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观众朋友们依稀记得千禧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由冯巩和郭冬临出演的相声《旧曲新歌》朗朗上口的小曲和诙谐幽默的说辞火遍大江南北。同时,相声里面“薄皮大馅十八个褶”的天津狗不理包子一夜之间家喻户晓。全国都知道了狗不理包子的诱人之处。从那时起,这份天津特色小吃在后续的几年里火出了天际,狗不理包子达到了全盛时期。
好景不长,三十年河东河西。最近的几年里狗不理包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跌落神坛的同时甚至引得很多吃货“粉转黑”。究其原因无外乎三个方面:
一、盲目抬价,忘记初心
自从狗不理包子闻名全国,这道名吃价格一路走高。一顿包子没个百元以上都下不了桌,根本没法当便餐吃,完全不贴近市场。当初狗不理的创始人自己开包子铺敬业的工作才创造出之前的辉煌,百姓价格又幽默的狗不理成了当时天津响当当的美食名片。现在的狗不理搞的完全违背初衷,卖的是招牌,凉的是人心。
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美食更加挑剔
现在的狗不理,老天津人都说口感大不如从前。再加上近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狗不理原材料也和普通包子并无差异,外地游客带着满心期许吃到的却和普通无异,这种巨大反差更让很多游客大失所望。内心这种失落转化为对狗不理的批评,以至于第一次吃也变成了最后一次。
三、假冒伪劣,以次充好
狗不理火的几年里,一时间大街小巷你会发现很多包子铺都打着天津狗不理的名号,好不热闹。打着招牌专坑不知道的游客。这种一传十的效果相当于“劣币驱逐良币”一个道理。久而久之量变到质变,道听途说名气越来越差也就没人购买了。
狗不理跌落神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老北京企业也面临同样的境遇,能不能创新营销放下身段,就看企业决策者的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