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言文 , 谢谢!
〈九征〉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凡人之质量,...
〈九征〉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苟有形质,犹可即
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
,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
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机;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
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
、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展开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苟有形质,犹可即
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
,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
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机;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
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
、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展开
推荐于2018-04-25
展开全部
很难一下子就看透一个人的内在本质,我们可以从外在的形态来观察他,并推测他的真面目。
“中和”是最为珍贵的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人表面上是一个十分平常的人,他并不带有太多的个人目的,能够理解和宽容他人,能够协调好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所以,“中和”的品质比才能更加重要。
从认识“阴阳”特性上来分析,“阴”属静态、隐深层次,“阳”属动态、表现层次;绝顶聪明的人能够做到两全其美,而一般地,一个人要么是“明白”人,要么是“玄虑”人。“明白”人属阳,行事主动,反应快,识时务,却考虑不周,行事鲁莽;“玄虑”人属阴,比较内向,懂得深层次的原因,重原则,却反应迟钝,犹豫不决。
可以借用五行的思维来考察一个人的才能: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即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洪亮的声音、匀称的体态、平和的面色,这些分别是仁(仁爱)、义(勇敢和讲道义)、礼(尊敬和理解他人)、信(诚信)、智(智慧)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全部具备这五个方面,称之为“五常”。“五常”的人很难找到,而只有一“德”的人则比较常见:温直而扰毅,木德;刚塞而弘毅,金德;愿恭而理敬,水德;宽栗而柔立,土德;简畅而明砭,火德。
古人的理论可以融会贯通,关于五行有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如果在一个团队中能够找到这五种性格的人才,则各种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反过来,一个有效的团队中一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才。如果在一个团队中缺少一种性格/才能的人才存在,则由于相克的道理推测在将来可能会出现不和谐。反过来可以知道拥有“中和”性格的人来协调团队的内部矛盾是十分重要的,“中和”的确十分可贵。
从仪表和日常的行为方面观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地和他处世的态度;从一个人的声音上面可以分辨出这个人的情绪;与表情相结合,可以推测出一个人的内在性格。
“九征”,说的是考察一个人的九个方面才有可能全面地认识他。这九个方面是“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这里的“神”与现代人讲的“人生观”有点相近。“精”指的是一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说白一点就是看一个人的“悟性”。“筋”就是指平常所说的“胆量”,指一个人是否“有种”,是否有“责任心”。“骨”说的是“坚韧”和“忍耐”的性格。“色”是看一个人是否有“同情心”,是否善于“换位思考”。“仪”,是看一个人举止“庄重”还是“轻佻”等。“容”,是看人是否“严肃”、“认真”还是“心不在焉”等。“言”,看一个人说话是否平和、流利而又有条理。如果有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则这个人是个“偏杂之才”。
“中和”是最为珍贵的品质,具有这种品质的人表面上是一个十分平常的人,他并不带有太多的个人目的,能够理解和宽容他人,能够协调好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所以,“中和”的品质比才能更加重要。
从认识“阴阳”特性上来分析,“阴”属静态、隐深层次,“阳”属动态、表现层次;绝顶聪明的人能够做到两全其美,而一般地,一个人要么是“明白”人,要么是“玄虑”人。“明白”人属阳,行事主动,反应快,识时务,却考虑不周,行事鲁莽;“玄虑”人属阴,比较内向,懂得深层次的原因,重原则,却反应迟钝,犹豫不决。
可以借用五行的思维来考察一个人的才能:木骨、金筋、火气、土肌、水血,即健壮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洪亮的声音、匀称的体态、平和的面色,这些分别是仁(仁爱)、义(勇敢和讲道义)、礼(尊敬和理解他人)、信(诚信)、智(智慧)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全部具备这五个方面,称之为“五常”。“五常”的人很难找到,而只有一“德”的人则比较常见:温直而扰毅,木德;刚塞而弘毅,金德;愿恭而理敬,水德;宽栗而柔立,土德;简畅而明砭,火德。
古人的理论可以融会贯通,关于五行有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众胜寡,故水胜火;精胜坚,故火胜金;刚胜柔,故金胜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实胜虚,故土胜水。如果在一个团队中能够找到这五种性格的人才,则各种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反过来,一个有效的团队中一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才。如果在一个团队中缺少一种性格/才能的人才存在,则由于相克的道理推测在将来可能会出现不和谐。反过来可以知道拥有“中和”性格的人来协调团队的内部矛盾是十分重要的,“中和”的确十分可贵。
从仪表和日常的行为方面观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心地和他处世的态度;从一个人的声音上面可以分辨出这个人的情绪;与表情相结合,可以推测出一个人的内在性格。
“九征”,说的是考察一个人的九个方面才有可能全面地认识他。这九个方面是“神、精、筋、骨、气、色、仪、容、言”。这里的“神”与现代人讲的“人生观”有点相近。“精”指的是一个人的分析理解能力,说白一点就是看一个人的“悟性”。“筋”就是指平常所说的“胆量”,指一个人是否“有种”,是否有“责任心”。“骨”说的是“坚韧”和“忍耐”的性格。“色”是看一个人是否有“同情心”,是否善于“换位思考”。“仪”,是看一个人举止“庄重”还是“轻佻”等。“容”,是看人是否“严肃”、“认真”还是“心不在焉”等。“言”,看一个人说话是否平和、流利而又有条理。如果有一方面做得不够好,则这个人是个“偏杂之才”。
2014-01-23
展开全部
人物的本质,出于情性,关于情性的道理,非常微妙深奥,如果没有圣人的洞察力,常人有谁能探究清楚呢?凡是有血气的生命,没有不包含天地混沌元气为其本质,秉承阴阳两面以树立根性,容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形成形体。如果具备形貌气质,就可以探究其本性。凡是人的素质,以中正平和最为可贵。中和的素质必然淡然无味,所以能使人体内金、木、水、火、土五材调谐,变化无碍而又顺应客观规律。因此观察一个人的素质,一定先看他是否平淡,然后看他是否聪明。所谓聪明,是天地阴阳的精华。阴阳之气协调清和,就内有睿智,外能明达。圣人淳朴于内而聪明于外,能够兼具平淡与聪明之美。了解事物的隐显,不是圣人不能两得其全。因此精明强干的人,通晓进趋应变的关键,而缺乏深思远虑;深虑多思的人,识别静默安处的道理,而不知迅捷机变。这就像火日生辉,明焰外射,不能内见;金水相生,莹光内映,不能外照。这两者之所不同,正是阴和阳道理的区别。如果衡量一个人的才能资质,要用五行的道理去考核,五行的征象也个体现在人的体质。五行表现在人体:木为骨,金为筋,火为气,土为肌,水为血,形成人体五种征象。人体所具备的金、木、水、火、土五种征象,各有所成就的方面。因此骨骼坚直而柔韧,就叫弘大刚毅,弘大刚毅是“仁”的本质。气质清新而明朗,就叫礼文仪节,礼文仪节是“礼”的根本。体性端正而结实,就叫坚贞不移,坚贞不移是“信”的基础。筋腱强劲而精健,就叫勇武果断,勇武果断是“义”的决断。血色平和而通畅,就叫通征知著,通征知著是“智”的本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4-01-23
展开全部
〈九征〉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 、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
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
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
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
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着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 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昂昂。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彊;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 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是故,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
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彊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为人也: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九征所在)
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 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盖人物之本,出乎情性。情性之理,甚微而玄;非圣人之察,其孰能究之哉?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苟有形质,犹可即而求之。
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聪明者,阴阳之精。阴阳清和,则中睿外明;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自非圣人,莫能两遂。故明白之士,达动之机,而暗于玄虑;玄虑之人,识静之原,而困于速捷。犹火日外照,不能内见;金水内映,不能外光。二者之义,盖阴阳之别也。
若量其材质,稽诸五物;五物之征,亦各着于厥体矣。其在体也:木骨、金筋、火气 、土肌、水血,五物之象也。五物之实,各有所济。是故:
骨植而柔者,谓之弘毅;弘毅也者,仁之质也。
气清而朗者,谓之文理;文理也者,礼之本也。
体端而实者,谓之贞固;贞固也者,信之基也。
筋劲而精者,谓之勇敢;勇敢也者,义之决也。
色平而畅者,谓之通微;通微也者,智之原也。
五质恒性,故谓之五常矣。
五常之别,列为五德。是故:
温直而扰毅,木之德也。
刚塞而弘毅,金之德也。
愿恭而理敬,水之德也。
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简畅而明砭,火之德也。
虽体变无穷,犹依乎五质。故其刚、柔、明、畅、贞固之征,着乎形容,见乎声色,发乎情味,各如其象。
故心质亮直,其仪劲固;心质休决;其仪进猛;心质平理,其仪安闲。夫仪动成容, 各有态度:直容之动,矫矫行行;休容之动,业业跄跄;德容之动,颙颙昂昂。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
夫色见于貌,所谓征神。征神见貌,则情发于目。故仁目之精,悫然以端;勇胆之精,晔然以彊;然皆偏至之材,以胜体为质者也。故胜质不精,则其事不遂。是故,直而不 柔则木,劲而不精则力,固而不端则愚,气而不清则越,畅而不平则荡。是故,中庸之质,异于此类:五常既备,包以澹味,五质内充,五精外章。是以,目彩五晖之光也。
故曰: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知精神,则穷理尽性。性之所尽,九质之征也。 然则:平陂之质在于神,明暗之实在于精,勇怯之势在于筋,彊弱之植在于骨,躁静之决在于气,惨怿之情在于色,衰正之形在于仪,态度之动在于容,缓急之状在于言。其为人也:质素平澹,中叡外朗,筋劲植固,声清色怿,仪正容直,则九征皆至,则纯粹之德也。九征有违,则偏杂之材也。(九征所在)
三度不同,其德异称。故偏至之材,以材自名;兼材之人,以德为目;兼德之人,更为美号。是故:兼德而至,谓之中庸;中庸也者,圣人之目也。具体而微,谓之德行;德行也者,大雅之称也。一至,谓之偏材;偏材,小雅之质也。一征,谓之依似;依似,乱 德之类也。一至一违,谓之间杂;间杂,无恒之人也。无恒、依似,皆风人末流;末流之质,不可胜论,是以略而不概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