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西省煤炭企业的资源整合重组的意义及问题 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
展开全部
摘 要: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已经宣告收官,其经验也得到国家的认可并予以在其他能源省份推广。本文从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重组的历程出发,剖析了其产生的积极意义和产生的问题,并就问题结合当前的经济动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后煤改时代问题
引言: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采取主体企业与被兼并重组整合企业通过企业并购、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在当地注册成为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主体企业控股不小于51%,经营方式采取主体企业控股经营,市场化运作。
一、山西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历程
山西作为中国的煤炭大省,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4,年产量的70%外运,是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能源的主要提供地。但是由于长期的无序发展,尤其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小煤矿在山西肆意发展,直接导致了山西煤矿规模小、布局散、开采秩序乱、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并同时引发山西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资源浪费等深远的不良后果。"因煤而兴"的山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始于2003年,之后在2004年到2006年相继关停较小规模的煤矿,2007年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煤企重组合并。但是真正大规模有力的整改始于2008年,全省淘汰了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减少近六成的矿井,低水平企业全部退出。2009年,《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促使山西省刮起了"煤炭整合的风暴"席卷全省各县市。到2011年,矿井总数减少到1053座,大型煤炭企业成为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较少到130个。至此,历时多年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宣告收官。
二、整合的成果与意义
1.可持续发展。这一整合举动使得煤炭行业告别了"小、脏、乱、差"的局面,为煤炭行业实现长期稳定增长解决了难题。这场煤炭工业的"大手术"的开展,促使煤炭矿井回采率由不到20%提升到80%,机械化程度由24.8%提高到81%。同时,矿井数的减少并未影响产量,反而使得煤炭产量和外运量不断提高,2011年,山西省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分别达到了8.6亿吨、5.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煤炭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得到了大幅下降,2011年全年未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2.经济效益和资源集约。整合之前一些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的小煤矿比现代化的大集团企业更加赚钱,使得"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频发,同时小煤矿的私挖乱采也造成了地下矿藏的破坏,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在资源整合后,小煤矿不断被大型的集团主体兼并,使得企业的收入得以增加,同时大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集约化方式作业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同时,煤炭资源的积聚使得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煤炭主体企业肩负着布局生产格局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任,对统筹全局性的煤炭资源进行开采意义重大。
3.行业纵深发展。煤炭资源的整合使得煤炭行业集中度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度的提高,这一举动有利于行业更加有序合理的发展壮大,同时也能节约社会资源,扶植煤炭相关产业的研究与发展。例如煤化工的发展,利用煤炭制油、天然气等产品,一方面得以借助国家实话振兴规划的相关政策的帮助,一方面这些产品具有比煤炭本身更高的附加值,因此为煤炭企业提供了较大的盈利空间。在目前,山西煤炭行业投资640医院建设了循环经济校区20个,重点建设煤化工基地,且产品各有侧重。
4.企业本身的现代化建设。煤炭产业是传统的资源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它从产生起国家就煤企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后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导致国企和民企恶性的相互竞争,长远来说对国企民企双方都有害无利。在这股重组合并的浪潮中,国企重新确立了主导的地位,山西煤炭资源实现了向大集团集中的趋势。大集团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大规模作业的成熟经验,同时也有专业的人才优势,经历过整合后,煤炭企业的力量得到壮大和整合,消除了潜在的恶性竞争,使得煤炭企业能够致力于企业本身的建设和长远发展上来。
三、"后煤改时代"的问题
1. 煤炭资源整合过程较快,"***"式的全方位、高速度的改革造成改造过程摩擦不断。例如,山西省的煤炭整改政策对整合标准产量的要求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致使煤炭企业为了符合整改标准不断地改进,致使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还有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整治的县乡级小煤矿,由于产权状况不清晰,政府的行政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与民营煤矿主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一系列利益纠葛事件。
2. 煤矿价格评估和对煤矿主的赔偿较低损伤了投资者情绪和利益。同样的煤矿,煤矿主却要求补偿数亿元,政府股价几千万,心理落差极大,同时由于这些煤矿主背后的投资者牵扯较多,政府这一举动影响乘数巨大。另外,即使有数家私营企业合并起来达到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规避国企的收购,但是这种做法被政府否认,结果导致矿主被罚款甚至没收煤矿等资产,这也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3. 从煤炭行业中推出的数额庞大的民间资本的转移问题。煤炭资源整合促使大量民间资本从中退出,据非官方统计约有近万亿民资退出,而煤老板的去向不一。在这场行业变革和资本盛宴中,最终是政府占主导,民营资本允许存在但是只能是参股不能控股,因此实际上民营资本的比重是比较低的。此外有的煤老板完全脱离煤炭行业投身到全新的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的发展中去,而更大一部分的民间资本正大量外流。很多的人不愿意放弃煤炭旧业,奔赴新疆、内蒙古等地寻找新的资源,另外一部分流向房地产或金融投资领域。但是对山西而言这种情况是十分不合情理的,因为山西致力于产业转型正在积极的招商引资的同时,省内的资金却大量外流。
四、建议举措
1.政府应更加关注整合矿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村民就业等问题。之前小煤矿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就业问题,整合的完成,这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发展,政府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村民进行人才转型的培训以适应整体的产业转型,同时也要积极发展其他产业。
2.充分考量各方利益,从实际出发减少投资者损失。鉴于现在煤炭行业的整合已经宣告收官,对投资者的补偿估价也已基本成型,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对各方利益补偿的尽快到位,尽可能降低投资者的机会成本和不满情绪。
3.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措施引导民间资本流向资本缺乏的领域。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解决了之前存在的规模小、产业效能低的问题,为的是更好的实现产业转型,从单纯的能源产业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转变。因此,山西省应当积极的吸引这部分资本投入到煤化工的建设中来,例如焦化、电力、冶金、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产业,这一路线可以使这部分民间资本拥有着继续在煤炭行业浸淫,分享资源红利,又可以避免民间资本外流,被外省"招商"而去。
参考文献:
[1] 张静怡.从企业兼并重组角度看山西煤炭资源整合[J].企业管理,2010(10).
[2] 刘南斗,张菁菁.从政府的角度反思煤炭资源整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J].中国外资.2012(4).
[3] 周辰.基于山西煤炭重组事件的能源金融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0(1).
作者介绍:王佳(1990-),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09级本科生。
关键词: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后煤改时代问题
引言: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采取主体企业与被兼并重组整合企业通过企业并购、联合重组、控股参股等形式在当地注册成为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主体企业控股不小于51%,经营方式采取主体企业控股经营,市场化运作。
一、山西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历程
山西作为中国的煤炭大省,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4,年产量的70%外运,是国民经济发展所需能源的主要提供地。但是由于长期的无序发展,尤其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小煤矿在山西肆意发展,直接导致了山西煤矿规模小、布局散、开采秩序乱、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并同时引发山西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资源浪费等深远的不良后果。"因煤而兴"的山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始于2003年,之后在2004年到2006年相继关停较小规模的煤矿,2007年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煤企重组合并。但是真正大规模有力的整改始于2008年,全省淘汰了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减少近六成的矿井,低水平企业全部退出。2009年,《关于进一步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促使山西省刮起了"煤炭整合的风暴"席卷全省各县市。到2011年,矿井总数减少到1053座,大型煤炭企业成为兼并重组的主体企业,办矿主体由2200多个较少到130个。至此,历时多年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宣告收官。
二、整合的成果与意义
1.可持续发展。这一整合举动使得煤炭行业告别了"小、脏、乱、差"的局面,为煤炭行业实现长期稳定增长解决了难题。这场煤炭工业的"大手术"的开展,促使煤炭矿井回采率由不到20%提升到80%,机械化程度由24.8%提高到81%。同时,矿井数的减少并未影响产量,反而使得煤炭产量和外运量不断提高,2011年,山西省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分别达到了8.6亿吨、5.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煤炭安全事故发生率也得到了大幅下降,2011年全年未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2.经济效益和资源集约。整合之前一些规模较小、技术落后的小煤矿比现代化的大集团企业更加赚钱,使得"劣币驱逐良币"现象频发,同时小煤矿的私挖乱采也造成了地下矿藏的破坏,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在资源整合后,小煤矿不断被大型的集团主体兼并,使得企业的收入得以增加,同时大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集约化方式作业增加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同时,煤炭资源的积聚使得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煤炭主体企业肩负着布局生产格局和合理利用资源的重任,对统筹全局性的煤炭资源进行开采意义重大。
3.行业纵深发展。煤炭资源的整合使得煤炭行业集中度在短时间内实现大幅度的提高,这一举动有利于行业更加有序合理的发展壮大,同时也能节约社会资源,扶植煤炭相关产业的研究与发展。例如煤化工的发展,利用煤炭制油、天然气等产品,一方面得以借助国家实话振兴规划的相关政策的帮助,一方面这些产品具有比煤炭本身更高的附加值,因此为煤炭企业提供了较大的盈利空间。在目前,山西煤炭行业投资640医院建设了循环经济校区20个,重点建设煤化工基地,且产品各有侧重。
4.企业本身的现代化建设。煤炭产业是传统的资源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它从产生起国家就煤企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后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大量的民间资本进入导致国企和民企恶性的相互竞争,长远来说对国企民企双方都有害无利。在这股重组合并的浪潮中,国企重新确立了主导的地位,山西煤炭资源实现了向大集团集中的趋势。大集团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大规模作业的成熟经验,同时也有专业的人才优势,经历过整合后,煤炭企业的力量得到壮大和整合,消除了潜在的恶性竞争,使得煤炭企业能够致力于企业本身的建设和长远发展上来。
三、"后煤改时代"的问题
1. 煤炭资源整合过程较快,"***"式的全方位、高速度的改革造成改造过程摩擦不断。例如,山西省的煤炭整改政策对整合标准产量的要求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提升,致使煤炭企业为了符合整改标准不断地改进,致使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还有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整治的县乡级小煤矿,由于产权状况不清晰,政府的行政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府与民营煤矿主之间的利益冲突,引发了一系列利益纠葛事件。
2. 煤矿价格评估和对煤矿主的赔偿较低损伤了投资者情绪和利益。同样的煤矿,煤矿主却要求补偿数亿元,政府股价几千万,心理落差极大,同时由于这些煤矿主背后的投资者牵扯较多,政府这一举动影响乘数巨大。另外,即使有数家私营企业合并起来达到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规避国企的收购,但是这种做法被政府否认,结果导致矿主被罚款甚至没收煤矿等资产,这也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3. 从煤炭行业中推出的数额庞大的民间资本的转移问题。煤炭资源整合促使大量民间资本从中退出,据非官方统计约有近万亿民资退出,而煤老板的去向不一。在这场行业变革和资本盛宴中,最终是政府占主导,民营资本允许存在但是只能是参股不能控股,因此实际上民营资本的比重是比较低的。此外有的煤老板完全脱离煤炭行业投身到全新的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的发展中去,而更大一部分的民间资本正大量外流。很多的人不愿意放弃煤炭旧业,奔赴新疆、内蒙古等地寻找新的资源,另外一部分流向房地产或金融投资领域。但是对山西而言这种情况是十分不合情理的,因为山西致力于产业转型正在积极的招商引资的同时,省内的资金却大量外流。
四、建议举措
1.政府应更加关注整合矿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村民就业等问题。之前小煤矿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就业问题,整合的完成,这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发展,政府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村民进行人才转型的培训以适应整体的产业转型,同时也要积极发展其他产业。
2.充分考量各方利益,从实际出发减少投资者损失。鉴于现在煤炭行业的整合已经宣告收官,对投资者的补偿估价也已基本成型,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对各方利益补偿的尽快到位,尽可能降低投资者的机会成本和不满情绪。
3.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措施引导民间资本流向资本缺乏的领域。山西煤炭资源整合解决了之前存在的规模小、产业效能低的问题,为的是更好的实现产业转型,从单纯的能源产业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转变。因此,山西省应当积极的吸引这部分资本投入到煤化工的建设中来,例如焦化、电力、冶金、装备制造、新型材料等产业,这一路线可以使这部分民间资本拥有着继续在煤炭行业浸淫,分享资源红利,又可以避免民间资本外流,被外省"招商"而去。
参考文献:
[1] 张静怡.从企业兼并重组角度看山西煤炭资源整合[J].企业管理,2010(10).
[2] 刘南斗,张菁菁.从政府的角度反思煤炭资源整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J].中国外资.2012(4).
[3] 周辰.基于山西煤炭重组事件的能源金融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0(1).
作者介绍:王佳(1990-),女,汉族,山西阳泉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09级本科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