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是三国的无双奸雄,曹孟德大人了,他被评为三绝中的奸绝。而要想知道曹操有多奸,那么咱们还要从他所做的事情上分析。
曹操早年在没有发迹之前曾经刺杀过董卓,作为后来的魏国领袖曹操当时的勇气还是值得称赞的,可惜的是曹操失败了,并潜逃到一个老朋友家中躲避,这个老朋友就是吕伯奢。 可当时吕伯奢并没有在家,可他的家人还是比较好客,准备杀鸡来款待曹操,谁知曹操疑心太重,误以为 吕伯奢一家要害他,结果手刃吕家八口,扬长而去。
这段故事中曹操还有一句流传至今的话:“宁我负人,勿人负我”,意思就是说,宁可我背叛和欺骗了别人,也不能让别人背叛和欺骗我。可见,曹操性格中的“奸”是非常明显的。
再有就是三国时期有个叫许劭的人,此人才华横溢,比较擅长点评别人,曹操听说以后,就想找他给自己点评一下,当然了,曹操的意思肯定是往好的方向说。可以许劭有文人的傲骨,拒绝了曹操,结果曹操就用了一些不入流的手段来胁迫许劭,最后许劭迫于无奈只好点评曹操为“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
因此,从上面的故事上来分析,曹操这个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是不择手段的,别人说他是奸雄这个奸字里面可能既包含了他的性格和心计,也包含了他的一些用人、做事的聪明之处。所以自古名人都要从两方面来看,不过曹操的奸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中有“三绝”,其中,关羽的忠诚算是一绝,诸葛亮的智谋算是一绝,还有一绝,那必然是曹操的奸诈了。
曹操的奸诈在三国时期那可是出了名的,奸诈其实是一个贬义词,说的好听一点应该算是有谋略,懂得等待恰当的时机,然后一鸣惊人,从而成为乱世的枭雄。下面就来仔细说说曹操为人的奸诈之处吧!
首先就是曹操割须弃袍这件事了,当时曹操率部在濮阳城内和吕布交战,然而曹操寡不敌众,很快便陷入了逆境,曹操在前面逃亡,吕布便在后面追,曹操惊慌至极,为避免被吕布追杀,被逼无奈之下,曹操把他身上披着的红色战袍脱下,之后又把自己冗长的胡须割下。然后回营之后就诈称自己已死,引得吕布来犯,然后设伏,吕布大败而归。
还有一次就是曹操和袁绍官渡之战的时候,一开始双方还没交战的时候,曹操去场中假装和袁绍称兄道弟,谈论往事,表面看起来曹操仿佛是来叙旧的,事实上,曹操已经派兵偷袭了袁绍的后方,还未交战,袁绍的军队就已经先乱了起来。
还有一个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望梅止渴事件,当时曹操和士兵们都口渴不已,军队基本上已经到了无法前进的地步,这个时候,曹操想出来了一个好办法,就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巧妙地利用了条件发射,士兵们就都精神饱满了。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