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和效果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比较唐太宗和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和效果,具体如下:
一、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及其效果。
1、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⑴ 政治: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时名将、名相辈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⑵经济: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
⑶文化:继承、发展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广纳贤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⑷民族关系: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⑸外交:唐政府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对外贸易,那时中外贸易活跃,交往频繁。
2、效果: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表现在:
⑴政治清明
⑵经济繁荣
⑶文化昌盛
⑷民族关系和谐
⑸外交开放
二、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和效果
1、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2、效果:保持了唐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延续和稳定,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简介唐太宗和武则天
1、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2、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一、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及其效果。
1、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⑴ 政治: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虚心纳谏﹙“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潜;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时名将、名相辈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⑵经济: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国力强盛。
⑶文化:继承、发展并完善了隋朝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广纳贤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⑷民族关系:边疆各族同汉族通好,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册封边疆少数民族首领。(“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⑸外交:唐政府推行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对外贸易,那时中外贸易活跃,交往频繁。
2、效果: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表现在:
⑴政治清明
⑵经济繁荣
⑶文化昌盛
⑷民族关系和谐
⑸外交开放
二、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和效果
1、武则天的治国措施: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
2、效果:保持了唐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延续和稳定,促进了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简介唐太宗和武则天
1、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一说599年1月23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2、武则天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祖籍并州文水县(现成山西文水县东),生于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展开全部
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 唐太宗的政策:
1、政治上:
(1)革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监察机构;
(2)注意法治,执法严明;
(3)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2、经济上:
(1)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2)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异宝。
3、文化上:改进科举制,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武则天的政策:
1.武则天通过高宗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修改原则为“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上打击士族势力。
2.继续推行均田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的业绩的好坏作为地方州县官吏的升降标准。
3.进一步发展科举制,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
4.创立了“自荐”和“试官”的制度,鼓励官吏和百姓自荐,以求进用。许多有才能的人被破格录用,例如名相狄仁杰和姚崇等。
1、政治上:
(1)革新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监察机构;
(2)注意法治,执法严明;
(3)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任命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2、经济上:
(1)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2)戒奢从简,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异宝。
3、文化上:改进科举制,兴办学校,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武则天的政策:
1.武则天通过高宗下诏修改《氏族志》为《姓氏录》。修改原则为“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从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上打击士族势力。
2.继续推行均田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经常发布诏令劝课农桑,规定以农业的业绩的好坏作为地方州县官吏的升降标准。
3.进一步发展科举制,首创由皇帝亲自策问举人的殿试。
4.创立了“自荐”和“试官”的制度,鼓励官吏和百姓自荐,以求进用。许多有才能的人被破格录用,例如名相狄仁杰和姚崇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任用贤臣 轻摇薄赋 减免赋税 开疆扩土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