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情形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 我来答
ktsrtrew654
2023-05-16 · 超过1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1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5.9万
展开全部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在民事活动过程中,当事人之间由于特定事实或法律行为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主体条件: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必须是具有法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 客体条件: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具有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知识产权等。
3. 原因条件:民事法律关系的成立需要有法律规定的直接原因,如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等。
4. 形式条件:民事法律关系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如合同需要符合合同法的规定,不动产交易需要办理房屋产权证等。
总之,只有当当事人之间符合以上条件,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法律保护和承担法律责任。
田小驴co
2023-05-16 · 贡献了超过260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3万
展开全部
民事法律关系在以下情形下成立:1. 合同关系:当两个或多个人就某项事务达成共识,并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时,就形成了合同关系。2. 不当得利关系:当某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如受贿、盗窃等)获取了对方的财产或利益时,就形成了不当得利关系。3. 损害赔偿关系:当某个人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利益造成了损害,并承担了相应的赔偿责任时,就形成了损害赔偿关系。4. 侵权责任关系:当某个人侵害了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权益,并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时,就形成了侵权责任关系。以上几种情形,一旦发生,就会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相应的法律条款会根据事实情况,对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规定和限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稚我08
2023-05-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6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万
展开全部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民事主体之间因财产、人身、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得法律产生调节的关系。在我国法律中,需要具备下列要素才能构成民事法律关系:

1.主体:具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等民事主体。

2.客体:能够被司法机关保护的财产、人身、知识产权、合同等权益。

3.法律事实:具有客观实践意义,能够建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实。

4.法律行为:民事主体基于自己的意愿、目的和法律规定所做出的行为。

当上述要素齐备并符合法律规定时,即构成民事法律关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淦镶岚0hh
2023-05-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一种合法、有法律约束力、规范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关系。它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1. 有主体:民事法律关系是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建立的。只有具有法律行为能力的主体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2. 有客体:民事法律关系是对客体的一种关系,客体可以是财产、人身、个人权利等。3. 有行为:民事法律关系是由主体之间的一定行为建立起来的,包括合同、侵权、不当得利等行为。4. 有法律规范的约束:民事法律关系必须遵守法律规范,并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违反法律,将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只有当以上四个条件齐备,才可以认为民事法律关系成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太阳的Baidu
2023-05-16 · 超过3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4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7.8万
展开全部
你好在民事法律制度中,只有当以下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成立民事法律关系:
1.主体:
必须存在至少两个以上的主体(包括个人、法人、非法人组织等)对一定的法律关系进行协商、达成协议或与之产生争议。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它们以对等的地位参与交往。
2.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必须有一定的客体,即指有关主体的财产、人身权益、婚姻家庭、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实事物或合法权益。
3.诉讼请求:
主体在涉及其财产、人身权益、婚姻家庭、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实事物或合法权益涉及到一定的争议时,可以依法向相关法律机构提出诉讼请求,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实现其合法权益。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民事法律关系才能在法律的范畴内,获得法律保护和监管,实现公正和合理的解决方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