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有什么危害?

 我来答
留晴曦t4
2019-07-03 · TA获得超过107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70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67.6万
展开全部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地震往往是突然来临,会直接导致房屋倒塌,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并且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和细菌扩散。还会造成海啸、泥石流,山体崩塌等次生灾害。
百度网友9652765
2015-09-11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98
采纳率:84%
帮助的人:207万
展开全部
  1. 地震释放了发生地四周蓄积的能量,地震后,该地区很大程度上因为能量释放而变得地质结构稳定(显然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2. 地震在地球物理上就好比闪电对于气象,闪电一瞬间照亮天空,而地震一瞬间照亮地球内部。研究地球内部主流方法就是地震波,但是人工生成地震波(记得是叫工程地震波,不太确定)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噪声),地震形成的地震波在观察站接收以后可以用于地球内部成像分析(不同介质内波速不同),美国九十年代这种技术是主流科研参考。

  3. 地震后可能有一些意外发现,比如地震地表断裂带,这些是平常遥感或者一些观测技术很难直接判断的。地震有可能连带他们出来,可以为后期研究起参考。

  4. 地震相关知识:

    ①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

    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区 。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③据统计,地球上每年约发生500多万次地震,即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太小或太远以至于人们感觉不到;真正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二十次;能造成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大约有一两次。人们感觉不到的地震,必须用地震仪才能记录下来;不同类型的地震仪能记录不同强度、不同远近的地震。世界上运转着数以千计的各种地震仪器日夜监测着地震的动向。

    ④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宇宙中的小尘土
高粉答主

2015-09-11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4万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1508万
展开全部
地震的发生对于地球而言,虽说是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但从另一角度来讲地震也是地球的一种能量释放的表现形式。

1、地震释放了发生地四周蓄积的能量,地震后,该地区很大程度上因为能量释放而变得地质结构稳定(显然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2、地震在地球物理上就好比闪电对于气象,闪电一瞬间照亮天空,而地震一瞬间照亮地球内部。研究地球内部主流方法就是地震波,但是人工生成地震波(记得是叫工程地震波,不太确定)有很多不利因素(比如噪声),地震形成的地震波在观察站接收以后可以用于地球内部成像分析(不同介质内波速不同),美国九十年代这种技术是主流科研参考。

3、地震后可能有一些意外发现,比如地震地表断裂带,这些是平常遥感或者一些观测技术很难直接判断的。地震有可能连带他们出来,可以为后期研究起参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鬼城耗儿鱼
2019-07-03 · TA获得超过25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92
采纳率:79%
帮助的人:47.3万
展开全部
地震对于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很强的破坏力。尽管地震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抗震能力和提前预报地震来尽可能的降低损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小悟空实验室
2019-10-10 · 贡献了超过136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3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2万
展开全部

地震的危害,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重要的是人内心的伤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