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为什么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

 我来答
孤九凉笙i
高粉答主

2019-07-07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1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1.3万
展开全部

为什么说话时你不敢看别人眼睛?人们通常认为,讲话时避免眼神接触是怕尴尬或不自信的表现。然而,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给出了另一种科学解释:事实上,我们并不只是尴尬,而是大脑无法同时兼顾“思考恰当词汇”和“眼神接触”的任务。

当人们努力搜索不太熟悉的词汇时,这个效应会更加明显。科学家认为,这两项任务占用同样的心理资源。2016年,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为此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让26名志愿者在玩词汇联想游戏的同时,盯着由计算机生成的脸庞。在进行眼神接触时,受试者更难想出词汇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写道:“尽管眼神交流和语言处理似乎是独立的,但人们经常在谈话中避开对话者的眼睛。这表明,这两个过程之间存在干扰。”志愿者在测试中盯着的图画脸庞既有直视镜头的,也有看向其他方向的。他们进行联想的词汇也有容易联想的词,和存在大量竞争联想词。

举例而言:联想和“刀”有关的动词比较简单,我们通常只能用刀来“切”或者“刺”。联想和“文件夹”有关的动词更加困难,因为你可以打开”、“合上”或者“填充”文件夹。志愿者在进行眼神接触时,需要花更长时间才能想出答案——但这种效应只发生在困难任务中。

研究人员推测:这种迟疑意味着,大脑同时处理太多信息了。虽然人们的确能在交流时保持眼神接触,但这个证据表明,这两个过程能从相同的认知资源池中提取信息,以至于有时候这个池子开始有些见底了。实验采用的样本非常少,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假设。

2015年,意大利心理学家乔瓦尼·卡普托证明,只要盯着某人眼睛10分钟,就会诱发意识改变状态。受试者会看到各种幻想,如怪物、亲人、甚至自己的脸庞。这似乎与一个被称为“神经适应”的过程有关,即如果刺激保持不变,大脑会逐渐改变对它的反应——因此,当你把手放在桌上时,会立刻有所感觉;但如果手一直放在桌上,感觉就会逐渐减弱。

在京都大学的实验中,志愿者同时进行眼神接触和联想词汇时,可能也经历了某种神经适应。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呼吁进一步研究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之间的联系。

小饭团娱乐
2020-09-17 · 和小饭团一起追喜欢的爱豆呀
小饭团娱乐
采纳数:118 获赞数:714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除了尴尬和不自信外,还有一点就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没办法同时处理组织语言与观察对方的脸这两件事。

人们通常认为,讲话时避免眼神接触是怕尴尬或不自信的表现。然而,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给出了另一种科学解释。

事实证明,错开眼神不仅仅是因为尴尬或不自信,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没办法同时处理组织语言与观察对方的脸这两件事。

当一个人用不是很熟悉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时候,这种现象尤其明显,因为被用于维持眼神交流的神经资源更稀缺了。

日本京都大学的科学家们在2016年进行了一项测试,让26名志愿者在观察电脑生成的人脸时玩单词联想游戏。

结果表明,在进行眼神交流时,志愿者很难找到单词之间的联系。

研究人员写道:“虽然眼神交流和言语处理看起来是独立的,但人们在交谈时经常会避开对话者的眼睛。这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干扰。”

举个例子,联想与“刀”相关的动词是比较容易的,因为范围比较小,左不过是“切”、“砍”、“刺”之类的。然而想出“文件夹”的相关动词就会比较难,因为可以“打开”、“合上”、“填满”等等。

当志愿者进行眼神交流时,他们思考简单单词的时间,等同于在正常情况下思考困难单词的时长。因此,研究人员怀疑这种犹豫表明大脑正在同时处理过多的信息。

所以,在进行眼神交流和交谈的时候,相同的事情也会发生。这也证明了“眼神交流”与“单词联想”会动用同一个区域的认知资源,而对方下意识避开眼神的时候,就表明他的资源区“供货紧张了”。 

尽管样本容量很小,但这是一个有趣的假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凉渊_Mascara
2019-07-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这种情况属于“视线恐怖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

存在这种问题的人,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过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压抑内心一些正常欲望的自然表达;有完美主义倾向,总是希望在他人面前不要出错,因此夸大了社交压力,带来强迫性的视线回避行为。

人在青春期,会特别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在舞台上跳舞,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关注着自己。同时,因为第二性征的发育,他们走出了童年时期的“自我中心式”思维,更多的是根据别人的感受和想法调整自己的行为。

但这一时期,他也会夸大别人对自己的关注程度。其实需要知道的是,每个人都更关注自己,而不是总把目光投向你,这只是你的“舞台错觉”。

像你这样的社交恐怖一般来自于没有很好地解决“舞台错觉”,另外,在社交过程中,偶然的失败和痛苦的经历,会给你带来压力;也可能因为你从小性格比较内向,被家长过多地约束,因此在与别人打交道时就容易害羞、自卑和退却。

要克服这种视线恐惧,最好采取“满灌疗法”,就是强迫自己在公众面前讲话,练习自我展现的胆量;也可以先跟自己关系亲密的朋友一起做视线接触练习。在亲密的人之间,会因为交谈投机,彼此互相了解和欣赏而不由自主地接触对方的眼睛。

同时,好友的一些心理鼓励,也可以帮助你建立人际交往的信心,比如一句:“你看上去真是精神极了。我一直觉得你是一个很棒的人!”,就可以创造一种安全和接纳的气氛。

另外,也可以先接触对方眼睛和鼻子之间的三角形区域,不一定非盯着对方的眼睛看。经过一段时间,在你逐渐能自如地表达内心想法时,就会慢慢适应别人的视线,不再惧怕注视对方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生活晓百事
2019-07-19 · TA获得超过524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万
展开全部

我觉得可能你性格内向,缺乏自信,所以和人说话不敢直视对方的眼睛。

1、我觉得是你想的太多。你在看别人眼睛的同时,估计你同时是在想他对你的看法,而你却又不知道他真实的想法,所以你就有点害怕,同时你的内心有一种自卑的心里。可能这个时候你看到别人眼神的时候都是会往不好的方面想,都是想着别人对你不好的评价。

2、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父母可能是个很严厉的家长,在你长大以后就会自卑,甚至有点胆怯,看别人的时候不敢看对方的眼睛,可能你是害怕做错事,怕做错了被批评。有时候你越怕,就会越做错。我觉得如果是这样,你应该找个你自己喜欢的项目,并坚持去做。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好很多。

3、我们直视别人的时候,别人可能会通过眼睛解读我们的情绪、判断我们的态度、猜测我们的想法,因此,直视别人就相当于交出了自己心灵之门的钥匙。如果你刻意回避别人的眼神会失去很多直接、快速了解别人的机会,还会给别人传递不自信、不专心、不友好、不诚恳的信号。

4、以前我也有同一样的困惑。实际上想开了,这都不是事,说错话又怎样,谁又会记得呢!发生点什么小尴尬,又怎样,都是成年人了,谁都不必为融洽的气氛负责。有时候我们真的是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了,其实很有可能这个想法只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而已,别人根本没有这么想过,所以还是要自己突破自己,自己不要想太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da568c1
2020-09-17 · TA获得超过2.3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11
采纳率:98%
帮助的人:71.6万
展开全部

一是担心自己的问题被发现,二是担心自己会影响别人。

“不敢对视”是一个常见的社交问题,众所周知,我们因为紧张而不敢对视这个是很常见的,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表现,这是一个人会正常发生的事情。

那为什么一般人不会排斥这样的自我表现,而有对视困扰的人会呢?那是因为对视困扰者给这个行为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他们认为不敢对视意味着胆小,懦弱,不成熟,会被看不起。而这个特殊意义的背后是强烈的自我否定,所以才会容易把简单的问题夸张化。

在这类人心目中,与人交谈一定要看着对方,他们觉得这样才是礼貌的,但由于他们的自我要求的强化,他们更加需要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这就变成了他们对自己的眼神更多的控制。

当一个人自我表现要求高的时候,就容易表现得不好,一旦表现的不好,就容易紧张,然后就出现更加强烈的自我控制,最终变成对视恐惧。

如果有人觉得只是上面问题,那不是很容易解决吗?不控制不就好了吗?问题如果真的那么简单的话,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有这个问题,也不会持续那么长时间了,因为大部分人被这个问题困扰至少1年以上。

这个问题背后有一套非常高级的“运行机制”,这个机制会让症状持续有能量运行下去,这个运行机制有两个环节卡扣着:第一,担心自己的问题被发现;第二,担心自己会影响别人。

第一点,担心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内心的这些担心会从眼睛暴露出来,所以你会更加紧张不自然,更加不敢去与人对视。

第二点,我们的敏感内向会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症状上面,加上自己的症状会出现不敢对视的情况,容易看到别人也是不自然的。

别人的这部分不自然其实是由于不敢对视者的不自然的影响下而产生的,而这部分是下意识的反应,并没有感觉太多的不舒服,或者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这些细微的表现却很容易被对视者察觉到,因为他们把注意力都关注在这个上面。

别人的反应会让对视者有内疚感,因为他觉得他把自己的症状传染给别人了,自己面对症状都那么的痛苦了,如果让别人也产生这个问题,那是不是罪大恶极呢?

正是上面的两个表现会让我们更加地排斥症状,愈排斥,症状在你脑袋就愈加兴奋,而这份兴奋产生的能量源源不断地支撑着症状持续的运行下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