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贯彻新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就必须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设计良好数教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由于学生在学校7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必然在课堂,没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没有新课程教学的高质量。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于是,我们的积极探讨、实验,在实践中求新、求变、大胆尝试,在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创造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贯彻“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师就必须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关于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我认为应从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入手。因为 “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要将这些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教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把按照学科逻辑程序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做前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也无从谈起。
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数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证。我就课堂教学改革中有关课堂数学问题设计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的意义
要想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就要通过在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层层深入有爬楼梯的感觉,达到预设的教学难度和目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设计问题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提问的艺术对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教学素质之一,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
课堂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温故而知新,还能起到查漏补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在阐述问题时进一步理解思考。此外,善用提问的老师还会发现,课堂提问其实是数学课堂的必要环节,通过提问,贯彻“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比如预习检测、小组展示、合作探究、随堂检测等。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原则
为了保证课堂提问的效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出问题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启发性
课堂上,任何问题都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于回答问题有一定的兴趣,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探讨的前提。问题的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要学生跳一跳能摘到,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对简单问题的厌烦。
2.可预见性
教师在提问前应预见到学生可能的答案,估计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尽可能地捕捉学生回答中错误的或不确切的内容,并事先准备好应对措施。只有作出充分的预见,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掌握知识点的实质。
3.循序渐进性
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难度的阶梯性,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解答问题,更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延伸不断深入。循序性设计问题就像给学生铺设通向知识高峰的台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不断深化。
4.精准性
课堂提问切忌笼统,问题内容太宽学生抓不到回答的重点,也很难从提问中看出教师的问题设计意图,难以捕捉教学重点。此外还要注意,不可总提用“是”、“不是”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提问要有针对性,才能避免学生人云亦云,掩盖他们真正的想法。
5.完整性
一节课的提问内容,应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完整的。从始至终每一个问题都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每一个小的知识点上,教师可以围绕中心,设置问题串,问题串中各个问题相辅相成,配套贯通,环环相扣,这种具有整体性原则的问题设置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认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三、数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常用策略
教师要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问题。按照思维水平的不同可以把问题教学划分成以下流程:问题的呈现――学生个别学习、师生共同探讨――反思、总结――引申、推广、应用。在这个流程中难点是问题的呈现,也就是说问题如何设计。
策略一:递进式(层次式)
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合理的阶梯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让学生的思维有爬楼梯的感觉。提出“递进式”的问题是针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层次性,设置梯度适中,有层次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策略二:变式
变式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合理地进行变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从一道题抓一类题,从特殊问题抓一般问题,达到由此及彼、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境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3:求函数y=x2-2x-1的值域。
变式1 求函数y=x2+2x-1的值域。
变式2 求函数y=x2+2x-1x∈[2,3]的值域。
变式3求函数y=x2+2x-1x∈[-2,0]的值域。
变式4 求函数y=x2+2x-1x∈[-2,3]的值域。
变式6 求函数y=x2-2x-m x∈[-2,3]的值域。
变式7 求函数y=x2-mx-1 x∈[-1,3]的值域。
通过变式,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求值域的关键是在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关系,这样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老师不是简单的“就题讲题”而是以点带面,将一类题教予学生,这样课堂容量也就上去了,学生也不会将问题学死。通过变式,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让学生学会了思考,思维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创设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问题,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数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课堂的效率高了,学生阳光了,老师幸福了,校园就更和美了。
由于学生在学校7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必然在课堂,没有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没有新课程教学的高质量。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于是,我们的积极探讨、实验,在实践中求新、求变、大胆尝试,在校长的带领下,全体教师的努力下,创造了符合我校实际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贯彻“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教师就必须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关于如何打造有效课堂,我认为应从优化教学问题的设计入手。因为 “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要将这些学习方式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教学中,有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把按照学科逻辑程序呈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待探究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没有问题或问题情境做前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也无从谈起。
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数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保证。我就课堂教学改革中有关课堂数学问题设计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的意义
要想让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就要通过在课堂上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层层深入有爬楼梯的感觉,达到预设的教学难度和目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恰当地设计问题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堂提问的艺术对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教学素质之一,是成功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保证。
课堂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温故而知新,还能起到查漏补缺、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在阐述问题时进一步理解思考。此外,善用提问的老师还会发现,课堂提问其实是数学课堂的必要环节,通过提问,贯彻“导・学・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比如预习检测、小组展示、合作探究、随堂检测等。
二、数学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原则
为了保证课堂提问的效果、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出问题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启发性
课堂上,任何问题都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对于回答问题有一定的兴趣,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进一步探讨的前提。问题的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要学生跳一跳能摘到,一方面要保证学生回答问题的自信心,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对简单问题的厌烦。
2.可预见性
教师在提问前应预见到学生可能的答案,估计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尽可能地捕捉学生回答中错误的或不确切的内容,并事先准备好应对措施。只有作出充分的预见,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掌握知识点的实质。
3.循序渐进性
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难度的阶梯性,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机会解答问题,更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延伸不断深入。循序性设计问题就像给学生铺设通向知识高峰的台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会不断深化。
4.精准性
课堂提问切忌笼统,问题内容太宽学生抓不到回答的重点,也很难从提问中看出教师的问题设计意图,难以捕捉教学重点。此外还要注意,不可总提用“是”、“不是”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提问要有针对性,才能避免学生人云亦云,掩盖他们真正的想法。
5.完整性
一节课的提问内容,应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完整的。从始至终每一个问题都要围绕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每一个小的知识点上,教师可以围绕中心,设置问题串,问题串中各个问题相辅相成,配套贯通,环环相扣,这种具有整体性原则的问题设置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认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三、数学课堂中问题教学的常用策略
教师要针对不同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和梯度,并通过多种形式呈现问题。按照思维水平的不同可以把问题教学划分成以下流程:问题的呈现――学生个别学习、师生共同探讨――反思、总结――引申、推广、应用。在这个流程中难点是问题的呈现,也就是说问题如何设计。
策略一:递进式(层次式)
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合理的阶梯性,即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让学生的思维有爬楼梯的感觉。提出“递进式”的问题是针对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层次性,设置梯度适中,有层次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策略二:变式
变式教学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合理地进行变式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习题课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从一道题抓一类题,从特殊问题抓一般问题,达到由此及彼、以点带面、触类旁通的境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3:求函数y=x2-2x-1的值域。
变式1 求函数y=x2+2x-1的值域。
变式2 求函数y=x2+2x-1x∈[2,3]的值域。
变式3求函数y=x2+2x-1x∈[-2,0]的值域。
变式4 求函数y=x2+2x-1x∈[-2,3]的值域。
变式6 求函数y=x2-2x-m x∈[-2,3]的值域。
变式7 求函数y=x2-mx-1 x∈[-1,3]的值域。
通过变式,让学生理解二次函数求值域的关键是在对称轴与区间的位置关系,这样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老师不是简单的“就题讲题”而是以点带面,将一类题教予学生,这样课堂容量也就上去了,学生也不会将问题学死。通过变式,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让学生学会了思考,思维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创设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课堂教学问题,就像投入池水中的一颗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迪学生的心扉,使他们处于思维的最佳状态。因此,设计良好的课堂数学问题是打造有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课堂的效率高了,学生阳光了,老师幸福了,校园就更和美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