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家的各种习俗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中国古代宫廷礼仪概述
宫廷礼仪大体上是指古代帝王及其家庭成员必须遵循的礼仪制度和发生在宫廷内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规矩。它处处浸透着君臣尊卑的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
皇宫的礼仪比民间的礼仪要复杂和严格得多,但也是社会民间礼仪的间接反映。宫廷礼仪有的天子亲自参加,有的后妃们参加,有的则以帝王子女和其他官员为主要角色。
二.宫廷礼仪分述
1.皇家祭祀
包括祭地、祭天和祭祖,是宫廷中重要的礼仪活动,由朝廷礼部主持。
(1)祭天大典
祭天也称祀天、郊祀、南郊,是帝王祭祀天神的大典,也是历代帝王祭祀典礼中最庄严、最隆重的活动。
斋戒:分为三种,散戒、致斋、清斋。斋戒期间,帝王以及其他所有参加典礼仪式的文武侍臣必须沐浴更衣、戒除嗜欲、不饮酒、不吃荤,更不能近女色,用来表示对天的虔诚。
陈设:祭天时的陈设要求更严格,主要包括待事的次序、即事的位置、门外的位置、牺牲器具的位置、席神的位置。严格按照规章来进行,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如一般鱼之类的菜会放在中间等。
省牲器:把各种礼器安放于各个规定位置,随后对其进行清洗、打扫等工作。
④奠玉帛:奏《肃和之曲》。
(2)宗庙祭祀
所谓宗庙,据《释名》记载:“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我国古人认为宗庙正是祖先亡灵的寄居之所。如果宗庙的祭器被迁走了,就意味着一个国家也就灭亡了。
(3)封禅仪式
古代帝王举行的不定期的祭祀天地的典礼。
2.帝王典礼
登基大典、册封太子大典、皇帝婚仪(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皇帝生日节庆、上尊号和徽号仪、皇家节日典礼。
附:皇家礼仪名词
节、羽扇、拂尘、盖、音乐
3.宫廷政治礼仪
(1)朝会礼仪
中国古代帝王的朝会主要有两种:
大朝:帝王大会文武百官,有时也包括外国使臣。是一种十分庄重的典礼。
常朝:是帝王处理国政的重要活动之一。朝仪是帝王与文物百官在朝堂上处理政务的相关礼仪的规定。
宋代朝仪按照官职大小以及职位高低明确规定了文武百官入朝的秩序: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郡王、太子少保、大都尉、大都护、御史大夫、六部尚书、侍郎、大理寺卿等。
(2)燕见国君10
士大夫于国君退朝之后私见国君,文献称之为“燕见”。
燕见时的君臣之位,也是以国君面朝南的位置为正位。如果国君站立的不是面朝南,则要取国君正东或正西面的方位行礼。国君在堂上时,臣走哪个台阶没有严格规定,君靠近哪个台阶就从哪个台阶上堂。
4.宫廷生活礼仪
宫廷生活礼仪,主要针对群体是女性,包括皇后、妃嫔、选侍...三宫六院,其中的礼仪文化繁琐至极,却是古装影视剧的偏爱。下面以清朝宫廷礼仪为例来说明。
(1)服饰
服饰不仅是为了遮风挡寒、蔽羞隐私,在封建社会,它是封建等级的标识,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宫廷皇室中,穿戴打扮都要根据身份、地位、等级来做。如皇族一律用明黄色,这是御用服色。
清朝后宫服饰:
皇后
皇后的冠服有礼服和吉服之分,逢大典穿礼服,平常穿吉服。礼服,朝冠顶饰分三层,绣三只小金凤,饰有珍珠,最顶端有一颗大东珠;红帽缨周围还有七只小金凤,后面有一个“金翟”,装点名贵的猫眼石、珍珠;翟尾由五串珍珠编就,共三百零一颗珠子。朝袍为明黄色,前胸后背绣着金龙,穿插五色云朵,下有海水纹。朝裙有叠褶,朝褂子形状类似坎肩。吉服花纹比较简单,但是织绣华丽,做工极为精细。
皇后配饰繁多,用黄金、珊瑚、珍珠、玉等制成的随身饰物,如朝珠、耳环、步摇等。一般来说,皇后穿朝服挂三串朝珠,一串是东珠的,两串珊瑚的;穿常服则用冠、霞帔、玉带与之相配。
妃嫔
清朝后宫嫔妃不用裹脚,可以穿高跟鞋。满族传统的高跟鞋有高约三五寸的跟,在鞋底中间,类似“高跷”,被称为“花盆鞋”。她们要穿上旗袍,梳上“两把头”,带上步摇和其他配饰。
(2)日常礼节
首先来说清朝后宫等级划分
从高到低的次序为:
皇后(一人),其次为皇贵妃(一人)其次为贵妃(二人),其次为妃(四人),其次为嫔(六人),其次为贵人(人数不定),其次为常在(人数不定),其次为答应(人数不定),最后为宫女。
行礼
清朝礼节中单膝跪地有两种:一种叫做“打千”,是奴仆见主人、下级见上级的常见礼。动作时垂右手,屈左膝,上身微微前倾。另一种是“请安礼”,男子的动作是屈右膝半跪;女子的动作时双手按左膝,右膝微屈,往下蹲身。
皇宫里日常生活的礼仪大致是下跪叩首礼、下跪礼、道万福礼、颔首礼四种。
下跪叩拜”,又分一肃,一跪,三叩和六肃,三跪,九叩。
所谓“肃”就是端端正正的站好
所谓“跪”就是右腿先跪下,然后是左腿跪下
所谓“叩”就是磕头
“道万福”,道万福是满族礼仪的一种,女子向长辈或上级请安时行此礼。行礼时,左腿前置,右腿后置,两腿相交,右手朝上,左手朝下,并拢手指,双手手指相握,置于身体左侧,同时下蹲,不要超过50度。
“颔首”,点头
行礼的基本原则是,对比自己级别高的人要行高级的礼仪,对比自己级别低的人要行低一级别的礼仪。
称谓
清朝文武官员被皇帝或皇太后召见,应一律跪安,汉大臣必须自称“臣X X X恭请皇上(或皇太后)圣安”,满籍大臣则称“奴才”。皇后、妃嫔、满汉大臣无论当面或背后都称皇帝为“皇上”,只有皇太后或皇太妃称皇帝为;皇帝”。
对妃嫔,太监称“主子”。在前面冠以封号,书面行文称“主位”。至于对皇子的称呼,也不像现在影视剧中一律称“阿哥”。在清代对皇子的称呼不同身份是有区别的,“阿哥”是大臣们对皇子的称谓,内务府官员和太监一律按皇子的排行称“X爷”。书面行文则按排行称“皇X子”。皇帝之女在未授封公主之前,一律称“格格”。
三.附录——其他常用物品
1.节:帝王作凭证的物件,“如朕亲临”。
2.羽扇:用孔雀翎等鸟羽做的大扇子,有长长的木柄,用来壮门面,扩大气势。
3.拂尘:用牦牛尾、马尾做成,太监和仪仗人员拿着它是出于仪式的需要。
4.盖:又称华盖、黄盖。有人称其为“伞盖”
5.音乐:举行大朝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是需要奏乐的。宫廷音乐主要分为礼仪性和娱乐性的两大类。
宫廷礼仪大体上是指古代帝王及其家庭成员必须遵循的礼仪制度和发生在宫廷内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规矩。它处处浸透着君臣尊卑的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
皇宫的礼仪比民间的礼仪要复杂和严格得多,但也是社会民间礼仪的间接反映。宫廷礼仪有的天子亲自参加,有的后妃们参加,有的则以帝王子女和其他官员为主要角色。
二.宫廷礼仪分述
1.皇家祭祀
包括祭地、祭天和祭祖,是宫廷中重要的礼仪活动,由朝廷礼部主持。
(1)祭天大典
祭天也称祀天、郊祀、南郊,是帝王祭祀天神的大典,也是历代帝王祭祀典礼中最庄严、最隆重的活动。
斋戒:分为三种,散戒、致斋、清斋。斋戒期间,帝王以及其他所有参加典礼仪式的文武侍臣必须沐浴更衣、戒除嗜欲、不饮酒、不吃荤,更不能近女色,用来表示对天的虔诚。
陈设:祭天时的陈设要求更严格,主要包括待事的次序、即事的位置、门外的位置、牺牲器具的位置、席神的位置。严格按照规章来进行,这一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如一般鱼之类的菜会放在中间等。
省牲器:把各种礼器安放于各个规定位置,随后对其进行清洗、打扫等工作。
④奠玉帛:奏《肃和之曲》。
(2)宗庙祭祀
所谓宗庙,据《释名》记载:“宗,尊也;庙,貌也,先祖形貌所在也。”我国古人认为宗庙正是祖先亡灵的寄居之所。如果宗庙的祭器被迁走了,就意味着一个国家也就灭亡了。
(3)封禅仪式
古代帝王举行的不定期的祭祀天地的典礼。
2.帝王典礼
登基大典、册封太子大典、皇帝婚仪(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皇帝生日节庆、上尊号和徽号仪、皇家节日典礼。
附:皇家礼仪名词
节、羽扇、拂尘、盖、音乐
3.宫廷政治礼仪
(1)朝会礼仪
中国古代帝王的朝会主要有两种:
大朝:帝王大会文武百官,有时也包括外国使臣。是一种十分庄重的典礼。
常朝:是帝王处理国政的重要活动之一。朝仪是帝王与文物百官在朝堂上处理政务的相关礼仪的规定。
宋代朝仪按照官职大小以及职位高低明确规定了文武百官入朝的秩序: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郡王、太子少保、大都尉、大都护、御史大夫、六部尚书、侍郎、大理寺卿等。
(2)燕见国君10
士大夫于国君退朝之后私见国君,文献称之为“燕见”。
燕见时的君臣之位,也是以国君面朝南的位置为正位。如果国君站立的不是面朝南,则要取国君正东或正西面的方位行礼。国君在堂上时,臣走哪个台阶没有严格规定,君靠近哪个台阶就从哪个台阶上堂。
4.宫廷生活礼仪
宫廷生活礼仪,主要针对群体是女性,包括皇后、妃嫔、选侍...三宫六院,其中的礼仪文化繁琐至极,却是古装影视剧的偏爱。下面以清朝宫廷礼仪为例来说明。
(1)服饰
服饰不仅是为了遮风挡寒、蔽羞隐私,在封建社会,它是封建等级的标识,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宫廷皇室中,穿戴打扮都要根据身份、地位、等级来做。如皇族一律用明黄色,这是御用服色。
清朝后宫服饰:
皇后
皇后的冠服有礼服和吉服之分,逢大典穿礼服,平常穿吉服。礼服,朝冠顶饰分三层,绣三只小金凤,饰有珍珠,最顶端有一颗大东珠;红帽缨周围还有七只小金凤,后面有一个“金翟”,装点名贵的猫眼石、珍珠;翟尾由五串珍珠编就,共三百零一颗珠子。朝袍为明黄色,前胸后背绣着金龙,穿插五色云朵,下有海水纹。朝裙有叠褶,朝褂子形状类似坎肩。吉服花纹比较简单,但是织绣华丽,做工极为精细。
皇后配饰繁多,用黄金、珊瑚、珍珠、玉等制成的随身饰物,如朝珠、耳环、步摇等。一般来说,皇后穿朝服挂三串朝珠,一串是东珠的,两串珊瑚的;穿常服则用冠、霞帔、玉带与之相配。
妃嫔
清朝后宫嫔妃不用裹脚,可以穿高跟鞋。满族传统的高跟鞋有高约三五寸的跟,在鞋底中间,类似“高跷”,被称为“花盆鞋”。她们要穿上旗袍,梳上“两把头”,带上步摇和其他配饰。
(2)日常礼节
首先来说清朝后宫等级划分
从高到低的次序为:
皇后(一人),其次为皇贵妃(一人)其次为贵妃(二人),其次为妃(四人),其次为嫔(六人),其次为贵人(人数不定),其次为常在(人数不定),其次为答应(人数不定),最后为宫女。
行礼
清朝礼节中单膝跪地有两种:一种叫做“打千”,是奴仆见主人、下级见上级的常见礼。动作时垂右手,屈左膝,上身微微前倾。另一种是“请安礼”,男子的动作是屈右膝半跪;女子的动作时双手按左膝,右膝微屈,往下蹲身。
皇宫里日常生活的礼仪大致是下跪叩首礼、下跪礼、道万福礼、颔首礼四种。
下跪叩拜”,又分一肃,一跪,三叩和六肃,三跪,九叩。
所谓“肃”就是端端正正的站好
所谓“跪”就是右腿先跪下,然后是左腿跪下
所谓“叩”就是磕头
“道万福”,道万福是满族礼仪的一种,女子向长辈或上级请安时行此礼。行礼时,左腿前置,右腿后置,两腿相交,右手朝上,左手朝下,并拢手指,双手手指相握,置于身体左侧,同时下蹲,不要超过50度。
“颔首”,点头
行礼的基本原则是,对比自己级别高的人要行高级的礼仪,对比自己级别低的人要行低一级别的礼仪。
称谓
清朝文武官员被皇帝或皇太后召见,应一律跪安,汉大臣必须自称“臣X X X恭请皇上(或皇太后)圣安”,满籍大臣则称“奴才”。皇后、妃嫔、满汉大臣无论当面或背后都称皇帝为“皇上”,只有皇太后或皇太妃称皇帝为;皇帝”。
对妃嫔,太监称“主子”。在前面冠以封号,书面行文称“主位”。至于对皇子的称呼,也不像现在影视剧中一律称“阿哥”。在清代对皇子的称呼不同身份是有区别的,“阿哥”是大臣们对皇子的称谓,内务府官员和太监一律按皇子的排行称“X爷”。书面行文则按排行称“皇X子”。皇帝之女在未授封公主之前,一律称“格格”。
三.附录——其他常用物品
1.节:帝王作凭证的物件,“如朕亲临”。
2.羽扇:用孔雀翎等鸟羽做的大扇子,有长长的木柄,用来壮门面,扩大气势。
3.拂尘:用牦牛尾、马尾做成,太监和仪仗人员拿着它是出于仪式的需要。
4.盖:又称华盖、黄盖。有人称其为“伞盖”
5.音乐:举行大朝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都是需要奏乐的。宫廷音乐主要分为礼仪性和娱乐性的两大类。
展开全部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
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军礼等
生活类: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古代政治礼仪】
行三年一郊之礼: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三年轮一遍
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
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③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
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 ,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 吉拜 ”、“ 凶拜 ”、“ 奇拜 ”、“褒拜”、“肃拜”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 ,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 、尧 、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
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⑤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⑥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古代生活礼仪】
①高禖之祭:
即乞子礼仪,设坛于南郊,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后妃九嫔都参加
诞生礼:
“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
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
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
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②成年礼:即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③飨燕饮食礼仪:
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
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
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
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
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④宾礼: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
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⑤五祀。指祭门、户、井、灶、中霤(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霤,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霤、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霤、井的专祀,只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⑥傩仪。四季驱邪逐疫。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望采纳
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 、军礼等
生活类: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古代政治礼仪】
行三年一郊之礼:第一年祭天、第二年祭地、第三年祭五畤(五方帝),每三年轮一遍
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
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
②祭地: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
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③宗庙之祭: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
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 ,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
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 吉拜 ”、“ 凶拜 ”、“ 奇拜 ”、“褒拜”、“肃拜”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 ,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 、尧 、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
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④对先师先圣的祭祀:“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⑤相见礼: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⑥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古代生活礼仪】
①高禖之祭:
即乞子礼仪,设坛于南郊,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禖神位,后妃九嫔都参加
诞生礼:
“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
三朝是婴儿降生三日时接受各方面的贺礼;
满月在婴儿满一个月时剃胎发;百日时行认舅礼,命名礼;
周岁时行抓周礼,以预测小儿一生命运、事业吉凶
②成年礼:即冠礼,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加冠开始用音乐伴奏。中国少数民族不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成年礼,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裤、盘发髻等仪式。 ③飨燕饮食礼仪:
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
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
正月十五吃元宵,清明节吃冷饭寒食,五月端阳的粽子和雄黄酒,中秋月饼,腊八粥,辞岁饺子等都是节日仪礼的饮食。
在特定的节日吃特定的食物,这也是一种饮食礼仪。
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劝酒、敬酒的礼节,也都有社会往来习俗中男女、尊卑、长幼关系和祈福避讳上的要求。
④宾礼:主要是对客人的接待之礼,与客人往来的馈赠礼仪有等级差别。
士相见,宾见主人要以雉为贽;下大夫相见,以雁为贽;上大夫相见,以羔为贽。
⑤五祀。指祭门、户、井、灶、中霤(中室)。周代是春祀户,夏祀灶,六月祀中霤,秋祀门,冬祭井。汉魏时按季节行五祀,孟冬三月“腊五祀”,总祭一次。唐、宋、元时采用“天子七祀”之说,祀司命(宫中小神)、中霤、国门、国行、泰厉(野鬼)、户、灶。明清两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后,罢去门、户、中霤、井的专祀,只在腊月二十三日祭灶,与民间传说的灶王爷腊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国家祀典采用了民间形式。
⑥傩仪。四季驱邪逐疫。四季转换,寒暑变异,瘟疫流行,鬼魂乘势作祟,所以必须适时行傩以逐邪。望采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