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是什么东西?
饕餮,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秘怪物,名叫狍鸮,古书《山海经·北次二经》介绍其特点是:其形状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齿人手。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老饕”。《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龙之九子之一。而人们所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这种纹饰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饕餮在以中国传说或玄幻武侠为题材的网络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关于饕餮的形象并不相同,有的像狼,有的只有一个头,还有的猪首熊身。
饕餮盛宴 (伪成语)
饕餮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兽,并非龙之九子。《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它是贪欲的象征,所以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饕餮一词为贬义,不可代指美食家。(美食家一般用“老饕”)
饕餮盛宴不是成语,可以指代众多的美食汇集,也可以泛指呈现各种精彩的内容,如节目、活动等。
【释义】
一、饕餮:以上美食家的意义应该是引申义,饕餮性贪食,以至于吃的太多而撑死,故而饕餮有贪食,贪婪的本意,但是总归还是和吃食相关。
二、饕餮:tāo tiè。1、传说中的一种贪残的猛兽,常见于青铜器上用作纹饰,称为饕餮纹。
2、贪吃者或性情贪婪的人。
3、贪吃之人。
4、形容人吃相不雅观,近似于“狼吞虎咽”
三、饕餮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四凶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混沌、梼杌、穷奇),它最大特点就是能吃。
【典故】
《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兽面纹所指称的神兽的真正名称与原型早已沉埋在不可复现的年代之中,后人因其面相凶恶、神秘、恐怖,有些又口含人首,故赐名为饕餮。饕餮原是《左传》中用来形容贪财贪食之不仁不义者。近世学者已指出把兽面纹命名为吃人的饕餮纯是牵强附会,有悖于商周的社会文化状况。
因为面相凶猛恐怖,又行饕餮恶名,此兽在中国文化与艺术演变中的踪迹几乎无从寻觅。西周中期,盛行了几百年的动物纹饰突然退出了青铜器装饰主纹的领域。但是,与饕餮纹同时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几种动物纹样,如龙、虎、凤、龟等,在以后的文化演变中,都大量出现在官方与民间,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盛名的吉祥物、艺术表现源源不绝的主题。特别是龙,在青铜器时代,多数也都拥有与饕餮纹相同的凶恶面孔。若论神秘、威武和地位,龙在青铜时代远逊于饕餮。然而,龙后来却登上了中国文化与政治象征的最高宝座,“饕餮”这一青铜时代的至尊,踪影难寻了。
很多古语沿用至今早已有了自己的引申义了。即使饕餮这个词本身用来指代贪婪的猛兽,但饕餮与盛宴放在一起还是指代美食佳肴,饮酒作乐。
其名可比喻贪婪之徒,人们一般称这种人为“老饕”。《左传》中记载饕餮为缙云氏之子,而不是龙之九子之一。[2]
而人们所说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这种纹饰出现于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但饕餮纹更常见于青铜器上,尤其是鼎上,早在二里头夏文化的青铜器上便有。[3]
饕餮在以中国传说或玄幻武侠为题材的网络游戏、网络小说、以及影视作品中均有相关形象。
关于饕餮的形象并不相同,有的像狼,有的只有一个头,还有的猪首熊身。
中文名
饕餮
外文名
Taotie
其他名称
老饕,狍鸮
登场作品
《山海经》、《长城》
读音
tāo tiè
相关传说
缙云氏子
饕餮是缙云氏之子,《吕氏春秋》、《左传》等众多古书均有记载。
电影《长城》中的饕餮形象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4]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5]
《吕氏春秋·先识览》:“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龙生九子是民间广为流传的成语,但饕餮是否是其中之一尚存争议。[6]
四凶之一
《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尧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为天子,以其举十六相,去四凶也。”
饕餮
《吕氏春秋·恃君[7]》:“鴈门之北,鹰隼、所鷙、须窥之国,饕餮、穷奇之地。”四凶者,以混沌、穷奇、檮杌、饕餮比喻人而已。
《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述是:帝鸿氏之不才子“浑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梼杌”,以上合称“三凶”,加上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狼恶,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彊者夺老弱者,畏羣而击单,名曰饕餮。”《山海经》中“狍鸮”指的就是饕餮。
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
饕餮 [ tāo tiè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tāo tiè ]
1.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鼎彝等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
2.比喻凶恶贪婪的人。
3.比喻贪吃的人。
饕餮的文化意义深远,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