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什么样的是沉淀 100
沉淀是将溶液中的目的产物或主要杂质以无定形固相形式析出再进行分离的单元操作。 沉淀法有等电点沉淀法、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
从液相中产生一个可分离的固相的过程,或是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的难溶物质。沉淀作用表示一个新的凝结相的形成过程,或由于加入沉淀剂使某些离子成为难溶化合物而沉积的过程。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称为沉淀反应。
扩展资料
按照水中悬浮颗粒的浓度、性质及其絮凝性能的不同,沉淀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由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低,在沉淀过程中呈离散状态,互不粘合,不改变颗粒的形状、尺寸及密度,各自完成独立的沉淀过程。这种类型多表现在沉砂池、初沉池初期。
2、絮凝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比较高(50~500mg/L),在沉淀过程中能发生凝聚或絮凝作用,使悬浮颗粒互相碰撞凝结,颗粒质量逐渐增加,沉降速度逐渐加快。经过混凝处理的水中颗粒的沉淀、初沉池后期、生物膜法二沉池、活性污泥法二沉池初期等均属絮凝沉淀。
3、拥挤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很高(大于500mg/L),在沉降过程中,产生颗粒互相干扰的现象,在清水与浑水之间形成明显的交界面(混液面),并逐渐向下移动,因此又称成层沉淀。活性污泥法二沉池的后期、浓缩池上部等均属这种沉淀类型。
4、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特高(以至于不再称水中颗粒物浓度,而称固体中的含水率),在沉降过程中,颗粒相互接触,靠重力压缩下层颗粒,使下层颗粒间隙中的液体被挤出界面上流,固体颗粒群被浓缩。活性污泥法二沉池污泥斗中、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属此类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沉淀
定义
从字意上理解就是指有一种物质由于密度比它所在的溶剂或溶液大且又不溶于它们从而沉了下去.
事实上沉淀多为难溶物(20°C时每100克水中溶解的克数小于0.01克).
原理
从液相中产生一个可分离的固相的过程,或是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的难溶物质.沉淀作用表示一个新的凝结相的形成过程,或由于加入沉淀剂使某些离子成为难溶化合物而沉积的过程.产生沉淀的化学反应称为沉淀反应.物质的沉淀和溶解是一个平衡过程,通常用溶度积常数Ksp来判断难溶盐是沉淀还是溶解.溶度积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难溶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中,组成沉淀的各离子浓度的乘积为一常数.分析化学中经常利用这一关系,借加入同离子而使沉淀溶解度降低,使残留在溶液中的被测组分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
分类
沉淀可分为晶形沉淀和非晶形沉淀两大类型.硫酸钡是典型的晶形沉淀,Fe2O3·nH2O是典型的非晶形沉淀.晶形沉淀内部排列较规则,结构紧密,颗粒较大,易于沉降和过滤;非晶形沉淀颗粒很小,没有明显的晶格,排列杂乱,结构疏松,体积庞大,易吸附杂质,难以过滤,也难以洗干净.
制取
实验证明,沉淀类型和颗粒大小,既取决于物质的本性,又取决于沉淀的条件.在实际工作中,须根据不同的沉淀类型选择不同的沉淀条件,以获得合乎要求的沉淀.对晶形沉淀,要在热的稀溶液中,在搅拌下慢慢加入稀沉淀剂进行沉淀.沉淀以后,将沉淀与母液一起放置,使其“陈化”[1],以使不完整的晶粒转化变得较完整,小晶粒转化为大晶粒.而对非晶形沉淀,则在热的浓溶液中进行沉淀,同时加入大量电解质以加速沉淀微粒凝聚,防止形成胶体溶液.沉淀完毕,立即过滤,不必陈化.
作用
在经典的定性分析中,几乎一半以上的检出反应是沉淀反应.在定量分析中,它是重量法和沉淀滴定法的基础.沉淀反应也是常用的分离方法,既可将欲测组分分离出来,也可将其它共存的干扰组分沉淀除去.
像BaSO4,CaCO3等物质,由于溶解度低,溶于水后,溶解的很少,大部分没有溶解还是固体,就是沉淀。
希望对你有帮助。
推荐于2017-11-22
黄色沉淀:S AgBr AgI(卤化银的颜色越来越黄)Ag3PO4
红色沉淀:Fe(OH)3 Fe2O3(Fe2O3比 Fe(OH)3红)HgS(朱砂)HgO Cu2O(砖红色,很重要)
蓝色沉淀:Cu(OH)2 CuCO3
绿色沉淀:Cu2(OH)2CO3
黑色沉淀:FeO Fe3O4 Pb3O4 FeS FeS2 PbS CuO C MnO2 Ag2O(棕黑色,银氨溶液变黑的原因)
酸中无沉淀
碱中钠钾钡氨可溶,钙微溶
盐中:钾钠铵硝个个溶
盐酸盐银不溶
硫酸盐钡不溶,钙和银皆微溶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