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读后感!!!!

急求一篇中文读后感,是读完一本英语读物,写的一篇中文读后感,字数不限!最好多一点,但只要有就行了!... 急求一篇中文读后感,是读完一本英语读物,写的一篇中文读后感,字数不限!最好多一点,但只要有就行了! 展开
 我来答
漫雪洛舞
2010-08-17 · TA获得超过44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5.8万
展开全部
  《傲慢与偏见》读后感
  《傲慢与偏见》被誉为“年轻女性必读的‘爱情宝典’”,是由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所著作的。奥斯汀出生于英格兰的一个牧师家庭,从小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只在父母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小说。她终身未婚,一生创作了不少著名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则是1813年出版的。奥斯汀是世界文学史上为数极少的女性作家之一,是在文学评论家中能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的英国作家。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小说是以男女主人公达西和伊丽莎白由于傲慢和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线索。伊丽莎白是个聪明而理性的女孩,在家中排行第二。宾利,一位未婚富家子弟,租赁了伊丽莎白家附近的一个庄园,因此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和讨论对象。不久,宾利和伊丽莎白的大姐美丽贤淑的简邂逅了,并且两人相爱了。那时,宾利的朋友达西对聪明直率的伊丽莎白也颇有好感,却因后来在一次的舞会上出言不逊使伊丽莎白对其心存偏见。品行不端的威克姆在一次士兵游行的机会上认识了达西,作为和达西一起长大的兄弟,他在伊丽莎白面前诋毁达西剥夺了父亲许诺他的教职和财产。而达西则因为伊丽莎白及其他妹妹的缘故,劝说宾利中止与简的关系,以及对简造成的伤害进一步加深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后来,伊丽莎白应邀到新婚的远房亲戚柯林斯和朋友夏洛蒂的家中做客,却不期然遇见了前来探望凯瑟琳夫人的达西,伊丽莎白的一言一行,使达西所倾倒,达西向她求婚,但因其言语傲慢遭到伊丽莎白的愤然拒绝。同时,伊丽莎白还指责达西对威克姆的冷酷无情,更不应该破坏宾利和简的爱情。事后达西写信为自己申辩,令伊丽莎白的偏见逐渐消除。后来达西帮助贝内特家找回私奔的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和威克姆,并且出资促成他们的婚礼和安排婚后生活。此事使得伊丽莎白和达西冰释前嫌,宾利和简也重修旧好,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中最惹人喜爱的一个人物。小说出版时,作者奥斯汀对她的评价十分的高,她说她竟然不知道如何容忍那些不喜欢伊丽莎白的读者。的确,伊丽莎白是一个我所崇拜和敬重的角色,也是这部小说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一位。还记得那时候捧起这部著作,一个似真的情景映我的脑海:一个美丽的女子从树林中穿过,走过湍流的小桥,走过静谧的屋舍,走过打闹的鸡群……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微笑,一身轻松的拿着书走向自己的家,雪白的裙摆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那时,她给我的感觉是美好的,让我觉得她是优雅的、知性的。接着后来在遇到重视门当户对的凯瑟琳夫人时,她是那样勇敢地捍卫自己的尊严,用自己的学识和才艺得到凯瑟琳夫人改观,证明自己和达西走在一起并不是为了他的财富,而自己的家人也不是那种虚荣的人。然而那时,达西由此为伊丽莎白的言辞所震撼,并心生爱意。本书讲述了一段坎坷的爱情经历,平常的待人态度,人心唯有靠知识和生活经验巧妙地剖析,让我在看待人的方面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
  《傲慢与偏见》的情节富有喜剧性,语言也很机智幽默,而最终的结局也是令人满意的,深受着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女性读者的喜爱,成为了她们的“爱情宝典”。
刊物投稿出版
2024-10-29 广告
学术论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及其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分析数字化教学资源、在线学习平台及智能教学系统的应用案例,本研究揭示了数字技术如何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提高教...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刊物投稿出版提供
深蓝彩虹
2010-08-17 · TA获得超过178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2.7万
展开全部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
过年咯!我的眼睛向浩瀚的天空望去,到处都炫览着灿烂烟花的光彩,我看到这种场景我就情不自禁的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们这在这里嬉戏、玩耍,而小女孩却在寒冷的冬天里去卖火柴。

小女孩她的小鞋子被那个小男孩给捡去后,她那双小脚丫被寒冷刺骨的凤给吹的更加僵硬、更加红肿。可是小女孩依然要去卖火柴,因为小女孩知道她如果不把这些火柴给卖出去她又将会被她的父亲给毒打一顿,所以她又艰难的爬了起来,继续去卖火柴。当她经过一家商店后,从橱窗向里面望去,看到餐桌上有一只又大有香的火鸡,旁边还有许许多多香喷喷的点心。这时候小女孩心里想如果我奶奶在那该多好啊!我就可以不用在这里卖火柴了。

小女孩又开始卖火柴,她用那柔弱的声音叫着:“卖火柴咯!卖火柴咯!先生请您买根火柴吧!买根火柴吧!”小女孩实在饿得不行了,她走到墙角里把自己的身体给缩成一团以此来保持自己的体。小女孩实在冷的不行了。她终于划亮了一根火柴,小女孩在这一瞬间觉得自己好温暖,她仿佛在火柴里看到许多好吃的东西,她刚要伸手去拿,火柴就灭了。小女孩又拿出了一根火柴给划亮了!这次小女孩却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小女孩为了不让火柴灭掉,就把全部的火柴都给划亮了。女孩跟奶奶说:“奶奶请您帮我给带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去吧!

清晨,沐浴着一丝丝的阳光。在一个墙角里曾躺着一个小女孩,她跟着她的奶奶去了一个没有痛苦的地方。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要整天抱怨。我们能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就应该很知足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krjy
2010-08-17 · TA获得超过80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作家因不朽的作品而不朽,作品因永生的人物而永生。雨果和《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
雄伟壮丽的巴黎圣母院,这座世界上最庄严、最完美、最富丽堂皇的哥特式建筑,虽然已经历了八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但其非凡的气势和精美的雕饰仍旧丰韵犹存,令人叹为观止。

整个巴黎圣母院的建筑虽然错落参差,但却庄严、和谐,倔傲与灵秀巧妙搭配,浑然一体,在宏大和巍峨的主体造型中透出一种庄严的神圣感和神秘的奇幻性。整个建筑分为3层,从正面看,最下一层是一座尖形拱门,中间一层是3扇硕大的窗子,第三层是一簇排列有序的美丽的栏杆,栏杆上面是两座尖顶的钟楼,各高达69米。南钟楼悬一巨钟,重达13吨;北钟楼则匠心独运地特设了一个187级的楼梯。在两座钟楼的中间偏后位置上,半峥嵘半畏葸地露出一个高达90米的尖塔。这钟楼和尖塔与分置于底层拱门旁的诸多圣经人物雕像、中层窗子旁的亚当、夏娃的雕塑像,以及那扇由37块玻璃组成的圆形巨窗前面所雕刻的“圣处女像”配合在一起,显得高深迷离,神秘莫测。

巴黎圣母院不仅建筑时间早,而且建筑时间长,从1163年动工,到1250年完成,并在14世纪和17世纪分别进行过两次重大修复。它的建设,几乎牵动了全巴黎、全法国人的心。据说,南塔楼上那13吨重的巨钟,在铸料中所加入的大量金、银成分,就是用当时巴黎的妇女们慷慨而虔诚地捐献出来的金银首饰熔成的。另外,巴黎圣母院所在的位置为巴黎的核心,巴黎的先民高卢———罗马人,最早就是在这里建立了巴黎的城市雏形,所以至今计算巴黎到法国全国各地的里程都是以巴黎圣母院为起点的。

尽管巴黎圣母院以其建筑宏伟、历史悠久、雕塑精美、地理位置重要而赢得了永久的光辉和不衰的声誉,但真正为这座建筑物增色敷彩、投光注煌的,还当首推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由于这部长篇小说所涵负的积极的思想意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对理想与正义的不懈追求与憧憬,而使巴黎圣母院远远超越了它作为“建筑”和“教堂”的意义,而赋有了全新的社会价值和思想内涵,成为人们心目中革新与保守、拓进与妥协、正义与邪恶、美奂与丑窳进行抗争并战而胜之的试金石与分水岭,成为向上精神的圣地和先进思想的熔炉,成为一种对生活和未来的美好的象征和积极的向往。

的确,雨果和他的《巴黎圣母院》为这座声名远播的建筑平添了无限的活力与魅力,举凡来到这里的人,无不怀着对作家人格形象与精神旗帜的景仰与尊崇。《巴黎圣母院》之所以能够为巴黎圣母院构筑筋骨、铸造灵魂,使其成为道义与良知的象征,成为纯洁与善良的所在,成为信仰与追求的寄托,成为对“恶”的鞭挞和对“美”的讴歌的形象化的见证,就因为雨果是一个非凡的作家。他的非凡,主要表现在积极、热情、顽强、坚韧,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充满了责任心,一往无前地投入社会变革,用无限的真诚和坦率,明辨是非和支持正义,不顾一切地追求真理。尽管《巴黎圣母院》是雨果青年时期的作品,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时候,雨果还没有经过在根西岛上被流放18年的“炼狱”,他的思想的深刻性还远不如写作《悲惨世界》、《九三年》等作品时那样炉火纯青。但即使这样,《巴黎圣母院》仍旧是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一次巨大和极富创新意义的突破。外貌丑陋但内心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和美丽的吉卜赛女郎艾丝米拉达已成为不朽的文学形象,而它所代表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则使巴黎圣母院成为一部永远耐人寻味和含义无穷的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