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英雄女子有哪些?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古代中国十大巾帼英雄
一、荀灌
晋平南将军、襄阳太守,都督江北诸军事,曹操重要谋士荀彧之后荀崧女荀灌,她自幼好骑射,在宛城被数万胡骑围困时,以十三岁稚龄,率十余死士突破重围,请来援军,解宛城围。(见《晋书。列女传》)
二、妇好
1936年6月,人们在河南安阳商朝遗下的17000多块龟骨中,发现有200多块用甲骨文记载了一个叫“妇好”的女人的事迹。
这一万多块龟板几乎全部出自商王武丁时期,武丁,是商朝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渐渐发现,在武丁一朝中,有个挥之不去的人物,她的名字在甲骨文上多次出现,她叫“妇好”。
人们开始破解这些甲骨文的秘密。有一条卜辞记载,“妇好先共人于庞”。它的含义是,在战争前,妇好先在一个叫做庞的地方征兵。
“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这条卜辞中说,妇好领了3000兵马加入了国王万人的军队,一起去征伐远方的国家。这是甲骨文中的最大一次战争,战斗的一方商帝国动用了上万人的军队。这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
有关妇好的卜辞发现得越多,人们对她越感到惊讶:她是国王麾下的一名女将,不仅能够统兵作战,而且还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妇女领兵打仗,并且能够成为一方诸侯,这在3000年内闻所未闻。商王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它为什么能给予妇女如此大的权力和信任呢?是商代推行男女平等的观念,还是妇好并非是一个等闲的人物呢?
不久,人们发现了妇好的另一个身份:她是国王武丁三位合法妻子之一,是一位尊贵的王后。
三、符登妻毛氏
符登妻毛氏,符登系前秦主符坚族孙,符坚死后,率前秦残余军队与姚苌继续周旋,他的妻子毛氏美而壮勇善骑射,她率的军队被姚苌军包围,营垒陷,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与姚苌军交战,杀贼七百,终因众寡不敌,为姚苌所俘,姚苌悦毛氏有姿色,欲纳之,毛大骂姚苌,苌怒而杀之。《十六国春秋。前秦录十。符登》
四、花木兰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原文为12年,是虚指)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五、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南北朝在隋朝统一之后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而当时李渊的胜出机会并没有多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他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时,对外宣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行军方向却直指首都长安。这种“掩耳盗铃”当然瞒不过长安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形势危急,平阳公主和丈夫快速商议,决定分头行动,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她很快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很快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她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当时他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地看到他的三女儿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幕府。11月他们兵打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平阳公主是以军礼下葬的。谥曰昭。
平阳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六、穆桂英
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大破天门阵之后,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为了探测敌情,穆桂英带了两名女将,沿一条小道爬过一座山头,穆桂英向峡口了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穆桂英死后她和其他几位女将的首级被西夏人割去号令,无头尸体则抛到滴泪崖下。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收殓安葬,这就是杨家将坟。佘太君闻讯赶来祭奠,追悼亡灵,悲恸而哭,声震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滚下。后来,此崖就被人们叫做“滴泪崖”。现在当地还有滴泪崖、杨家将坟等等古迹。
七、唐赛儿
文学作品中的唐赛儿
唐赛儿(1399~?),女,卒年不详,明代农民起义首领,蒲台县西关(今滨州市蒲城乡)人。
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义,自称“佛母”,秘密往来于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借传白莲教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力量。
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组织农民军数千人,于青州卸石棚寨起义。
起义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青州卫都指挥使高风的官军,青州以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大小数十支起义军,和卸石棚起义军联为一起,共约万人,分兵攻打宫州,日照、诸城、寿光、安丘、郎墨等州县,“毁官衙、烧仓库”,杀富济贫,官吏纷纷逃命,告急文书传至京师,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赛儿怒斩来使,于是明朝廷又派遣总兵柳升、都指挥刘忠带领京营兵马来镇。
唐赛儿抓住柳升狂妄轻敌的弱点,派人到敌营诈降,柳升信以为真,起义军趁机于夜间向防备薄弱的敌大本营猛攻,打乱了敌军,刘忠中箭毙。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攻打,赶到山寨时,起义军已经转移。
唐赛儿安然脱险,使明成祖十分恼火,一方面严惩地方官员,又令各地缉拿唐赛儿。后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
今在她的故乡旧址蒲湖主岛上建有“唐赛儿纪念祠”,并在附近的滨州黄河大桥北端建有她的戎装塑像。
八、秦良玉
秦良玉是明末驰名巴蜀的巾帼英雄,执戈马上,纵横驰骋,一时声闻遐迩。《明史》将她入传,其述颇有传奇色彩:“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远所惮。”
秦良玉乃四川忠州人(忠州出过战国时巴国“断头将军”巴蔓子和三国时不肯投降的老将严颜,此地忠义衍成风气,故名“忠州”),自幼与兄弟比肩习武,兼读兵法。20岁之前即精于骑射。且胆智过人,又擅词翰,以娴雅仪度与善武知兵名于时,当时四川石柱宣抚使马千乘极敬慕她,在秦良玉20岁时,两人结为伉俪。明末外警频频,为卫护桑梓,夫妻训练家乡子弟为戎旅,以备保家卫国之用。所部称“白杆兵”,士卒皆以白木为矛杆,柄设钩,尾结环。川蜀多山,军伍攀岩越壁,以矛上钩、环相衔,故而行军疾速,往往出其不意,百战不殆,威名远播。
不幸马千乘后被宦官诬陷,死于狱中,后秦良玉“代领其职”。时值女真崛起,屡兴边衅。明万历四十七年女真兴兵侵掠辽东,明军惨败,“京师大震”。朝廷急调劲旅,秦良玉奉诏督师北上,与清兵大战。此役中秦良玉之兄秦邦屏战死沙场,其弟秦民屏、爱子马祥麟皆受重伤,所部子弟兵殉国者极多。京师解危后,秦良玉便率部返回家乡。
崇祯三年,清兵入关,北京再次告警。崇祯急诏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日夜兼程北上,马未解鞍,立即与清兵激战,先后会同友军收复滦州、遵化等地,再次解除了北京之危。由于秦良玉抗击外虏有功,崇祯皇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她“三品服色”及彩缎、羊、酒等物,还亲自写诗四首赐赠,以示褒彰。这即所谓“平台赐诗”的“旷典”。诗云:“学就西川八陈图,鸳鸯袖里握兵符。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其二:“蜀锦战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其三:“胡虏饥餐誓不辞,饮得鲜血带胭脂。凯歌马上清吟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其四:“凭将箕帚扫虏胡,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诗未必皆佳句,亦不免夸张,因为那时秦良玉已是半老之妇了,但于秦良玉飒爽英姿之描绘却也不无生动之处。
九、梁红玉
梁红玉像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妓女可以凭借自己“不让须眉”的才能,调动枪杆,应对刀兵。她就是妓女出身的爱国女将军——两宋之交的梁红玉。
妓女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靠卖身为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很难有妓女会得到后人的尊重,但也有极为罕见的特例,妓女照样可以凭借自己“不让须眉”的才能,调动枪杆,应对刀兵。她就是妓女出身的爱国女将军——两宋之交的梁红玉。
梁红玉的家世不详。她的事迹在正史上主要记录在她丈夫韩世忠的传记中。由于韩世忠在宋史中被称为南宋“武功第一”,所以在正史上为尊者讳,对梁红玉也只称其为“梁氏”而不提她的名字。梁红玉的出身众说纷纭,有些书上说她是安徽池州人,祖上做过大官。另一些书则说她是江苏淮安人,淮安现在还有纪念她的祠堂。南宋人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一书曾记载:“韩蕲王之夫人,京口娼也。”韩蕲王即韩世忠。后来元人脱脱等编修的《宋史》在记述梁红玉事迹的时候,对她的籍贯出身只字不提。清乾隆年间的《山阳县志》记载:“梁流落为京口娼家女。”由以上资料我们可得知:梁红玉在嫁给韩世忠之前,确实做过妓女。
梁红玉与韩世忠相遇的过程颇有戏剧性。韩世忠是陕西延安人,18岁入伍。《宋史》记载韩世忠“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原来虽然他亲手擒获了方腊,但这件功劳却让上司辛兴宗抢去了。(“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宋史·韩世忠传》)相貌堂堂,英勇伟岸的韩世忠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得到了韩世忠的欣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借,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当时的韩世忠和梁红玉,一个是不得志的低级军官,另一个是历尽风尘的营妓。在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下,身为“军汉”的韩世忠的社会地位其实并不比作为妓女的梁红玉高多少,军汉配营妓也就顺理成章了。从此梁红玉便随韩世忠南征北战,抗击金兵。
1129年,当时的禁卫军司令(扈从统制)苗傅和另一大臣刘正彦发动兵变,逼高宗退位,禅位给他年方三岁的儿子,让孟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明受元年”。韩世忠率军平叛,苗刘二人将在杭州的梁红玉及其儿子韩亮作为人质扣押,并请梁红玉去秀州劝说韩世忠,梁红玉假意应允,但是见到丈夫韩世忠后,梁红玉不顾儿子安危,以国事为重,劝说丈夫继续进军。韩世忠平叛成功后,因勤王救驾有功,高宗亲书“忠勇”二字赐韩并擢升为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称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给内中俸以示报正”。给功臣之妻俸禄,这在前史从未有过,梁红玉为第一人。这也是历史上,梁红玉第一次崭露头角。
梁红玉还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一才能主要体现在击鼓战金山一役中。
1129年十月,金军在完颜宗弼(即俗称的金兀术)率领下长驱直入,攻入江浙。但遭到各地汉人的反抗。无奈之下,金军在大肆掳掠之后北返。此时,担任浙西制置使的韩世忠听说金军北撤,便率水军8000人急赴镇江截击宗弼的10万金军。由于敌众我寡,梁红玉认为敌军声势浩大,只宜智取,不可力敌。两人经过周密部署,随即埋伏人马。韩世忠亲率战船,诱敌深入,梁红玉则身先士卒,登上十几丈高的楼橹,冒着流矢,在金山之巅的妙高台“亲执桴鼓”指挥作战。这一战打得金军溃不成军,但韩世忠没听梁红玉乘胜进击,逼敌就范的意见,麻痹大意,使得金军没有被全歼,而是突围而去。
战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再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绍兴五年(1136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驻扎楚州(今江苏淮安)。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又筑新城,以抗击金兵。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梁红玉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秦桧当权后,力主议和。终于和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和议既成,高宗立刻着手削夺大将的兵权。韩世忠首当其冲,他的官越做越大,直到最后被封为咸安郡王,但是兵权却越来越小。为了逃避迫害,韩世忠干脆闭门谢客,整天饮酒作乐。梁红玉则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教育儿子身上。她的儿子韩彦直也是一代名臣。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
两年之后,梁红玉也去世了,终年51岁。死后与韩世忠合葬在苏州灵岩山。
十、姽婳将军林四娘
姽婳将军林四娘像
林四娘原本是秦淮歌妓,后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宠妃,虽然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争,姽婳将军林四娘却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姽婳就是美丽的意思,这位年轻貌美的姽婳将军,在那次艰难的战争中香消玉殒,然而她那不散的芳魂,又在世间留下一段神奇的故事。
那是明末祟祯年间,红粉佳丽遍地的秦淮河畔,又增加了一个新娇娘。她虽在青楼,却坚持卖唱不卖身,但也有吸引客人的绝招:歌罢兴酣之时.换上一身精致的短靠,或舞剑、或弄枪,来上一段精彩绝伦的功夫表演,这一手在秦淮歌畔可是绝无仅有,让寻花问柳的客人大开眼界。这个奉歌献武的歌妓便是林四娘,她凭着独具一格的武功和雪肌滑肤、蛾眉明眸的美貌,尤其是因长期习武而练就的丰美身段,很快就成了秦淮河畔的红人儿。
这林四娘一个风尘女子,为何学得了一身绝色的武功呢?原来她出身于武官世家,父亲林枢本是江宁府的府官,继承家技,拳枪剑刀,样样精通。林四娘自小随着父亲习武,学什么象什么,身手不比父亲差到哪里去。不料在她十六岁那年,父亲因所管库银被盗而下狱,家人千方百计地打点挽救,耗尽家资,却毫无结果。母亲气极而死,林四娘无依无靠,最终沦落为青楼歌女。
不久后,封蕃青州的衡王朱常庶游幸金陵,来到秦淮河畔寻欢作乐。这朱常庶已是六传衡王,他的祖先是明孝宗佑樘的胞弟,分封为衡王,王位世袭,传到第六代便是王朱常庶了。这时的皇帝明思宗,算得来应是王朱常庶的侄辈,如此一来,他便更可恃长逞骄了。衡王朱常庶除好色之外,也喜好谈兵弄武,到了秦淮河畔,听说歌妓林四娘武艺超群,顿时大起雅兴,召来林四娘侍宴助乐。林四娘着一身纯白镶金边的短靠来到衡王席前,衡王原料想,习武的女子必是五大三粗,一见林四娘却猛然一震,眼前这女子,云鬟高耸,眉目娇俏,白脸蛋上红霞匀染,真是一个美娇娘!若不是那身打扮衬出几分英爽之气,谁会想到她竟是舞剑弄枪之人呢!林四娘请过安后,开始了表演,只见她抽出腰间佩剑,手腕轻抖,身前便族出一朵闪亮的剑花,紧接着,柔韧的长剑上下翻舞,娇美的身段翩翩翻腾,如蛟龙出水,若惊鸿起舞,越舞越快,最后只见一片银光闪烁的剑影,不见了花儿一般的林四娘。衡王在席上大声叫好,最后还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直冲着林四娘鼓掌。
表演之后,林四娘被召到衡王身边侍酒,静坐下来,她娴静轻柔,燕语莺声,与刚才的形象判若两人,使衡王更加陶醉。一次相交,衡王便对林四娘大为倾倒,离开金陵时,就带上了已赎身的林四娘,回到青州王府,林四娘摇身一变成了王妃。
衡王从林四娘身上发现女子习武别有一番风韵,于是将王府中所有的姬妾侍女组织起,由林四娘为统领,勤练枪剑之术,演习攻守战术,俨然成了一支娘子军。林四娘对此十分用心,经常穿起银质铠甲,腰佩双剑,象将军一般教导和督促她的女兵们;众女子受林四娘的感染,对武艺兵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勤学苦练,很快就大有长进。衡王仿佛是这支娘子军的参谋,经常来视察她们的演练,还不时地指点一番,看到这些昔日弱不禁风的女子,如今竟也翻腾搏击得象模象样,衡王十分开心。
三年后,到了崇祯八年,晋陕一带久旱不雨,饥荒延绵,民不聊生,到处发生变乱。山西的流贼王嘉允大举向外发展,其属下的一班人马由王自用率领攻向山东青州。青州的衡王朱常庶向来以为自己武功盖世,兵法更是无人匹敌,所以根本不把王自用一伙人看在眼里。当王自用的人马把青州城团团围住,准备攻城时,衡王一怒之下,亲自挺枪跃马,率领青州守军主动出击。但毕竟守军寡不敌众,加之衡王的过份轻敌,守军很快就处在了下风,被贼军围困在一个小山岗上,进退不能,形势十分危急。
城内的官吏眼看王爷出师不利,而贼军的声势越来越大,不由得心惊胆颤,信心丧失,准备开城降敌,以委屈求全。林四娘闻讯后,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毫不顾忌地将官吏们叱责一顿,然后召集了王府中的娘子军,倡言:“出兵救主,以报夙恩!”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演练了三年的娘子军们,虽然心底里惧怕真刀真枪的实战,但一想到一旦城破,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不如拚上命去一决雌雄,顶多是个玉石俱碎!于是个个磨拳擦掌,披挂上马,听从林四娘的指挥。
经过仓猝的编组、整备后,林四娘带着娘子军的队伍出发了,女兵们个个脸上都是一副庄严肃穆的表情。城门开启处,城外的贼军忽然看到一支装备齐整的队伍威风凛凛地冲了出来,待冲到近处,却见一个个士卒面容姣好,描眉涂唇,秀目含怒,煞是有趣。
“是群娘儿们!”贼兵们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同时也就放松了警惕。趁此机会,林四娘一声呐喊,指挥着娘子军猛地冲入敌阵,刀枪齐下,杀得贼兵屁滚尿流,半天还没醒过神来。没料到这群浑身脂粉气的小娘儿们竟如此干练,一定是训练有素。贼军将领不得不谨慎起来,挥舞着黄旗,调遣兵马向娘子军压过来。贼兵毕竟人多势众又久经沙场,动起真格的来,娘子军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一阵猛烈的对阵之后,娘子军纷纷落马,最后只剩下个林四娘,林四娘究竟功底深厚,一双长剑在手,左砍右挡,已砍倒了十几个贼兵。眼看着自己的部下一个个倒下,林四娘双眼喷火,越战越勇,杀得贼兵不敢近身,几十个人把她的战马团团围住。贼将王自用见只剩下一个女将,长相俏丽,且身手不凡,就在一旁大声劝降,喊道:“女壮士不必拚命,我放你一条生路!”林四娘哪里肯吃这一套,拔马又冲向敌群,横扫直荡,杀倒了一大片敌兵,最后终因体力不支,丧身于敌刀之下。不久后,卢义升带着大批援军赶到,打跑了贼军,解救了被围困的衡王,平定了战乱。
衡王回城后,听说了林四娘及娘子军的英勇行为,感慨得涕泪长流。派人在城外找到了林四娘的尸体,衡王抚尸悲哭不已,后以盛礼葬在了王府后花园中。其他战死的娘子军也都得到了厚葬。
一、荀灌
晋平南将军、襄阳太守,都督江北诸军事,曹操重要谋士荀彧之后荀崧女荀灌,她自幼好骑射,在宛城被数万胡骑围困时,以十三岁稚龄,率十余死士突破重围,请来援军,解宛城围。(见《晋书。列女传》)
二、妇好
1936年6月,人们在河南安阳商朝遗下的17000多块龟骨中,发现有200多块用甲骨文记载了一个叫“妇好”的女人的事迹。
这一万多块龟板几乎全部出自商王武丁时期,武丁,是商朝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人们渐渐发现,在武丁一朝中,有个挥之不去的人物,她的名字在甲骨文上多次出现,她叫“妇好”。
人们开始破解这些甲骨文的秘密。有一条卜辞记载,“妇好先共人于庞”。它的含义是,在战争前,妇好先在一个叫做庞的地方征兵。
“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这条卜辞中说,妇好领了3000兵马加入了国王万人的军队,一起去征伐远方的国家。这是甲骨文中的最大一次战争,战斗的一方商帝国动用了上万人的军队。这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是一次了不起的壮举。
有关妇好的卜辞发现得越多,人们对她越感到惊讶:她是国王麾下的一名女将,不仅能够统兵作战,而且还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妇女领兵打仗,并且能够成为一方诸侯,这在3000年内闻所未闻。商王朝,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朝代?它为什么能给予妇女如此大的权力和信任呢?是商代推行男女平等的观念,还是妇好并非是一个等闲的人物呢?
不久,人们发现了妇好的另一个身份:她是国王武丁三位合法妻子之一,是一位尊贵的王后。
三、符登妻毛氏
符登妻毛氏,符登系前秦主符坚族孙,符坚死后,率前秦残余军队与姚苌继续周旋,他的妻子毛氏美而壮勇善骑射,她率的军队被姚苌军包围,营垒陷,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与姚苌军交战,杀贼七百,终因众寡不敌,为姚苌所俘,姚苌悦毛氏有姿色,欲纳之,毛大骂姚苌,苌怒而杀之。《十六国春秋。前秦录十。符登》
四、花木兰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北魏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但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木兰的父亲年纪大了,没办法上战场,家里的弟弟年纪又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多年的军队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人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更不要说木兰又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但是花木兰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十数年(原文为12年,是虚指)后凯旋回家。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认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不过,花木兰拒绝了,她请求皇帝能让自己回家,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五、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年——623?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窦皇后)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出生日期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
南北朝在隋朝统一之后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而当时李渊的胜出机会并没有多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他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时,对外宣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行军方向却直指首都长安。这种“掩耳盗铃”当然瞒不过长安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形势危急,平阳公主和丈夫快速商议,决定分头行动,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她很快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很快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她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当时他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地看到他的三女儿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幕府。11月他们兵打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二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平阳公主是以军礼下葬的。谥曰昭。
平阳公主,是中国封建史上,唯一一个由军队为她举殡的女子。
六、穆桂英
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大破天门阵之后,穆桂英等十二名杨门女将奉命出征西夏,在虎狼峡(今古浪峡)遭到西夏的阻击。为了探测敌情,穆桂英带了两名女将,沿一条小道爬过一座山头,穆桂英向峡口了望,只见峡口处密密麻麻到处都是西夏的兵马。穆桂英正看得出神,突然一阵密集的冷箭射来,穆桂英等三名女将当场中箭身亡。留守在崖下的其他几名女将见穆桂英中了埋伏,便赶紧一起上来救援,但是悬崖实在太陡峭,只有九名杨门功夫最好的女将爬了上去。由于寡不敌众,女将们最后全部牺牲在崖顶。穆桂英死后她和其他几位女将的首级被西夏人割去号令,无头尸体则抛到滴泪崖下。后来杨家从另一路进攻的女将杨满堂率领援兵赶来将穆桂英等人的无头尸体收殓安葬,这就是杨家将坟。佘太君闻讯赶来祭奠,追悼亡灵,悲恸而哭,声震山岳,感动了鹰嘴山崖,山神流泪不止,泪滴化作山崖石子沿崖滚下。后来,此崖就被人们叫做“滴泪崖”。现在当地还有滴泪崖、杨家将坟等等古迹。
七、唐赛儿
文学作品中的唐赛儿
唐赛儿(1399~?),女,卒年不详,明代农民起义首领,蒲台县西关(今滨州市蒲城乡)人。
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义,自称“佛母”,秘密往来于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借传白莲教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力量。
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组织农民军数千人,于青州卸石棚寨起义。
起义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青州卫都指挥使高风的官军,青州以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大小数十支起义军,和卸石棚起义军联为一起,共约万人,分兵攻打宫州,日照、诸城、寿光、安丘、郎墨等州县,“毁官衙、烧仓库”,杀富济贫,官吏纷纷逃命,告急文书传至京师,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赛儿怒斩来使,于是明朝廷又派遣总兵柳升、都指挥刘忠带领京营兵马来镇。
唐赛儿抓住柳升狂妄轻敌的弱点,派人到敌营诈降,柳升信以为真,起义军趁机于夜间向防备薄弱的敌大本营猛攻,打乱了敌军,刘忠中箭毙。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攻打,赶到山寨时,起义军已经转移。
唐赛儿安然脱险,使明成祖十分恼火,一方面严惩地方官员,又令各地缉拿唐赛儿。后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
今在她的故乡旧址蒲湖主岛上建有“唐赛儿纪念祠”,并在附近的滨州黄河大桥北端建有她的戎装塑像。
八、秦良玉
秦良玉是明末驰名巴蜀的巾帼英雄,执戈马上,纵横驰骋,一时声闻遐迩。《明史》将她入传,其述颇有传奇色彩:“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远所惮。”
秦良玉乃四川忠州人(忠州出过战国时巴国“断头将军”巴蔓子和三国时不肯投降的老将严颜,此地忠义衍成风气,故名“忠州”),自幼与兄弟比肩习武,兼读兵法。20岁之前即精于骑射。且胆智过人,又擅词翰,以娴雅仪度与善武知兵名于时,当时四川石柱宣抚使马千乘极敬慕她,在秦良玉20岁时,两人结为伉俪。明末外警频频,为卫护桑梓,夫妻训练家乡子弟为戎旅,以备保家卫国之用。所部称“白杆兵”,士卒皆以白木为矛杆,柄设钩,尾结环。川蜀多山,军伍攀岩越壁,以矛上钩、环相衔,故而行军疾速,往往出其不意,百战不殆,威名远播。
不幸马千乘后被宦官诬陷,死于狱中,后秦良玉“代领其职”。时值女真崛起,屡兴边衅。明万历四十七年女真兴兵侵掠辽东,明军惨败,“京师大震”。朝廷急调劲旅,秦良玉奉诏督师北上,与清兵大战。此役中秦良玉之兄秦邦屏战死沙场,其弟秦民屏、爱子马祥麟皆受重伤,所部子弟兵殉国者极多。京师解危后,秦良玉便率部返回家乡。
崇祯三年,清兵入关,北京再次告警。崇祯急诏天下兵马“勤王”。秦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日夜兼程北上,马未解鞍,立即与清兵激战,先后会同友军收复滦州、遵化等地,再次解除了北京之危。由于秦良玉抗击外虏有功,崇祯皇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她“三品服色”及彩缎、羊、酒等物,还亲自写诗四首赐赠,以示褒彰。这即所谓“平台赐诗”的“旷典”。诗云:“学就西川八陈图,鸳鸯袖里握兵符。古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其二:“蜀锦战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其三:“胡虏饥餐誓不辞,饮得鲜血带胭脂。凯歌马上清吟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其四:“凭将箕帚扫虏胡,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诗未必皆佳句,亦不免夸张,因为那时秦良玉已是半老之妇了,但于秦良玉飒爽英姿之描绘却也不无生动之处。
九、梁红玉
梁红玉像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妓女可以凭借自己“不让须眉”的才能,调动枪杆,应对刀兵。她就是妓女出身的爱国女将军——两宋之交的梁红玉。
妓女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靠卖身为生,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很难有妓女会得到后人的尊重,但也有极为罕见的特例,妓女照样可以凭借自己“不让须眉”的才能,调动枪杆,应对刀兵。她就是妓女出身的爱国女将军——两宋之交的梁红玉。
梁红玉的家世不详。她的事迹在正史上主要记录在她丈夫韩世忠的传记中。由于韩世忠在宋史中被称为南宋“武功第一”,所以在正史上为尊者讳,对梁红玉也只称其为“梁氏”而不提她的名字。梁红玉的出身众说纷纭,有些书上说她是安徽池州人,祖上做过大官。另一些书则说她是江苏淮安人,淮安现在还有纪念她的祠堂。南宋人罗大经所著《鹤林玉露》一书曾记载:“韩蕲王之夫人,京口娼也。”韩蕲王即韩世忠。后来元人脱脱等编修的《宋史》在记述梁红玉事迹的时候,对她的籍贯出身只字不提。清乾隆年间的《山阳县志》记载:“梁流落为京口娼家女。”由以上资料我们可得知:梁红玉在嫁给韩世忠之前,确实做过妓女。
梁红玉与韩世忠相遇的过程颇有戏剧性。韩世忠是陕西延安人,18岁入伍。《宋史》记载韩世忠“风骨伟岸,目瞬如电。早年鸷勇绝人,能骑生马驹。家贫无产业,嗜酒尚气,不可绳检……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隶赤籍,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童贯平定方腊后,班师回朝,行到京口,召营妓侑酒,梁红玉与诸妓入侍,就在席上认识了韩世忠。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独自显得闷闷不乐,原来虽然他亲手擒获了方腊,但这件功劳却让上司辛兴宗抢去了。(“辛兴宗领兵截峒口,掠其俘为己功,故赏不及世忠。别帅杨惟忠还阙,直其事,转承节郎。”《宋史·韩世忠传》)相貌堂堂,英勇伟岸的韩世忠引起了梁红玉的注意;梁红玉那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神气也得到了韩世忠的欣赏,两人各通殷勤,互生怜借,于是英雄美人成眷属。
当时的韩世忠和梁红玉,一个是不得志的低级军官,另一个是历尽风尘的营妓。在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下,身为“军汉”的韩世忠的社会地位其实并不比作为妓女的梁红玉高多少,军汉配营妓也就顺理成章了。从此梁红玉便随韩世忠南征北战,抗击金兵。
1129年,当时的禁卫军司令(扈从统制)苗傅和另一大臣刘正彦发动兵变,逼高宗退位,禅位给他年方三岁的儿子,让孟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明受元年”。韩世忠率军平叛,苗刘二人将在杭州的梁红玉及其儿子韩亮作为人质扣押,并请梁红玉去秀州劝说韩世忠,梁红玉假意应允,但是见到丈夫韩世忠后,梁红玉不顾儿子安危,以国事为重,劝说丈夫继续进军。韩世忠平叛成功后,因勤王救驾有功,高宗亲书“忠勇”二字赐韩并擢升为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称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给内中俸以示报正”。给功臣之妻俸禄,这在前史从未有过,梁红玉为第一人。这也是历史上,梁红玉第一次崭露头角。
梁红玉还有着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一才能主要体现在击鼓战金山一役中。
1129年十月,金军在完颜宗弼(即俗称的金兀术)率领下长驱直入,攻入江浙。但遭到各地汉人的反抗。无奈之下,金军在大肆掳掠之后北返。此时,担任浙西制置使的韩世忠听说金军北撤,便率水军8000人急赴镇江截击宗弼的10万金军。由于敌众我寡,梁红玉认为敌军声势浩大,只宜智取,不可力敌。两人经过周密部署,随即埋伏人马。韩世忠亲率战船,诱敌深入,梁红玉则身先士卒,登上十几丈高的楼橹,冒着流矢,在金山之巅的妙高台“亲执桴鼓”指挥作战。这一战打得金军溃不成军,但韩世忠没听梁红玉乘胜进击,逼敌就范的意见,麻痹大意,使得金军没有被全歼,而是突围而去。
战后,梁红玉不但不居功请赏,反而因金兵突破江防,上疏弹劾丈夫韩世忠“失机纵敌”,请朝廷“加罪”。这一义举,使举国上下,人人感佩,传为美谈。朝廷为此再加封她为“杨国夫人”。
绍兴五年(1136年),韩世忠被任命为武宁安化军节度使,驻扎楚州(今江苏淮安)。梁红玉随韩世忠率领将士以淮水为界,旧城之外又筑新城,以抗击金兵。由于韩世忠、梁红玉与士卒同劳役,共甘苦,士卒都乐于效命。经过苦心经营,楚州恢复了生机,又成为一方重镇。梁红玉韩世忠驻守楚州十多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秦桧当权后,力主议和。终于和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和议既成,高宗立刻着手削夺大将的兵权。韩世忠首当其冲,他的官越做越大,直到最后被封为咸安郡王,但是兵权却越来越小。为了逃避迫害,韩世忠干脆闭门谢客,整天饮酒作乐。梁红玉则将全部精力都放在教育儿子身上。她的儿子韩彦直也是一代名臣。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
两年之后,梁红玉也去世了,终年51岁。死后与韩世忠合葬在苏州灵岩山。
十、姽婳将军林四娘
姽婳将军林四娘像
林四娘原本是秦淮歌妓,后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宠妃,虽然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争,姽婳将军林四娘却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姽婳就是美丽的意思,这位年轻貌美的姽婳将军,在那次艰难的战争中香消玉殒,然而她那不散的芳魂,又在世间留下一段神奇的故事。
那是明末祟祯年间,红粉佳丽遍地的秦淮河畔,又增加了一个新娇娘。她虽在青楼,却坚持卖唱不卖身,但也有吸引客人的绝招:歌罢兴酣之时.换上一身精致的短靠,或舞剑、或弄枪,来上一段精彩绝伦的功夫表演,这一手在秦淮歌畔可是绝无仅有,让寻花问柳的客人大开眼界。这个奉歌献武的歌妓便是林四娘,她凭着独具一格的武功和雪肌滑肤、蛾眉明眸的美貌,尤其是因长期习武而练就的丰美身段,很快就成了秦淮河畔的红人儿。
这林四娘一个风尘女子,为何学得了一身绝色的武功呢?原来她出身于武官世家,父亲林枢本是江宁府的府官,继承家技,拳枪剑刀,样样精通。林四娘自小随着父亲习武,学什么象什么,身手不比父亲差到哪里去。不料在她十六岁那年,父亲因所管库银被盗而下狱,家人千方百计地打点挽救,耗尽家资,却毫无结果。母亲气极而死,林四娘无依无靠,最终沦落为青楼歌女。
不久后,封蕃青州的衡王朱常庶游幸金陵,来到秦淮河畔寻欢作乐。这朱常庶已是六传衡王,他的祖先是明孝宗佑樘的胞弟,分封为衡王,王位世袭,传到第六代便是王朱常庶了。这时的皇帝明思宗,算得来应是王朱常庶的侄辈,如此一来,他便更可恃长逞骄了。衡王朱常庶除好色之外,也喜好谈兵弄武,到了秦淮河畔,听说歌妓林四娘武艺超群,顿时大起雅兴,召来林四娘侍宴助乐。林四娘着一身纯白镶金边的短靠来到衡王席前,衡王原料想,习武的女子必是五大三粗,一见林四娘却猛然一震,眼前这女子,云鬟高耸,眉目娇俏,白脸蛋上红霞匀染,真是一个美娇娘!若不是那身打扮衬出几分英爽之气,谁会想到她竟是舞剑弄枪之人呢!林四娘请过安后,开始了表演,只见她抽出腰间佩剑,手腕轻抖,身前便族出一朵闪亮的剑花,紧接着,柔韧的长剑上下翻舞,娇美的身段翩翩翻腾,如蛟龙出水,若惊鸿起舞,越舞越快,最后只见一片银光闪烁的剑影,不见了花儿一般的林四娘。衡王在席上大声叫好,最后还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直冲着林四娘鼓掌。
表演之后,林四娘被召到衡王身边侍酒,静坐下来,她娴静轻柔,燕语莺声,与刚才的形象判若两人,使衡王更加陶醉。一次相交,衡王便对林四娘大为倾倒,离开金陵时,就带上了已赎身的林四娘,回到青州王府,林四娘摇身一变成了王妃。
衡王从林四娘身上发现女子习武别有一番风韵,于是将王府中所有的姬妾侍女组织起,由林四娘为统领,勤练枪剑之术,演习攻守战术,俨然成了一支娘子军。林四娘对此十分用心,经常穿起银质铠甲,腰佩双剑,象将军一般教导和督促她的女兵们;众女子受林四娘的感染,对武艺兵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勤学苦练,很快就大有长进。衡王仿佛是这支娘子军的参谋,经常来视察她们的演练,还不时地指点一番,看到这些昔日弱不禁风的女子,如今竟也翻腾搏击得象模象样,衡王十分开心。
三年后,到了崇祯八年,晋陕一带久旱不雨,饥荒延绵,民不聊生,到处发生变乱。山西的流贼王嘉允大举向外发展,其属下的一班人马由王自用率领攻向山东青州。青州的衡王朱常庶向来以为自己武功盖世,兵法更是无人匹敌,所以根本不把王自用一伙人看在眼里。当王自用的人马把青州城团团围住,准备攻城时,衡王一怒之下,亲自挺枪跃马,率领青州守军主动出击。但毕竟守军寡不敌众,加之衡王的过份轻敌,守军很快就处在了下风,被贼军围困在一个小山岗上,进退不能,形势十分危急。
城内的官吏眼看王爷出师不利,而贼军的声势越来越大,不由得心惊胆颤,信心丧失,准备开城降敌,以委屈求全。林四娘闻讯后,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毫不顾忌地将官吏们叱责一顿,然后召集了王府中的娘子军,倡言:“出兵救主,以报夙恩!”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演练了三年的娘子军们,虽然心底里惧怕真刀真枪的实战,但一想到一旦城破,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不如拚上命去一决雌雄,顶多是个玉石俱碎!于是个个磨拳擦掌,披挂上马,听从林四娘的指挥。
经过仓猝的编组、整备后,林四娘带着娘子军的队伍出发了,女兵们个个脸上都是一副庄严肃穆的表情。城门开启处,城外的贼军忽然看到一支装备齐整的队伍威风凛凛地冲了出来,待冲到近处,却见一个个士卒面容姣好,描眉涂唇,秀目含怒,煞是有趣。
“是群娘儿们!”贼兵们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同时也就放松了警惕。趁此机会,林四娘一声呐喊,指挥着娘子军猛地冲入敌阵,刀枪齐下,杀得贼兵屁滚尿流,半天还没醒过神来。没料到这群浑身脂粉气的小娘儿们竟如此干练,一定是训练有素。贼军将领不得不谨慎起来,挥舞着黄旗,调遣兵马向娘子军压过来。贼兵毕竟人多势众又久经沙场,动起真格的来,娘子军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一阵猛烈的对阵之后,娘子军纷纷落马,最后只剩下个林四娘,林四娘究竟功底深厚,一双长剑在手,左砍右挡,已砍倒了十几个贼兵。眼看着自己的部下一个个倒下,林四娘双眼喷火,越战越勇,杀得贼兵不敢近身,几十个人把她的战马团团围住。贼将王自用见只剩下一个女将,长相俏丽,且身手不凡,就在一旁大声劝降,喊道:“女壮士不必拚命,我放你一条生路!”林四娘哪里肯吃这一套,拔马又冲向敌群,横扫直荡,杀倒了一大片敌兵,最后终因体力不支,丧身于敌刀之下。不久后,卢义升带着大批援军赶到,打跑了贼军,解救了被围困的衡王,平定了战乱。
衡王回城后,听说了林四娘及娘子军的英勇行为,感慨得涕泪长流。派人在城外找到了林四娘的尸体,衡王抚尸悲哭不已,后以盛礼葬在了王府后花园中。其他战死的娘子军也都得到了厚葬。
展开全部
1.花木兰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2.穆桂英
穆桂英 -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3.梁红玉(1102—1135)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杨国夫人。
4、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秋瑾
1979年8月宋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6.秦良玉
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
7.洗夫人:
梁武帝末年,羯族首领侯景起兵反梁,高州刺史李迁仕不但不去讨伐,竟然还与侯景勾结起来,想利用冯宝所统率的军马。幸好李迁仕的阴谋被洗夫人看穿了,洗夫人带领千名勇士进入高州城,猝不及防地出击,很快平定了叛军,李迁仕被迫狼狈逃窜。洗夫人协助冯宝治理岭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公元569年,冯宝去世了,儿子冯仆当上了阳春(今广东阳春)太守。广州刺史欧阳讫起兵反梁,诱骗冯仆作为人质,想逼迫洗夫人一同反叛。儿子的性命和国家大局摆在洗夫人面前,她思量来思量去,最后毅然起兵平叛。庆幸的是,儿子也被平安救出。由于这次功劳,洗夫人被封为中朗将、石龙太夫人。隋朝时,洗夫人仍然积极协助朝廷治理岭南,平定叛乱,被隋文帝封为谯国夫人。
8.樊梨花
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9.荀灌
西晋临颍人,尚书左仆射荀嵩小女。13随时,其父以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平南将军之职,镇守南阳,被贼将杜曾围困,粮尽援绝,危在旦夕。荀灌见此情景,自荐出城讨救,率勇士数十人于夜晚缒城突围。贼兵发现,紧紧追赶,荀灌奋勇当先,激励将士,且战且进,直到进入鲁阳山,才摆脱追兵。急速赶往石览将军处乞求发兵救助,接着又带父亲书信向南中郎将周访请援,周访当即派遣其子周抚率三千人会同石览前去救嵩,杜曾闻讯,撤兵逃走,宛城解围。
10.唐赛儿
明代农民起义首领,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义,自称“佛母”,借传白莲教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力量。1420年,组织农民军数千人,于青州卸石棚寨起义。起义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青州卫都指挥使高风的官军,青州以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大小数十支起义军,和卸石棚起义军联为一起,共约万人,“毁官衙、烧仓库”,杀富济贫,官吏纷纷逃命,告急文书传至京师,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赛儿怒斩来使,于是明政府又派遣总兵柳升、都指挥刘忠带领京营兵马来镇压。唐赛儿抓住柳升狂妄轻敌的弱点,派人到敌营诈降,柳升信以为真,起义军趁机于夜间向防备薄弱的敌大本营猛攻,打乱了敌军,刘忠中箭毙。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攻打,赶到山寨时,起义军已经转移。唐赛儿安然脱险,使明成祖十分恼火,一方面严惩地方官员,又令各地缉拿唐赛儿。后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
11.杨娥
明永历帝护卫张小将的妻子杨娥自幼习武,骁勇过人,将殉国,娥为报国仇家恨投身义军,反清复明,化装成卖酒妇,刺杀明朝叛将吴三桂,行刺未成,而壮烈牺牲.
12.葛嫩娘
清兵入侵中原时,其父战死,葛嫩娘无所依侍,被歹徒拐卖至妓院。在一次偶遇中,葛嫩娘结识孙克咸,两人一同投入抗清军队中。但因清兵的力量太大,终至战败被俘,清兵主将欲?#123葛嫩娘为妾,葛嫩娘大怒,嚼碎了自己的舌头,满口鲜血喷向清将,清将来不及防备,猛地吃了一惊,顺势将剑一挑,刺入了葛嫩娘的胸膛,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大片的土地 花木兰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表现突出,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她婉言推辞。
13.王聪儿
王聪儿(公元1777-1798年)是湖北襄阳(现在的襄樊市人),江湖艺人出生。参加白莲教的起义后,她曾任义军总指挥,也就是八路统帅,是个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
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2.穆桂英
穆桂英 -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3.梁红玉(1102—1135)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杨国夫人。
4、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秋瑾
1979年8月宋为绍兴秋瑾纪念馆题词:“秋瑾工诗文,有‘秋风秋雨愁煞人’名句,能跨马携枪,曾东渡日本,志在革命,千秋万代传侠名。”
6.秦良玉
为人饶胆智,善骑射,料敌如神,兼通词翰,常为男子装。自幼从父秦葵习文练武,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赞誉秦良玉:“像她这样不怕死不爱钱的一位女将,在历史上毕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营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遗址。
7.洗夫人:
梁武帝末年,羯族首领侯景起兵反梁,高州刺史李迁仕不但不去讨伐,竟然还与侯景勾结起来,想利用冯宝所统率的军马。幸好李迁仕的阴谋被洗夫人看穿了,洗夫人带领千名勇士进入高州城,猝不及防地出击,很快平定了叛军,李迁仕被迫狼狈逃窜。洗夫人协助冯宝治理岭南,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公元569年,冯宝去世了,儿子冯仆当上了阳春(今广东阳春)太守。广州刺史欧阳讫起兵反梁,诱骗冯仆作为人质,想逼迫洗夫人一同反叛。儿子的性命和国家大局摆在洗夫人面前,她思量来思量去,最后毅然起兵平叛。庆幸的是,儿子也被平安救出。由于这次功劳,洗夫人被封为中朗将、石龙太夫人。隋朝时,洗夫人仍然积极协助朝廷治理岭南,平定叛乱,被隋文帝封为谯国夫人。
8.樊梨花
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后投唐,与薛丁山结为夫妇。二人智勇双全,登坛挂帅。在薛家满门抄斩后,她率子薛刚杀进长安,除奸报仇。在民间传说中,她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武艺高强、神通广大、文武全才的兵马大元帅。
9.荀灌
西晋临颍人,尚书左仆射荀嵩小女。13随时,其父以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平南将军之职,镇守南阳,被贼将杜曾围困,粮尽援绝,危在旦夕。荀灌见此情景,自荐出城讨救,率勇士数十人于夜晚缒城突围。贼兵发现,紧紧追赶,荀灌奋勇当先,激励将士,且战且进,直到进入鲁阳山,才摆脱追兵。急速赶往石览将军处乞求发兵救助,接着又带父亲书信向南中郎将周访请援,周访当即派遣其子周抚率三千人会同石览前去救嵩,杜曾闻讯,撤兵逃走,宛城解围。
10.唐赛儿
明代农民起义首领,明初,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大修宫殿,又组织人力,南粮北调,还开挖运河,先后在山东征调数十万民夫,农民徭役负担沉重。唐赛儿以白莲教为名义,自称“佛母”,借传白莲教发动群众,组织起义力量。1420年,组织农民军数千人,于青州卸石棚寨起义。起义后,全歼了前来围攻的青州卫都指挥使高风的官军,青州以东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大小数十支起义军,和卸石棚起义军联为一起,共约万人,“毁官衙、烧仓库”,杀富济贫,官吏纷纷逃命,告急文书传至京师,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赛儿怒斩来使,于是明政府又派遣总兵柳升、都指挥刘忠带领京营兵马来镇压。唐赛儿抓住柳升狂妄轻敌的弱点,派人到敌营诈降,柳升信以为真,起义军趁机于夜间向防备薄弱的敌大本营猛攻,打乱了敌军,刘忠中箭毙。天亮后,柳升得知中计,带领大队人马前来攻打,赶到山寨时,起义军已经转移。唐赛儿安然脱险,使明成祖十分恼火,一方面严惩地方官员,又令各地缉拿唐赛儿。后怀疑唐赛儿削发为尼,逮“天下出家妇女,先后几万人”,但“赛儿卒不获,不知所终”。
11.杨娥
明永历帝护卫张小将的妻子杨娥自幼习武,骁勇过人,将殉国,娥为报国仇家恨投身义军,反清复明,化装成卖酒妇,刺杀明朝叛将吴三桂,行刺未成,而壮烈牺牲.
12.葛嫩娘
清兵入侵中原时,其父战死,葛嫩娘无所依侍,被歹徒拐卖至妓院。在一次偶遇中,葛嫩娘结识孙克咸,两人一同投入抗清军队中。但因清兵的力量太大,终至战败被俘,清兵主将欲?#123葛嫩娘为妾,葛嫩娘大怒,嚼碎了自己的舌头,满口鲜血喷向清将,清将来不及防备,猛地吃了一惊,顺势将剑一挑,刺入了葛嫩娘的胸膛,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大片的土地 花木兰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表现突出,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朝廷欲授予她尚书郎,她婉言推辞。
13.王聪儿
王聪儿(公元1777-1798年)是湖北襄阳(现在的襄樊市人),江湖艺人出生。参加白莲教的起义后,她曾任义军总指挥,也就是八路统帅,是个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公元l8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4、迟昭平
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乡聚,乡镇民团,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风暴,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彻底崩溃了。由此,迟昭平的名子和业绩,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5、冼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庙,儋县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庙。
6、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7、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8、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
9、秦良玉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明思宗见过女将军后,感慨万千,曾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10、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经好莱坞拍成动画片后更是全球闻名。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公元l8年),吕母病故,其部卒大部分参加了赤眉军,其余部分分别投奔到青犊和铜马等农民起义军中。
4、迟昭平
西汉农民起义的巾帼英雄。迟昭平,平原县城南人,生卒年月无考。迟昭平也于吕母起义的同年秋,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现平原城西南,举行起义,抗官税,荡府衙,杀豪绅,掠贵族,扶危济弱,分粮与贫苦百姓,一时声威大震,成为众豪杰中一位杰出的农民起义女领袖。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于地皇三年,公元22年,夏,迟昭平部与徐异卿部汇合,战斗在平原、富平、乐陵、无棣、盐山等地,队伍很快发展到10万之众。这支农民起义军,不但攻县郡,杀贪官污吏,抢府衙官库,砸地方牢狱,拯求身隐囹圄的无辜百姓,给王莽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同时,他们也袭击地方豪强的营堡、乡聚,乡镇民团,无情的打击那些宦官、王孙、公侯,没收他们剥削的粮食和财物,分散给贫苦百姓,深受广大贫民的拥护。起义军的风暴,动摇了王莽统治集团的政治基础,于地皇四年,公元23年,彻底崩溃了。由此,迟昭平的名子和业绩,也载入秦汉农民起义史。
5、冼夫人
周恩来总理曾称颂冼夫人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约520—601,是岭南俚族,百越的一支,杰出的政治领袖。她出身于首领世家,“幼贤明,多筹略”,善于“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从青年时代起就是一个卓越不凡的领袖人物。她常规劝亲族为善,以“信义结于本乡”,且为人秉公处事,不徇私情,因而在乡里很有威信,深得当地百姓拥护和爱戴。隋开皇九年,589,隋文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其孙冯魂前往迎接隋军,并以自己所辖八州归附隋朝,使隋军得以进至广州,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冼夫人也因此受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冼夫人还为海南岛俚人地区郡县制度的重新设立起过积极作用。由于梁朝采纳了冼夫人的建议,在海南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使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关系日益密切,有利于祖国统一和俚人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冼夫人始终维护中央集权和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行为,深深影响了她的后代。后来她的孙子冯盎坚决不称王割据,并归附唐朝,对唐朝统一岭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都与她以身作则,教育儿孙以国家为重有直接关系。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丰功伟业,高风亮节,在两广的高、雷、化、钦、廉等州建造了很多庙宇,其中茂名、化县、电白等地一县往往就有一二十处。海南岛的崖州建有郡王夫人庙,儋县等地也立了冼夫人庙。
6、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排名第十四,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平阳公主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平阳公主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她驻守的地方就是娘子关。娘子关位于今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上,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苇泽关,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此才更名娘子关。
7、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丈夫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淮安北辰坊人,原籍池州,也就是现在安徽省贵池县。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建炎四年春,金军从杭州饱掠北归。韩世忠的部队已紧急出动,沿运河水陆两岸齐头并进,抢先占领京口一带的金山、焦山,专截金兀术的归路。当天金兀术就给韩世忠下了战书,约定第二天开战。第二天早晨,梁红玉早已结束停当,戴着雉尾八宝嵌金珠金凤冠,穿一领锁子黄金甲,围着盘龙白玉带,端坐在中军的楼船上面指挥战斗,在最激烈的时候,梁红玉亲自擂鼓助威,宋军士气百倍,一天战斗打下来打得金军心胆俱寒,把金兀术的军队困在了黄天荡内。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谋,以少于敌军十倍的兵力,8000宋军对10万金军,包围敌军达四十八天之久,名震华夏。黄天荡一战使金军丧胆,再也不敢随便过长江南侵。后来韩世忠和岳飞、张俊一起三路大军北伐,梁红玉专门训练出一支女兵队伍,屡立奇功。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8、唐赛儿
明朝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发生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起义中心在山东益都一带。唐赛儿(生卒年不详)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唐赛儿于十八年二月与刘信﹑宾鸿﹑董彦升等率数百人起义﹐占据益都的卸石棚寨﹐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明青州卫指挥高凤领兵镇压﹐被打死。明成祖朱棣以安远侯柳升为总兵官﹐派都指挥佥事刘忠佐之﹐率京营五千人星夜驰赴山东﹐围卸石棚寨。唐赛儿遣人诡降﹐言寨中食尽水缺﹐谋从汲道撤逃。柳升信以为真﹐统重兵防守汲道。起义军乘夜突围﹐杀死刘忠﹐转战安丘﹑诸城等地。但终因官军众多﹐又遭山东都指挥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朱明廷为搜捕唐赛儿﹐竟逮捕了山东﹑北京等地的数万名出家妇女﹐而唐赛儿等人还是安然逃走﹐不知所终。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她﹐称卸石棚寨为唐赛寨。
9、秦良玉
提起历史上的巾帼英雄,人人都会想到替父从军的花木兰;而中国历史上,正式列入国家编制的女将军,实际上只有秦良玉一位。秦良玉(1574或1584~1648)字贞素,土家族,也有说是苗族,四川忠州(今忠县)人。自幼从父习文练武,善骑射,通诗文,有智谋。丈夫死后,继任其职,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阳抗击后金,更曾亲率3000精兵北上,镇守山海关。清军入关南下,她坚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贞侯。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史登录的巾帼英雄。明思宗见过女将军后,感慨万千,曾写下了四首诗,夸赞她的功迹,并御笔亲誊,赐给了秦良玉:“学就四川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蜀锦征袍自剪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上万里行。”“露宿风餐誓不辞,忍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凭将箕帚扫匈奴,一片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皇帝亲题的四首赞美诗,给予了秦良玉极高的评价。
10、冯婉贞
冯婉贞,清咸丰年间人,北京谢庄人,祖籍山东,抵抗侵略的民族英雄。1860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1860年,清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了北京以后,到处杀人放火,抢夺财物。这种暴行很快扩大到郊区。离圆明园5公里光景,有一个小村子,叫谢庄。庄上有个精通武艺的冯三保,他18岁的女儿婉贞,从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也学得一身好武艺,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精通。冯婉贞向父亲提出:敌人有洋枪洋炮,咱们应当利用自己使用大刀长矛的优势,冲到敌人跟前去拼杀,让洋人的枪炮发挥不了作用。冯婉贞率领青年们在距离村子两公里的一片茂密的树林里隐蔽起来。下午四点钟,刚在谢庄吃过亏的侵略军果然抬着大炮来了,这次他们来了约600人。当敌人来到树林旁边的时候,冯婉贞拔出大刀,奋勇当先,率领青年们向侵略军冲去。侵略军遭到这突然的袭击,非常惊慌,队伍立即大乱。他们想放枪,可是距离太近,不能放,只好勉强用枪上的刺刀与青年们进行搏斗。冯婉贞带领大家,挥舞着大刀、长矛勇猛砍杀,侵略者招架不住,就纷纷败退。狡猾的敌人急于想摆脱这短兵相接的困境,以便用洋枪射击。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诡计,率领谢庄的青年步步进逼,迫使侵略军始终不能用洋枪来射击。这一仗,一直打到黄昏,英勇的谢庄青年打死侵略军100多人。剩下的敌人,不得不丢下长枪大炮,仓皇逃跑了。侵略军受到这次打击后,再也不敢来侵扰谢庄了。正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穆桂英,花木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穆桂英,梁红玉,花木兰,薜红线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