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包括
影响人类寿命的因素包括遗传差异、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医疗条件、社会化因素等。
1、遗传差异
遗传差异包括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和个体差异,三者均对寿命有较大影响。种族差异方面,美国各个族裔的寿命差异最大达到了12年,其中亚裔人最为长寿,说明了黄种人基因在寿命方面的优势。
性别差异方面,各个国家女性预期寿命均比男性长,全球平均长4.4年;个体差异方面,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寿命相关性大于异卵双胞胎,基因差异对于个体寿命的影响毋庸置疑,拥有长寿基因的个体更有可能长寿。
2、生活环境
从全球来看,冲绳、撒丁岛等世界公认的长寿地区均靠近海洋、阳光充足,且与地中海气候分布有一定的关联性。
反面来看,空气污染、二手烟暴露、水污染等已被广泛证实对健康不利,其中室内空气污染尤其应引起重视,WHO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室内空气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室外空气污染,达到430万人。
3、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健康饮食对健康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最明显的证据是日本人移居海外后健康状况普遍直线下滑,其中移居美国的日本人中,饮食习惯越接近西方健康状况越差。
此外,最近几十年冲绳地区快餐店数量飙升,居民红肉摄入量增加10倍以上,导致其平均预期寿命已跌落日本榜首位置。
运动方面,经常锻炼有益于延长寿命。一项涉及8500余人的25年追踪调查研究显示,相比不运动人群,运动人群预期寿命增长2-10年,其中网球、羽毛球等互动类运动的延长寿命作用比游泳、慢跑等非互动类运动更为明显。
4、医疗条件
医疗科技的发展是推动人类寿命延长的重要因素,历史上疫苗、抗生素的发明均大幅提升了人类平均寿命,近年来不断创新的医疗技术正帮助人类逐步攻克癌症等重大疾病,人类寿命有望进一步延长。
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和老挝同为东南亚国家,种族、气候差异不大,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为相近,人均GDP均介于1000-4000美元之间,因此医疗可及性和质量成为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数据显示医疗指数与平均预期寿命基本呈现正相关关系。
5、社会化因素
社会化因素主要包括婚姻、职业、社交及宗教等,其与寿命的关系错综复杂,目前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化因素对寿命的影响可能远超想象。按照进化心理学的主张,人的心理机制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的利他性、合作性及社交能力在长期的进化中被以基因的形式固化。因此良性的家庭关系、社交网络及基于职业的社会认可均可得到脑回路的奖励,即成就感和归属感,进而促进健康和长寿。
2024-12-03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