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的作战思想是什么啊? 100

 我来答
随风随心随感
2016-01-04 · TA获得超过25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7万
展开全部
科索沃战争的战略影响

科索沃战争是继海湾战争后又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未经联合
国授权而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深入分析这场战争的历史根源和内外背景,
认真总结战争的战略特点,正确评估其对国际战略格局和世界军事理论发展的影响,具有至
关重要的学术意义。
一 科索沃战争的基本情况
1999年北京时间3月25日至6月11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科索沃阿族的“人
权”、制止所谓“人道主义灾难”为借口,悍然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了持续78天的侵略战争,开
创了武力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恶劣先例,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一)科索沃战争的由来
科索沃问题由危机演变为战争,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也有复杂的内外背景。其根本原因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
一是由科索沃地位引发的历史积怨和民族矛盾由来已久。科索沃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
国的一个自治省,面积10 887平方公里,人口约200万,其中阿族人占90%,其余为塞族和黑
山族。14世纪之前,科索沃曾是塞尔维亚王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占
领科索沃并在该地区推行伊斯兰化,大批塞族居民被迫离科北迁,阿族人逐渐取代塞族人成为
科索沃的主体民族。两次世界大战中,科索沃几易其主,但最终回归南联盟。数百年间科索沃
地位的变迁,使塞阿两族在谁是科主体民族和科归属等问题上形成尖锐矛盾,并结下了深深的
历史积怨。
二是科索沃阿族与南联盟之间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持续已久。进入20世纪40年代中期,
阿族极端分子多次发动大规模武装暴乱。1968年,阿族制造大规模骚乱,并第一次公开喊出成
立“科索沃共和国”的口号。1981年,阿族暴力冲击政府机关,南被迫在科实行长达20个月的
紧急状态。原南联邦解体后,阿族分裂活动进一步加剧。1991年10月,科索沃阿族通过“全民
公决”宣布成立独立的“科索沃共和国”,并于次年5月秘密选出了自己的总统。1994年阿族还
成立了非法武装“科索沃解放军”,到1998年7月该组织已发展到2万余人,一度控制了科索
沃近1/3的领土,导致科索沃危机不断升级。需要指出的是,阿族分裂活动之所以屡禁不止,从
总结经验教训的角度看,除外部因素外,南在民族政策上的某些失误,也是阿民族分裂势力加
以利用和不断策划民族分裂活动的一个重要内部原因。
三是美等西方国家拔掉南联盟这颗钉子蓄谋已久。两极格局解体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把
南联盟看作在欧洲彻底铲除共产主义和实施东扩战略的主要障碍。尽管科索沃问题纯属南联
盟内政,但美等西方国家却以阻止南进行“种族清洗”为由,竭力推动科索沃问题国际化,借机
干涉南联盟内政。1998年9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推动联合国通过决议,压南做出单方面让
步。1998年10月,北约国家大兵压境,以武力威胁逼其接受了具有“城下之盟”性质的“霍一米
协议”。1999年1月16日,北约又借口南塞警察部队杀害拉察克村的45名阿族人(后经芬兰
等国际法医小组证实死者都是在战斗中被打死的)而扬言对南动武。朗布依埃和巴黎和谈期
间,美等北约国家逼南签署有损南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朗布依埃协议”,遭到南的断然拒绝,北
约遂以此为借口对南大打出手。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将这场战争强加给南联盟,除有在科索沃问题上逼南就范的直接目的
外,还有许多深层次的战略考虑。
美国的意图概括起来主要有5个需要:一是推行全球霸权的需要;二是“制南弱俄”、消化
“冷战成果”的需要;三是“以乱治欧”,争夺欧安事务主导权的需要;四是推出北约新战略的需
要;五是实验高新武器装备的需要。
欧洲国家甘愿登上美国的战车,既有维护与美共同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的一面,也有维护
各自战略利益的需要。英国想借重“英美特殊关系”重振其日渐衰落的大国地位,增强对欧洲事
务的影响。法国欲通过参战,削弱美对北约的领导地位,争夺对欧安事务的主导权。德国在战
后首次直接参战,除去国内需要之外,急欲摆脱战败国阴影也是重要考虑之一。
(--)科索沃问题的前景
科索沃战争已结束一年,但该地区局势一直动荡不定,和平进程面临诸多难题:一是化解
阿、塞两族的矛盾难。南军撤出科索沃后,阿族非法武装针对塞族的暴力事件不断,致使科索沃
20多万非阿族人中近18万人被迫逃离科索沃。二是全面解除“科索沃解放军”的武装难。“科
解”的5 000人虽被改编为“护卫团”并交出了部分武器,但受北约偏袒,仍保留了大量骨干分
子和精良装备。三是返乡难民安置难。尽管滞留在境外的阿族难民陆续返科,但由于国际社会
提供的人道主义物资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实际需要,致使约50万返科难民的住房、电力供应和
医疗服务难以保障。同时,“科解”不断制造恐怖事件,造成大批塞族居民背井离乡,形成新的难
民潮。四是临时特派团开展工作难。由于组建仓促、警力不足、派驻人员到位率低,加之“科
解”的干扰,特派团工作进展十分缓慢。五是经济重建难。受战争的影响,科1999年农业产量
同比下降65%,小麦产量只能满足30%居民的需要,电力供应仅能保障2/3居民的日常生活。
于1999年7月底举行的首次科索沃国际授援大会上,国际金融机构仅确定了科索沃重建急需
的5.6亿美元,且允诺的经援迟迟未能完全到位,致使许多重建项目停滞不前。科经济全面复
兴将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今后,科索沃局势可能呈现“不战不和、难分难合”的局面,科索沃问题的最终解决仍有很
长的路要走。
二 科索沃战争的战略特点
(一)战争动因中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因素的作用上升
科索沃战争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两大因素的影响
更显突出。
意识形态因素。北约发动对南战争的借口和目的本身都具有浓重意识形态色彩。北约公
开宣称的理由是“保护少数民族人权”,真正目的之一则是改变南联盟国家的政治性质,摧垮欧
洲最后一个“共产主义堡垒”。“克林顿主义”和“布莱尔主义”的理论核心即是以“明显的道义上
的正当理由”对“不听话的国家”动用武力。从某种意义上讲,科索沃战争是一场意识形态之战。
那种认为“高技术时代战争不再是政治的继续”的观点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地缘政治因素。北约对南战争的另一重要目的是,对主要对手俄罗斯进行“预防性遏制”。
从美国讲,还意在推行其以“确保世界领导地位”为核心的全球战略,实验以“防区外干预”为核
心的北约新战略,确立以“人权高于主权”、“北约高于安理会”为核心的“科索沃模式”,实践布
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所宣示的“夺取欧亚大陆控制权”的战略企图,建立美国一超独霸
的单极世界。
此外,国际安全机制和国际法准则遭到破坏、国际社会制止战争的力量较弱、南联盟缺少
能给敌以重创的“杀手锏”,亦是未能遏制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经济因素是北约发动战争的
重要依恃,更是美国推动战争的重要动力。
(二) 战争进程充满多个领域的综合对抗
多种对抗中,军事、政治、经济领域的对抗尤为激烈。
军事上的对抗。既有兵力兵器的“硬对抗”,又有战略战术的“软对抗”。北约在“硬对抗”中
给南造成惨重损失,并最终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根本原因是拥有兵力兵器的压倒性优势;南
军虽英勇顽强,但始终被动挨打,“硬件”落后使然。北约预计72小时的战争打了78天,问题主
要出在战略判断错误上,在“软对抗”中陷入被动;南军兵力弱小、装备落后,却令强敌迟迟不能
得手,靠的是战略判断正确,战术运用灵活,充分利用了本土作战的优势。
政治上的对抗。政治战贯穿始终,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着重要影响。北约开动舆论工具,
极力把南联盟“妖魔化”,导致南在国际社会“得道寡助”。北约广泛开展心理战,制造思想混乱
和心理恐惧,对分化南内部起到一定作用。南联盟长时间抗击世界最强大的军事联盟的高技术
打击,并最终迫使北约作出一定让步,最重要的因素无疑是充分发挥了反侵略战争的政治优
势。北约迟迟不敢作出发动地面进攻的决策,重要原因之一是害怕联盟政治分裂、害怕在国内
政治斗争中失分。北约空袭南联盟后政治上陷入严重被动,对于北约最终走上政治解决道路,
所起的作用亦十分明显。国际社会的外交斡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
经济上的对抗。北约始终将南联盟的经济设施作为打击目标,特别是在迟迟不能迫南就范
的情况下,把打击重点转向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其“点穴”式精确打击给南经济造成的
破坏比夷为平地的大面积狂轰滥炸要严重得多。北约还对南实施了经济封锁和石油禁运。南
最终作出实质性妥协,并非军事力量失去抵抗能力,主要是经济濒于崩溃、生存面临危机。从某
种意义上讲,这场战争是现代条件下的一场经济战。
(三)科索沃战争勾画出现代局部战争的新形态
首先,战争具有典型的高技术性质。北约使用的兵器几乎全部是新近研制或改进的高技术
武器,具有高精度、远毁伤、高效费比等优势。北约实施的是多国部队、多个军兵种、多种兵器紧
密协同的一体化联合行动,进行的是空地海天磁五维作战。战争具有前所未有的非接触性,没
有短兵相接,没有前后方界限。战争具有突出的信息战性质,信息争夺贯穿战争始终。
其次,战争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首先是力量不对称。一方是包括主要发达国家的强大
军事联盟,而另一方是国小力弱且孤立无援的发展中国家。其次是技术不对称。一方拥有世界
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而另一方多数武器装备起码要落后20年。三是行动不对称。一方始终进
攻而无需防御,另一方始终防御而无力进攻。四是动员不对称。一方进行的仅仅是场有限战争,
只需局部动员,而对另一方来说则是一场全面战争,需动员举国之力迎敌抗战。五是损失不对
称。一方几乎是“零死亡”,而另一方付出惨重代价。一方仅耗费685亿美元,而另一方则蒙受
2 000多亿美元的巨大损失。
其三,战争具有突出的空袭战性质。空袭成为最基本的作战方式。进攻一方无需再攻城掠
地,仅靠空袭即达到主要目的。北约之所以热衷于空袭战,主要是因为:可充分发挥其巨大的空
中优势,大大减少人员伤亡;军事行动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可避免因打地面战而陷入游击战泥
潭难以自拔。
三 科索沃战争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影响
科索沃战争是世纪之交国际安全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跨世纪的国际战略形势产生了重大
而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科索沃战争后的总体国际战略形势,洞察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
征,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迪。
(一)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但向多极过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
世界在向多极化过渡中,由于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有效的国际制约机制尚未形成,美
国霸气十足、建立单极世界的势头有新的发展。科索沃战争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必然
对多极化进程产生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但科索沃战争同时表明,美欲建立单极世界受到多种
因素制约,世界多极化不仅符合时代的潮流,也是多数国家的愿望,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
难以得逞,
当今世界不是单极世界也不是多极世界,而是向多极过渡的世界。在过渡时期,单极与多
极、称霸与反霸的斗争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二)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心
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一大特点是:美国超强、霸气上升;俄罗斯地位虚弱、妥协多于抗争;
欧洲虽有自强的愿望,但安全上严重依赖美国;日本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但政治上仍依附于
美。这种态势不能不刺激美国恃强独霸的欲望。大国关系的失衡并非是科索沃战争的结果,而
是近年来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一直存在的客观态势。正因如此,美国才得以冒天下之大不韪,发
动了科索沃战争。但同时也应看到,美国虽然国力强大,要称霸仍力不从心。对南联盟这样一
个弱小国家,美等13国进行了78天的高技术战争尚未完全得手,要在全球到处干预、为所欲
为,更是难上加难。
(三)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
科索沃战争表明,北约绕过联合国对主权国家发动战争,企图打破以联合国安理会为核心
的国际安全机制,并以北约或“八国集团”取而代之,的确使联合国面临“边缘化”的危险。但北
约最终未能绕过联合国,且引起国际社会要求加强联合国作用的反弹,说明联合国仍是不可或
缺的国际安全机制。科索沃战争的确暴露出联合国安理会能力有限、权威不够等弱点,但联合
国处理国际安全事务的中心地位仍为多数国家所认可,安理会五常否决权的格局亦被多数国
家所接受,美国以其他机制取代联合国安理会的图谋难以得逞。
(四)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但认同“人权高于主权”的国家不多
以美为首的北约以“制止人道主义灾难”为借口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是美等西方国家“新
干涉主义”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西方打破现有国际法准则、构筑由其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的
重要步骤。“克林顿主义”的实质就是要打破以不干涉主权国家内政为核心的国际法准则,确立
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准则。今后,人权问题、民族问题等意识形态因素可能成为西方国家对
外实施军事干涉的主要借口。但联合国宪章和一系列国际法准则所确立的国际关系准则仍为
大多数国家所公认,科索沃战争是在特定环境和条件下发生的,美等西方国家推行“新干涉主
义”的市场并不大。
(五)世界和平遇到新的严峻挑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的潮流
科索沃战争表明,美等西方国家顽固坚持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以军事手段解决争端的危
险明显增大,一些中小国家在解决国家间争端时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倾向有所抬头。以发展
高技术兵器为核心的军备竞赛升温,国际军控和裁军进程遇到严重挑战。科索沃战争使一些国
家产生恐美心理,出现绥靖主义倾向。科索沃战争还刺激了一些地区民族分裂势力的发展,因
民族问题而引发的武装冲突可能增多。加之西方国家军事干涉主义盛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
流的确遇到了严峻挑战。同时亦应看到,尽管世界范围内小战明显增多,但大战的危险在相当
长时间内仍可避免;尽管世界一些地区军备竞赛在升温,但多数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趋势
并未逆转;霸权主义、军事干涉主义虽然猖獗,但制约因素也在增多。邓小平同志对战争与和平
的判断依然有效,那种认为形势剧变、战争在即的判断显然不够冷静、客观。
四 科索沃战争对军事理论发展的影响
科索沃战争在沿袭近年来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基本规律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
(一)作战行动呈现新特点
战场空间扩大。自有战争以来,战场的正面、纵深和高度就不断扩大,在现代高技术条件
下,战场空间的扩展更为明显。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军队集团跨洲部署、跨洲机动,传统的前沿
与纵深、前方与后方的界线基本消失,天空界线被打破,战场空间向全维扩展。
持续时间压缩。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作战行动已近于实时发现、实时指挥、实时机动、实时
打击、实时评估和实时保障。战争进程和节奏明显加快,持续时间大大压缩。科索沃战争是冷
战结束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也仅有78天。
人力密度减小。科索沃战争中,作战行动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以往那种宽正
面、大纵深、多梯次式的战役布势让位于兵力兵器稀疏、战场空间广阔的基点式部署,传统的兵
力兵器密度标准失去现实意义。
战略指导直接。以往战争中,战略指导是对战争全局进行筹划和领导,通常不直接干预战
役特别是战术级别的行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战略指导则直接深入到战役甚至战术层次。科
索沃战争中,战略指导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更为直接,北约每次空袭均由战区最高指挥官决策,
对重要目标的打击甚至须由最高政治领导审定。
(二)作战原则被赋予新内涵
突然性原则。现代条件下,战争的战略突然性减小,而战役战术突然性却在增大。北约在
战前进行了大量舆论宣传和行动准备,军事分析家甚至可据此准确判明其开战时间。但在战争
中北约利用远距离快速机动、远程导弹突击和隐形技术,使作战行动的突然性明显增大;南联
盟实施反侦察,防空兵器隐蔽配置,突然开火,也达成一定的战术突然性。
集中火力原则。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集中原则更加强调火力的集中。在科索沃战争中,
攻防双方都在实践这一原则。北约在头20天的攻击中发射巡航导弹数百枚,发射弹数、集中火
力的强度超过海湾战争38天的空中战役。攻击一个目标甚至动用数十架飞机,确保达到摧毁
目的。南军面对北约强大的空中打击,迅速集中防空火力,对北约飞机亦构成一定威胁。
精确行动原则。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侦察预警精确,指挥协调精确,目标打击精确。远程
精确制导武器已成为高技术战争的基本毁伤手段,以往战争中的地毯式轰炸为精确打击和“点
穴”式攻击所取代。
联合作战原则。北约对南战争标志着联合作战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北约的作战力量由
空中、地面、海上和太空部队组成,各军种的武器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地区、同一目标实施联合
攻击,作战行动的一体化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联合作战已成为发挥分散配置的各种兵力兵器
的整体威力、夺取和保持战争主动权的关键。
(三)对军队战斗力提出新要求
战场感知力要强。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各级指挥员必须实时掌握
战场态势,才能定下最佳决心。北约在对南行动之前利用卫星等多种侦察手段获取南联盟军
事、经济、政治情报,行动过程中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准确导航和精确制导,并对空袭效果进
行分析和评估,力求实时掌握战场情况。但受天候条件影响,北约在此次行动中对战场情况的
掌握亦存在不少问题。
作战指挥效率要高。现代高技术战争要求实施实时、高效的指挥。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
建立了统一的战区指挥体系、空袭指挥中心、前进指挥所等指挥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对北约
各国部队、各型飞机、各类导弹实施有效指挥,基本实现了指挥、作战、通信、情报一体化。
战场生存力要强。现代高技术战争战场透明度高、打击强度大,军队在短时间内就可能成
建制地遭受损失,对保存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南军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巧
妙隐蔽、快速机动,取得了高技术条件下提高战场生存力的有益经验。
后勤保障能力要强。现代战争对后勤的依赖程度加大。即使是国力军力强大的美国,在科
索沃战争中也出现导弹告罄、联合攻击弹药紧张、机场修建速度慢等一系列后勤保障问题。在
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后勤目标往往是战略打击的重点。北约重点打击南经济设施和后勤系统,
严重削弱了南的战争潜力,是迫使南妥协让步的关键因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