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期间你有什么收获的作文
2013-11-25
展开全部
参考:
随着时间的流逝,离毕业的时间是越来越短了。大学四年悄然而逝,在这四年之中我收获了许多,今天在这里与众位分享一下。
来大学时,我是充满幻想和希冀的。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用了太多太多的笔墨来渲染大学生活的种种。我想象的大学的主要特点是开放自由。当时来大学时我是身心疲惫伤痕累累的。因为在高中时我经历了太多的情感创伤。
可能是我天生的敏感和抑郁的性格,在高中之时我曾经一度陷入情绪的困扰之中,我曾经极力去摆脱这些情绪但结果却是他们因为受到我的注意而更加疯狂和肆虐。这些不良情绪如影随形般地缠绕和折磨着我。主要表现是:敏感多疑、失眠、睡眠质量差。并曾经一度躯体化,主要表现是:消化不良(一到吃饭的时候难以下咽,吃过后就感觉饿)和头疼。
本来我并不是太在意这些症状,但是因为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我的两次高考,所以我不得不对他们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这些症状也一直影响着我的学习效率,让我总感觉自己的潜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高考前纵然有很多外界人士说:不太重要,条条大路通罗马等等。但是对于奔跑在这条道路上的学生来说,不管再怎么天花乱坠地说自己不在乎,他们还是依然能够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的。
所以,我来我的大学时我是一个非常消极和充满负性思维的,充满忧郁和焦虑。
到了大学,我的起始的唯一目标就是要在大学期间找到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的良方。所以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其他的东西我都不是太在乎。我真正在乎的就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摆脱自己的不良情绪,以便自己的生命能得到更大的自由和解放,自己的潜力不再受到压抑而是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所以大学期间,我一直都在做尝试。我尝试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要让自己充实、快乐和幸福起来。为此我开始努力读常人所谓的“课外书”(其实在我眼里从来书籍就没有课外和课内之分);也曾花钱去参加过社会上培训机构的一些培训;也努力参加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但这一切的作用都比不上我碰到周正老师并听了他所讲授的半年的“心理学”公共基础课。是周正老师的课程让我开始把自己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目光转向了心理学。
刚开始我对心理学的了解主要集中在“精神分析”学派的书籍上,精神分析的书籍刚开始看是极其容易接受的。因为他在诊断你的问题的过程中,给与你一个发泄自己潜意识所积压的不良情绪的机会。所以读精神分析的书之后我的情绪开始慢慢变得好起来。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东西的效果也就止步于“宣泄情绪”的层面,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我并没有彻底摆脱这样的不良情绪,尽管他们对我的影响已经变得比以前轻多啦!
所以我仍在继续探索我的心理走向完全正常化的道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图书馆中看到了有台湾一位心理学家翻译的著名认知主义疗法的创始人——艾利斯的著作《控制你的情绪》。我开始知道真正困扰我的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也不是以前所经历的事情对我的创伤,最为主要的是我拥有一个不良的思维方式。
后来通过读书我慢慢领悟到:其实外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的意识所不能控制和改变的,我的思维中却总是有把自己的想法凌驾于客观世界的想法。但是由于世界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容易为此而陷入悲观和抑郁之中。其实面对这样的事情时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接受他们的客观存在。另外,我也逐渐发现其实我们周围世界的事物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属性的,我们在认知他们的时候可以选择我们所喜欢的属性而忽略掉会让我们产生不良情绪的属性。
刚开始读认知主义心理学的书,我对他们所谓的“改变自己对自己说话的方式就会改变自己的情绪”的观点是颇为怀疑的,但后来我通过把这样的观点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后,发现语言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语言是我们思维的主要载体,而我们怎样思维会直接决定我们对某个事物或者事情的情绪反应。我开始慢慢地折服于“语言”的伟大力量了。
其实我们人类的认识是永远都摆脱不了我们的主观因素的,我们认识事物的心理量和事物客观存在的物理量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而我们的心理量的大小是由我们的注意力决定的。我们并不能认识到事物的真实面目,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我们就会认为事物是什么样的。所以在心理层面上“注意力就等于事实”。而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或者事物的哪一个属性上时我们自己能够选择的。所以我们的情绪和心情也是我们能够自主控制的。
通过不断识别自己的不良和负性思维,重建自己的良性思维我发现了我们在自己情绪上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现在尽管我在恢复正常化的道路上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已经对我大学期间的探索非常满意了。我完成了自己上大学的初衷和上大学的主要目标:让自己快乐和幸福起来。与这些相比我其他的收获都是附带性的。
我上面所分享的东西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情商”的一部分,我的情商能恢复到目前的状况我的大学已经很圆满和无憾啦!
随着时间的流逝,离毕业的时间是越来越短了。大学四年悄然而逝,在这四年之中我收获了许多,今天在这里与众位分享一下。
来大学时,我是充满幻想和希冀的。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人用了太多太多的笔墨来渲染大学生活的种种。我想象的大学的主要特点是开放自由。当时来大学时我是身心疲惫伤痕累累的。因为在高中时我经历了太多的情感创伤。
可能是我天生的敏感和抑郁的性格,在高中之时我曾经一度陷入情绪的困扰之中,我曾经极力去摆脱这些情绪但结果却是他们因为受到我的注意而更加疯狂和肆虐。这些不良情绪如影随形般地缠绕和折磨着我。主要表现是:敏感多疑、失眠、睡眠质量差。并曾经一度躯体化,主要表现是:消化不良(一到吃饭的时候难以下咽,吃过后就感觉饿)和头疼。
本来我并不是太在意这些症状,但是因为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我的两次高考,所以我不得不对他们引起高度的重视。并且这些症状也一直影响着我的学习效率,让我总感觉自己的潜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高考前纵然有很多外界人士说:不太重要,条条大路通罗马等等。但是对于奔跑在这条道路上的学生来说,不管再怎么天花乱坠地说自己不在乎,他们还是依然能够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的。
所以,我来我的大学时我是一个非常消极和充满负性思维的,充满忧郁和焦虑。
到了大学,我的起始的唯一目标就是要在大学期间找到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的良方。所以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其他的东西我都不是太在乎。我真正在乎的就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来摆脱自己的不良情绪,以便自己的生命能得到更大的自由和解放,自己的潜力不再受到压抑而是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所以大学期间,我一直都在做尝试。我尝试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要让自己充实、快乐和幸福起来。为此我开始努力读常人所谓的“课外书”(其实在我眼里从来书籍就没有课外和课内之分);也曾花钱去参加过社会上培训机构的一些培训;也努力参加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但这一切的作用都比不上我碰到周正老师并听了他所讲授的半年的“心理学”公共基础课。是周正老师的课程让我开始把自己寻求解决自身问题的目光转向了心理学。
刚开始我对心理学的了解主要集中在“精神分析”学派的书籍上,精神分析的书籍刚开始看是极其容易接受的。因为他在诊断你的问题的过程中,给与你一个发泄自己潜意识所积压的不良情绪的机会。所以读精神分析的书之后我的情绪开始慢慢变得好起来。但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东西的效果也就止步于“宣泄情绪”的层面,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我并没有彻底摆脱这样的不良情绪,尽管他们对我的影响已经变得比以前轻多啦!
所以我仍在继续探索我的心理走向完全正常化的道路。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图书馆中看到了有台湾一位心理学家翻译的著名认知主义疗法的创始人——艾利斯的著作《控制你的情绪》。我开始知道真正困扰我的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也不是以前所经历的事情对我的创伤,最为主要的是我拥有一个不良的思维方式。
后来通过读书我慢慢领悟到:其实外在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的意识所不能控制和改变的,我的思维中却总是有把自己的想法凌驾于客观世界的想法。但是由于世界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我们容易为此而陷入悲观和抑郁之中。其实面对这样的事情时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接受他们的客观存在。另外,我也逐渐发现其实我们周围世界的事物都是有各种各样的属性的,我们在认知他们的时候可以选择我们所喜欢的属性而忽略掉会让我们产生不良情绪的属性。
刚开始读认知主义心理学的书,我对他们所谓的“改变自己对自己说话的方式就会改变自己的情绪”的观点是颇为怀疑的,但后来我通过把这样的观点应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后,发现语言真的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语言是我们思维的主要载体,而我们怎样思维会直接决定我们对某个事物或者事情的情绪反应。我开始慢慢地折服于“语言”的伟大力量了。
其实我们人类的认识是永远都摆脱不了我们的主观因素的,我们认识事物的心理量和事物客观存在的物理量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而我们的心理量的大小是由我们的注意力决定的。我们并不能认识到事物的真实面目,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我们就会认为事物是什么样的。所以在心理层面上“注意力就等于事实”。而我们的注意力放在什么地方或者事物的哪一个属性上时我们自己能够选择的。所以我们的情绪和心情也是我们能够自主控制的。
通过不断识别自己的不良和负性思维,重建自己的良性思维我发现了我们在自己情绪上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现在尽管我在恢复正常化的道路上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我已经对我大学期间的探索非常满意了。我完成了自己上大学的初衷和上大学的主要目标:让自己快乐和幸福起来。与这些相比我其他的收获都是附带性的。
我上面所分享的东西其实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情商”的一部分,我的情商能恢复到目前的状况我的大学已经很圆满和无憾啦!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