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手解答

对能服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句话有什么看法用专业知识解答... 对能服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句话有什么看法用专业知识解答 展开
 我来答
changshunli119
宠物铲屎官

2015-06-17 · 总是被小动物们治愈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40
采纳率:83%
帮助的人:870万
展开全部
“打吊针”成为首选
在吃药、打针还是输液的选择上,不少患者和医生达成了默契:首选输液!而多数患者并不清楚,这种选择其实违背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用药原则。
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陈飞松告诉记者,门诊时经常能碰到特别迷信“吊瓶”的病人,坚持认为输液比吃药疗效好、见效快。有的患者到医院看病,如果医生诊断后认为不需要输液,患者反而会埋怨医生不负责任。
“这种就叫输液病”,从医十多年的副主任医师张刚表示,患有“输液病”的患者,错误地认为不输液就治不好病。他们觉得自己忙于学习、工作、赚钱,追求尽快痊愈,不了解疾病痊愈需要一段时间的调理。到医院直接要求医生开出输液的处方,拒绝服用口服药物。于是一些医生干脆顺水推舟,满足了病人的“选择权”。
不过,张刚也坦诚,一些医生也愿意开出输液处方,“打吊针病人高兴,医院也来钱,医生何乐不为?”
患者林先生前不久就遇到了一个“爱开输液处方”的医生。10月初他感冒发烧,去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求诊,“当时医生二话没说直接就让我输液,而且开了三天的量。”林先生表示能不能先输一天,如果明天烧没退下去就再来挂号,“那位大夫很不乐意,他说自己明天休息,没法再给我开药。”最后林先生说服医生,只开了当天的输液量,并为此支付了将近200元。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提倡这样的用药原则: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也就是说,如果能口服药物,最好不采取注射的方法,能肌肉注射最好就不采用静脉注射。即使必须注射的也应该尽量减少注射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避免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的出现。
输液风险最高
许多人在为自己或孩子轻率地选择输液治疗时,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决定背后潜藏着多大的风险。
输液不同于口服药物,它直接进入静脉,一旦有药物不良反应则来势凶猛,很难采取弥补措施。张刚告诉记者,云南刺五加案例就是因为静脉输液的药物受到污染,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有关。而口服给药,需要吸收一段时间,即使有不良反应也相对缓慢,口服药物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还可以洗胃。
抛开药品质量不说,输液器的安全也不容忽视。另外,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还潜藏着很多危险因素,在临床准备及添加药物等操作步骤中,环境污染和人员操作不当,都可能造成灰尘、细菌、唾液等微粒有机会进入药液。
陈飞松告诉记者,静脉输液由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能迅速吸收,因此起效较快。但人体有一套自身保护系统,血管就像一道天然屏障,将有害物质阻挡在外面。如果用尖锐的东西突破这道屏障,迫使机体承担起强加的吸收、代谢工作,很容易出问题,而且会直接损害肝、肾等器官,引起不良反应。因此,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尹志超表示,开放人体静脉通道的任何形式都是有风险的,注射液中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则可能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而且输液中所配的药物越多,所含的微粒就越多。如果输液器、药品等质量再不合格,输液配伍也存在问题的话,微粒所造成的后果将更为严重。
静脉注射大行其道,许多成年人孩提时印象深刻的打“屁股针”(肌肉注射)却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现在各大医院里输液室人满为患,注射室却门可罗雀,有的医院甚至干脆取消了注射室。“屁股针”为什么退居二线了?专家表示,肌肉注射剂量有限,一天内需重复注射保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有的患者怕麻烦而不愿接受。再加上有时肌肉注射易形成局部肿块,引起疼痛,还有的小孩因肌肉注射形成“蛙腿”。
吃药输液要对症
不管是吃药、打针还是输液,都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加以选择,不要片面认为哪种治疗方法好。如果口服药物就能治疗病症,就应该口服药物,而没必要打针、输液。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