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0

 我来答
武林外传77
2010-08-15 · TA获得超过283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7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90万
展开全部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一、关于本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教材是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的,其中重点在于分析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这是因为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的影响日益加强,这种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更为显著。教材分三个层次说明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第一,什么是荒漠化。教材突出了荒漠化形成中的多因素(包括自然、生物、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特征。了解了发生的原因及其作用特征,才能在荒漠化防治过程中对症下药。

第二,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产生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因素)等。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的自然环境恰恰具有这些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本区荒漠类型多,面积广,就是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丰富的沙质来源和人类活动有关。首先,本区地处欧亚大陆的腹心。以乌鲁木齐为例,东距太平洋4400多千米,西距大西洋约4300千米,南距印度洋2500千米,北距北冰洋3400千米,海洋水汽来源少,气候异常干旱,风力作用强盛,容易形成荒漠。其次,近200万年来,在内陆巨大的山间盆地和高原盆地中,堆积了厚度在200~400米左右的河流和湖泊沉积沙层,其中乌兰布和沙漠沙层的厚度达1800米,这些疏松沙质沉积物是形成浩瀚无垠的沙漠的丰富沙源。晚近地质时期(晚更新世到全新世初期(距今约1万年))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使本区气候更趋干旱,也促使荒漠迅速发展。气候变化如气候脉动(干湿交替)和异常变化、水系变迁,以及战争、不合理土地利用等人为因素,也会使得荒漠面积扩大或强度增加。

教材特别强调了气候因素对荒漠化进程的影响,尽管气候因素很难改变,人们还是可以通过生物和工程措施,减少荒漠化的危害。教材以内蒙古商都县西井子为例(图6.9),就是为了给学生建立攻克荒漠化的信心,说明土地荒漠化是可以治理的。

第三,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从荒漠化和人类的关系来看,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活跃因素,同时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教材按作用程度(造成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大小讲述了过度樵采、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这三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教师可结合前一课中的荒漠化土地分布,分析这三种人为因素的作用特征、表现和危害。

另一方面,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即人口增长过快也是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原因。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迫于生计,人们无可选择地被迫采取过度耕作、过度放牧、毁林和落后的灌溉方式等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形式,拼命开发现有的极少资源。例如,在过去的30年里,非洲大陆的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左右,森林面积大约减少了一半,草地大约损失7亿多公顷。我国西北地区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见教材中图6.5)。

在教学中需要强调,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荒漠化程度及其在空间上的扩展受干旱程度和人畜对土地压力强度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形成荒漠化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只是产生荒漠化的必要因素。在评价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时,主要是考虑干旱程度的变化可以加速或延缓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二、荒漠化的防治部分主要讲述了总体思路和主要工作内容(对应于荒漠化过程的不同阶段)、整治模式(对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土地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和策略)以及需要注意的主要原则(预防重于治理、重视地方参与)这三个方面。

不同土地荒漠化过程大体包括发生、发展和形成3个阶段。(1)发生阶段。气候趋于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土地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2)发展阶段。地表植被已被破坏,出现风蚀、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着风沙活动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包括发展中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面积20%以下)和强烈发展的荒漠化(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的20%~50%);(3)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着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50%以上。荒漠化的防治就是要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荒漠化土地采取相应的对策。

实践证明,土地荒漠化主要是由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掌握荒漠化的成因和过程,结合当地实际,依法治理,措施得当,荒漠化土地是可以治理的。教材介绍了我国学者总结提出的土地荒漠化整治模式,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土地荒漠化的类型、成因和空间分布,讨论这些防治措施的针对性、适宜性及其效果。

在荒漠化防治中,一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这是因为土地荒漠化造成的损失要大大超过土地利用收益,治理和恢复的投资又远远大于预防的投资;二要关注地方群众的利益和需求,鼓励地方社区参与治理和开发,加强地方参与规划和决策的能力建设。这是因为当地人们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有着特殊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在利用土地的长期实践中发展了很多传统的、有利于防治荒漠化的地方技术和措施。保持本地脆弱土地的长期生态平衡和改善农牧业生产力,与他们休戚相关,同时,他们也是某些特定资源(如土地)的管理、使用和利益分配的直接参与者。

三、我国人民很早就开始同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的退化展开斗争,有着悠久的开发利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地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发展了很多适用的技术和措施,如修建坎儿井等农田水利工程、毛乌素沙地南部的引水拉沙造田、利用水土和植物资源建设人工草场等。教材以沙坡头治沙和新疆风沙灾害治理为例,介绍了利用生物措施防治荒漠化的途径和成功经验,这两个治沙实例主要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生物治沙的原理和效果。

教材中图6.14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特征表现在:a为肉质植物,体内薄壁组织可储存大量水分,其近地表分布的根系可以在偶然而短暂的降水过程(如暴雨)中收集水分;b类植物一方面利用其近地表根系吸收可能的降水,另一方面根系向纵深发展,以利用稳定的地下水;c为微叶或无叶型植物,叶片强烈缩小或退化,由绿色茎行使光合作用功能,蒸腾很弱。

四、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其类型复杂,内容广泛。从人们对荒漠化的认识和研究内容的发展过程来看,1977年以前主要局限于如何防御沙丘入侵问题;1977年联合国召开荒漠化会议以后,中国学者主要研究了干旱地带绿洲边缘、半干旱地带农牧交错区和旱作农业地区的沙质荒漠化问题;进入90年代后,发展到对荒漠化的全面研究,并与人类生存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联系。从1990年到1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开放签字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荒漠化的定义作了多次修改,以适应各地区的特点。例如,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根据亚太地区特点,在1991年补充指出:亚太地区的荒漠化还应包括湿润半湿润地区由于人为活动所造成的、使环境向类似荒漠景观变化的过程。

从形成机制来看,风力、流水、化学、物理这四种营力过程造成的土地退化,都属于荒漠化的范畴。如风沙活动造成的土地风蚀、粗化以及沙丘的形成和发展,流水侵蚀造成的劣地和石质坡地(即地表裸露,地表形态不利于发展生产),次生盐渍化和水渍化等。据估计,我国各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达262.2万平方千米。随着我国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全面系统地研究南方以水蚀为主的土地荒漠化的分布、成因、过程、发展趋势及其整治模式,已开始提到我国的议事日程上来。
尒澍
2010-08-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1万
展开全部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
一、自然原因。产生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气候因素,如:干旱(基本条件)、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大风吹扬(动力因素)等。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的自然环境恰恰具有这些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二、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从荒漠化和人类的关系来看,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活跃因素,同时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的影响日益加强,这种影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更为显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angpanyong110
2018-08-0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wangpanyong110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35719 获赞数:363487
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专业,学士学位;从教23年,读过地理专著和教育学专著,现任中学教师。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土地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即土地退化。
荒漠化的成因
从自然因素看,就是气候变异
人为原因:就是过度的经济活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