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击航空兵的能力和战术原则是什么?
2018-12-12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1.强击航空兵的战斗能力
强击航空兵的战斗能力通常用出动能力、活动半径、突防能力、突击能力等来衡量,这些能力的发挥,取决于飞行人员素质的好坏和指挥员组织指挥水平的高低。
战斗出动能力是强击航空兵进行任务的前提,它取决于强击航空兵受领任务后能否起飞升空、出得去,也与允许出动的最低气象条件、飞机的出勤率和战斗出动强度等因素有关。
由于强击机主要是对地面目标实施攻击,因此战斗活动受天
气候的影响大。当飞机上缺乏先进的领航、探测和火控设备时,战斗活动只能在昼间、在云下和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进行,而不能在云中、云上和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夜间只能在采取照明措施或者在月夜的条件下,对较大的面状目标实施攻击。
当强击机有了先进的座舱设备后,虽然提高了全天候的作战能力,但为了防止误伤地面的己方军队,仍要以目视对目标作最后的校正,因此,攻击动作还不能完全摆脱气象的制约。
飞机的出勤率是出动飞机的架数与实有飞机总数的百分比,它是衡量飞行部队战斗能力的重要指标。强击航空兵飞机的出勤率一般按85%计算。在局部战争中,飞机出勤率最高的是以色列空军,达99%,而埃及空军的出勤率,却只有50%。
战斗出动强度,是强击航空兵部队在单位时间内出动的次数,通常以每架飞机一昼夜能出动的次数来计算。
目前,一般强击航空兵的日出动能力,是2~4次,最大可达近10次。这个强度主要是受战斗出动准备时间的限制。第3次中东战争的第一天,以色列每架飞机平均出动10次,这是一个很高的出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以色列空军的战斗能力。
对此,当时埃及总统纳赛尔给予很高评价:“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敌人的空军力量比其编制兵力要大3倍。”
作战半径是强击机执行战斗任务时,能作往返飞行的最远距离,它关系到对被打击的目标能否够得着和能否有较长的留空时间的问题。目前,国外先进的攻击机,其战斗半径近千公里。
为了争取较大的作战半径,强击航空兵通常采取快速集合出航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飞行速度和航行剖面,避免不适当的曲折航线,编成恰当的战斗队形,控制战区活动的时间等措施。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解决空中加油问题。英国“火神式”轰炸机之所以能从阿森松岛起飞,远程奔袭马岛,全仰仗于加油机所进行的600多次空中加油。
突破敌人的野战防空,是强击航空兵完成任务的关键。因此,研究实防战术,解决如何抵达目标的问题,是提高强击航空兵战斗能力的重要课题。
目前,强击航空兵突防的基本战术是:低空大速度、多机种配合、多批次、多方向、多层次、规避机动、火力压制、佯动欺骗等。局部战争的经验表明,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突防者若能灵活地运用上述战术,再加上隐形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那么跨越敌野战防空障碍的能力将可能更加提高。
强击航空兵的突击能力是指使用杀伤破坏兵器打击各种目标所能获得的战果,其重要的制约因素是机载武器、弹药。载弹量大,说明突击的威力大;挂载的武器种类多,说明对任务的适应性强;携带制导武器,说明投射时的精度高;挂载射程大的武器,说明作用的距离远。
如果强击机具备了上述条件之一,则在执行与过去相同的任务时,所需出动的兵力就大为减少,也就标志着强击航空兵的战斗能力增强了。
2.强击航空兵的战术原则
强击航空兵为了有效地完成任务,达到大量杀伤敌人,减小战斗损失的目的,就必须使自己的行动遵循下列战术原则。
(1)积极支援。强击航空兵对于地面军队来说,是看得见,直接用得上的兵种。自从强击航空兵问世以后,它就与地面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未来战争中,这种关系将更加密切。从军队的构成看,陆军仍将作为主要成分而存在,战役、战斗的胜负最终仍要通过地面军队去实现。
因此,强击航空兵应树立积极支援地面军队作战的指导思想,要以地面军队作战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以地面军队的战斗行动为基本依据,尽最大可能满足地面军队的要求。强击航空兵高度战斗的积极性表现在:缩短战斗准备时间,充分发挥快速反应能力;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敌人防空部署的弱点和有利的自然条件行动;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增加进入攻击的次数;注重突击地面炮火不易打击的目标;准确地突击紧靠战线的目标,使突击的效果能直接为受援部队所利用;目标引导组根据地面的实际情况,引导强击机突击那些对地面军队危害最大的目标;以及迅速处置特殊情况,适时调整战斗序列,有秩序地组织好战斗保障等。
当然,积极支援不是超越客观可能的鲁莽从事。什么任务能执行,什么任务难以执行,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受援部队。
(2)密切协同。这是取得支援效果的关键,也是防止相互误伤的重要一环。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埃及空军的飞机被己方击落达40架,以色列空军飞机总损失中的10%也是被己方击落的。究其原因,都因空地协同不好所致。既然强击航空兵要将强击的效果直接提供给地面部队,那么,与受援部队在火力与机动上保持密切协同,就是十分重要的。
在支援战斗中,强击航空兵协同的主要对象是步兵、炮兵、装甲兵,以及海军的舰艇编队;在航空兵的内部,还要与参战的轰炸航空兵、歼击航空兵和其他专业航空兵协同。协同的内容因任务而异,但大体上包括出动的架次、批次,突击的目标,突击的时间,陆空识别信号,通信联络方法,轰炸安全距离,指示目标的方法,飞向目标的航线和航行剖面,以及各种特殊情况的处置方案等内容。
为了搞好协同,进行任务的强击航空兵部队必须增强整体意识,树立全局观念,对兵力进行恰当的组合和运用,使自己的行动与受援部队紧密配合;既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目标和要求准确行动,又要随时了解合成军队指挥员的意图和地面双方的当前态势,善于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正自己的动作。当原定协同失调或遭到破坏时,应迅速予以恢复,或建立新的协同关系。为了提高协同效果,强击航空兵部队还应熟悉合同战术,学习地面军队攻防的基本知识,了解各军兵种的特点、编制和装备。
(3)行动迅速。现代条件下,地面军队的机动加快,战场情况变化急剧,强击机打击的主要对象——型活动目标稍纵即逝,有利战机难得易失。
这些情况,均要求强击航空兵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出动准备,迅速飞临目标并实施攻击。而行动缓慢,则可能失去支援的时效性,甚至使受援部队陷入不利地位。当强击航空兵乘目标处于暴露、集结或位于隘路、渡口时予以突击,就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错过这些时机,则可能使目标变为难啃的骨头。
正因为如此,各国空军都着力在“快”字上下功夫。例如,美军攻击机部队在越南战场上,听召唤反应的时间为35~40分钟。英军舰载飞机在马岛战争中,听召唤反应的时间为20~25分钟。强击航空兵达成快速行动的措施是:平时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制定多种应急行动预案;加强快速行动的演练,缩短出动准备时间;临战条件下采取在地面和空中的两种待战状态;组织可靠的通信联络,逐步实现指挥自动化;全面掌握战场动态,不断推断敌人的企图,预测战斗的发展趋势,及时定下正确的决心;采取迅速起飞、集合、出航的方法。
(4)攻击准确。打得准、炸得准、首次进入、首发命中,这既是训练有素的明显标志,又是现代战斗的基本要求。
同时,准确程度提高25%,飞机出动的架次就可以减少50%。强击航空兵所打击的战场小型活动目标,占战场总目标数的50~60%,该类目标被弹面小,使用非可控武器,很难直接命中,这就更加重了攻击准确的难度。美军攻击机部队在越南战场上开始攻击的效果不显著,平均概率误差达225米,以至一些目标多次攻击而不能奏效,还付出了极高的代价。
强击航空兵实现攻击准确的手段主要有:利用模型、图片、目标资料,研究各类目标的识别特征和活动规律;构造目标模型,进行模拟训练;目标引导组使用制式器材为空中编队标示进入目标的方向,并具体引导空中编队攻击目标;空军作战小组按协同计划申请地面炮兵为空中编队指示目标;空中编队采取有效的搜索方法,选择有利的攻击高度和速度,灵活地运用攻击方法。
另外,改善武器装备,是提高攻击准确性的重要措施。如,使用大面积杀伤武器,以扩大弹头的杀伤半径;使用电视、激光等灵巧武器,以提高命中精度。
(5)勇猛顽强。强击战术之所以被誉为“勇敢者的战术。是因为强击航空兵担负了最危险而又最不易完成的任务。它给强击机飞行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恶劣的战场环境,低空、超低空的战斗活动,大强度出动的疲劳等,都需要强击机飞行员具备坚强的战斗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作风。
另外,高于其他作战飞机的战损率,也将对强击机飞行员构成沉重的心理负荷。第4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共损失飞机105架,其中攻击机占49%;马岛战争中,阿根廷共损失飞机109架,其中攻击机占52%,这不能不说是对强击航空兵最严酷的考验。
——引自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2023-06-06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