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耐受高温胁迫逆向调控新机制是什么?
1个回答
2013-11-01
展开全部
由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地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导致高温胁迫日益成为我国及世界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也是高温逆境因子作用的敏感位点。高温胁迫导致叶绿体类囊体膜结构发生显著的改变,从而对光合作用和植物其他生理过程产生显著伤害。植物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的热激反应是启动体内大量热激转录因子(HSF)和热激蛋白(HSP)基因的转录,而对于启动这些热激响应基因表达的信号来源并不清楚。
近日,国际遗传学权威期刊PLoS Genetics在线发表了我所郭房庆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揭示高等植物叶绿体是细胞启动胞内热激反应的信号源,首次建立了叶绿体蛋白翻译效率和细胞核热胁迫响应转录因子HsfA2表达启动的遗传关系,证实了高等植物细胞存在热激反应的叶绿体逆向(retrograde)调控信号途径。上述的重要研究进展为细胞核-质体信号互做参与植物逆境胁迫适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为进一步研究高等植物的耐热性状形成机理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鉴于叶绿体对于高温胁迫十分敏感这一事实,为了回答植物在高温胁迫下如何维持叶绿体稳定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在郭房庆研究员的指导下,博士生于海东等开展了高通量的植物高温胁迫响应蛋白的筛选和鉴定工作。其中鉴定的一个热激响应蛋白为叶绿体核糖体蛋白RPS1(Ribosomal Protein S1)。研究表明RPS1参与类囊体膜蛋白的翻译,并且RPS1的表达水平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调控类囊体膜结构的稳定性。尤为重要的是,RPS1表达水平下调导致拟南芥突变体对高温胁迫极度敏感,其原因是rps1突变体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热激转录因子HsfA2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受到严重抑制。与以上结论相一致的是,组成型表达HsfA2可以将rps1类囊体膜稳定性和耐热性恢复至野生型水平。博士生杨小飞、陈思婷和王玉婷等参加了论文的部分研究工作。
………………
详细资料请参考:on
http://www.bio1000.com/news/botany/
近日,国际遗传学权威期刊PLoS Genetics在线发表了我所郭房庆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揭示高等植物叶绿体是细胞启动胞内热激反应的信号源,首次建立了叶绿体蛋白翻译效率和细胞核热胁迫响应转录因子HsfA2表达启动的遗传关系,证实了高等植物细胞存在热激反应的叶绿体逆向(retrograde)调控信号途径。上述的重要研究进展为细胞核-质体信号互做参与植物逆境胁迫适应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为进一步研究高等植物的耐热性状形成机理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鉴于叶绿体对于高温胁迫十分敏感这一事实,为了回答植物在高温胁迫下如何维持叶绿体稳定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在郭房庆研究员的指导下,博士生于海东等开展了高通量的植物高温胁迫响应蛋白的筛选和鉴定工作。其中鉴定的一个热激响应蛋白为叶绿体核糖体蛋白RPS1(Ribosomal Protein S1)。研究表明RPS1参与类囊体膜蛋白的翻译,并且RPS1的表达水平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调控类囊体膜结构的稳定性。尤为重要的是,RPS1表达水平下调导致拟南芥突变体对高温胁迫极度敏感,其原因是rps1突变体在高温胁迫条件下热激转录因子HsfA2及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受到严重抑制。与以上结论相一致的是,组成型表达HsfA2可以将rps1类囊体膜稳定性和耐热性恢复至野生型水平。博士生杨小飞、陈思婷和王玉婷等参加了论文的部分研究工作。
………………
详细资料请参考:on
http://www.bio1000.com/news/botany/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