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古诗文
展开全部
语文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进行积累,感悟和运用中能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诵读欣赏“经典诗文”并加以运用,既能使学生从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挖掘诗文的内涵,又能继承发扬这份不可多得的传统文化,但当前“经典诗文”诵读存在拔高了读经教育的功能,脱离学生实际,过深过难,脱离教学实际,诵读不可持续等隐患,让学生爱上“经典诗文”,语文老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一 、积小流汇成江海——重视“经典诗文”的日积月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两步的积累,“经典诗文”的学习亦是如此,实际的运用,需要长期的积累作保障,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要从积累“经典诗文”开始,稳扎稳打,走好第一步。
(一)诗文背诵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学习课文之余,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时候让学生背诵诗文,既能有效利用时间,又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呢?我习惯做法是每天早晨抽出5分钟向学生推荐一首(篇)好诗文来诵读,中午上课前的几分钟进行工整地书写,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一天背一首不是问题,鼓励多背,但对于记忆较差的学生来说并不能实现,所以我以一周为期,定为“每周一诗”(文)
至于要选什么经典诗文呢,可以结合文本,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中写中国大文豪——鲁迅先生,那么这周的每周一诗(文)可以选用鲁迅写的诗篇来进行诵读,这样既学习了课文,又丰满了鲁迅高大的形象,真是一举两得。在选文上还可根据学生的学情,低段的学生和中高段的学生分别推荐《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唐诗宋词》。对于中高段学生,老师推荐一部分经典诗文,可以根据朝代的不同,推荐名人名诗,可以随着时节的变化推荐描写春夏秋冬的诗文,只要内容丰富点就好;或是由学生推荐,说说推荐的理由,老师审核,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喜欢的诗文去积累,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让“经典诗文”走近他们心中。
(二)诗文归类
中国的“经典诗文”太多,对学生来说这种机械的背诵无法形成系统,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来梳理,归类,让学生对“经典诗文”了然于胸,为运用打下基础。
其一,结合文本进行诵读,例如教学到《春夜喜雨》时,让学生回忆有关“雨”的诗文,全班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样既起到了复习的作用,又能对所学“经典诗文”进行梳理,也是一举两得的事。
其二,结合其他教材进行诵读,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只停留在课文中的诗文教材,要用慧眼去挖掘教材,整合运用。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看到了坚强不屈的李大钊,可以复习一下有气节的诗,比如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诗文游戏
反复地诵读“经典诗文”有时是件枯燥的事,如何让枯燥的“经典诗文”经常得到复习,而又让学生“乐”于去巩固,做游戏,诗句接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为了降低难度,让全员参与,老师也必须参与其中,也要接受学生的挑战,只要能接出前一句诗中的任何一个字为开头即可。也可以以组为单位,互相挑战,对于优胜者,优胜组,设置奖项,评出“我是诵读王”,“我是吟诵家”“小小藏诗家”,学生的兴趣会更浓。
诗文接龙看似一个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一定形式上是学生积累诗文的一种动力。无形之中让学生巩固了经典诗文,有种让积累信手拈来的感觉。
不管用什么样的形式来积累“经典诗文”,贵在持之以恒,要一步一个脚印。学生有了日积月累的沉淀,语文能力才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二 、必经阶梯是练习——加强“经典诗文“的衔接内化
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已经积累了不少“经典诗文”,练习是个必不可少的平台来唤醒学生的沉淀。如果积累沉淀了很多诗文,都无法展示,那么积累和运用只是一个分割体,无法融会贯通。我们该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的氛围,一个衔接的阶梯,让积累的诗文得到有效的巩固。
(一)诗文填空
“经典诗文”的运用,最简单的练习就是老师给出一个语境,让学生在积累的经典诗文库中搜索,找出合适的语句填入语境中,当然这个答案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是多种答案,开放性的答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练习题:刘伟成天玩,不好好学习,功课也不做,你作为朋友会用( )的诗句来劝他。
这个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可以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练习,不光是让学生对所积累的“经典诗文”的活用,也是对“惜时”主题诗文的梳理,归类。
(二)趣味改编
经典诗文填空是一种直接引用的练习,而经典诗文的趣味改编是诗文化用的一种练习。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中的趣味语文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练习内容。有趣的标点,把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改写成了小令,改写成了小剧本,这样的“经典诗文”进行改写,让学生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个兴趣,通过练习为学生写作时化用诗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训练点。可以让学生改成三言诗,四言诗,五言绝句,六言诗,但这样的练习必须根据诗文原意的基础上,老师要规定一些模式让学生去练习,学生不能信口开河。让学生对“经典诗文”这样的改写还可以从写景诗,叙事诗开始,例如《宿新市徐公店》、《凉州词》。
(三)诗句组文
如果说“经典诗文”的填空,改编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创作性不强,那么,找到合适的训练点,让学生写一段话,更具挑战性,也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例如:离毕业还有几个月,学生已经开始互写同学录了,相处六年的同学,几个月后即将各奔东西,何不让学生以“别离”为,用上一些“经典诗文”写一份诗意的离别赠言。
学生赠言:六年的时光,悄然溜走,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我们是否可以找回那属于我们的快乐时光。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虽然我们要分开,但我一定会记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学送我情”,我们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不管以后我们在哪里,希望我们可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平时一起学习,一起嬉戏,吵吵闹闹,面对离别,学生心中的确有很多话要对彼此说,有了这样真实的情感体验,就会有表达的欲望。而且学生平时积累了很多关于“友情”“别离”的诗文,可以引用诗文通过这份赠言表达彼此的不舍和浓浓的友情。
《课标》指出:“写作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对于学生乐于表达,畅快表达,给予肯定,但是要引导学生明白引用经典诗文能够提升文章的语言魅力,但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恰当地引用。
三 、绝知此事要躬行——实现“经典诗文”的自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的习作能力也作出了“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要求。学生平时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怎么样,需要通过写作去检验学生。当学生看到周围的一景一物一事都能通过久酿心底的诗文表达出来,才是积累“经典诗文”的真正目的。利用好“经典诗文”这座丰富多彩的作文库素材,把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磨炼至今仍然光彩夺目的“经典诗文”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作文中,定能让文章文采斐然。
那么,这些“经典诗文”用在什么地方呢?没有老师的引导,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无从下手的。
(一)用诗句点题
古诗文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往往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让人回味无穷,所谓“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如能将古诗文恰如其分地用在点题上,则能一语中的、点明题旨。
开学初教室布置评比,每个版块用什么样的主题呢,原先的学习园地,图书角显得比较普通。如何让主题新颖些,学生来出谋划策,小荷才露尖尖角代替了园地,书山有路勤为径代替了图书角。用“经典诗文”做主题,激活了文字表达,彰显班级个性,让教室增添了几分诗的韵味。
“经典诗文”可以作为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经典诗文”可以用在文章开头,有先声夺人的作用;“经典诗文”还可以用在结尾,有归纳深化的意蕴。这些用法都和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用上恰当的诗句即可。
(二)用诗句描绘意境
诗歌的语言非常精练,往往一句诗就是一幅画面,就蕴含着一片深情。借诗入文,不仅能增添作品的诗情画意,而且能给人美的享受。
学生在《月夜》中写道:中秋节的夜晚,月亮如一颗银光闪闪的珍珠嵌在宁静的天幕中,我沿着蜿蜒的小路,漫步徐行,听着小溪哗哗地流淌,欢笑着,观赏着月亮奔向远方,真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陶醉在这迷人的月色中。
学生把“经典诗文”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表达了学生的心中所想,用诗的语言营造诗的意境,让作文中的景物顿然生色,文笔清新,更展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用诗句抒情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情感是文章的血液。“心”明才能“眼”亮,情真方可动人。灵活运用“经典诗文”,既能巧妙揭示文章中心,又能恰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学生交流的最多的是母亲对自己的爱。一学生在作文的结尾处这样写:妈妈在我生病的时,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在我伤心的时候安慰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但每每看到你那粗糙的双手,熬得通红的眼睛,我的心头总是酸痛,莫名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颂了天下最伟大的母爱,还有什么样的文字比这样诗句更能表达学生想要表达的这种情感呢?善用诗句,使文章情感丰富了,也让文章更感染人了。
(四)用诗句喻人
借物喻人是古代诗人常用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把经典诗文巧妙地应用于习作中,便可妙笔生花。
班里的数学老师即将退休,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相处了六年的数学老师即将退休,看到她的满头银丝,不禁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啊,这正是老师的写照。她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地工作,付出了多少心血,培养了多少莘莘学子。
这样的比喻还有很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都可以用来刻画人物,学生巧妙地借用古诗文比喻身边的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用诗句说理
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古诗文叙事说理,能使得你的观点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后盾,起到了 “如虎添翼”的作用。
品德课中,说到胜利这个单词时,为什么用“V”来表示,我随口拼出了这个英文单词,是英文单词的首个字母。一学生便问:“老师,您是教语文的,怎么把英语单词记得那么清楚呢?”我笑笑说可以请教班里英语学习比较好的同学,记单词有什么窍门吗?”班里的英语课代表便说说:“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是读书的好方法,也是背书的好方法……。瞧,一件小事,用上一两句古诗文,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作为老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一种用法都教给学生之后,再长期坚持下去,随着积累的“经典诗文”不断增加,教师的渗透熏陶,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主运用了。
传承我国五千年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语文老师,要用大语文的视野来看待,不可以就教材中的古诗文教学进行古诗文教学。从“课内经典”到“课外经典”从积累到运用,老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就像送给学生一根“魔法棒”,让学生自己敲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下浸染成长。
一 、积小流汇成江海——重视“经典诗文”的日积月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步两步的积累,“经典诗文”的学习亦是如此,实际的运用,需要长期的积累作保障,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要从积累“经典诗文”开始,稳扎稳打,走好第一步。
(一)诗文背诵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老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学习课文之余,背诵一定数量的“经典诗文”,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时候让学生背诵诗文,既能有效利用时间,又不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呢?我习惯做法是每天早晨抽出5分钟向学生推荐一首(篇)好诗文来诵读,中午上课前的几分钟进行工整地书写,对于基础好的学生一天背一首不是问题,鼓励多背,但对于记忆较差的学生来说并不能实现,所以我以一周为期,定为“每周一诗”(文)
至于要选什么经典诗文呢,可以结合文本,在文本学习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中写中国大文豪——鲁迅先生,那么这周的每周一诗(文)可以选用鲁迅写的诗篇来进行诵读,这样既学习了课文,又丰满了鲁迅高大的形象,真是一举两得。在选文上还可根据学生的学情,低段的学生和中高段的学生分别推荐《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唐诗宋词》。对于中高段学生,老师推荐一部分经典诗文,可以根据朝代的不同,推荐名人名诗,可以随着时节的变化推荐描写春夏秋冬的诗文,只要内容丰富点就好;或是由学生推荐,说说推荐的理由,老师审核,根据学生的喜好,选择喜欢的诗文去积累,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让“经典诗文”走近他们心中。
(二)诗文归类
中国的“经典诗文”太多,对学生来说这种机械的背诵无法形成系统,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来梳理,归类,让学生对“经典诗文”了然于胸,为运用打下基础。
其一,结合文本进行诵读,例如教学到《春夜喜雨》时,让学生回忆有关“雨”的诗文,全班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样既起到了复习的作用,又能对所学“经典诗文”进行梳理,也是一举两得的事。
其二,结合其他教材进行诵读,作为语文老师不能只停留在课文中的诗文教材,要用慧眼去挖掘教材,整合运用。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们看到了坚强不屈的李大钊,可以复习一下有气节的诗,比如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诗文游戏
反复地诵读“经典诗文”有时是件枯燥的事,如何让枯燥的“经典诗文”经常得到复习,而又让学生“乐”于去巩固,做游戏,诗句接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为了降低难度,让全员参与,老师也必须参与其中,也要接受学生的挑战,只要能接出前一句诗中的任何一个字为开头即可。也可以以组为单位,互相挑战,对于优胜者,优胜组,设置奖项,评出“我是诵读王”,“我是吟诵家”“小小藏诗家”,学生的兴趣会更浓。
诗文接龙看似一个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一定形式上是学生积累诗文的一种动力。无形之中让学生巩固了经典诗文,有种让积累信手拈来的感觉。
不管用什么样的形式来积累“经典诗文”,贵在持之以恒,要一步一个脚印。学生有了日积月累的沉淀,语文能力才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二 、必经阶梯是练习——加强“经典诗文“的衔接内化
学生通过不同的形式已经积累了不少“经典诗文”,练习是个必不可少的平台来唤醒学生的沉淀。如果积累沉淀了很多诗文,都无法展示,那么积累和运用只是一个分割体,无法融会贯通。我们该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的氛围,一个衔接的阶梯,让积累的诗文得到有效的巩固。
(一)诗文填空
“经典诗文”的运用,最简单的练习就是老师给出一个语境,让学生在积累的经典诗文库中搜索,找出合适的语句填入语境中,当然这个答案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是多种答案,开放性的答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练习题:刘伟成天玩,不好好学习,功课也不做,你作为朋友会用( )的诗句来劝他。
这个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以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可以是“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样的练习,不光是让学生对所积累的“经典诗文”的活用,也是对“惜时”主题诗文的梳理,归类。
(二)趣味改编
经典诗文填空是一种直接引用的练习,而经典诗文的趣味改编是诗文化用的一种练习。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中的趣味语文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练习内容。有趣的标点,把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改写成了小令,改写成了小剧本,这样的“经典诗文”进行改写,让学生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个兴趣,通过练习为学生写作时化用诗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训练点。可以让学生改成三言诗,四言诗,五言绝句,六言诗,但这样的练习必须根据诗文原意的基础上,老师要规定一些模式让学生去练习,学生不能信口开河。让学生对“经典诗文”这样的改写还可以从写景诗,叙事诗开始,例如《宿新市徐公店》、《凉州词》。
(三)诗句组文
如果说“经典诗文”的填空,改编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创作性不强,那么,找到合适的训练点,让学生写一段话,更具挑战性,也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例如:离毕业还有几个月,学生已经开始互写同学录了,相处六年的同学,几个月后即将各奔东西,何不让学生以“别离”为,用上一些“经典诗文”写一份诗意的离别赠言。
学生赠言:六年的时光,悄然溜走,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我们是否可以找回那属于我们的快乐时光。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虽然我们要分开,但我一定会记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学送我情”,我们会是一辈子的好朋友,不管以后我们在哪里,希望我们可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平时一起学习,一起嬉戏,吵吵闹闹,面对离别,学生心中的确有很多话要对彼此说,有了这样真实的情感体验,就会有表达的欲望。而且学生平时积累了很多关于“友情”“别离”的诗文,可以引用诗文通过这份赠言表达彼此的不舍和浓浓的友情。
《课标》指出:“写作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为了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对于学生乐于表达,畅快表达,给予肯定,但是要引导学生明白引用经典诗文能够提升文章的语言魅力,但并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恰当地引用。
三 、绝知此事要躬行——实现“经典诗文”的自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的习作能力也作出了“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要求。学生平时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怎么样,需要通过写作去检验学生。当学生看到周围的一景一物一事都能通过久酿心底的诗文表达出来,才是积累“经典诗文”的真正目的。利用好“经典诗文”这座丰富多彩的作文库素材,把千百年来历经岁月磨炼至今仍然光彩夺目的“经典诗文”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作文中,定能让文章文采斐然。
那么,这些“经典诗文”用在什么地方呢?没有老师的引导,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无从下手的。
(一)用诗句点题
古诗文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往往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让人回味无穷,所谓“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如能将古诗文恰如其分地用在点题上,则能一语中的、点明题旨。
开学初教室布置评比,每个版块用什么样的主题呢,原先的学习园地,图书角显得比较普通。如何让主题新颖些,学生来出谋划策,小荷才露尖尖角代替了园地,书山有路勤为径代替了图书角。用“经典诗文”做主题,激活了文字表达,彰显班级个性,让教室增添了几分诗的韵味。
“经典诗文”可以作为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经典诗文”可以用在文章开头,有先声夺人的作用;“经典诗文”还可以用在结尾,有归纳深化的意蕴。这些用法都和标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用上恰当的诗句即可。
(二)用诗句描绘意境
诗歌的语言非常精练,往往一句诗就是一幅画面,就蕴含着一片深情。借诗入文,不仅能增添作品的诗情画意,而且能给人美的享受。
学生在《月夜》中写道:中秋节的夜晚,月亮如一颗银光闪闪的珍珠嵌在宁静的天幕中,我沿着蜿蜒的小路,漫步徐行,听着小溪哗哗地流淌,欢笑着,观赏着月亮奔向远方,真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陶醉在这迷人的月色中。
学生把“经典诗文”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表达了学生的心中所想,用诗的语言营造诗的意境,让作文中的景物顿然生色,文笔清新,更展示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三)用诗句抒情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情感是文章的血液。“心”明才能“眼”亮,情真方可动人。灵活运用“经典诗文”,既能巧妙揭示文章中心,又能恰当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学生交流的最多的是母亲对自己的爱。一学生在作文的结尾处这样写:妈妈在我生病的时,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在我伤心的时候安慰我,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但每每看到你那粗糙的双手,熬得通红的眼睛,我的心头总是酸痛,莫名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真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歌颂了天下最伟大的母爱,还有什么样的文字比这样诗句更能表达学生想要表达的这种情感呢?善用诗句,使文章情感丰富了,也让文章更感染人了。
(四)用诗句喻人
借物喻人是古代诗人常用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把经典诗文巧妙地应用于习作中,便可妙笔生花。
班里的数学老师即将退休,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相处了六年的数学老师即将退休,看到她的满头银丝,不禁让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啊,这正是老师的写照。她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地工作,付出了多少心血,培养了多少莘莘学子。
这样的比喻还有很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都可以用来刻画人物,学生巧妙地借用古诗文比喻身边的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用诗句说理
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古诗文叙事说理,能使得你的观点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后盾,起到了 “如虎添翼”的作用。
品德课中,说到胜利这个单词时,为什么用“V”来表示,我随口拼出了这个英文单词,是英文单词的首个字母。一学生便问:“老师,您是教语文的,怎么把英语单词记得那么清楚呢?”我笑笑说可以请教班里英语学习比较好的同学,记单词有什么窍门吗?”班里的英语课代表便说说:“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是读书的好方法,也是背书的好方法……。瞧,一件小事,用上一两句古诗文,言简意赅,恰到好处。
作为老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每一种用法都教给学生之后,再长期坚持下去,随着积累的“经典诗文”不断增加,教师的渗透熏陶,学生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主运用了。
传承我国五千年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作为语文老师,要用大语文的视野来看待,不可以就教材中的古诗文教学进行古诗文教学。从“课内经典”到“课外经典”从积累到运用,老师要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就像送给学生一根“魔法棒”,让学生自己敲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下浸染成长。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