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闪电战为什么那么厉害拜托了各位 谢谢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所谓“闪电战”其实很简单,即集中兵力和突击武器,对敌方突然展开攻击,在敌人反应过来以前尽可能的多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占领战略要地,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的首创者是希特勒,善于动用飞机与坦克的他,更善于用飞机与坦克进行“闪电战”。 在所有与德国为邻的国家中,最感安全的、最不担心德国威胁的就是波兰,这是因为波兰不仅拥有40个步兵师和12个骑兵师,同时它还有英、法两国的支持,所以波兰很自信,盲目地以为德军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贸然挑起争端。但是,希特勒恰恰抓住了波兰的这种心理,首个目标便对准了毫无准备的波兰。 希特勒并非没有经过周全的准备,相反,希特勒作战计划很周密,早在1939年春天他就给德国武装部队下达了一份绝密文件,这份文件代号为“白色方案”,其内容就是在这年8月底或9月初以突然袭击方式入侵波兰,而且这个时间不可更移。1939年9月1日拂晓,当波兰人民还在睡梦中,德国的六个装甲师、四个轻装甲师和四个摩托化师,共150万大军已悄然踏入波兰边境的前沿阵地,分北、南、西三路,投入了坦克、战斗机和轰炸机,一齐向波兰发起突然进攻。 当波兰军队意识到遭遇了袭击,意图投入战斗时,德军成群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如满天的乌云黑压压地布满了波兰领土的上空,波兰空军匆忙应战,但一切都来不及准备,500架第一线的飞机大部分还没有来得及起飞就被德国斯图卡式战斗轰炸机炸毁在自己的机场上。不到48小时,德军就摧毁了波兰空军,而陆路上,德军投入了几个师的兵力,驾驶着坦克横冲直撞,长驱直入,每天以三四十英里的速度向前推进,就连能迅速开炮的摩托化重炮也在波兰坎坷不平的道路上以每小时四十英里的速度挺进,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六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 在德军“闪电”般的攻击下,波兰人虽然国民团结,同仇敌忾,将所有能当作武器的东西都用上,大批年轻爱国者和后备军紧急行动起来,抵御德军的进攻,但以血肉之躯对钢铁,以战刀对坦克炮,无疑是羔羊与猛虎的对抗。 面对德国对波兰的强势进攻,从9月3日开始,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了。9月5日德军第四军团和第三军团分别从波麦腊尼亚、东普鲁士向东、向西推进,并迅速会师。9月8日,德军第四装甲师到达波兰首都华沙的外围,波兰的陆军被彻底击溃了。9月17日,除俄国边境上的一小部分地区外,波兰军队全部陷入德军包围之中,波兰政府搬到了罗马尼亚边境上的一个村庄里。月底,德军冲破了华沙居民防线,华沙落入希特勒的手中。10月5日,德军对波兰的战争全面结束。波军6.6万人阵亡,20万人受伤,69.4万人被俘,而德军仅伤亡三万余人,从而以一种成功的全新的战术被铭刻到了世界军事史上。 1944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但希特勒依然在做最后的挣扎,他紧缩兵力,孤注一掷,向盟军最薄弱的阵线——阿登地区展开了最后反击。12月15日夜,希特勒命令德军28个师的大军迅速进入阵地,清晨,他指挥德军向正在休息的八万美军发起凶猛的攻击,美军毫无还手之力,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12月17日晚,美军9000余人被迫全体投降,这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一次最惨痛的失败。希特勒的“闪电战”还用于侵略丹麦、挪威、荷兰、法国,并以此控制了整个西欧,另外,在其他战役中也同样绽放出光芒,直到打列宁格勒时才初遭失败。 希特勒对波兰等国使用的“闪电战”是非正义战争,这毫无疑问,但是否正义或是不正义,我们暂且不讨论,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战争中,希特勒非常注重速度,他以空军和炮兵为掩护,以装甲师作为突击力量,进行迅速突击,打开对方的防线,突入后方,将抵抗者分割包围,在步兵的协助下加以歼灭,以达到迅速克敌制胜的目的。 希特勒的“闪电战”是离不开他的秘密武器:坦克和轰炸机,不过,并非所有强调速度的战争都要投入坦克和轰炸机,工具不同,但策略相同,那就是一个“快”字,强调以速度制胜。俄国著名的军事统帅苏沃洛夫把军队的迅速机动和闪电般的冲击,说成是真正的战争灵魂,“一分钟决定战斗结局,一小时决定战局胜负,一天决定帝国的命运”,可见速度有多么重要,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凡是战争都讲究“兵贵神速,以快制胜”,
展开全部
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闪击战确实曾辉煌一时,堪称战争史的一大经典。闪击战挟最新高技术兵器以最小的损失,突然、迅速地达成战争目的,其理论魅力至今依然不 减。研究“信息+闪击战”可能演变的“信息化闪击战”,利于我们在未来战争中防范新的闪击战,并在作战中寻找更多的制胜之机。 闪击战三个重要要素 1奇袭 2集中 3速度 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它往往是先利用飞机猛烈轰炸敌方重要的战略设施的通讯中心,把敌人的飞机炸毁在机场,取得制空权,并使敌人的指挥系统瘫痪。 闪电战就是奇袭、快袭集中加在一起,将像闪电一样打击敌人!可以使敌人在突如其来的威胁之下丧失士气,从而在第一次巨大的打击之下就会立即崩溃! 闪电战理论是古德里安创造的,最初用于波兰。1939年9月1日4时45分,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国装甲部队与空军构成的快速纵深挺进力量,将陈旧庞大的波军迅速撕裂、合围,至10月5日,波兰战役即告结束。波军6.6万人阵亡,20万人受伤,69.4万人被俘,而德军仅伤亡3万余人。从而以一种成功的全新的战术被铭刻到了世界军事史上。
采纳哦
采纳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闪电战,是一种起源于二十世纪初期,由德国创造的进攻型战术,并且在三,四十年代成为德国军队的主导战术思想。闪电战的主旨是以高机动性火力进攻为原则,是一种对装甲部队,空中火力掩护要求级高的战术,而正是由于这种战术,引导了德国军队在二战前展开大规模军备竞赛,使之后来无论是装甲部队和空军部队的装备,还是该方面的人员素质,都要优于盟军部队,从而使得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盟军都要以数量上占优势的装甲部队来与德军抗衡。 闪电战对于后勤补给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说其严格,是因为其主旨为高机动性,在前线部队运用闪电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对方防线,袭击主要军事设施以及有生力量之时,后勤补给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将补给物资送到前线部队手中,我觉得这也要求后勤部队具备高机动性持续补给这一素质。但闪电战讲究兵贵神速,有别于持久战,对于后勤要求并不是高强度长时间补给,因此其补给要相对于其它战术思想要有一定区别。综上所述,对应闪电战的补给措施要相对特殊,是一种主要要求机动性的补给方法。 1939年,德国军队率先以闪电战侵略波兰,并在短短几周内占领了波兰全境,从而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使闪电战真正应用到了实际。该战术思想随后被带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战役,尤其是在欧洲战场上,闪电战的身影屡见不鲜。1941年,德军集结300万部队,30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实施了震惊世界的“巴巴罗萨”计划,在苏联境内长驱直入,使得苏联红军退而再退,损失惨重。但在这个过程中,德军犯了致命的错误,就是把战线拉得过于长,在严寒下补给物资供应不上,尤其到了斯大林格勒会战,这一场本由闪电战主导的突袭战就真正变成了持久性的消耗战,从而打破了闪电战的所有原则,使得德军部队的优势越变越小,最后荡然无存。 二战以后,闪电战这种战术思想被流传下来,并且对于现代战术思想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局部战争中,比如美军在海湾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中运用的战术都还能隐约看到闪电战的身影,其高机动性持续火力的主旨还将被今后的战术思想吸取与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据历史书说: 闪击战就是集中坦克飞机以闪电般的速度发起攻击,德国之所以能发动闪击战是因为德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坦克和装甲作战理念,但是闪击战只能对付一些毫无准备的小国,因为它速度太快,使步兵与装甲兵无法配合。 希特勒当政时,大肆发展军备,他预见到坦克不应作为步兵的掩护兵器,而应在未来战争中充当陆地攻势的主导突击力量,所以他力争在德国陆军成立独立的装甲兵团。他预见到坦克在未来战争中的主导地位,责成在陆军中建立独立的装甲师,结果成立3个装甲师,希特勒提出以装甲兵团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优势空中火力的掩护下,对法国进行突击,结果开战不到40天法国就被迫投降, 至此,由希特勒提出并确定的现代战争的进攻模式——闪击战问世。即在空军和炮兵的掩护下,以装甲兵团做为突击的主要力量,对敌军进行迅速突击,打开敌军防线,突入敌后方,将抵抗之敌分割包围,在步兵的协助下加以歼灭。达到迅速克敌制胜的目的。比较成功的战例是波兰战役、法兰西战役和对苏军早期防守的瓦解战役, 闪电战所用的战术简单说就是集中兵力和突击兵器,比如说坦克和飞机,突然对敌方展开攻击,在敌人反应过来以前尽可能的多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占领战略要地,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用希特勒的话说就是锤子和鈛子,也就是分兵合围 集中歼灭。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2战时期闪电战的兴起与发展与一战期间的阵地战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就闪电战产生的客观原因而言,坦克、战斗机等新式武器在一战中仅起辅助作用,而在二战中,工业的发展加速了军工业的完善,各类新武器将战场变成了一个立体空间。 而运用这些战争工具的最好理念就是闪电战术。以空军发动突然进攻,摧毁敌人防御火力,赢得制空权,掩护地面部队进攻。以坦克部队迅速突破敌人正面防线,进行大纵深迂回,避免与正面防线交锋,然后在运动中伺机对敌有生力量实施歼灭。而一战中唱主角的步兵则摩托化、机动化,用以配合坦克的推进速度。 而此时的欧洲大部分的军事家还在迷恋之前的阵地战,法国修筑马奇诺防线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战术上没有给新式武器以足够的重视,依然将他们视为战争的配角,作为步兵推进或防御的辅助工具。 所以德国的战术是符合战争发展潮流,其他欧陆大国虽然也拥有着不逊色与德国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但战术落后,准备不足,导致德国闪电战一举成功。且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压倒性的优势。 当然,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我们还要看到,德国很早就开始扩军备战,战争意识强烈,准备充足。其政治上的把戏等是在扩充自己的实力和赢得更充分的准备。反观欧陆大国英法,一味的妥协退让,养虎为患,甚至抱有祸水东引的念头。直至德国偷袭波兰,都未下定决心进行战争,可想而知,他们的战争准备是不能和德国相提并论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