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为什么从军工开始,又为什么要创办民用工业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二次英法联军的失败给予清朝统治者心理上的沉重打击。 清政府在《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用领土、主权以及一系列经贸特权暂时满足了外国侵略者的要求,同时国内的农民战争也进入低潮,局势暂时“稳定”。 痛定思痛,清政府中一些大臣,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枢执掌大权的恭亲王等人,认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他们继承了魏源等“经事派”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通过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这些人因此被称为“洋务派”。1861年1月11日,咸丰帝批准了恭亲王奕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从此开始。
由于前期的军事工业耗费了大量银饷却没有明显成效,并且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也出现短缺,洋务派决定以“求富”为口号,再发展一批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这批民用工业的产品很多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这些民用工业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由于前期的军事工业耗费了大量银饷却没有明显成效,并且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也出现短缺,洋务派决定以“求富”为口号,再发展一批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这批民用工业的产品很多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这些民用工业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