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结婚,怎么办?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这个可能和婚姻恐惧症有关。
第一,不良体验在作祟
人们在结婚之前不可能只有一段感情,每一段感情也不可能是很顺利的。当我们在感情中经历挫折的时候,我们就会体验到一些不良体验,这些不良体验会影响我们对婚姻的看法:我们不再相信爱情,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美好的感情。
不良体验的深度不同,对我们的影响也就不同。如果是轻微的不良体验,可能只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深一点,就会影响我们的个性和价值观;再深些,就和我们的整个人生幸福挂钩了,就是我这辈子可能不再结婚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人过去没有经历过情感创伤,但也害怕结婚,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不良体验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另一个就是替身经历,即从外界获取经验,从而进行体验。比如说爸爸妈妈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在吵架,好像俩人从来不相爱,是仇人似的!这些虽然不是亲身经历的,但是我却真真实实体验到了。
总之,不良体验有没有亲身经历并不重要,关键是有没有体验到。我们通过体验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婚姻观,从而形成我们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不想结婚的人可能就存在不良体验的情感创伤,对婚姻存在恐惧感。
第二个,婚姻合作能力弱
婚姻其实就是一种合作,这种合作分为经济合作、社会合作和心理合作。
经济合作:大家一起赚钱,一起生活,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社会合作:繁衍是人类的一大问题,我们只有通过结婚,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如果你是一个年龄很大的人,别人看到你还没有结婚,就会觉得你很不正常,别人对你的看法就是社会的评价,不管你有没有疾病,不管你有没有什么心理困惑,只要你还没结婚,你就是不正常的。作为社会人,我们逃脱不了别人的评头论足,我们只有通过找人结婚,才能消除别人对我们的不好言论。
心理合作:我们需要跟他人建立一种依恋的关系,需要在关系中确认自己是不是有价值的,老公的一句”老婆,你真漂亮“,这比老婆在镜子前确认更有效。 你自己确认自己一千遍,有时候不见得有你在乎的人确认一遍来得效果好。我们在心理上的自我认同和安全感
需要在重要他人互动当中、结合当中、相处当中去获取。虽然我们的亲密关系不是长期的,但是婚姻是长期的,所以一旦我和他走进了婚姻,这说明什么?我有一个心理上的保障,不论什么时候我内心孤独了,我内心恐惧了,我内心焦虑了,都有人在我身边,那么就满足了这种心理上的一个需要。
在婚姻中,不管是经济合作、社会合作还是心理合作,合作都是双向的,都是平等的。比如老公问老婆:“ 我今天穿这件衣服好不好?”老婆说:“很好”,老公心里就满足了。等到老婆问“老公,我今天这个打扮好不好看?”老公一脸嫌弃“难看死了,赶紧脱掉。”老婆是鼓励老公、认同老公的,但老公是否定老婆的,时间长了,老公和老婆还能合作吗?肯定不合作了。同样的经济合作也是,长期都是他挣钱回家,你挣钱自己花,你觉得时间长了他会跟你合作吗?肯定不会了。无论从哪个角度谈合作,合作都是平等的,合作都是双向的。
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因为人们的合作能力是不对等的,有人合作的能力很强,有人合作能力弱,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合作能力。婚姻关系中的合作能力是需要强密度、深层次和高要求的,对于一些合作能力比较弱的人来说,婚姻是一种危险的关系,是一种很难维持的关系。
其实在合作能力背后,和社会适应能力是相关的。心理学上有一个心理健康
的标准,就是能动地适应社会的能力,即不管把你扔在何处,你都可以快速的适应。很多人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里面,适应能力很差,实际上在一开始他就是一个发育不良的患儿,为什么这样讲呢?你看今天的很多独生子女的小孩,他其实一开始就没有被教育好怎么跟别人相处。
合作能力丧失了的人,其实不是不想结婚,是结不了婚。当然他也知道他和别人是很难相处的,所以干脆就不合作了,变成了单身主义。
第三,对方陪伴时间少
婚姻是需要经济合作的,既然谈到合作,就需要平等,就不能让人觉得吃亏。过去两人人在一起时,这种经济账是很容易算的,你负责挣钱,我负责花钱,利用你挣的钱来经营家庭和抚养小孩。但现在大家都会赚钱了,已经不需要借助别人的钱来抚养家庭了,她已经不缺经济账,她需要的是你有时间陪他。
湖南卫视
播出的《爸爸去哪儿》
,爸爸没时间陪孩子,爸爸已经找不到了。对于女性来说,老公找不到了,没有时间陪我。如果我活80岁的话,真正属于我的时间也就是20多年的时光,这20多年的时光,我要做我喜欢的事情,我要跟我心爱的人在一起,但是这个时间帐是很难算清的。
有这么一个人,钱,我不需要他挣,我需要关心的时候,他又不在,这是一个亏本的买卖。既然这样的话,那我还不如不结婚。
第一,不良体验在作祟
人们在结婚之前不可能只有一段感情,每一段感情也不可能是很顺利的。当我们在感情中经历挫折的时候,我们就会体验到一些不良体验,这些不良体验会影响我们对婚姻的看法:我们不再相信爱情,不再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美好的感情。
不良体验的深度不同,对我们的影响也就不同。如果是轻微的不良体验,可能只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深一点,就会影响我们的个性和价值观;再深些,就和我们的整个人生幸福挂钩了,就是我这辈子可能不再结婚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人过去没有经历过情感创伤,但也害怕结婚,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不良体验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另一个就是替身经历,即从外界获取经验,从而进行体验。比如说爸爸妈妈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在吵架,好像俩人从来不相爱,是仇人似的!这些虽然不是亲身经历的,但是我却真真实实体验到了。
总之,不良体验有没有亲身经历并不重要,关键是有没有体验到。我们通过体验会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婚姻观,从而形成我们亲密关系的相处模式,不想结婚的人可能就存在不良体验的情感创伤,对婚姻存在恐惧感。
第二个,婚姻合作能力弱
婚姻其实就是一种合作,这种合作分为经济合作、社会合作和心理合作。
经济合作:大家一起赚钱,一起生活,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社会合作:繁衍是人类的一大问题,我们只有通过结婚,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如果你是一个年龄很大的人,别人看到你还没有结婚,就会觉得你很不正常,别人对你的看法就是社会的评价,不管你有没有疾病,不管你有没有什么心理困惑,只要你还没结婚,你就是不正常的。作为社会人,我们逃脱不了别人的评头论足,我们只有通过找人结婚,才能消除别人对我们的不好言论。
心理合作:我们需要跟他人建立一种依恋的关系,需要在关系中确认自己是不是有价值的,老公的一句”老婆,你真漂亮“,这比老婆在镜子前确认更有效。 你自己确认自己一千遍,有时候不见得有你在乎的人确认一遍来得效果好。我们在心理上的自我认同和安全感
需要在重要他人互动当中、结合当中、相处当中去获取。虽然我们的亲密关系不是长期的,但是婚姻是长期的,所以一旦我和他走进了婚姻,这说明什么?我有一个心理上的保障,不论什么时候我内心孤独了,我内心恐惧了,我内心焦虑了,都有人在我身边,那么就满足了这种心理上的一个需要。
在婚姻中,不管是经济合作、社会合作还是心理合作,合作都是双向的,都是平等的。比如老公问老婆:“ 我今天穿这件衣服好不好?”老婆说:“很好”,老公心里就满足了。等到老婆问“老公,我今天这个打扮好不好看?”老公一脸嫌弃“难看死了,赶紧脱掉。”老婆是鼓励老公、认同老公的,但老公是否定老婆的,时间长了,老公和老婆还能合作吗?肯定不合作了。同样的经济合作也是,长期都是他挣钱回家,你挣钱自己花,你觉得时间长了他会跟你合作吗?肯定不会了。无论从哪个角度谈合作,合作都是平等的,合作都是双向的。
那么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因为人们的合作能力是不对等的,有人合作的能力很强,有人合作能力弱,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合作能力。婚姻关系中的合作能力是需要强密度、深层次和高要求的,对于一些合作能力比较弱的人来说,婚姻是一种危险的关系,是一种很难维持的关系。
其实在合作能力背后,和社会适应能力是相关的。心理学上有一个心理健康
的标准,就是能动地适应社会的能力,即不管把你扔在何处,你都可以快速的适应。很多人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里面,适应能力很差,实际上在一开始他就是一个发育不良的患儿,为什么这样讲呢?你看今天的很多独生子女的小孩,他其实一开始就没有被教育好怎么跟别人相处。
合作能力丧失了的人,其实不是不想结婚,是结不了婚。当然他也知道他和别人是很难相处的,所以干脆就不合作了,变成了单身主义。
第三,对方陪伴时间少
婚姻是需要经济合作的,既然谈到合作,就需要平等,就不能让人觉得吃亏。过去两人人在一起时,这种经济账是很容易算的,你负责挣钱,我负责花钱,利用你挣的钱来经营家庭和抚养小孩。但现在大家都会赚钱了,已经不需要借助别人的钱来抚养家庭了,她已经不缺经济账,她需要的是你有时间陪他。
湖南卫视
播出的《爸爸去哪儿》
,爸爸没时间陪孩子,爸爸已经找不到了。对于女性来说,老公找不到了,没有时间陪我。如果我活80岁的话,真正属于我的时间也就是20多年的时光,这20多年的时光,我要做我喜欢的事情,我要跟我心爱的人在一起,但是这个时间帐是很难算清的。
有这么一个人,钱,我不需要他挣,我需要关心的时候,他又不在,这是一个亏本的买卖。既然这样的话,那我还不如不结婚。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