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中,谢中书给陶弘景的信是写什么的?
一、信的表面写的是他当时生活的环境: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二、深层次的含义:
实际上谢中书想告诉陶弘景他现在过得很好,生活的环境有山有水,生活的也是无比的自在。
文中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
扩展资料
陶弘景一生经历简介: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隐居先生或华阳隐居,卒后溢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镇江一带)人。陶氏生活于南朝,历经宋、齐、梁三朝,是当时一个有相当有影响的人物,博物学家,对本草学贡献尤大。
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齐、梁三代,经历可谓复杂。虽然梁武帝对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誉。
但在南梁时期,举国崇佛的大环境下,陶弘景作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压力出走远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师的身份,前往鄮县礼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
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谦之的新天师道一世而亡的下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答谢中书书
但从信中所写山水景物的特点和信末说到谢灵运(康乐是谢灵运承袭祖宗爵位的名号,康乐公)欣赏其景来看,很像是谢灵运游览吟咏过的石门山(在今浙江嵊县)。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写道:“晨策寻绝壁,夕息在山栖。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长林罗户穴,积石拥基阶。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活活夕流驶,噭噭夜猿啼。”《文选》李善注引谢灵运《游名山志》说:“石门涧六处。石门溯水上,入两山口,两边石壁,右壁石岩,下临涧水。”试与此信比较,不难发现其相似乃尔。也许确是石门,所以作者才赞叹谢灵运的赏鉴力。
《答谢中书书》 〔南朝·宋〕陶宏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