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3浅谈怎样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原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初二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初探之三
黑龙江省 冷香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自课改以来,全国掀起了课改热潮,各地纷纷探寻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聆听过洋思中学的报告,我看过杜郞口中学的光碟,我观摩过利民二中的课型,各类赛课、表演课、观摩课层出不穷。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舸争游的课改大潮中,无论哪种方法,只要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才是最好的,针对我校现状,我们只取其精华,走适合我校发展的路。今天与大家探讨怎样让语文课改课堂活起来的问题。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教师活起来
1、由“催化剂”变为“兴奋剂”
催化剂就是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结构不发生永久性改变的物质,在传统教学中我就是这样一种“催化剂”,让学生在我的作用下,努力学习,积累知识,时刻在我的指挥棒下转动,时间久了,学生委靡了,懈怠了,处于再而衰,三而竭的地步了,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全国掀起了教育课改的热潮,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势在必行,我由“催化剂”变成了“兴奋剂”,为这些昏昏欲睡的孩子们重新注入激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以欲,以娱让他们处在高效率的学习状态,收获知识,变原来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会使他们更大容量的储备知识。方法变了,知识活了,学生乐得收获了,这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了学习的乐趣,语文课堂也就可以活起来了。
2、由“园艺师”变为“引路人”
“园艺师”就是按照艺术的观点、标准把那些“里倒歪斜”、“残枝败叶”清除剪掉,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来供人欣赏。在教学中我遇到过很多奇才、偏才、怪才、狂才,对他们我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以良好的心态善待他们,比如我曾经遇到的李有才同学,一个同学们都戏称为“觉主”的学生,他能在睡眠的过程中接收了相当一部分知识,我觉得他是一个奇才,怪才,课间时候我跟他聊聊天,劝劝他,让他用有意注意听课的方法来学习,结果他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还有现在的秦世强同学,祖国未来的科学家,同学都说他有点“二”,听不懂话,课堂展示总是所问非所答,引起哄堂大笑,擦鼻涕纸堆在桌椅周围能绕地地球两圈,又不值日,引发了同学对他的不满,同学总是到我这样来打小报告,每周都得不厌其烦与其聊天谈心,现在毛病少多了,个别成绩也有了提高,至此我明白,要给这样的孩子以更多的关心,他们的成长需要有人引领,需要呵护。我们就是他们的引路人,就是他们人生的向导,也许他们就是未来的科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亲其师,信其道,让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做领军人,课堂就会活起来。
3、由“批判者”变为“鼓励者”。
课改课堂我对学生的态度是少批评,多鼓励。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地欲望。”我曾经感受到一句表扬的话,可以让我快乐两个月的魅力,这句表扬可以激活大脑细胞,提高识记知识的容量、质量和速度,即使是平时比较沉默的同学,他也会努力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有一种“老师,我想说”的冲动。所以当学生专心注意时,我投以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发言精彩时,我为其竖起大拇指。课堂上我经常用“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提得真妙!”“说得很好!你进步了!”“你很优秀,你真棒!”等语言。哪怕他们说错了,也要对他们的勇气精神予以充分的肯定。在这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不再拘谨,踊跃参与,使课堂活跃起来。
4、由“威严者”变为“幽默者”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幽默性的语言更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如有一次海洋组的小袁宝同学在给同学解答问题,他们组回答的不够完整,这时我说:“袁行宝同学的解答很好,但不够完整,下面就请我们未来的科学家秦世强同学来补充。”这时大家立即就兴奋起来,一齐望着秦世强等待着他的回答。大家为什么感兴趣呢?这是因为大家从来不知道老师为什么管他叫科学家,所以一下子就激起了他们的新鲜感、好奇感、兴奋感,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起来了。
二、让学生活起来
1、展示互评可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鹰击长空,是展现自己;虎啸深山,是展现自己。展示课是学生最盼望的课。在这里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也收获了知识,更是树立了自信。如《咏雪》一文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这两个比喻哪个更好?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柳絮因风起”比“大雪纷纷”更好,而一位学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用‘撒盐空中’比喻‘大雪纷纷’更好。理由是: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比喻的作用就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向上飞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相差很大,没有达到形似,怎么能说用‘柳絮因风起’比喻更好呢?所以我认为用‘撒盐空中’更好。其他组对两个人的争论大家无疑义,找出相应的分数,因此,我认为前一个比喻更好。”这样学生不仅“读出作者”,更“读出自己”,正如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宽松的说话氛围,使学生不再怕说而把说当作一个学习和展示自己的平台,互相点评,互相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充分发掘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心灵和情感作一次倾诉和释放。学生只有在受到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从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终于让他们不敢说变成了我要说,现在每在上课之前学生都会问我上什么课,我故意说,时间太紧了,课要讲不完了,上讲读课吧,学生就会俩一伙,三一串来找我,并撒着娇的求我“老师,上展示课吧,求你了,行吗,”我马上跟一句,你们的提纲都做完了,也校正完了吗?学生马上会兴奋而又大声地说,你放心吧老师,这时我才卖了一个关子说“好吧”,听你们的,他们要的正是我所希望的,经过这一年半的训练和引导,他们在展示课上已经知道什么样的站姿最漂亮,什么样的讲解最动人,什么样的团队最完善,什么样的版书最合理,什么样的语言最精彩,什么样的点评最公证,会巧妙的质疑,会巧妙的化干戈为玉帛,会巧妙的解除被挂的危机,真正地成了课堂的小主人。
2、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以小组为单位,每周都要准备一次课前三分钟小演讲,内容可以自己选,可以是针砭biān时弊的杂文、可以是引人入胜的散文、可以是出人意料的微型小说、还可以是幽默风趣的笑话或贴切生动的广告,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现在两班中渐露头角的郭传奇,邹佳宝同学以自己生动形象的演讲,风趣幽默的爆料让课堂的笑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掌声阵阵,为同学带来了快乐,赢得师生的一致好评,已成为演讲坛上的风云人物。这样不仅激发了其他同学学好语言的强烈愿望,也活跃了语文课堂。
3、化诗为画可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多媒体手段能有效地化静为动,化话为画,使“ 闻、见”成为可能。我在教学王维的《始至塞上》这首诗歌时,由于初中没有多媒体设备,为了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要求小组内集思广益,发挥想像,自己动手给诗歌配上一幅此诗句的彩色插图,每班推荐一幅最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大家欣赏的同时并给相应的加分,这样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找彩笔,研诗句,想构图,相互切磋,不一乐乎,通过视觉直观、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这样不仅解决了难点,还发现了美术天才,也让语文课堂活了起来。
4、拓展延伸的设计可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的活动也是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的,学生可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比如我在教《核舟记》这篇古文时,对于船头部分的三个人的姿态、神情的理解,很多学生在反复读课文、译文的基础上还不明白,这时,我让他们小组合作来表演苏东坡三个人的位置、神情,选择表演到位的一组同学上台演示给大家看,在同学们的会心一笑中理解了课文。以如《愚公移山》一文,写了一位“年且九十,面山而居”的老愚公决定与全家人“毕力平险“,后被山神感动,搬走了这座大山。学生在掌握实虚词含义、理解本文大意的基础上,我抛出了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问题是这样的:(1)有人说:“愚公真的是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很傻,为什么还教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开山路或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你们如何看待此言论,正方观点:愚公不愚,反方观点:愚公实愚。(2)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或“愚公精神过时了吗?”)又如《奇妙的克隆》一文,抛出问题如下:文中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越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以“我看克隆”为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诸如此类很多,学习《故宫博物院》这一课,让学生充当解说员,学习《苏州园林》这一课让学生当导游员,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可以说,可以笑,可以唱,可以表演,这一篇篇课文,在不同方法的引导下,就会“活”起来,带给我们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要活起来,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兴趣像“随风潜入夜”的雨,“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沉浸在乐学,思学的长河之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格,也就达到我们的课改教学的宗旨。
黑龙江省 冷香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自课改以来,全国掀起了课改热潮,各地纷纷探寻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我聆听过洋思中学的报告,我看过杜郞口中学的光碟,我观摩过利民二中的课型,各类赛课、表演课、观摩课层出不穷。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舸争游的课改大潮中,无论哪种方法,只要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才是最好的,针对我校现状,我们只取其精华,走适合我校发展的路。今天与大家探讨怎样让语文课改课堂活起来的问题。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教师活起来
1、由“催化剂”变为“兴奋剂”
催化剂就是能提高化学反应速度,而本身结构不发生永久性改变的物质,在传统教学中我就是这样一种“催化剂”,让学生在我的作用下,努力学习,积累知识,时刻在我的指挥棒下转动,时间久了,学生委靡了,懈怠了,处于再而衰,三而竭的地步了,正在无计可施的时候,全国掀起了教育课改的热潮,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势在必行,我由“催化剂”变成了“兴奋剂”,为这些昏昏欲睡的孩子们重新注入激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以欲,以娱让他们处在高效率的学习状态,收获知识,变原来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会使他们更大容量的储备知识。方法变了,知识活了,学生乐得收获了,这才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了学习的乐趣,语文课堂也就可以活起来了。
2、由“园艺师”变为“引路人”
“园艺师”就是按照艺术的观点、标准把那些“里倒歪斜”、“残枝败叶”清除剪掉,培育出以曲为美的“病梅”来供人欣赏。在教学中我遇到过很多奇才、偏才、怪才、狂才,对他们我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以良好的心态善待他们,比如我曾经遇到的李有才同学,一个同学们都戏称为“觉主”的学生,他能在睡眠的过程中接收了相当一部分知识,我觉得他是一个奇才,怪才,课间时候我跟他聊聊天,劝劝他,让他用有意注意听课的方法来学习,结果他的语文成绩一直不错;还有现在的秦世强同学,祖国未来的科学家,同学都说他有点“二”,听不懂话,课堂展示总是所问非所答,引起哄堂大笑,擦鼻涕纸堆在桌椅周围能绕地地球两圈,又不值日,引发了同学对他的不满,同学总是到我这样来打小报告,每周都得不厌其烦与其聊天谈心,现在毛病少多了,个别成绩也有了提高,至此我明白,要给这样的孩子以更多的关心,他们的成长需要有人引领,需要呵护。我们就是他们的引路人,就是他们人生的向导,也许他们就是未来的科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亲其师,信其道,让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做领军人,课堂就会活起来。
3、由“批判者”变为“鼓励者”。
课改课堂我对学生的态度是少批评,多鼓励。因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孩子好好学习地欲望。”我曾经感受到一句表扬的话,可以让我快乐两个月的魅力,这句表扬可以激活大脑细胞,提高识记知识的容量、质量和速度,即使是平时比较沉默的同学,他也会努力去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有一种“老师,我想说”的冲动。所以当学生专心注意时,我投以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发言精彩时,我为其竖起大拇指。课堂上我经常用“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提得真妙!”“说得很好!你进步了!”“你很优秀,你真棒!”等语言。哪怕他们说错了,也要对他们的勇气精神予以充分的肯定。在这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开放、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不再拘谨,踊跃参与,使课堂活跃起来。
4、由“威严者”变为“幽默者”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幽默性的语言更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如有一次海洋组的小袁宝同学在给同学解答问题,他们组回答的不够完整,这时我说:“袁行宝同学的解答很好,但不够完整,下面就请我们未来的科学家秦世强同学来补充。”这时大家立即就兴奋起来,一齐望着秦世强等待着他的回答。大家为什么感兴趣呢?这是因为大家从来不知道老师为什么管他叫科学家,所以一下子就激起了他们的新鲜感、好奇感、兴奋感,课堂气氛明显活跃起来了。
二、让学生活起来
1、展示互评可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鹰击长空,是展现自己;虎啸深山,是展现自己。展示课是学生最盼望的课。在这里他们不仅锻炼了自己,也收获了知识,更是树立了自信。如《咏雪》一文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这两个比喻哪个更好?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柳絮因风起”比“大雪纷纷”更好,而一位学生却不这么认为,他说:“用‘撒盐空中’比喻‘大雪纷纷’更好。理由是: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比喻的作用就是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向上飞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相差很大,没有达到形似,怎么能说用‘柳絮因风起’比喻更好呢?所以我认为用‘撒盐空中’更好。其他组对两个人的争论大家无疑义,找出相应的分数,因此,我认为前一个比喻更好。”这样学生不仅“读出作者”,更“读出自己”,正如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宽松的说话氛围,使学生不再怕说而把说当作一个学习和展示自己的平台,互相点评,互相促进;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充分发掘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让自己的心灵和情感作一次倾诉和释放。学生只有在受到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从而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终于让他们不敢说变成了我要说,现在每在上课之前学生都会问我上什么课,我故意说,时间太紧了,课要讲不完了,上讲读课吧,学生就会俩一伙,三一串来找我,并撒着娇的求我“老师,上展示课吧,求你了,行吗,”我马上跟一句,你们的提纲都做完了,也校正完了吗?学生马上会兴奋而又大声地说,你放心吧老师,这时我才卖了一个关子说“好吧”,听你们的,他们要的正是我所希望的,经过这一年半的训练和引导,他们在展示课上已经知道什么样的站姿最漂亮,什么样的讲解最动人,什么样的团队最完善,什么样的版书最合理,什么样的语言最精彩,什么样的点评最公证,会巧妙的质疑,会巧妙的化干戈为玉帛,会巧妙的解除被挂的危机,真正地成了课堂的小主人。
2、课前三分钟演讲可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以小组为单位,每周都要准备一次课前三分钟小演讲,内容可以自己选,可以是针砭biān时弊的杂文、可以是引人入胜的散文、可以是出人意料的微型小说、还可以是幽默风趣的笑话或贴切生动的广告,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现在两班中渐露头角的郭传奇,邹佳宝同学以自己生动形象的演讲,风趣幽默的爆料让课堂的笑声此起彼伏,接连不断,掌声阵阵,为同学带来了快乐,赢得师生的一致好评,已成为演讲坛上的风云人物。这样不仅激发了其他同学学好语言的强烈愿望,也活跃了语文课堂。
3、化诗为画可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多媒体手段能有效地化静为动,化话为画,使“ 闻、见”成为可能。我在教学王维的《始至塞上》这首诗歌时,由于初中没有多媒体设备,为了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要求小组内集思广益,发挥想像,自己动手给诗歌配上一幅此诗句的彩色插图,每班推荐一幅最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大家欣赏的同时并给相应的加分,这样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找彩笔,研诗句,想构图,相互切磋,不一乐乎,通过视觉直观、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这样不仅解决了难点,还发现了美术天才,也让语文课堂活了起来。
4、拓展延伸的设计可以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拓展延伸这一环节的活动也是不拘一格、灵活多变的,学生可说、可以读、可以写、可以辩,甚至可以演、可以唱。比如我在教《核舟记》这篇古文时,对于船头部分的三个人的姿态、神情的理解,很多学生在反复读课文、译文的基础上还不明白,这时,我让他们小组合作来表演苏东坡三个人的位置、神情,选择表演到位的一组同学上台演示给大家看,在同学们的会心一笑中理解了课文。以如《愚公移山》一文,写了一位“年且九十,面山而居”的老愚公决定与全家人“毕力平险“,后被山神感动,搬走了这座大山。学生在掌握实虚词含义、理解本文大意的基础上,我抛出了两个问题,供学生思考。问题是这样的:(1)有人说:“愚公真的是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很傻,为什么还教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绕开山路或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你们如何看待此言论,正方观点:愚公不愚,反方观点:愚公实愚。(2)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或“愚公精神过时了吗?”)又如《奇妙的克隆》一文,抛出问题如下:文中写道:“有关克隆人”的讨论提醒人们,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越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以“我看克隆”为话题展开讨论,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诸如此类很多,学习《故宫博物院》这一课,让学生充当解说员,学习《苏州园林》这一课让学生当导游员,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可以说,可以笑,可以唱,可以表演,这一篇篇课文,在不同方法的引导下,就会“活”起来,带给我们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孔子看来,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要活起来,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兴趣像“随风潜入夜”的雨,“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沉浸在乐学,思学的长河之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培养了他们的意志品格,也就达到我们的课改教学的宗旨。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