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控是什么样的?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05-28
展开全部
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最新一项研究指出,手机已经融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每位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必须查看手机34次,有时频率更高达每10分钟1次。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及使用频次越来越高,我们忽然发现,平时我们身边的一些人逐渐变成了“手机控”,无论在哪里,他们的双眼都长时间停留在手机上面,一旦有一天忘记带手机了,会觉得坐立不安,而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他们的第一选择就是求助手机。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
  手机逐渐成了我们依赖的拐杖,除了科技进步给大家带来的便捷和愉悦外,同时也带给人们更多的困扰和思考,离开手机的日子要怎么生活?我们真的如此需要手机吗?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如何避免自己变成一个手机控?
  分析机构易观国际日前发布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2011年第二季度销售总量达1681万部,环比增长7.5%。而随着手机使用量近年来的爆炸性增长,我们在各种场合都可以看到抱着手机低头盯着屏幕的人群,这里大部分是年轻人,也不乏中老年人,可以说“手机控”已经成了我们必须关注的症候群。
  特征 你是“手机控”吗
  美国最新一项研究指出,手机已经融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必须查看手机34次,有时频率可高达每10分钟1次。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用户通常是出于“潜意识”查看手机,并不是刻意去从事这些行为。一般而言,查看一次手机不会超过30秒,这其中还包括只是单纯地将屏幕锁打开或者是链接到手机的任一程式。
  事实上,随着手机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身边忽然多了许多这样的朋友,聚会的时候,大家连吃饭的时间都不放过,虽然围坐在一起,但心思却放在手机上;坐车的时候也是这样,上车之后就习惯性地掏出手机,玩游戏、看文章或者玩微博,而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人们也逐渐发现自己离不开手机了,市民孙先生描述自己的感觉是,“我每天不管听到谁的手机铃声,总是要摸摸自己的手机,看看有没有震动。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根本没接到任何信息和电话。”
  无独有偶,日前记者与一名网友闲聊时,他称怀疑自己是不是患上了手机强迫症。“自从我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就提醒自己,不要看手机,但是越不想看,心中越焦虑不安。真是忍不住,我大概统计了一下,除了必要的接电话和看短信,我每天要摸出电话30多次,大部分时间只是看看而已,既不等短信电话,微博也没有要紧事,就是解锁看看。”
  案例 离开手机的日子
  就如同几年前有人在网上发布讨论“没有了QQ,日子该怎么过”一样,现在握着手机的人们也是有此失意之虞。记者曾结识一名朋友,颇有家资,在大连出租多套房屋,又担任着某家公司财务顾问的职衔,平日里就和周围朋友聚会聊天,交游广泛,在之前与他相处时,两部手机总是不时响起,接完这部接那部,整日里都不得清闲,在闲谈时他就颇有感慨地说,“真想有一天,把电话关掉,钻到农村的山沟沟里,谁也别找我,谁也找不到我,过几天清闲日子。”
  事实上,他说自己也曾做过尝试,在去年秋季的一个周末,他故意把电话放在家里,与家人驾车去岔鞍村住了一夜,第二天回家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一眼电话,发现未接电话竟达到了21个,短信息6条,其中虽然有不少重复的电话,但之后他再也没有让电话离过身,“经过那一次,我发现自己是真离不开手机了,我几乎每天都要和手机捆绑在一起,有时候做梦都会觉得有手机铃响起,翻身起来接,却发现什么都没有。”
  另外,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见大人们几乎人人都有一个电话本,是一本各种纸质的本子,大家的电话号码工工整整地写在本子里,有需要时,在本子里上翻下翻。但不知从何时起,这种电话本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每个人只有一份电话本,就存在自己的手机里,但问题是,一旦手机丢掉或坏掉了,有些电话从此就再也没有了,有些亲人或朋友就此失去了联系,有时想想,也是得不偿失。
观察 手机强迫症的若干症状
  在网上,记者看到了一份总结,有网友把自己所经历的有手机强迫症的人分为多种症状,其中包括下出租车时摸摸口袋看手机丢没丢,出家门后检查检查,手机带没带,离开饭桌低头看,手机有没有落下;工作、聊天、玩耍间隙,不管手机响不响,就会时不时地看一眼,害怕有电话漏掉;一段时间没电话进来,不由犯嘀咕:手机是不是又犯病啦?是不是没信号?是不是刚才会议放静音没转过来?最后一定会拿出手机证实一下;草木皆兵,直把风声雨声车声马声当铃声;偶有手机没带在身边,便有些心烦意乱,无法认真工作;半天没个电话,没个信息,就会怅然若失……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据相关心理专家解释,无论是“手机幻听”,还是“强迫自己看手机”,其实都是由手机引发的一种心理疾病。“这种病症的出现是由于现在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手机过分依赖。其本质是人们对身边不稳定因素的一种焦虑情绪,实际上是对生活环境、工作压力的不正确认识。”
  据了解,从目前来看,这类患者会表现得烦躁不安,做事总是匆匆忙忙,还伴有心慌、心悸、脸红、出汗的现象。从事营销、商务、信息等高强度职业的白领们更容易患上这种心理疾病,若不及时处理会对健康造成不利。
链接 “手机强迫症”
  也有轻重之分
  整理/王福日
  据医学上的定义: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简称强迫症。强迫症是以重复出现、自知不必要而又不能摆脱的强迫动作和令人深感的焦虑,主观上力图对抗,结果反而愈演愈烈的强迫思维为主要表现。具体到“手机强迫症”,专家认为,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轻度:无论是在公交站、办公室,还是其他公共场合,虽然一个铃声响起之后,大家都司空见惯掏出手机,来确认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手机在响,但其中有些人并非我们看到的这么简单。他们不仅是手机有动静时进行确认,在没有铃声时也会情不自禁地频繁掏出手机检查。
  中度:表现为不停地掏手机、放手机,听到一点声音就以为是手机在响,就必须盯着手机的屏幕;有时不管手机响不响都会时不时扫上一眼,唯恐有电话漏接,如果发现有“未接电话”字样就会极为抑郁和痛心。
  重度:如果这些情况任其发展就有可能发展成为重度,患者如果一段时间没接到电话或是短信就会焦虑、犯嘀咕,严重的出现幻听、幻想。如听到一点声音比如闹钟、微波炉、洗衣机的铃声都会怀疑是自己的手机在响,并影响日常行为活动。
匿名用户
2014-02-27
展开全部
手机控就是有手机情结的人;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不响,就会感到不适应;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也被称为手机幻听现象);当手机无法连线网络、收不到信号时,脾气也变得急躁。而这一群体,在学生中比例突出。�0�2�0�2�0�2�0�2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手机,也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手机的作用越来越大
,成为上网的工具、娱乐的
工等等,手机同时很是吸引
青少年,所以手机控是随处
可见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2-27
展开全部
一直看手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2-27
展开全部
汗。。。天天都抱着这东西的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