凌乱、内容庞杂,头绪错综复杂,人物刻画不是很到位。
其次是导演的问题。这是一部国庆献礼片,担纲导演的是好像从来没有独立导过电影的、负责电影事业的高级官员,为了保险起见,又拉了另外一位导演过很多片子的导演。但对于一个剧本先天不足的影片,导演再有号召力,也无济于事。尽管场面做得很大,气势上很雄伟,但描写战争无非就是行军、长镜头、多弄几处炸点,动不动就是航拍,电脑三维动画,虽是群星云集,但仍旧掩盖不住影片的整体苍白。
第三个要说的是摄影问题。片中出现众多开会的大场面,这是一般导演最为头疼的,因为场景单调不容易调度。而本片的导演及摄影师或许为了照顾众多明星的档期,根本就没考虑拍得再细些,几乎都是全景、中景等几组镜头,场面有了,但效果上就显得雷同了。
第四个要说的是剪辑的问题。可能还是因为剧本的原因,内容上的凌乱表现在剪辑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太跳跃的手法有点模仿美国大片的意思,以对白或音乐的先入作为场景转换的套路,也显得有些老套了。黑白与彩色色调之间的转换也都过时很久了。
总之,这部片子作为主旋律的国庆大片,看了也就看了,不看也不是个损失。它没有早年间《开国大典》拍得精致,当然,想看明星们是如何在一部影片里集中露下小脸的,看看也挺有意思。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散答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二、
经过千辛万苦搞到票,然后聚精会神地看完了一票难求的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神困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冲瞎慧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影片的重点,是国共两党的实力如何从势均力敌、针锋相对,到最后共产党技高一筹,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让历史的天平终于倾向在共产党一边,中国的历史从此改变了前进的方向。
电影的场景设计和叙事角度有大有小,最喜欢两个场景:一是北平机场,万人喜迎毛泽东和老红军战士的声嘶力竭的场面,令现场观众百感交集,不禁涌动起对建立共和国的无数先辈的敬仰情怀。二是蒋经国前往上海督导经济,直面谴责孔家才是让党国身处危难的蛀虫,回到南京时父亲蒋介石却对他说“不反亡国,反则亡党”的言语,一番时局的忠告带走了经国的锐气,这或许是对多年之后的台湾主政人物的一种性格铺垫和诠释吧。据说蒋经国在深刻反思败走台岛的教训,启动肃贪和党建转型改革,呕心沥血、励精图治的将台湾带上“亚洲四小龙”的地位,亲手实现了政治解严(将台湾带入民主时代),集其大成的功业在他之后的新台湾,未见在政治境界及领导效能上超越蒋经国的新典范。蒋经国“与时推移的改善及修正的性格”,注定这位奇迹经济的缔造者最终心力憔悴呕血而亡的悲怆宿命。因此我认为,影片中陈坤的扮相与我心目中的蒋经国最为吻合。片中对征集到国旗、国歌作品的选用过程,犹如生动的教学片,更让人增长了不少知识。
看完《建国大业》,如果你非要问我,谁演的最好?我说是张国立。可能在一些人心里,张国立电视剧演的多了,没有那些“电影明星”们更有银幕范儿。其实错了,他是真正有多大舞台能担多大戏的人,蒋介石,这个份量特别重的角色,被他担起来了,担得漂亮。
当然从外形上来说,张国立无论是从长相上还是身材,都跟蒋介石“不像”得太厉害。但是张国立没走“形似”,甚至于没去追求“神似”,他是在演蒋介石的心,把内心吃透了,打通了血脉去演,这个就很厉害。所以蒋介石的第一个镜头一出来,我就闭嘴了,那种融会贯通的精神气质,已经远远超过了演技的范畴。需要再提一句的是,张国立刻画人物用的是“春秋笔法”,不显山不露水的,很多好东西要是不仔细看,一不留神就过去了。
共产党得天下,一是得民心,二是得人才。如今许多影视作品塑造的英雄给很多人一种印象,共产党大都是些没文化,被地主老财逼迫无路可走,才入伍参加革命的土包子,其实这是很大的误解。从《建国大业》一片来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基调始终灌注整部影片,当时的不少人才都倒向了共产党阵营,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证。相比之下,另一阵营的国民党,派系纷争内耗,一党独揽,自挖墙脚,众亲叛离,诸如蒋经国、白崇禧等经世之才的一度无奈落寂,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这部影片也存在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
首先是剧本的粗糙。作为一剧之本,可以看得出,剧作者试图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集中将五年间的大大小小事件做一全面而详尽地描述,终因功力不够,而显得结构凌乱、内容庞杂,头绪错综复杂,人物刻画不是很到位。
其次是导演的问题。这是一部国庆献礼片,担纲导演的是好像从来没有独立导过电影的、负责电影事业的高级官员,为了保险起见,又拉了另外一位导演过很多片子的导演。但对于一个剧本先天不足的影片,导演再有号召力,也无济于事。尽管场面做得很大,气势上很雄伟,但描写战争无非就是行军、长镜头、多弄几处炸点,动不动就是航拍,电脑三维动画,虽是群星云集,但仍旧掩盖不住影片的整体苍白。
第三个要说的是摄影问题。片中出现众多开会的大场面,这是一般导演最为头疼的,因为场景单调不容易调度。而本片的导演及摄影师或许为了照顾众多明星的档期,根本就没考虑拍得再细些,几乎都是全景、中景等几组镜头,场面有了,但效果上就显得雷同了。
第四个要说的是剪辑的问题。可能还是因为剧本的原因,内容上的凌乱表现在剪辑上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太跳跃的手法有点模仿美国大片的意思,以对白或音乐的先入作为场景转换的套路,也显得有些老套了。黑白与彩色色调之间的转换也都过时很久了。
总之,这部片子作为主旋律的国庆大片,看了也就看了,不看也不是个损失。它没有早年间《开国大典》拍得精致,当然,想看明星们是如何在一部影片里集中露下小脸的,看看也挺有意思。
参考资料: baidu zhidao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