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那是1941年,大半个中国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下,惟有上海的租界仍在英美的势力范围内,犹如“孤岛”。12月8日这一天,“孤岛”也沉沦了。大清早,暨南大学校长办公室里,空气仿佛凝固了。老校长老泪纵横,正主持着简短的校务会议。最后,他颤声宣布:“……课照常进行。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是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就立即停课。”
默默无声的人群中,有一个紧锁浓眉、面孔清癯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暨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快上课了,他拿起讲义夹,急匆匆进了教室。教室里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多像小说《最后一课》的描写啊!
郑先生热泪盈眶:“我想……大家都知道了,今天是我给你们讲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平素调皮的学生,今天也憋住呼吸,眼含热泪。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了。近处忽地传来了沉重的车轮碾地声,几辆卡车已进了校门。阴森森的风中,一面太阳旗抖动着。此时正是10:30。
“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了身体,做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唰”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啜泣声……师生们的胸中都燃烧着爱国的烈焰,一个个捏紧了拳头。
这就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大上的最后一课,也是他教书生涯的“最后一课”。
默默无声的人群中,有一个紧锁浓眉、面孔清癯的中年男子。他就是暨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郑振铎。快上课了,他拿起讲义夹,急匆匆进了教室。教室里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多像小说《最后一课》的描写啊!
郑先生热泪盈眶:“我想……大家都知道了,今天是我给你们讲的中国文学史的最后一课。要永远记住,我们是中国人!”讲课开始了,一分一秒都显得格外沉静。平素调皮的学生,今天也憋住呼吸,眼含热泪。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了。近处忽地传来了沉重的车轮碾地声,几辆卡车已进了校门。阴森森的风中,一面太阳旗抖动着。此时正是10:30。
“现在下课。”郑先生挺直了身体,做了立正的姿势。全体同学“唰”地一下站起来,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生低低的啜泣声……师生们的胸中都燃烧着爱国的烈焰,一个个捏紧了拳头。
这就是郑振铎先生在暨大上的最后一课,也是他教书生涯的“最后一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