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新崩滩》翻译 - 百度一下整篇文章
《新崩滩》翻译:
北魏 郦道元
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巫峡是杜宇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长江经过巫峡,往东流去,经过新崩滩。这山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过一次,晋太元二年又崩塌过一次。崩塌的时候,水倒流一百多里,掀起几十丈高的浪头。
滩上的石头,有些圆的像箪,有些方的像笥,像这样一类的多得很,都是崩塌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使得湍急的江水更是汹涌,所以叫它做新崩滩。那崩塌的山崖剩下的部分,比起其他各个山岭,还算是高耸突出的。
新崩滩下去十多里,有大巫山,它的高不只是三峡所没有,而且可以跟岷山、峨眉山争高低,同衡山、九疑山相并列;它遮护统领周围的各个山峰,高与云平,还要到霄汉去衡量它们的高低啊!
原文: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淌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创作背景:
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他在自己序文中写道:
首先,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过于芜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而一些都、赋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
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王先谦评价:郦道元注《水经》的目的在于“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王先谦合校本序》)。
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是在经常变化的,上古情况已很渺茫,其后部族迁徙、城市兴衰、河道变迁、名称交互更替等等都十分复杂,所以他决定以水道为纲,可以进而描述经常变化中的地理情况。
而更重要的是,他当时身处政局分裂时代,他向往祖国统一,着眼于《禹贡》所描写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版图广大的祖国,他利用属于全国的自然因素河流水系来作纲,可以把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打破了,从而充分体现他要实施祖国统一的决心。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当崩之日,水逆流百馀里,涌起数十丈。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屋,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淌为竦桀。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
译文:
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巫峡是杜宇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长江经过巫峡,往东流去,经过新崩滩。这山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过一次,晋太元二年又崩塌过一次。崩塌的时候,水倒流一百多里,掀起几十丈高的浪头。现在滩上的石头,有些圆的像箪,有些方的像笥,像这样一类的多得很,都是崩塌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使得湍急的江水更是汹涌,所以叫它做新崩滩。那崩塌的山崖剩下的部分,比起其他各个山岭,还算是高耸突出的。新崩滩下去十多里,有大巫山,它的高不只是三峡所没有,而且可以跟岷山、峨眉山争高低,同衡山、九疑山相并列;它遮护统领周围的各个山峰,高与云平,还要到霄汉去衡量它们的高
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