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根兴的人物简介

 我来答
律关方408
2016-06-01 · 超过6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1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64.6万
展开全部

潘根兴,男,汉族,1958年10月26日出生,浙江浦江人,农学博士(1988.3.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十五’重大咨询项目“西部生态环境”专家咨询组成员;《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生态环境》、《南京农业大学学报》、《中国岩溶》、《地球与环境》等杂志编委。
所在的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农业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方向:1.碳氮循环:(1)农田土壤C、N循环过程与机理;(2)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生态系统模型构建。
2. 土壤环境:在本领域着重研究水稻Cd吸收的土壤-基因相互作用及其子粒食用安全风险等农业与环境问题的前沿研究,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向水稻重金属吸收与分配的基因控制与环境控制、耐盐与逆境分子机理等研究方向发展。
3. 土壤微生物:结合土壤碳氮循环与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本所近年来引入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生态等研究手段,开始向土壤质量与功能的分子机理与生态印迹、农田养分非平衡下的微生物生态及微生物变异与生态功能变化等前沿方向发展。
4. 岩溶生态
社会关系、社会职务: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高等学校土壤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部批)所长(2001-);
国务院第五届学科评议组农业资源利用(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学科召集人(2003-);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CNC-IGBP)第五届委员(2004-);
中国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植物营养学会肥料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第四纪研究会环境演变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污染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全球土壤环境恢复网络亚太地区中心成员;
土壤质量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兼职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十五'重大咨询项目“西部生态环境”专家咨询组成员;江苏省、国土资源部十五重点项目“江苏省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专家组成员
《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生态环境》编委,《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委,《中国岩溶》编委,《地球与环境》编委 2000年12月-2001年06月和2003年3月-2003年6月,先后在美国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进行合作研究“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native and irrigated cropland soils in California”. 主要学术活动领域为土壤与地球表层环境过程,学术专长为生命元素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著有《地球表层系统土壤学》。分别发表在Global Change Biology(2004), Biogeochemistry(2005),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5),第四纪研究(2004)和地球科学进展(2003,2005)等杂志上。2003年组织和主持召开“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 Storage and Dynamics of Agricultural Soils“(Nanjing, China, October, 23-28, 2003,世界土壤学联合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土壤学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发起并主持第256次香山会议“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及其趋势”,2005年发起组织申报科技部973计划“农田土壤固碳潜力、机制及调控途径的基础研究”,2006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我国农田土壤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领域前沿战略研讨会”。2005年2-9月参与编写IPCC缓解气候变化潜力的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农业部分,是IPCC第三工作组的合作成员。
潘根兴教授现任南京农业大学国家高等学校土壤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农业部部批)所长,国务院第五届学科评议组农业资源利用(土壤学与植物营养学)学科召集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全国委员会成员(2004-);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工作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2005-),科技部973项目“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与适应性生态系统调控”(2006CB4032)专家组成员;并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十五’重大咨询项目“西部生态环境”专家咨询组成员(2002-2005),国土资源部和江苏省“国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重大项目(2004-2006)专家组成员。国际痕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学会(ISTEB)国际委员会委员(2006-)。
目前主要进行土壤碳生物地球化学与碳库变化研究,指导博士生10名。主要承担项目是”中国主要水稻土有机碳的固定机制、稳定性与碳汇效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231016,2003-2006,140万元)”和“土壤升温对水稻土移动性碳的影响及其环境反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2- 2004,29.0万元)、Pb/Cd污染下水稻土土壤呼吸与CO2排放的变化及其影响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6.1-2008.12)。2007年申请的教育部重大项目“我国农田土壤有机碳库演变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重大项目“中国水稻土固碳容量及其机理的研究多尺度统计和地下部微观过程”均已通过评审立项,受邀参与方精云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日韩A3前瞻计划”国际合作项目“东亚区域碳汇动态(2007-2009)”,其指导研究发表的论文“Effect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on C mineralization and production of CH4 and CO2 under anaerobic incubation from bulk samples and particle size fractions of a typical paddy soil.”作为中国科学研究重大进展被Nature China收录和评述。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