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演义1-3回读后感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1~3回写的主要是东汉末年汉室衰落,黄巾四起,主要人物悉数登场,着重描写了桃园三结义、张翼德怒鞭督邮、何进谋诛宦官、吕布叛变杀丁原这几个典故。
读过这3回,最大的感受便是“乱世出英雄”刘备起身微末,张飞本职屠猪,关羽本为逃亡,三人面对百万黄巾毫无畏惧,彰显英雄本色;同时扬名的还有朱隽、卢植等当世豪杰。在追杀黄巾时,引出了后来备受争议的奸雄曹操,同时还有后来猛将孙坚。黄巾清剿完毕后,从刘备兄弟三人“不得除受”看出了汉室十常侍专权之甚。
由于督邮蛮横,张翼德咬碎钢牙,硬是把督邮吊起来痛打,这时张飞就代表广大的人民群众,督邮代表统治者,他的痛打映射出广大人民群众对统治者的不满,至于后来刘备弃印绥而去,则是显现出刘备的仁慈。
何进谋诛宦官,这个故事的发生看出宫廷当中勾心斗角,一直以来,宦官和外戚都是祸害一个朝代的罪魁祸首,他们之间不允许对方拥有比自己更高的权力。十常侍成为了汉末独裁者,必然会引起外戚何进的不满,于是何进要诛杀宦官,但是由于太后的阻挡,并未如愿,这也反映了汉末风雨飘摇年代朝廷的摇摇欲坠
吕布杀丁原,这个故事讲的是董卓想要废汉自立,不料丁原反对,董卓正待发怒,被吕布震慑住,后来,手下谋士李儒献计,让李肃带着金银与赤兔马去劝降吕布,吕布被李肃说服,趁夜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这一方面表现了吕布的不义,因为他一直是丁原的义子,在这件事后认董卓做义父,于是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乱世之中没有真正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后来袁绍袁术兄弟俩的不睦,刘备在曹操、刘表、孙权、马腾、刘璋这几个人之间的反复无常,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读过这3回,最大的感受便是“乱世出英雄”刘备起身微末,张飞本职屠猪,关羽本为逃亡,三人面对百万黄巾毫无畏惧,彰显英雄本色;同时扬名的还有朱隽、卢植等当世豪杰。在追杀黄巾时,引出了后来备受争议的奸雄曹操,同时还有后来猛将孙坚。黄巾清剿完毕后,从刘备兄弟三人“不得除受”看出了汉室十常侍专权之甚。
由于督邮蛮横,张翼德咬碎钢牙,硬是把督邮吊起来痛打,这时张飞就代表广大的人民群众,督邮代表统治者,他的痛打映射出广大人民群众对统治者的不满,至于后来刘备弃印绥而去,则是显现出刘备的仁慈。
何进谋诛宦官,这个故事的发生看出宫廷当中勾心斗角,一直以来,宦官和外戚都是祸害一个朝代的罪魁祸首,他们之间不允许对方拥有比自己更高的权力。十常侍成为了汉末独裁者,必然会引起外戚何进的不满,于是何进要诛杀宦官,但是由于太后的阻挡,并未如愿,这也反映了汉末风雨飘摇年代朝廷的摇摇欲坠
吕布杀丁原,这个故事讲的是董卓想要废汉自立,不料丁原反对,董卓正待发怒,被吕布震慑住,后来,手下谋士李儒献计,让李肃带着金银与赤兔马去劝降吕布,吕布被李肃说服,趁夜杀了丁原,投靠了董卓。这一方面表现了吕布的不义,因为他一直是丁原的义子,在这件事后认董卓做义父,于是被张飞骂为“三姓家奴”;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乱世之中没有真正的盟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后来袁绍袁术兄弟俩的不睦,刘备在曹操、刘表、孙权、马腾、刘璋这几个人之间的反复无常,也印证了这个道理。
展开全部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得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无道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得人心。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先说关羽。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再说曹操。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浅,气量狭小,非英雄也。这也与曹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还是个实干家,曾经行刺董卓,矫诏聚诸侯讨伐董卓。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伟大之处。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