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相声《对春联》各种文本!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11-27
展开全部
《对春联》(对对子)——李德钖 张寿臣传本
甲 要说你们艺人还真有点学问。
乙 怎么看得出来呢?
甲 我听你们这大鼓词挺文明,里边有不少学问呢。可相声就差点了!
乙 你还别看不起我们艺人,你要真有学问,咱们连连句,怎么样?
甲 噢,咱俩人在这儿对一回对子,那可不行!
乙 怎么不行?
甲 回头我出个上联,您对不上下联来,显着我窝您,我不落这个。
乙 嘿!你准知道我对不上下联啊!
甲 您比我年长,我要把您气个好歹的,这也不合适呀!
乙 别说了!你不是怕我对不上下联吗?这么着,我出上联,您对下联,这回行了吧?
甲 哎呀!这当然要比我出上联要保险。不过,您得告诉我,今天都准备出那几付上联?
乙 干嘛?
甲 我心里得有谱啊!
乙 噢,你那意思得出常见的,常说的,我的上联要是“忠厚传家久”。
甲 我这下联是“诗书继世长”。
乙 我出上联“趁心生意源头活水”。
甲 我对“得志经营锦上添花”。
乙 “买卖兴隆通四海”。
甲 “财源茂盛达三江”。
乙 “本固枝荣”。
甲 “根深叶茂”。
乙 “上天言好事”。
甲 “回官降吉祥”。怎么样,对答如流吧?
乙 俗不可耐。就这个啊,两字。
甲 合格。
乙 不算!
甲 白对了!
乙 这都是街面上常见的,谁对不上来啊?咱得来点难的,深的,新鲜的。
甲 来点新鲜的行,可你要胡编也不算!
乙 我干嘛胡编哪!我也不拿绝句吓唬人,咱靠的是经多见广,胸有城府,对起来得有个意思。
甲 那咱拉线瞧活,您就出题吧!
乙 这一说你还真是“冰出于水寒于水”。
甲 您放心,“青出于蓝胜于蓝”。
乙 这是哪儿上的?
甲 荀子《劝学篇》,这就叫信手拈来,恰当巧妙。
乙 我这是“雅室何须大”。
甲 我这是“花香不在多”。
乙 “曾经沧海难为水”。
甲 “除却巫山不是云”。
乙 “春蚕到死丝方尽”。
甲 “蜡炬成灰泪始干”。
乙 “鲍鱼之肆迎面臭”。
甲 “芝兰之室扑鼻香”。
乙 谁香?
甲 谁臭?
乙 你哪点香?
甲 我哪点也不臭。
乙 我不是说你,你别杯弓蛇影。
甲 我不怕你说,何必欲盖弥彰!
乙 你这是拾毛栏的上河边——多余!(谐音)
甲 你这是怀里揣马勺——盛心!
乙 还对哪!
甲 怎么样?
乙 这是小试锋芒,你再听这上联,“如曼倩化身滑稽突梯开通民智"。
甲 这怎么讲?
乙 曼倩就是东方朔,是古代的乐人,滑稽善辩,我们说相声的就好比是东方朔的化身。所以是“如曼倩化身滑稽突梯开通民智”。
甲 你听下联“似凫西再生慷慨高歌醒世金铎”。
乙 这个下联好。
甲 这是说你们这唱大鼓的,好比是木皮散人贾凫西,说唱故事,打动人心。所以是“似凫西再生慷慨高歌醒世金铎”。
乙 有意思。咱来点雅俗共赏的。
甲 对,要俗不伤雅。
乙 那你听这个:“热面茶”。
甲 我对“凉米汤”。
乙 我这热面茶可烫嘴。
甲 我这凉米汤可祛暑。
乙 再听这个:“粳米粥”。
甲 我对“嘎巴菜”。
乙 怎么还有嘎巴莱啊!
甲 “梗米粥”是北京的,我这“嘎巴莱”是天津卫的。
乙 我这梗米粥可以放糖。
甲 我这嘎巴莱可以搁辣椒糊。
乙 嘿!你再听这个:“马牙枣”。
甲 我对“羊角葱”。
乙 “马吃马牙枣”。
甲 “羊啃羊角葱”。咱别老在吃的上转!
乙 那拿北京地名说几副对子。
甲 地名也能对对子?
乙 那怎么不行?苏东坡说过:“天下无语不成对”。
甲 那您说吧!
乙 你听“四川营儿”,有这地名吧?
甲 有,这怎么对啊!
乙 那就看你对北京地名熟不熟了!
甲 地名熟也不一定对得恰当啊,您上联“四川营儿”我对“陕西巷儿”。
乙 “一尺大街”。
甲 有这地方儿吗?
乙 有,就在杨梅竹斜街西头。
甲 我对“半截胡同”。
乙 在哪儿?
甲 菜市口。
乙 嗯。听这个“镇江上坎儿”。
甲 我对“苏州下坡儿”。
乙 我这仨地名合起来是个对子上联,“四川营一尺大街镇江上坎”。
甲 我这儿合起来是“陕西巷半截胡同苏州下坡”。
乙 好。是个下联。你再听这个:“黑塔寺不见黑塔”。
甲 “白云观没有白云”。
乙 “八里庄儿何足八里?”。
甲 “三家店儿岂止三家?”。
乙 “蚕池口养蜂夹道未见吐丝酿蜜”。
甲 “火把场喇嘛胡同怎能吹气冒烟”。
乙 “小王庄上梨栈南市三不管”。
甲 又改天津地名了。你听“大红桥前鼓楼西开咸水沽”。
乙 行,行!真有两下子。
甲 还有好的吗?
乙 听这个“小老鼠偷吃热凉粉”。
甲 我对“短长虫缠绕矮高粱”。
乙 “汉瓦当文延年益寿”。
甲 “周铜铸字富贵吉祥”。
乙 “道旁麻叶舒青掌”。
甲 “池内荷花攒粉拳”。
乙 “道旁麻叶舒青掌,要甚要甚?”。
甲 “池内荷花攒粉拳,打谁打谁?”。
乙 “土城土环城成土”。
甲 “金镜金熔镜竟金”。
乙 “墨童磨墨墨溅墨童一馍墨”。
甲 “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乙 我这可有讲儿。
甲 我也能解。
乙 我这墨童是古代给念书的公子伴读的书童。墨童一手研墨,一手擎着白面馍正想吃呢,一不小心,墨溅出来了,白面馍变成黑煤球了。所以是“墨童磨墨墨溅墨童一馍墨”。
甲 我这是梅香往火炉里添煤,煤里有爆煤,“叭!”爆起来的煤渣正崩到梅香的两道眼眉上,所以叫“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
乙 这要爆到眼珠里怎么办?
甲 她戴着眼镜呢!这不能找真儿。
乙 干脆,咱再来一副绝对,你要能对上来,我就服你。
甲 我能对上来,就不算绝对!
乙 你别少年气盛,听着,“朱门酒肉臭”。
甲 “路有冻死骨”。这叫绝对啊!这是杜甫的诗。
乙 我知道,咱就把这两句的意思用到现在说一副对子。
甲 这可个别,您说上联:
乙 “阔大爷,上饭庄,花天酒地,猜拳行令,得意,得意得很!”
甲 我对“穷苦人,走河坝,愁眉苦脸,满腔悲愤,哎唷!哎唷!哎唷!”
乙 这是干嘛?
甲 扛大个!
匿名用户
2013-11-27
展开全部
对春联>甲 做一个相声演员也不容易,首先说得有文化。
乙 那是呀!你看我们天天都在学习嘛!

甲 你念过书吗?

乙 我念过两天。

甲 什么学校毕业?

乙 嗐!我念的还是过去那个经书哪。

甲 “五经”、“四书”、“十三经”啊。

乙 是呀!

甲 那些书我也念过,什么“三字文”、“百家经”、“千家姓”……不是……三眼井儿(北京地名)。

乙 还三里河儿哪!

甲 对啦!三里河儿(北京地名)。

乙 什么呀?“三百文”“百千姓”……我也乱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甲 对啦!你说念完这几部书念什么?

乙 念念《大学》。

甲 念完大雪念小雪、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

乙 叫你在这儿背历书哪!

甲 你不是说念大雪吗?

乙 我说念《大学》。

甲 对……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嘛!念完《大学》念什么?

乙 《中庸》。

甲 念完中用念不中用,等你念到废物点心就算毕业啦。

乙 那我就没用啦。我说念《中庸》。

甲 念完《中庸》念《论语》、《孟子》、《礼记》、《春秋》。

乙 对了。

甲 这些书光念不行,得会讲,不会讲就不能开笔做文章。比如你吟个诗,对个春联,都要从书中寻章摘句才行。

乙 那倒是。

甲 你看我这个人没了事儿最喜欢对春联,最近在家中我搜集到几副绝对儿。

乙 绝对儿?

甲 就是有上联没下联,谁也对不上来,我走过多少个地方,访问过多少个大文豪,结果一个对上来的也没有,这几副绝对儿太好了,我准备登报。

乙 登报干吗?

甲 征求下联儿。

乙 你这绝对儿是什么词句呀?

甲 怎么?你打算对呀!

乙 我不是打算对,我想听听。

甲 大文豪都没对上来,就阁下您听了有什么用啊?

乙 你可不能那么说,绝对儿碰巧了对得才妙呢!

甲 好,我说一说你听听,你可别胡对呀!

乙 当然啦。

甲 不明白就问我。

乙 当然向你请教。

甲 第一副,“买卖兴隆通四海。”

乙 完啦!

甲 啊。

乙 我当什么绝对儿呢?(故意假谦虚)我给你对对行吗?

甲 我这儿正找不着下联呢?

乙 可我对得也不一定恰当。

甲 没关系你对吧!

乙 你那上联是什么?

甲 “买卖兴隆通四海。”

乙 我给你对“财源茂盛达三江。”

甲 哎呀,高才。

乙 这也不是我的高才,过去我们家对过儿煤铺就贴这么一副对联儿。

甲 好,你再听这第二副,“根深叶茂。”

乙 “本固枝荣。”

甲 嗯。“开市大吉。”

乙 “万事亨通。”

甲 你听最后这一副。

乙 你说。

甲 “忠厚传家久。”

乙 “诗书继世长。”

甲 (无可奈何)我完啦。

乙 就这个呀,这叫什么绝对儿哪?满都是对子本儿上的。

甲 这是开玩笑,我真喜欢对春联。

乙 对春联的规矩你懂吗?

甲 那我懂,对春联讲究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清。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对万事亨通。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苏东坡有一句话:“天下无语不成对。”

乙 当什么讲。

甲 任何一句话都可以做对联,只要你对得恰当巧妙,那再好也没有了。

乙 是是!

甲 譬如有这么两句俗语就是一副对联。

乙 哪两句?

甲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就是上联。

乙 下联呢?

甲 “上梁不正底梁歪。”哎!你听这两句虽然不够工整(摇头),可是很好玩。(读玩念重音,表达出文诌诌的)

乙 咱们两人联联句怎么样?

甲 可以呀。

乙 我出个上联儿。

甲 我对个下联儿。

乙 譬如我说“上”。

甲 我对“下”,有上就有下嘛!

乙 我说“天”。

甲 我对“地”。“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雷隐隐,雾蒙蒙,开市大吉,万事亨通。”

乙 “言”。

甲 我对“醋”。(甲把“言”误为“盐”了)

乙 醋?

甲 啊!油盐酱醋,五味调和,你那是咸的,我这是酸的。

乙 “好”。

甲 我对“歹”,好好歹歹得清楚。

乙 “事”。

甲 我对“炮”。(甲把“事”误为“士”了)

乙 炮!那对得上吗?

甲 你支土我拨炮,你跳马我出车。

乙 咱们这儿下象棋来啦!

甲 联句有什么啊!

乙 这五个字凑在一块儿是对子的上联:“上天言好事。”

甲 那我给你对:“回宫降吉祥。”

乙 你等等,你刚才不是这么对的。我说“上”。

甲 我对“下”。

乙 我对“天”。

甲 我对“地”。

乙 我说“言”。

甲 我对“醋”。

乙 我说“好”。

甲 我对“歹”。

乙 我说“事”。

甲 我对“炮”。

乙 我就是:“上天言好事。”

甲 我这是:“下地醋歹炮。”

乙 你这当什么讲啊?

甲 谁叫你不一块儿说啦?你要说“上天言好事”,当然给你对“回宫降吉祥”。你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我可不给你对“下地醋歹炮”吗?

乙 这还怨我啦。

甲 当然啦。

乙 好,你听这两个字的:“笔筒。”

甲 在桌上放的笔筒。

乙 对啦。

甲 我给你对:“箭囊。”

乙 就是装宝剑的那个。

甲 不!那是剑匣,我说的是拉弓射箭的那个皮囊子。

乙 我这笔筒是文的。

甲 我这箭囊是武的,一文一武咱们二位文武全才。

乙 我可不敢当,再听这个:“羊肉。”

甲 我给你对“萝卜(luo bo)”

乙 那对得上吗?

甲 羊肉汆萝卜焖干饭……

乙 这位没吃什么哪!“绸缎。”

甲 “萝卜。”

乙 萝……我们这是绸缎你也对萝卜?

甲 啊!绸缎包萝卜。

乙 没听说,我那是穿的绸子和缎子。

甲 是呀!我说的也是穿的,绫罗绸缎的罗,呢绒布匹的布。“罗布。”

乙 噢!罗布听不出来就是萝卜,再听这个:“钟鼓。”

甲 “萝卜。”

乙 我说是撞的钟打的鼓。

甲 我是敲的锣打的钹,“锣钹。”

乙 行了行了!你再听这个。

甲 (顺口而出)萝卜。

乙 我还没说呢?

甲 我先说下搁着。

乙 急性子。“马牙枣。”

甲 “大萝卜。”

乙 我这是仨字的啦。

甲 我这也仨字。“大萝卜。”

乙 我要四个字呢。你”好大萝卜“,我五个字,你”好大个萝卜“,你这筐萝卜全卖给我啦?不行。重对。

甲 你刚说的什么?

乙 “马牙枣。”

甲 我给你对:“羊角葱。”

乙 我这儿有“马牙”。

甲 我这儿有“羊角”。

乙 “枣”。

甲 “葱”。

乙 我能加字。

甲 我能添字。

乙  “马吃马牙枣。”

甲 “羊啃羊角葱。”

乙 我这儿吃。

甲 我这儿啃。

乙 好哇!我这马牙枣是八月当令。

甲 我这羊角葱是二月当令。二八月春秋题,“虽不中不远矣!”

乙 你就别犯酸了。

甲 怎么样?

乙 行!听这个:“山羊上山。”两头儿山。

甲 我给你对:“水牛下水。”两头儿水。

乙 我能加字。

甲 我能添字。

乙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甲 碰脚啦?

乙 不!犄角。

甲 “水牛下水水没(mo)水牛腰。”没腰啦。

乙 我还能加字。

甲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学羊叫)咩呀!”

乙 这是怎么回事儿?

乙 碰疼啦。

甲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学牛叫)哞儿!”

乙 (学羊叫)咩呀!咩呀!

甲 (学牛叫)哞儿!哞儿!

乙 咱们到屠宰场啦。

甲 谁叫你叫唤来着?

乙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甲 “五台山后五层台,台、台、台。”(学打小锣声音)

乙 他又开戏啦。“大大妈大模大样骑大马。”

甲 “老姥姥老夫老妻赶老羊。”

乙 “姥姥喝酪,酪落(lao)姥姥捞酪。”

甲 “舅舅架鸠,鸠飞舅舅揪鸠。”

乙 “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甲 “妞妞轰牛,牛拧(ning)妞妞拧(ning)牛。”

乙 啊!绕口令也来啦。

甲 你说什么我给你对什么。

乙 我说“南”。

甲 我对“北”。

乙 我说“东”。

甲 我对“西”。

乙 我说“上”。

甲 我对“下”。

乙 咱们不定谁气谁哪,听这个:“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基浅
甲 嗬!我给你对:“林内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乙 好!你再听这个:“空树藏孔,孔进空树空树孔,孔出空树空树空。”
甲 什么呀,乱七八糟的?
乙 这是个孔子的典故,又是个对子上联儿。
甲 还有这么一个典故哪!
乙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有一天走到某处,忽然天降大雨,上不着村,下不着店,没处躲,可巧道旁有一棵树里面是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