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学佛不求佛,人皆可成佛?
展开全部
“学佛不求佛,人皆可成佛”:这句话包含着佛教至高无上的见地。
首先,这里的求佛,可指世俗常见的求神拜佛,希求护佑以及种种世俗功用。这样当然是无法成佛的。
进一步,这里的求佛,也指一般的佛教修行。从究竟道理上来说,佛也不是靠求靠修出来的。人人本来就是佛,何假他求?六祖大师说: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若能直接了当,直下承担,当下即可了生脱死。可惜行人总是心向外求,所以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方能证悟佛果。
《永嘉大师证道歌》中对于此理说得极为透彻: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学人总要分别这是真,这是妄,这是佛,这是魔,这些都是落在二边的取舍之心。学人这样修行,永远到不了彼岸。
又说:“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生命本体就在当下,不假求觅。执取当然不成,舍弃当然更不成,于不可得中,就这样得到。
又说:“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凡人总在二元对立中,何时能所双亡,彻见空性,此时方能拥有自在的生命。
再引一个禅师的偈语:“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
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
《金刚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诸法实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口便错,动念即乖。
《六祖坛经》上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写了这许多,不知您能悟到多少?
首先,这里的求佛,可指世俗常见的求神拜佛,希求护佑以及种种世俗功用。这样当然是无法成佛的。
进一步,这里的求佛,也指一般的佛教修行。从究竟道理上来说,佛也不是靠求靠修出来的。人人本来就是佛,何假他求?六祖大师说:菩提自性,本自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若能直接了当,直下承担,当下即可了生脱死。可惜行人总是心向外求,所以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方能证悟佛果。
《永嘉大师证道歌》中对于此理说得极为透彻: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学人总要分别这是真,这是妄,这是佛,这是魔,这些都是落在二边的取舍之心。学人这样修行,永远到不了彼岸。
又说:“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生命本体就在当下,不假求觅。执取当然不成,舍弃当然更不成,于不可得中,就这样得到。
又说:“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凡人总在二元对立中,何时能所双亡,彻见空性,此时方能拥有自在的生命。
再引一个禅师的偈语:“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
今说无心处,不与有心殊。”
《金刚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诸法实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开口便错,动念即乖。
《六祖坛经》上说:“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相;无念者: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
写了这许多,不知您能悟到多少?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