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李斯特
弗朗兹·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
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他作有《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等十三部前奏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高级练习曲等,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
一、与名人有缘的儿童
李斯特年仅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发现了他的音乐天才。为了李斯特的进一步深造,父亲变卖家产,凑了一些钱,全家迁居维也纳。一家三口在维也纳的生活十分清苦,他们挤在一间小屋内,靠打工勉强维持生计。
为了学琴,李斯特的父亲为他聘请了著名的钢琴家车尔尼作为教师。小李斯特每周上三次课,每次来回都要步行两个多钟头,但十岁的李斯特不辞辛苦,从来没有间断过钢琴课。车尔尼也十分欣赏这位刻苦的学生。
两年后,李斯特的钢琴技艺突飞猛进,他已经可以在维也纳举办音乐会了。有一次,他的演奏会观众中出现了一位全聋的老人,这位老人虽然无法听见李斯特的演奏,但他的心灵似乎感受到了这位少年天才的伟力,于是老人在演奏会结束之后,热情地搂住这位“神童”,亲吻了他的额头。这位老人正是音乐大师贝多芬,而这一珍闻则上了当时欧洲的各大报纸,使十二岁的李斯特一时名扬全欧。
二、“精神上的孪生兄弟”
李斯特的性格开朗、热情,交游广阔。他在巴黎时,经常与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来往,他们都具有人道主义思想,追求平等、博爱、自由,在艺术上主张革新。相似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使二人十分投机,雨果总是李斯特作品的第一个欣赏者,而李斯特也经常第一个欣赏到雨果的文学作品。李斯特的作品中,有几首就是根据雨果的诗为意境而作的曲;而雨果的一些诗,也是从李斯特的旋律中得到灵感而写出来的。难怪后人将这两位艺术家称为一对“精神上的孪生兄弟”。
三、慈祥的钢琴大师
一天,李斯特路过一个小镇,恰逢小镇举行钢琴演奏会,而演奏会的海报上公然说,这次钢琴演奏会的女演奏家是李斯特的学生。李斯特甚感奇怪,因为他不记得自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为了弄明白这件事,他找到了这位女演奏家的住处,亲自登门拜访。
那位女钢琴手是一个青年人,她见到李斯特后,大惊失色,扑倒在李斯特的脚下边哭边说:“对不起! 先生。我实在不得以,才打了您的招牌,冒充了您的学生。可是不这样做,人们怎么会来听我演奏呢?”
恍然大悟的李斯特并没有生气,他慈祥地对女钢琴手说:“请你弹一曲给我听听,好吗?”
女钢琴手感觉到李斯特这位大师并没有什么架子,他是如此平易近人。于是消除了紧张和恐惧的她,带着对李斯特的无限崇敬,全神贯注地弹起了自己的曲目。结果,她演奏得十分出色。
李斯特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热心地为她纠正了几处处理不当的地方,并进行了一些指点。然后,李斯特微笑着对女钢琴手说:“现在,我不是教过你弹琴了吗?今后,你就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放心大胆地打我的招牌。”
一席话令女钢琴手感动万分,李斯特的宽厚、热情、平易近人使她终生难忘。
四、“钢琴方面的帕格尼尼”
李斯特听了帕格尼尼这位小提琴魔术师的演奏绝技以后,就下决心做钢琴方面的帕格尼尼。他学习用钢琴去做那些辉煌的、不可能做到的、奇迹般的事情。他也写一些过去从来也没有人尝试在钢琴上弹过的乐曲。他相信:没有任何音乐是钢琴这种他所热爱和选择的乐器所不能表达的。他改编了过去曾经被人们写过的几乎一切种类的音乐,从大歌剧到贝多芬的交响曲。
当今,若要把一部贝多芬的交响曲丰富的音响改编成仅仅一首钢琴曲似乎是一件可惜的事,但是那时就不同了。人们没有各种机器来给他们提供音乐——没有收音机,没有留声机,没有自动钢琴,只有各大城市能够供养得起的歌剧团和交响乐队,但是在较小的市镇里只有钢琴,而每年都有一些著名的钢琴家旅行中会停下来进行演出。李斯特认为:若为钢琴改写歌剧和交响曲,他就能把那些可爱的旋律带给那些本来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听到它们的人。
当李斯特不过是一个男孩子的时候,他就开始从有旋风般急转的西班牙舞蹈和残酷、吸引人的斗牛场的马德里,到北欧各国安静的灰色镇市,进行自己的旅行演出了。西班牙、意大利、瑞士、英国、德国——无论哪个地方的哪一个镇市,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看到漂亮的李斯特象老虎一样悄悄地走上音乐会讲台,忽然猛扑到钢琴上,从中抓出一些人们从未听过的音乐。在巴黎,著名音乐家如同五月里的知更鸟一样多,可是李斯特还是成为他们中间的宠儿。夫人们敬慕他并在路上为他撒满鲜花;一个公主慷慨地把她的大量财产送给他;一个伯爵夫人竟然同他一起私奔了。
五、皈依宗教
李斯特晚年时,来到了罗马,到那些美丽的古老教堂去祷告。在这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音乐家们,曾经为歌颂上帝的光荣而完成了他们最好的工作;许多伟人和善人曾经也来此崇拜上帝。
早在李斯特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此时的李斯特就曾想做一个牧师。但是教区里的一位善良的神父规劝他,认为他不应当浪费上帝赋予他的超群的音乐才能,于是他暂时放弃了这一念头。
而步入晚年的李斯特,认为自己既然已经老了,理所当然应该进入教堂,皈依基督。于是在晚年,他便以“神父李斯特”之名为人所知。
弗朗兹·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1886)
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十六岁定居巴黎。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本人则具有超群的即兴演奏才能,他也因此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他作有《塔索》、《匈牙利》、《前奏曲》、《玛捷帕》、《普罗米修斯》等十三部前奏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高级练习曲等,大大开拓了钢琴音乐的表现力。
一、与名人有缘的儿童
李斯特年仅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发现了他的音乐天才。为了李斯特的进一步深造,父亲变卖家产,凑了一些钱,全家迁居维也纳。一家三口在维也纳的生活十分清苦,他们挤在一间小屋内,靠打工勉强维持生计。
为了学琴,李斯特的父亲为他聘请了著名的钢琴家车尔尼作为教师。小李斯特每周上三次课,每次来回都要步行两个多钟头,但十岁的李斯特不辞辛苦,从来没有间断过钢琴课。车尔尼也十分欣赏这位刻苦的学生。
两年后,李斯特的钢琴技艺突飞猛进,他已经可以在维也纳举办音乐会了。有一次,他的演奏会观众中出现了一位全聋的老人,这位老人虽然无法听见李斯特的演奏,但他的心灵似乎感受到了这位少年天才的伟力,于是老人在演奏会结束之后,热情地搂住这位“神童”,亲吻了他的额头。这位老人正是音乐大师贝多芬,而这一珍闻则上了当时欧洲的各大报纸,使十二岁的李斯特一时名扬全欧。
二、“精神上的孪生兄弟”
李斯特的性格开朗、热情,交游广阔。他在巴黎时,经常与法国伟大的作家雨果来往,他们都具有人道主义思想,追求平等、博爱、自由,在艺术上主张革新。相似的世界观和艺术观,使二人十分投机,雨果总是李斯特作品的第一个欣赏者,而李斯特也经常第一个欣赏到雨果的文学作品。李斯特的作品中,有几首就是根据雨果的诗为意境而作的曲;而雨果的一些诗,也是从李斯特的旋律中得到灵感而写出来的。难怪后人将这两位艺术家称为一对“精神上的孪生兄弟”。
三、慈祥的钢琴大师
一天,李斯特路过一个小镇,恰逢小镇举行钢琴演奏会,而演奏会的海报上公然说,这次钢琴演奏会的女演奏家是李斯特的学生。李斯特甚感奇怪,因为他不记得自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为了弄明白这件事,他找到了这位女演奏家的住处,亲自登门拜访。
那位女钢琴手是一个青年人,她见到李斯特后,大惊失色,扑倒在李斯特的脚下边哭边说:“对不起! 先生。我实在不得以,才打了您的招牌,冒充了您的学生。可是不这样做,人们怎么会来听我演奏呢?”
恍然大悟的李斯特并没有生气,他慈祥地对女钢琴手说:“请你弹一曲给我听听,好吗?”
女钢琴手感觉到李斯特这位大师并没有什么架子,他是如此平易近人。于是消除了紧张和恐惧的她,带着对李斯特的无限崇敬,全神贯注地弹起了自己的曲目。结果,她演奏得十分出色。
李斯特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热心地为她纠正了几处处理不当的地方,并进行了一些指点。然后,李斯特微笑着对女钢琴手说:“现在,我不是教过你弹琴了吗?今后,你就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放心大胆地打我的招牌。”
一席话令女钢琴手感动万分,李斯特的宽厚、热情、平易近人使她终生难忘。
四、“钢琴方面的帕格尼尼”
李斯特听了帕格尼尼这位小提琴魔术师的演奏绝技以后,就下决心做钢琴方面的帕格尼尼。他学习用钢琴去做那些辉煌的、不可能做到的、奇迹般的事情。他也写一些过去从来也没有人尝试在钢琴上弹过的乐曲。他相信:没有任何音乐是钢琴这种他所热爱和选择的乐器所不能表达的。他改编了过去曾经被人们写过的几乎一切种类的音乐,从大歌剧到贝多芬的交响曲。
当今,若要把一部贝多芬的交响曲丰富的音响改编成仅仅一首钢琴曲似乎是一件可惜的事,但是那时就不同了。人们没有各种机器来给他们提供音乐——没有收音机,没有留声机,没有自动钢琴,只有各大城市能够供养得起的歌剧团和交响乐队,但是在较小的市镇里只有钢琴,而每年都有一些著名的钢琴家旅行中会停下来进行演出。李斯特认为:若为钢琴改写歌剧和交响曲,他就能把那些可爱的旋律带给那些本来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听到它们的人。
当李斯特不过是一个男孩子的时候,他就开始从有旋风般急转的西班牙舞蹈和残酷、吸引人的斗牛场的马德里,到北欧各国安静的灰色镇市,进行自己的旅行演出了。西班牙、意大利、瑞士、英国、德国——无论哪个地方的哪一个镇市,不论大小,几乎都曾看到漂亮的李斯特象老虎一样悄悄地走上音乐会讲台,忽然猛扑到钢琴上,从中抓出一些人们从未听过的音乐。在巴黎,著名音乐家如同五月里的知更鸟一样多,可是李斯特还是成为他们中间的宠儿。夫人们敬慕他并在路上为他撒满鲜花;一个公主慷慨地把她的大量财产送给他;一个伯爵夫人竟然同他一起私奔了。
五、皈依宗教
李斯特晚年时,来到了罗马,到那些美丽的古老教堂去祷告。在这里,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音乐家们,曾经为歌颂上帝的光荣而完成了他们最好的工作;许多伟人和善人曾经也来此崇拜上帝。
早在李斯特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孩子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此时的李斯特就曾想做一个牧师。但是教区里的一位善良的神父规劝他,认为他不应当浪费上帝赋予他的超群的音乐才能,于是他暂时放弃了这一念头。
而步入晚年的李斯特,认为自己既然已经老了,理所当然应该进入教堂,皈依基督。于是在晚年,他便以“神父李斯特”之名为人所知。
展开全部
钢琴大王李斯特
李斯特(Liszt Ferencz. 1811-1886)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早年即以卓越的钢琴琴艺驰誉欧洲各国,同时也从事创作与评论。他的绝大部分创作都明显地反映了对祖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民族精神。李斯特极大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充分发挥出钢琴的演奏技法和独奏音色,使钢琴音乐不仅具有室内乐抒情小品的诗情画意,还具有交响性的宏伟气魄和辉煌效果。他同柏辽兹一起倡导新型标题音乐。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从而扩大了管弦乐的表现领域。主要作品有:交响诗《塔索》,《普罗米修斯》,交响曲《浮士德》,19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大量练习曲,钢琴小品名曲《爱之梦》等。
李斯特(Liszt Ferencz. 1811-1886)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早年即以卓越的钢琴琴艺驰誉欧洲各国,同时也从事创作与评论。他的绝大部分创作都明显地反映了对祖国,人民,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体现了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民族精神。李斯特极大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充分发挥出钢琴的演奏技法和独奏音色,使钢琴音乐不仅具有室内乐抒情小品的诗情画意,还具有交响性的宏伟气魄和辉煌效果。他同柏辽兹一起倡导新型标题音乐。他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诗体裁,从而扩大了管弦乐的表现领域。主要作品有:交响诗《塔索》,《普罗米修斯》,交响曲《浮士德》,19首《匈牙利狂想曲》和大量练习曲,钢琴小品名曲《爱之梦》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