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谁、怎么平定的
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让后人向往,但是安史之乱彻底地终结了大唐的盛世,从此大唐走向衰落。李林甫是导致大唐由盛及衰的关键人物之一。让我们看看出身卑微的他是如何一步步钻营爬到权利的巅峰。
李林甫是李渊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孙。最初李林甫只不过是皇帝身边的侍卫,他能一步步高升最后官至宰相,和他善于找贵人相助有关。
他找的第一个靠山是他的舅父姜晈,由于姜晈的大力推荐,李林甫从一个侍卫跃升为太子中允。在通往宰相道路的关键时刻,李林甫又找到了他一生中最重量级的贵人——武惠妃。
武惠妃是当时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当时的太子李瑛不是她所生,于是她谋划想要李隆基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她想在朝中的大臣中寻找帮手,可是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人正直,一直维护李瑛。这时李林甫为了扳倒张九龄,也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同盟。于是武惠妃与李林甫一拍即合,双方结成了政治联盟。
李林甫不负所托,帮助武惠妃成功的除掉太子李瑛。武惠妃对李林甫也是投桃报李,她为李林甫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消息,使李林甫对李隆基的心思很了解,所以他提的所有建议都很得李隆基的欢心。最后李林甫成功扳倒了张九龄,坐上了宰相之位。
李林甫主要通过两件事,给予张九龄致命的打击,让张九龄凄凉地结束了政客生涯。第一件就是牛仙客事件。牛仙客担任河西节度使时,政绩显著。玄宗很赏识,想给牛仙客加官为尚书。张九龄以牛仙客出身卑微并且才疏学浅而表示反对。玄宗心里十分不舒服。李林甫跟玄宗说:“只要有才能见识,要什么学问才华!天子用人,什么样的人不能用!”有了李林甫的赞同,玄宗不顾张九龄的反对,赐给牛仙客陇西县公的爵位,并且对张九龄不满。
第二件事就是严挺之事件。严挺之是张九龄的好朋友,挺之的前妻嫁给蔚州刺史王元琰,王元琰犯了贪污罪将要被朝廷判罪,严挺之看在前妻的情分上,为王元琰说情,希望能宽大处理。此事被李林甫知道,他不由得暗暗欢喜,觉得这是彻底打压政治对手的良机,于是他指使手下的人告发此事。张九龄在唐玄宗面前为严挺之辩解。玄宗大怒,认定张九龄、裴耀卿和严挺之结党。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玄宗罢免了裴耀卿和张九龄的宰相职位,并且将张九龄贬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他的政治生命彻底结束。
在当了宰相之后,李林甫为了巩固他的地位,继续施展出他高超的整人技能,将所有的政敌排挤出政权。李林甫整人的水平已经达到最高境界——被整的人还对整他的人感恩戴德。这是怎么做到的呢?还是让整人宗师李林甫先生来告诉你吧。
有一次唐玄宗想起被排挤的严挺之,就对李林甫说:“挺之很有才干,我想重用他。”李林甫听了心想:这是我的政敌,让他重入朝政,以后不是对我有威胁吗,此事万万不可。“心里虽然是这样想的,我们的李大人嘴巴上可不这么说,他对皇上说:”我也知道严挺之是很有才干的,不过朝廷用人,应该慎重,这样吧,我先帮皇上去考察一下他。“唐玄宗同意了。
于是,李林甫跑去找严挺之的弟弟严适之说:“ 你哥哥不是很想回京城吗?现在我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他实现愿望。“严适之听了赶紧请教李林甫是什么办法。李林甫说:”你可以让你哥哥写一封信给皇上,就说他体弱多病,请求回京城养老,皇上体恤下属,到时我再从中帮你哥哥说话 ,皇上一定会批准的。“严适之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李大人多好的一个人啊,以后谁再说他和我哥哥有矛盾的话我和他急!“
于是,不久之后,李林甫拿着严挺之请求进京养病的信去找唐玄宗说:”皇上,我已经帮你考察过严挺之了,他确实很有才干,但是可惜啊,他体弱多病,恐怕无法承担繁重的事务。“唐玄宗听了,一声叹息,从此打消了起用严挺之的念头。
有一次唐玄宗设宴招待大臣,他看到兵部侍郎卢绚风度翩翩,仪表俊朗。玄宗非常欣赏卢绚的风度,打算重用他。李林甫得知此事后,决定故技重施,打压卢绚。
有一天,李林甫把卢绚的儿子找来对他说:“你父亲威望很高,受到人们的尊崇,现在南方缺乏人才,皇帝的心里又对交州广州牵挂不下,皇帝决定派你的父亲去那边,这事可以吗?”那时的交州广州还是南蛮之地,卢公子当然不愿意去那荒凉的地方,于是他向李林甫请教。
李林甫笑着告诉卢公子:“回去告诉你父亲,以太子宾客或太子詹事的身份去东都洛阳养老,到时我在皇上面前帮忙说几句话,皇上体恤下属,肯定会同意。”卢公子听完李林甫的建议后,拍手叫好。于是卢公子回家向卢绚提出李林甫的建议。卢绚赶紧上书皇帝,请求担任太子宾客或太子詹事。玄宗欣然同意了。于是,又一位李林甫先生的潜在对手,被李林甫用润物细无声的手段轻松的解决了,而卢公子则不幸的成为坑爹者。
天宝元年,唐玄宗任用李林甫为右相,李适之为左相。李适之是唐太宗的曾孙,为人精明干练,颇得李隆基的重视,成为李林甫的又一强劲对手。为了独揽相权,李林甫再次运用他高超的整人技巧,把李适之逼走。当时的唐朝的国库,由于唐玄宗的穷奢极欲已经日渐空虚。唐玄宗就让两位宰相想办法充实国库。
李林甫故意在李适之面前透露华山有金矿的消息,并告诉他:“如果开采得当,国库必得充裕。”李适之未加考虑就进奏唐玄宗。唐玄宗征询李林甫的意见。李林甫却说“这事情为臣早已知道,但是我也知道华山是我朝王气所在,万万不可穿凿,故而为臣不敢跟圣上说。”唐玄宗听后,认为李林甫考虑问题周全,而李适之考虑问题太过草率。从此玄宗渐渐冷淡了李适之。在李林甫的处处打压下,李适之最终辞职而去。
李林甫当了十九年宰相,在这个时期,唐朝的政治从兴旺转向衰败,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狭义来说是: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
广义来说是:整个大唐的军队
大唐平定安史之乱,简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昏头转向不知所措,大唐辉煌百年,本土百年未产生战事,战备松驰,安史叛军如秋风扫落叶,仅用了35天的时辰,就占据了大唐的东都洛阳。回过神来的唐军在各地都开展了有效的抵当,特别是张巡许远在睢阳,颜真卿颜杲卿兄弟在太原,都有力的停止了叛军,而高仙芝哥舒瀚先后固守潼关,也是安史叛军迈不外的坷。
第二阶段安史自乱阵脚,李唐迎来喘气之机,长安沦亡李唐危在夙夜早晚,本来这是安史叛军最好的机缘,但安史叛军却内部起火,李唐的头号克星安禄山被本身的儿子安庆绪给干掉了,而李唐新即位的唐肃宗李亨重用郭子仪李泌一武一文两大支柱,不变了政局,在军事上也渐渐呈压服性趋向,安禄山死后第二年,郭子仪就率兵收复了长安和洛阳
第三阶段:史思明虽再举反旗,但几经折腾,安史叛军也没有若干好多家底了,而他的命运和他的年迈安禄山一样,很快也是被儿子所杀,李唐这边李亨也死了。此时的叛军已经起了不多大波浪,反而,若何平定叛军成了政治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
大唐内部派系重重,安然史之乱最大功臣郭子仪末了时代根基被废,本身拥有几十万雄师,李唐却终极选择向回纥借兵,宝应元年,由仆固怀恩任兵马副元帅率唐军连系回纥军与史朝义在洛阳停止决战,终极一举平定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