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每一节课与怎样管理班级及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相结合

 我来答
中公教育
2018-08-01 · 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中公教育
中公教育是大型的多品类职业教育机构。在全国拥有1859个直营网点,覆盖319个地级市。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3大板块,提供超过100个品类的综合职业就业培训服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义务,也是我们每天必须思考的问题。怎样上好一节课?其实,这里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二是怎样做才能上好一节课。
怎样的课才能算一堂好课呢?实际上,这是教学评价的问题。
所谓好课,其实质是对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成效,那么一切教学改革的目标都会落空,素质教育只能成为幻影。有时教师讲得很多,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独立解题的心理水平,阻碍了学生成功体验的形成,这种课不可能成为一堂好课。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传授的知识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课堂信息大,能够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授课教师的语调、语速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并富有较强的感染力……这是一个教师专业化形象和能力的具体体现。
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我国教育界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谈上海培训:新基础教育实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某周刊采访时谈到如何评价一堂好课。
她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1)有意义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好课实惠)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发的学生变化可能是多方面的:知识的变化,表现在知识的量的累积;能力的变化,表现在能力水平的提升(思维的敏捷、深刻、缜密);情感的变化,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受到赏识的愉悦,战胜困难的快慰,收获成功的欣喜等),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心向的变化,表现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兴趣更浓厚,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坚定,投身学习的态度更积极、更主动,正所谓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如果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2)有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的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益面的大小 ,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学生,确保课堂上没有学生是“局外人”,没有学生被“边缘化”;二是效率的高低。即学生得益的多少,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力争所有学生受益达到最大化。
(好课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树立全面的效率观、公平的效率观。一堂课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说是否有意义,对多少学生有意义,对这些学生有多少意义,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这节课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好课”一定是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原有的学科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差异,学生的强势、弱势智慧有侧重,一个班级内又有优秀生(尖子生)、中间生(边缘生)、后进生(学困生、待优生),即使是在同一类的学生中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如何使一堂课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如何使一堂课对于所有学生的意义最大化,这是每个老师必须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去思考、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惠”,都要着眼于“高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够围绕学生各自已有的经验和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展开。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3)生成性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好课鲜活)一堂课,相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单位来说,肯定有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规定性。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得课前预设的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一一达成。然而,课堂的价值和魅力远不止于此。因为,一堂课不应也无法完全是预设内容的再现。课堂上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能力的投入,有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有思维的碰撞,有心灵的沟通,有智慧的启迪。这样的课上,教学内容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却有着更多的变数,有时是教师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时则是学生无意的“节外生枝”。就在这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相互砥砺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新的问题显露,新的认知矛盾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在这样的课上,学生自然会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得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4)常态性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好课本色)在叶澜教授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老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目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解决好“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更为重要。
那么“为什么教”?为孩子的发展而教,为孩子的一生幸福而教,为若干家庭的希望不致破灭而教,当然,也是在为教师自己的生命之树常绿、生命之花灿烂而教。
基于以上的认识,“好课”应该是教师心态平和、教风平实的课。似清水芙蓉,质朴无华;拒绝花拳秀腿,无须标新立异。不要刻意求新,不要一味求活,首先要在求真、求实上见功夫,一切从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发展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和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讲授、提问、讨论、质疑、小组合作、个别点拨等等),寻求学生在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得益。有人听课或无人听课,提前通知听课或推门听课,你的课该怎样上,就应怎样上。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5)有待完善
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好课唯真)一堂课留有些许“缺憾”,几多“瑕疵”,不是上课老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课堂教学也和其他事物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留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有缺憾是真实性的重要指标,而惟有真实的课才配称得上“好课”。
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教师怎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文化素养,对教材、学生的了解程度,驾驭课堂的能力等都将影响着教师的上课质量。
要想上好每一节课,必须要了解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一些主要原因。如:上课不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踩着西瓜皮,滑到那里算那里,这样的课很难有效果;学科功力不够,自己都不懂或懂得不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教学能力差,肚子里东西倒不出,课堂管不住,教学自然无效果;一节课的内容太难,学生接受不了;内容太易,学生本来就懂或者不讲就懂;内容太少,学生受益不多;内容太多,食多不化。总之,内容不当,教学效果一定打折扣。其他如教学目标不切实际;老师无魅力,学生学习无兴趣;作业布置没有针对性;事后补救不及时,辅导没跟上等等。都可能使课堂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上好每一节课呢?也就是说上好每一节课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教师备课时不能仅仅关心本节课上什么内容,怎样上课。还应关注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难点是什么?也就是说这节课你要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关注不同程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关注在上课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关注可能的教学效果。事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是互相制约的,如果老师有良好的学科功底,就可以对课堂的发生的情况随时进行修正。从这一点上说良好的学科功底是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没有对所教学科的全面理解和对各个细节的了然于胸,很难始终保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虽然课堂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素质随之变得不重要,反而现在对于老师素质的要求比以前更为重要了。也就是说,一堂好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身的素质。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教学能力,即使教学目标确定得再合理,教学内容再科学,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
1、课堂驾御能力
在一堂好课中,教师应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课堂驾御能力不仅仅是管好学生的课堂纪律。而是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课堂节奏的调节,抑扬顿挫的声调等手段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学科学习的氛围中去。  
2、组织教学能力
组织教学可贯穿于一堂课始末,要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适当改换教学方式刺激学生,使学生有较持久的注意力和新鲜感,以便生动活泼地进行有效教学。
3、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精练、简明、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同样的内容和语言从不同老师嘴中发出,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饱满的激情容易引起共鸣和呼应,昏昏欲睡是不会有课堂效果的。
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而不是“催眠曲”呢?应具备以下特点:
丰富性:尽量使学生有所收获或启迪;
简洁性:语言精炼,不讲废话;
条理性:逻辑性强,不颠三倒四,条目清晰,不混沌不清;
形象性:语言多变化,绘声绘色,吸引注意力;
趣味性:吉尔伯特·海特指出:“幽默有各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 要使语言有意趣,就必须注意语言的幽默感。
4、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平台的完善,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技术支持。教师不仅要学会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也要善于在网上收集有关的资料以便充实课堂的信息量。在一堂好课的课堂上,多媒体课件是必须运用上的。也就是说教师的能力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教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
5、板书和多媒体同样重要。
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时间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语言有时比较快,学生一听就过去了,而板书却可以以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作为老师,对板书应该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决不要乱划乱写,也不要什么都不写。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要点,这些都要考虑。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应在备课时设计好。不见得每节课都有很多板书或者需要多媒体,但写得一手好字,设计一个好的多媒体,也能为一节课增色。尤其是好的板书,应是教师的一个基本功。
三、良好的教学能力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证
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需要反复的摸索,探求,反思和积累。
1、提高课堂提问质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
学生积极思考也是好课的一个标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由于学生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
第二,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尽量少提直接读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提问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的问题;不能只简单提“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而应多提“怎么样”“为什么”等需要思考的问题。
2、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意识。
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是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创造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使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的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能让学生说的内容,教师决不能代劳。一般课堂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
第二,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的说、有的做,会说、能做。
第三,采取激励措施。除了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动手做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以外,教师还应采取必要的“外部”激励措施。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使课堂“活”起来。
3、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满堂灌是一种很沉旧地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才是当今倡导的课堂。上好一节课,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上课时所引发的学生的喜怒哀乐,一低头,一皱眉,或沉思,或雀跃,这是互动。学生对老师教学内容的认同和呼应,师生之间对教学内容的共识和探讨,也是互动。老师出色的讲述给学生留下的思考和回味,这也是互动。学生的主动性应体现在师生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与和谐共振。
4、注重作业批改及课后辅导。
很多新教师认为,把课讲好就万事大吉了,其实,真正把课堂落到实处,课后还有很多工作要求我们去做,比如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根据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找学生谈话,把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掉。通过多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地情况,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优化自己的课堂。这些都是我们新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其实它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学困生,他们不是不学,也不是学不好,是他们的态度不端正,他们从心理上不重视该科学习,所以对他们做工作关键是从心态上纠正他们,让他们知道该科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沟通,相信一定会取得一些积极的效果。
5、做好课后的反思、总结。
作为一个教师,绝对不会为了上一节好课而上好一节课,而是尽心尽力地上好每一节课。所以课后的反思、总结,也是一堂好课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堂好课的保证。课后反思、总结可以积累经验。一堂课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位,下一节课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改进。这有利于以后的教学越来越有经验,从而达到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知识的积累更新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条件
1、坚持听评课,让自己快速成长。
对一个新教师来说,通过听评课,能够扬长补短,优化课堂。
那么,新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怎样听呢?听一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对新教师来说,听课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关注教师的教。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首要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⑴课的结构。⑵重点与难点的突破。⑶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运用。⑷课堂气氛。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学生活动(或练习)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学习方法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在听课时,新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以下两种角色:
⑴审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与闪光点,为我所用。
⑵参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只有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上好每一堂课奠定好基础。
2、重视学校每周的集体备课的学习。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集体备课确实有许多好处,比如它可以分享智慧,可以增进合作,可以提高效率。对新教师来说,利用好集体备课优化自己的课堂尤为必要。大家集思广益,研讨教材、教法,补充鲜活的事例,会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与大家一块讨论重点难点疑点,某些知识点的处理方法,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更有利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
3、多闻多问多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学无止境,虽已成为教师,但在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中,不能忘记自己仍需要学习充电。“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的要求早已经跟不上教育的发展了,教师应有源源不断的溪水。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需要问的问题特别多,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广泛涉猎,成为学生的崇拜者,做个学生问不“倒”的教师。
另外,我们要讲好课,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只有多读书,多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材只是工具,只有当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时,才有可能深入浅出地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而这些需要我们教师广泛涉猎知识,可以从多种渠道,如网络、期刊、杂志等中搜集有用的信息,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分析,形成教案,再讲授给孩子们听。一桶水如果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时刻不忘学习,不忘读书,以广博的知识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以执着的信念引导人,同时在完成教育教学使命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houzheng1976
2017-06-17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houzheng1976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73995 获赞数:337186
无锡机电分院数学教研室主任 无锡机电分院文化课科研指导委员 无锡机电分院骨干教师负责人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义务,也是我们每天必须思考的问题。怎样上好一节课?其实,这里包含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二是怎样做才能上好一节课。
怎样的课才能算一堂好课呢?实际上,这是教学评价的问题。
所谓好课,其实质是对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无论教学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成效,那么一切教学改革的目标都会落空,素质教育只能成为幻影。有时教师讲得很多,但恰巧是阻碍了学生的思考,阻碍了独立解题的心理水平,阻碍了学生成功体验的形成,这种课不可能成为一堂好课。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传授的知识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课堂信息大,能够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授课教师的语调、语速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并富有较强的感染力……这是一个教师专业化形象和能力的具体体现。
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讲课”。
我国教育界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谈上海培训:新基础教育实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某周刊采访时谈到如何评价一堂好课。
她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教师讲的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1)有意义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好课实惠)有效的课堂教学引发的学生变化可能是多方面的:知识的变化,表现在知识的量的累积;能力的变化,表现在能力水平的提升(思维的敏捷、深刻、缜密);情感的变化,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受到赏识的愉悦,战胜困难的快慰,收获成功的欣喜等),从而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心向的变化,表现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兴趣更浓厚,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坚定,投身学习的态度更积极、更主动,正所谓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如果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2)有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的多少,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益面的大小 ,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学生,确保课堂上没有学生是“局外人”,没有学生被“边缘化”;二是效率的高低。即学生得益的多少,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力争所有学生受益达到最大化。
(好课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树立全面的效率观、公平的效率观。一堂课对授课班级的学生来说是否有意义,对多少学生有意义,对这些学生有多少意义,是评价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依据。这节课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好课”一定是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原有的学科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差异,学生的强势、弱势智慧有侧重,一个班级内又有优秀生(尖子生)、中间生(边缘生)、后进生(学困生、待优生),即使是在同一类的学生中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如何使一堂课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如何使一堂课对于所有学生的意义最大化,这是每个老师必须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去思考、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的设计等等都应立足于“实惠”,都要着眼于“高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能够围绕学生各自已有的经验和未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展开。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3)生成性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好课鲜活)一堂课,相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单位来说,肯定有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规定性。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使得课前预设的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一一达成。然而,课堂的价值和魅力远不止于此。因为,一堂课不应也无法完全是预设内容的再现。课堂上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能力的投入,有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有思维的碰撞,有心灵的沟通,有智慧的启迪。这样的课上,教学内容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却有着更多的变数,有时是教师的有意延伸拓展,有时则是学生无意的“节外生枝”。就在这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相互砥砺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新的问题显露,新的认知矛盾产生,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在这样的课上,学生自然会既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得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4)常态性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好课本色)在叶澜教授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老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目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解决好“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教什么”、“怎么教”这两个问题更为重要。
那么“为什么教”?为孩子的发展而教,为孩子的一生幸福而教,为若干家庭的希望不致破灭而教,当然,也是在为教师自己的生命之树常绿、生命之花灿烂而教。
基于以上的认识,“好课”应该是教师心态平和、教风平实的课。似清水芙蓉,质朴无华;拒绝花拳秀腿,无须标新立异。不要刻意求新,不要一味求活,首先要在求真、求实上见功夫,一切从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发展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和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活动(讲授、提问、讨论、质疑、小组合作、个别点拨等等),寻求学生在知识的累积、能力的提升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得益。有人听课或无人听课,提前通知听课或推门听课,你的课该怎样上,就应怎样上。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5)有待完善
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好课唯真)一堂课留有些许“缺憾”,几多“瑕疵”,不是上课老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然。课堂教学也和其他事物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留有缺憾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有缺憾是真实性的重要指标,而惟有真实的课才配称得上“好课”。
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教师怎样才能上好每一节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文化素养,对教材、学生的了解程度,驾驭课堂的能力等都将影响着教师的上课质量。
要想上好每一节课,必须要了解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一些主要原因。如:上课不准备或者准备不充分,踩着西瓜皮,滑到那里算那里,这样的课很难有效果;学科功力不够,自己都不懂或懂得不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教学能力差,肚子里东西倒不出,课堂管不住,教学自然无效果;一节课的内容太难,学生接受不了;内容太易,学生本来就懂或者不讲就懂;内容太少,学生受益不多;内容太多,食多不化。总之,内容不当,教学效果一定打折扣。其他如教学目标不切实际;老师无魅力,学生学习无兴趣;作业布置没有针对性;事后补救不及时,辅导没跟上等等。都可能使课堂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上好每一节课呢?也就是说上好每一节课应该注意什么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回答:”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我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教师备课的真谛。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教学基本功,备课是加强教学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必须要备好课。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都需要认真备课。
教师备课时不能仅仅关心本节课上什么内容,怎样上课。还应关注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学重点是什么?教学难点是什么?也就是说这节课你要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备课时就要想办法在课堂上如何用显见、易懂的事例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关注不同程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关注在上课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关注可能的教学效果。事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是互相制约的,如果老师有良好的学科功底,就可以对课堂的发生的情况随时进行修正。从这一点上说良好的学科功底是教学有效性的基本保证,没有对所教学科的全面理解和对各个细节的了然于胸,很难始终保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虽然课堂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转变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素质随之变得不重要,反而现在对于老师素质的要求比以前更为重要了。也就是说,一堂好课的关键,在于教师本身的素质。
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教学基本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教学能力,即使教学目标确定得再合理,教学内容再科学,教学手段再先进,也无法产生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较强的教学能力也是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在:
1、课堂驾御能力
在一堂好课中,教师应能较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和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情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课堂驾御能力不仅仅是管好学生的课堂纪律。而是通过夸张的肢体动作,课堂节奏的调节,抑扬顿挫的声调等手段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学科学习的氛围中去。  
2、组织教学能力
组织教学可贯穿于一堂课始末,要不断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适当改换教学方式刺激学生,使学生有较持久的注意力和新鲜感,以便生动活泼地进行有效教学。
3、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效率”。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精练、简明、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同样的内容和语言从不同老师嘴中发出,其效果往往大相径庭。饱满的激情容易引起共鸣和呼应,昏昏欲睡是不会有课堂效果的。
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兴奋剂”而不是“催眠曲”呢?应具备以下特点:
丰富性:尽量使学生有所收获或启迪;
简洁性:语言精炼,不讲废话;
条理性:逻辑性强,不颠三倒四,条目清晰,不混沌不清;
形象性:语言多变化,绘声绘色,吸引注意力;
趣味性:吉尔伯特·海特指出:“幽默有各种功能,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注意。” 要使语言有意趣,就必须注意语言的幽默感。
4、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平台的完善,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技术支持。教师不仅要学会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目光,也要善于在网上收集有关的资料以便充实课堂的信息量。在一堂好课的课堂上,多媒体课件是必须运用上的。也就是说教师的能力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教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
5、板书和多媒体同样重要。
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直接交流的时间很少。授教主要依靠板书和语言来表达,语言有时比较快,学生一听就过去了,而板书却可以以停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作为老师,对板书应该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决不要乱划乱写,也不要什么都不写。应该写什么,什么时候写,写在什么地方,怎么突出重点、要点,这些都要考虑。甚至什么时候擦黑板,擦哪部分,保留哪部分,都应在备课时设计好。不见得每节课都有很多板书或者需要多媒体,但写得一手好字,设计一个好的多媒体,也能为一节课增色。尤其是好的板书,应是教师的一个基本功。
三、良好的教学能力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证
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需要反复的摸索,探求,反思和积累。
1、提高课堂提问质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
学生积极思考也是好课的一个标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由于学生的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
第二,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尽量少提直接读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回答的问题,最好提问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的问题;不能只简单提“对不对”“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而应多提“怎么样”“为什么”等需要思考的问题。
2、优化课堂活动设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意识。
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是一堂好课的主要标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善于创造让每位学生主动参与、自由读书、热烈讨论、谈讲感悟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使学生有效地参与课堂学习,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尽量提供机会。课堂上应多设计学生动口、动手的环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能让学生说的内容,教师决不能代劳。一般课堂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应该让学生说的: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本节将要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多少,想要知道什么;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疑问、不同见解或联想、感想等。
第二,提出明确要求。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有的说、有的做,会说、能做。
第三,采取激励措施。除了学生回答的问题或动手做的内容要让学生感兴趣以外,教师还应采取必要的“外部”激励措施。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成就感,使课堂“活”起来。
3、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满堂灌是一种很沉旧地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才是当今倡导的课堂。上好一节课,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老师上课时所引发的学生的喜怒哀乐,一低头,一皱眉,或沉思,或雀跃,这是互动。学生对老师教学内容的认同和呼应,师生之间对教学内容的共识和探讨,也是互动。老师出色的讲述给学生留下的思考和回味,这也是互动。学生的主动性应体现在师生之间思维的相互碰撞与和谐共振。
4、注重作业批改及课后辅导。
很多新教师认为,把课讲好就万事大吉了,其实,真正把课堂落到实处,课后还有很多工作要求我们去做,比如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根据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找学生谈话,把问题帮助学生解决掉。通过多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地情况,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优化自己的课堂。这些都是我们新教师容易忽视的环节,其实它在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学困生,他们不是不学,也不是学不好,是他们的态度不端正,他们从心理上不重视该科学习,所以对他们做工作关键是从心态上纠正他们,让他们知道该科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沟通,相信一定会取得一些积极的效果。
5、做好课后的反思、总结。
作为一个教师,绝对不会为了上一节好课而上好一节课,而是尽心尽力地上好每一节课。所以课后的反思、总结,也是一堂好课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堂好课的保证。课后反思、总结可以积累经验。一堂课什么地方做得好,什么地方没有做到位,下一节课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改进。这有利于以后的教学越来越有经验,从而达到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四、知识的积累更新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条件
1、坚持听评课,让自己快速成长。
对一个新教师来说,通过听评课,能够扬长补短,优化课堂。
那么,新教师在听课时应该怎样听呢?听一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对新教师来说,听课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关注教师的教。新教师不同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首要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⑴课的结构。⑵重点与难点的突破。⑶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运用。⑷课堂气氛。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新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疑问学生活动(或练习)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学习方法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等。
在听课时,新教师应该把自己定位为以下两种角色:
⑴审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与闪光点,为我所用。
⑵参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只有有“备”而听,而且从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上好每一堂课奠定好基础。
2、重视学校每周的集体备课的学习。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合作备课,集体备课确实有许多好处,比如它可以分享智慧,可以增进合作,可以提高效率。对新教师来说,利用好集体备课优化自己的课堂尤为必要。大家集思广益,研讨教材、教法,补充鲜活的事例,会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与大家一块讨论重点难点疑点,某些知识点的处理方法,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更有利于我们教学工作的开展。
3、多闻多问多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学无止境,虽已成为教师,但在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中,不能忘记自己仍需要学习充电。“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样的要求早已经跟不上教育的发展了,教师应有源源不断的溪水。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需要问的问题特别多,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广泛涉猎,成为学生的崇拜者,做个学生问不“倒”的教师。
另外,我们要讲好课,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只有多读书,多学习,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材只是工具,只有当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时,才有可能深入浅出地将死板的教科书变成激发学生兴趣与主观能动性的有效途径。而这些需要我们教师广泛涉猎知识,可以从多种渠道,如网络、期刊、杂志等中搜集有用的信息,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分析,形成教案,再讲授给孩子们听。一桶水如果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时刻不忘学习,不忘读书,以广博的知识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影响人,以执着的信念引导人,同时在完成教育教学使命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