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什么意思?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的意思——路虽然远,你坚持走下去,一定能到达终点;事情虽然难,你努力去做,一定能够完成。
【作品出处】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句话出自《荀子·修身》,是荀子著作的儒家经典之一。
但这句话其实被改过,它的原句是“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是“路早液再近,你不走,路不会自己到。事情再简单,你不去做,它不会自己完成。梁猜”
【作品原文】
荀子·修身(节选)
〔先秦〕荀子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以善和人者谓之顺;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以不善和人者谓之谀。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伤良曰谗,害良曰贼。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趣舍无定谓之无常,保利弃义谓之至贼。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事乱君而通,不如事穷君而顺焉。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他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作品译文】
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像有灾祸一样似地厌恶自己。所以指出我的缺点而批评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赞赏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人。所以君子尊重老师,亲近朋友,而极端痛恨那些谄媚自己的贼人。追求好的德行永远不满足,受到劝告能够警惕,这样即使不想进步,可能吗?小人则与此相反,自己极其昏乱,却还憎恨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自己极其无能,却要别人说自己贤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恨别人指出其罪恶;对阿谀奉承自己的就亲近,对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就疏远,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么?
用善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教导,用善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顺应;用不良的言行来引导别人的叫做谄媚,用不良的言行来附和别人的叫做阿谀。肯定正确的(言行)、否定错误的(言行)叫做明智,否定正确的(言行),肯定错误的(言行)叫做愚蠢。中伤贤良叫做谗毁,陷害贤良叫做残害。对的就说对、错的就说错叫做正直。偷窃财物叫做盗窃,隐瞒自己的行为叫做欺诈,轻易乱说叫做荒诞,取舍没有个定规叫做反复无常,为了保住利益而背信弃义的叫做大贼。
志向美好就能傲视富贵,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内心醒明,那么身外之物就微不足道了。古书上说:“君子役使外物,小人被外物所役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身体劳累而心安理得的事,就做它;利益少而道义多的事,就做它;侍奉昏乱的君主而显贵,不如侍奉陷于困境的君主而顺行道义。所以优秀的农夫不因为遭到水灾旱灾就不耕种,优秀的商人不因为亏损而不做买卖,有志操和学问的人不因为贫穷困厄而怠慢道义。
那骏马一天能跑千里,劣马走十天也就能达到了。所以一步半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甲鱼也能走到千里之外;堆积泥土不中断,土山终究能堆成;塞住那水源,开通那沟渠,那么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骏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各人的资质悬殊,哪会像瘸了腿的甲鱼和六匹陆渣物骏马之间那样大呢?然而,瘸了腿的甲鱼能够到达,六匹骏马却不能到达,这没有其他的缘故啊,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那些活在世上而闲荡的时间很多的人,他们即使能超出别人,也决不会很远的。
【作品注释】
修然:整饬的样子。存:察,审查。
愀(qiǎo)然:忧惧的样子。
介然:坚固的样子。
菑然:意思是如同有灾害在身。菑,同“灾“。
贼:害。
和:附和,响应。
是是、非非:意思是能辨别是非。是,正确的。非,错误的。这里的第一个“是“和“非“作动词用,表示肯定和否定的意思。
谗:用言语陷害人、攻击人。
易言:轻易说话,说话轻率。
趣舍:取舍。趣,通“取“。
志意:志向。修:荀子书中常用语,表示修正、修炼、美好。
传:古书所传之言。先秦典籍中常用“传曰“表示引用古代的话。
乱君:大国暴乱之君。
穷君:小国窘迫之君。顺:顺利。这里指顺行道义。
折阅:亏损出售。折,亏损。阅,卖。
止:终点,目的,止境。在儒家经典中,“止“字有特别的含义,指全身心专注追求的目标,比如射箭,其所射的箭靶就是“止“。所谓“止于至善“、“学之止“等都可从这一意义上理解。
步道:道路。
意:通“抑“,抑或。
坚白、同异:指战国名家惠施、公孙龙的学说,有坚石非石,白马非马,同者异、异者同等命题。有厚无厚:也是惠施的理论,讲空间上的无限性问题。一说这是春秋邓析提出的一个命题。
倚魁:怪诞骇俗之行。倚,读作“奇“。魁,大。
“迟彼止“句:此处疑有脱文,姑且遵一般看法进行解释。学曰,学者相传此言。迟,待。
崇:通“终“,最终。
厌:塞。
渎:沟渠。
县:同“悬“,悬殊。
多暇日:指怠惰。
出入:意思难通,依王念孙解作“出人“。
【创作背景】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作品赏析】
这段话想告诉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需要持之以恒,只有不断前行,才能到达终点,只有不断努力,才能够成功。荀子的思想对儒家思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强调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只有在正确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修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圣人、君子、还是士,要达到完满的境界,必须不休不辍。而深明法度真义,是修身的基础,依法度行事才能体现出修养的魅力。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汉族,因避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周朝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常被与孟子的性善论比较。对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当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