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是什么意思
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从气象角度看,区分雾与霾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在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随着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当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中最有害健康的是气溶胶粒子,如矿物颗粒物、硫酸盐、硝酸盐、燃料和汽车废气等。
扩展资料
霾会悬浮在大气中,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一般呈乳白色,它使物体的颜色减弱,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而黑暗物体微带蓝色。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
当大气凝结核由于各种原因长大时也能形成霾。在这种情况下水汽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成轻雾、雾和云。霾主要由气溶胶组成,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霾也常常引发交通事故。
霾:今指一种大气现象,在遥远的古代,先人不识该现象,认为其为一种巨兽,同“蜃”、“虹”、“雾”等为妖兽,具有“无形无质,可看到、摸不着”的特点;古籍中记载霾兽以“土、木、竹、石”为食,常与雾同时出现,故称“雾霾”。
此字竟然在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发明这个字的人很有幽默感:一只瞪大眼睛的狡猾狸猫,在簌簌而下的雨中藏头露脚地走着。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一、阴霾 [ yīn mái ]
释义:
1、霾的通称。
2、比喻环境恶劣。霾(mái)。
二、雰霾 [ fēn mái ]
释义:雾气和阴霾。比喻奸佞小人。
三、霾晦 [ mái huì ]
释义:
1、昏暗。
2、指阴雨天。
3、比喻世乱。
4、埋没;泯灭。
四、云霾 [ yún mái ]
释义:
1、浓云。
2、指翻卷的浪涛。
3、烟;雾。
4、比喻邪恶的势力。
五、昏霾 [ hūn mái ]
释义:
1、光线昏暗。
2、昏昧,不高明。
3、比喻乱世或邪恶势力。
释义
1、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形象:阴霾。
2、刮风时空中降下沙土,尘土飞扬。
3、古同“埋”,埋葬。
霾,读音mái,关于“霾”的解释,最早出自成书于战国前后、为我国辞书之祖的《尔雅·释天》。
扩展资料:
古代含义
霾:今指一种大气现象,在遥远的古代,先人不识该现象,认为其为一种巨兽,同“蜃”、“虹”、“雾”等为妖兽,具有“无形无质,可看到、摸不着”的特点;古籍中记载霾兽以“土、木、竹、石”为食,常与雾同时出现,故称“雾霾”。
此字竟然在殷墟甲骨文中多次出现。发明这个字的人很有幽默感:一只瞪大眼睛的狡猾狸猫,在簌簌而下的雨中藏头露脚地走着。
商代甲骨文多为卜文,与霾相关的卜辞曰:霾其有咎。意思是霾这种天气对人不利。这里只能在一次膜拜古人的智慧了。在《诗经-邶风-终风》中可以看出古人怎么看待霾-“终风且霾”,也就是说大风使空中降下许多土气。
屈原的《楚辞》里把霾与埋等同起来,有土中掩藏的意思。
霾,也称阴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近些年来,“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霾中含有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
扩展资料:
随着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受雾霾影响,尤其是特大城市。优先治理雾霾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重点工作,群防群控才可能有效控制雾霾。
2016年12月,入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正在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已达严重污染,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市合力“抗霾”。预计,此次雾霾还将维持4天,直到21日后半夜才会自北向南减弱消散。
19日夜间将进入此轮雾霾最严重的时段,将有包括京津冀、山西、陕西、河南等11个省市在内的地区被雾霾笼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霾
详细释义:
〈动〉
1、(形声。从雨,貍(lí)声。本义:风夹着尘土)。
2、同本义,即落黄沙。
又如:霾晦(大风扬起尘土,天色晦暗);霾曀(隐晦不明的样子)。
3、通“埋”。陷在地里
组词:阴霾、雰霾、曀霾、霾暗、霾晶、霾晦、云霾、昏霾、霾蒙、青霾、沙霾、黑霾、风霾、雾霾
扩展资料:
1、云霾
浓云。殷夫《时代的代谢》诗:“严坚的冰雪,覆盖着春的契机,阴森的云霾,掩蔽着太阳的金毫万丝。”
2、阴霾
比喻人的心灵上的阴影和不快的气氛。茅盾《色盲》四:“他原是为了纳闷,才来找这位猫脸朋友排解的;他盼望刺激强烈的快语把他心灵的阴霾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