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11问: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吗?

 我来答
大脑袋貦
2013-10-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谈到这个问题时,我想起了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在谈到他的成功时说的话:多年攻读数学,既不分节假日和星期天,平时也听不到下班的铃声。这种专心致志培养了我对数学如醉如痴的感情,经常弄出一些让人们见了很不理解的笑话。我只要一钻进数学这个王国里去,外面的事就都忘掉了。在充满公式、数字符号的王国中,我感到兴趣盎然。有时为了证明一个定理,我往往采取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反复进行演算,稿纸塞了一麻袋又一麻袋。陈景润成功了,这种成功的因素,除了他的智力以外是什么因素呢?请注意我加点的几词:感情、兴趣、反复、感情是对摘取“皇冠上宝石”的美好愿望,兴趣是对所从事的数学研究的热爱,反复是对挫折不畏的坚持性。成功的愿望、兴趣、坚持性,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而不是智力因素。事实告诉我们学习的效果如何,个人的智力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非智力因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说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我国古代就已经看到了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成就的影响,清代的学者颜之说过:“圣人是肯做工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的圣人。”意思是说,圣人与庸人在先天资质上没有什么差异,只看谁肯于勤奋,肯于用功,肯用功的人就是圣人,不肯用功的人就是庸人,他指的“用功、勤奋”都是非智力因素。中国人所崇拜的圣人孔子说到自己时也十分感慨,他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志之将至,云尔。”意思是说我用起功来忘了吃饭,快乐时忘记忧愁,不知不觉就已经衰老了。”孔子说出的也是他成功对非智力因素的关键作用。郭沫若也说过“任何有成就的历史人物莫不是从勤学苦练中得来的。”那么究竟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说就是与智力因素相关的所有因素,主要有注意、情绪、情感、意志、动机、态度、价值观念、自我观念和性格特点等等。从狭义上说非智力因素就是对智力活动直接起作用的心理因素。有人提出至少有六个因素,它们是:抱负,就是个人的理想;独立性,就是自主能力;好胜心,就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的期望值;意志力,就是对自己的工作的坚持程度;求知欲,就是对知识的学习与追求的程度;自我观念,就是如何正确地科学地评价自己,自知之明的程度。这六个非智力因素都是对人的智力活动与学习成绩起成败作用的相关因素。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其它内容,例如上面已经谈到的如注意、情绪、性格特征等,它们对智力活动与学习成败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注意,离开注意就不能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或经常分散,也是学不进去的,学不进去,学习成绩怎么可能好呢?再例如情绪,一个人情绪不好,经常不高兴,在困难面前总是恐惧、忧愁,况且又不会科学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的学习效率怎么可能提高呢?反过来假如一个人上述的非智力因素十分健全,良好的注意品质使他总是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指向学习中的某一个目标,拿得起也放得下的心胸,使他的情绪总是处于乐观愉快时,精神就饱满,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能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是不容怀疑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是与学生学习成绩相关的重要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智力因素影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表现在智力的发展对非智力因素的依赖使用。例如智力的发展依赖参与学习的人动机要明确、情绪要热烈,意志要坚强。没有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保证,智力就不能发展,反过来,正是这种依赖作用才促使非智力因素得以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又反过来保证了智力的发展,所以说它们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其次非智力因素还表现在对智力因素的补偿作用。中国有一句古语是“勤能补拙”,就说明了这种补偿作用。要想使我们的学习效率与成效提高除去要重视到智力因素,也要重视对自己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这样才能使你变得更聪明。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