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什么意思?

 我来答
睡觉了去看海吧
2020-02-08 · TA获得超过73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2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6.7万
展开全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字面的意思是:水,既能把船托起来,使之平稳地航行,也能把船掀翻,使之沉没。

语出《贞观政要·论政体》:“臣又闻古语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以为可畏,诚如圣旨。”其中的“臣”,是唐初宰相魏征的自称,其中的“陛下”,是魏征对唐太宗的尊称。

文中所说的古语,最早见于《荀子•哀公》篇:“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又见
《荀子·王制》篇:“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以上三段古文,都是把君王比喻成船,把民众比喻成水,水既可以把船载负托举起来,也可以将船掀翻淹没,强调了民心向背的决定性作用。

追问
请教:为什么当今下形势这样发展:一个人务工劳动难养一家老小,身体都垮了,怎么才能强起来务工劳动呢?
小小萍xyp
高能答主

2022-03-15 ·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388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210万
展开全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意思是把统治者比喻为船,老百姓比喻为水,水既能让船在水面上安稳地航行,又能将船推翻淹没,使船沉于水中。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则弊害。

扩展资料:
出处:《荀子.哀公》,是荀子讲述的孔子和鲁哀公的一段对话。鲁哀公问孔子曰:“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 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孔子曰:“君之所问,圣君之问也,丘、小 人也,何足以知之?”鲁哀公曰:“非吾子无所闻之也。”孔子曰:“君入庙门而右,登自胙阶, 仰视榱栋,俯见几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则哀将焉而不至矣?君昧爽而栉冠, 平明而听朝,一物不应,乱之端也,君以此思忧,则忧将焉而不至矣?君平明而听朝,日昃而退,诸侯之子孙必有在君之末庭者,君以此思劳,则劳将焉而不至矣?君出鲁之四门,以望 鲁四郊,亡国之虚则必有数盖焉,君以此思惧,则惧将焉而不至矣?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AOHANJVA

2020-02-08 · TA获得超过46.7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21.9万
采纳率:92%
帮助的人:1.5亿
展开全部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说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
表示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
追问
当今下形势为什么会这样发展:一人务工劳动难顾上一家老小的生活,老百姓人都快生毛病了,身体垮了怎么能强起来了呢?就算当下科技再强,一旦战争起来,没有人了,怎样才能指挥战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2-03-15
展开全部
在古代,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也理所当然地要成为道德标杆,他们的言行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的先辈们有记录历史的习惯,皇帝的言行更是特别要专门记载的,因此,很多皇帝的言行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不管是正面或负面。在中国古代的所有皇帝中,我认为唐太宗李世民不断强调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影响最大。
这句话不是李世民的原创,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发明人是孔子,在战国时期出现的《荀子·哀公》和孔子后人编纂的《孔子家语》中都有相关记载,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孔子的影响力虽然不输给了李世民,但后人记住这句话却是因为李世民的缘故,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李世民所讲的“水”是泛指老百姓,其实未必。
从中国历史的进程上看,广大最普通的老百姓确实是一个王朝从兴盛到衰亡最根本力量,从秦朝开始,普通老百姓代表的“水”不断地在颠覆君王代表的“舟”,从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洪秀全创建太平天国,不管他们的初衷和成功后的行为是什么,这些底层民众引发的反抗都能影响到一个强盛王朝的败亡。
不过,“水”对于皇帝来说虽然很重要,但至少在封建王朝时期,这个“水”的含义还未必就是普通老百姓,即使他们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无数次让君王们难堪。孔子的原话倒是点明了“水”是“庶人”,可在李世民的感悟中,就未必真觉得“水”是“庶人”,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和唐朝的社会形态有莫大的关系。
在唐朝,还是属于贵族政治时期,世家、门阀等控制住了社会上的方方面面,权力、资源、土地、知识全部垄断在贵族手中,李家皇室也只是他们的代言人,或者说是贵族中实力最强的一家。普通老百姓是无法对皇帝的宝座和统治造成任何威胁的,即使唐朝是建立在农民大起义颠覆前隋的基础上。
别看隋末到处都是所谓的农民起义,可其中百分之九十的起义全是贵族在掌控,大家最熟悉的瓦岗寨起义到最后换上的领导人李密也是贵族,因此,隋末的这些起义只是当时的贵族内部更换掌控者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已,“水”也只不过是贵族手上的炮灰,和唐末、元末、明末的农民起义相比,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水”既然对皇帝没有威胁,那唐太宗李世民为何又要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从唐朝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李世民所说的“水”可能指的就是贵族,而非普通老百姓,实际上,在唐朝之前,不管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也好,还是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也好,最后的获利者都是贵族,也只有贵族有足够的实力和资源把皇帝真正拉下马。
至少在李世民执政时期,民这个“水”要是翻起风浪,最多只是让皇帝受点颠簸之苦,而贵族这个“水”要发起脾气来,才真正的能让皇帝头疼,因此,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李世民的这句名言中的“水”很大可能就是指支持他统治权力的贵族们,是指的关陇贵族和“五姓七望”,也只有这些贵族们才能颠覆李世民这架“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22-03-15
展开全部
在古代,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也理所当然地要成为道德标杆,他们的言行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的先辈们有记录历史的习惯,皇帝的言行更是特别要专门记载的,因此,很多皇帝的言行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不管是正面或负面。在中国古代的所有皇帝中,我认为唐太宗李世民不断强调的:“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影响最大。
这句话不是李世民的原创,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发明人是孔子,在战国时期出现的《荀子·哀公》和孔子后人编纂的《孔子家语》中都有相关记载,原文是“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孔子的影响力虽然不输给了李世民,但后人记住这句话却是因为李世民的缘故,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李世民所讲的“水”是泛指老百姓,其实未必。
从中国历史的进程上看,广大最普通的老百姓确实是一个王朝从兴盛到衰亡最根本力量,从秦朝开始,普通老百姓代表的“水”不断地在颠覆君王代表的“舟”,从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洪秀全创建太平天国,不管他们的初衷和成功后的行为是什么,这些底层民众引发的反抗都能影响到一个强盛王朝的败亡。
不过,“水”对于皇帝来说虽然很重要,但至少在封建王朝时期,这个“水”的含义还未必就是普通老百姓,即使他们在几千年的历史中无数次让君王们难堪。孔子的原话倒是点明了“水”是“庶人”,可在李世民的感悟中,就未必真觉得“水”是“庶人”,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和唐朝的社会形态有莫大的关系。
在唐朝,还是属于贵族政治时期,世家、门阀等控制住了社会上的方方面面,权力、资源、土地、知识全部垄断在贵族手中,李家皇室也只是他们的代言人,或者说是贵族中实力最强的一家。普通老百姓是无法对皇帝的宝座和统治造成任何威胁的,即使唐朝是建立在农民大起义颠覆前隋的基础上。
别看隋末到处都是所谓的农民起义,可其中百分之九十的起义全是贵族在掌控,大家最熟悉的瓦岗寨起义到最后换上的领导人李密也是贵族,因此,隋末的这些起义只是当时的贵族内部更换掌控者的一种有效方式而已,“水”也只不过是贵族手上的炮灰,和唐末、元末、明末的农民起义相比,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水”既然对皇帝没有威胁,那唐太宗李世民为何又要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从唐朝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李世民所说的“水”可能指的就是贵族,而非普通老百姓,实际上,在唐朝之前,不管是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也好,还是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也好,最后的获利者都是贵族,也只有贵族有足够的实力和资源把皇帝真正拉下马。
至少在李世民执政时期,民这个“水”要是翻起风浪,最多只是让皇帝受点颠簸之苦,而贵族这个“水”要发起脾气来,才真正的能让皇帝头疼,因此,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李世民的这句名言中的“水”很大可能就是指支持他统治权力的贵族们,是指的关陇贵族和“五姓七望”,也只有这些贵族们才能颠覆李世民这架“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