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间质瘤是什么大神们帮帮忙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背景及历史回顾1 由于组织学上与一些平滑肌肿瘤相似,因此胃肠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以前通常被诊断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2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逐渐明显区分了GISTs和平滑肌肉瘤的特征。3 基于这些发现,1983年Mazur和Clark引入“胃肠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s)”这一术语。二、基质间质细胞 胃肠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 又称“卡哈尔”细胞。ICCs是肠肌丛中的起博细胞,其作用是通过连接肠道的平滑肌细胞与自主神经纤维,协调肠道蠕动。 有人采用更有逻辑性的命名为“胃肠道起博细胞(gastrointestinal pacemaker cell,GIPAC)”。三、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义 肿瘤起源:GIST起源于胃肠道的神经丛的ICC,即胃肠道的Cajai细胞。肿瘤细胞具备C-kit基因突变,以瘤细胞表达CD117为特征。肿瘤细胞同时具有间充质细胞和Cajal细胞的特征而有别于普通前体细胞。 广义的间质瘤: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包括间质瘤,平滑肌肿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狭义的间质瘤:特指具有分子遗传学特征肿瘤。四、GIST的流行病学特点 GIST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0.2%,在美国每年新发生约3000-5000例。 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 发病高峰在50-70岁之间。五、GIST的分子病理学改变 95% 的GISTs中可检测到c-Kit 基因突变,该基因表达酪氨酸激酶。 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增加有助于 GISTs 细胞的生长与生存。 查看更多答案>>
展开全部
“胃肠间质瘤”这个概念是1983年首次提出的,研究发现该病的大多数肿瘤跟平滑肌细胞或者神经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有较大的区别,故提出了“间质瘤”的概念以示区分。其最大特点就是不易被察觉,它的“狡猾”在其临床症状表现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初期时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常见的消化道出血症状也有20%的病人没有出现过。
1998年,研究学者又发现胃肠间质瘤其实是一种“分子病”,KIT基因突变是导致这类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突飞猛进,特别是分子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使患者得到积极治疗,生命得以延长。
例如国内四线靶向药瑞派替尼,能帮助患者在三线治疗耐药后依然能够得到长期且规范的治疗;现已纳入医保目录,使得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每月自付费用最多可省3万元,实打实地“打了一针强心剂” ,让更多患者用得起“救命药”。
1998年,研究学者又发现胃肠间质瘤其实是一种“分子病”,KIT基因突变是导致这类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后胃肠间质瘤的治疗突飞猛进,特别是分子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使患者得到积极治疗,生命得以延长。
例如国内四线靶向药瑞派替尼,能帮助患者在三线治疗耐药后依然能够得到长期且规范的治疗;现已纳入医保目录,使得晚期胃肠间质瘤患者每月自付费用最多可省3万元,实打实地“打了一针强心剂” ,让更多患者用得起“救命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