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的来历?
2019-03-31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七夕节的神话传说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烁,一道白茫茫的银河纵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传只有在每年七月七的夜晚,天上喜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美丽爱情传说,这个美好的传说源自汉代。
相传,牛郎只有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有一天,老牛忽然对他说:“你到河边,会见到几位沐浴的仙女,你拿走那件粉色的衣裳,就会有一位仙女留下来做你的妻子。”他走到河边,果然看见几个女子在河中洗澡,于是他拿了岸边一件粉色的纱衣。河中女子洗完后,纷纷穿好衣服飞走了。仅有一个最小的找不到她的衣服,只好待在水里。牛郎把衣服送还给她,并请求她留下来共同生活。仙女红着脸答应了。他们从此结为夫妻。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长,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美满。但是好景不长,这事不久便让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亲自下凡,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从此,恩爱的夫妻活活被拆散。
牛郎无法上天追赶。老牛告诉牛郎,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能够飞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去追织女。眼看就要追上了。谁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划,一道波涛汹涌的大河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他们的坚贞爱情感动了喜鹊,于是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没办法,只好答应两人在每年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一次。
后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姑娘们就会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似的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姻缘。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乞巧的仪式源于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成为我们今天的七夕乞巧节。
现在,七夕节已经是情人节的代名词。青年男女都将其做为情人相会,互表爱意的节日。即中国人的情人节。
七夕节习俗种生求子。以前,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铺一层土,种下粟米的种子,让它长出绿油油的嫩芽,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小村落的样子,叫做“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在碗中,等它长出芽,再用红、蓝丝线扎成一束,叫做“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作“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用巧芽取代针,丢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放在水上,称为“水上浮”。
拜织女。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须斋戒一天,沐浴干净,准时到主办者家里。主办者在月光下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摆着茶、酒、水果、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在桌前焚香叩拜后,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边吃花生、嗑瓜子,一边朝着织女星座,祈祷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美丽或嫁个如意郎君;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祈祷。
拜魁星。传说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就是魁斗星,二十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又叫魁首。由于魁星能影响文人的命运,所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敬重魁星。因此每到七月初七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地拜祭,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穿针乞巧。乞巧的习俗源自汉代,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乞巧用的针分双跟、五孔、七孑L、九孔之多。七夕之夜,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有的地方采用丢针卜巧,就是在七夕的中午,在太阳下放一盆水曝晒,过了一段时间后,尘土就会在水面上结成一层薄膜。这时把针丢在水里,针会浮在水面上。再看看水中呈现的针影,如果像云彩、花朵、鸟兽之形,就是得巧。反之,若呈现细如线、粗如槌的影子,就是未能得巧。
洗发染指甲。很多地区的年轻姑娘,爱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据说不仅可以年轻漂亮,而且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心仪郎君。
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很多女子与儿童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很大的关系。
南瓜棚下听悄悄话。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如能听到牛郎织女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便能得到忠贞不渝的爱情。
牛女泪。七夕节接牛女泪,这种习俗是从唐代传承下来的。相传牛郎织女一年相会一次,离别之际必流泪,故民间有接牛女泪风俗。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夜,姑娘和少妇将摘来的七色鲜花和应季的新鲜水果,散放在水盆中,供献给织女,并对天朝拜。还将空水盆放在庭院,有的放在天井或屋顶上,承接夜间露水在盆内。她们觉得这“露水"就是牛郎与织女哭泣的眼泪,所以称“接牛女泪”。第二天用花上的露水拭目,俗说可以让人眼秀目明;也有用露水沐发和洗各种梳妆用具的,俗说能够使头发乌黑发亮,没有垢腻。
拾天粉。拾天粉也是七夕节的一种风俗。天粉,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扑面粉。传说,织女急着会见牛郎,忙于打扮,临走收拾化妆品时不小心将粉盒打落在梳妆台下,于是,似雪花般的银白粉面随风飘浮而下。因为在空中沾润了水汽,就凝结成颗粒状的白土块,撒落人间。老一辈人讲:农历七月初八早晨太阳未升起之前,只要你不作响、不出声、蹑手蹑脚,在那城墙根、井台上、土坎下、房前屋后,定能拾到这种白色土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拾天粉”。惹得那些好奇的年轻人纷纷去捡拾。姑娘们竞相涂抹。又说,擦了这“天粉”,黑姑娘能变白姑娘,拜床母。拜床母流行于台湾一带。床母,是儿童的守护神。七月初七是床母的生日,有儿童的家庭,在当天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
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过长,他不像平常祭拜那样繁锁。摆好供品,点了香以后,就可以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便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祭拜就可以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