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的让球历史,现在还有吗?
在国乒发展历史上,让球事件屡见不鲜,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开始出现让球事件,尤其是在70年代末期直至80年代末,中国队让球频率达到巅峰。前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许绍发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让球是中国乒乓球队在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回顾让球的原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受制于当时特殊的大环境,另一类是为了确保外战的胜率。
第一类让球中主要是当时为了出于政治原因,例如中国选手张立曾经被爆出在世乒赛上让给朝鲜选手朴英顺。除了让给外国选手外,中国队的内部德比中也曾经出现过让球的行为。例如1981年南斯拉夫世乒赛上,当时蔡振华一举拿下男团、男双和混双冠军,但是在男单比赛中,蔡振华被要求让给郭跃华,理氏笑由是作为功勋队员的郭跃华以后很难再有机会拿下单打冠军,最终蔡振华服从组织命令让球屈居亚军。
第二类让球则主要是参照队内主力的外战成绩来进行让球,1987年新德里世乒赛上何智丽、管建华、戴丽丽三名队员打入女单四强。半决赛中,戴丽丽对阵韩国选手梁英子,管建华对阵何智丽。最终教练组认为削球打法的管建华更利于对付梁英子,决定让何智丽让给队友,但是何智丽临时反悔,最终引发了一场“让球风波”。除此之外,前中国主力选手焦志敏退役与让球也有很大关系。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歼老含女单半决赛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赫拉霍娃和中国队陈静之间进行,而另一场女单半决赛在中国选手焦志敏与李惠芬之间进行。教练组认为焦志敏曾经在国际比赛中输给过赫拉霍娃,陈静打赫拉霍娃的结果还不知道怎样,而此前李惠芬曾经赢过赫拉霍娃,因此做出李上焦下的决定。多次让球的经历,最终让这位乒坛名将急流勇退。
目前可以说让球存在两个前提条件都已经不存在,一方面如今的体育更加纯粹,不存在出于政治目的的让球,另一方面中国乒乓球队的实力已经冠绝世界,不存在因为顾忌对手而作出让球的情况。而且随着体育环境越来越开放,违背奥林匹克精神的让球含轮行为会令球迷更加反感。
现在指什么时候?从什么时间算起?题主没说,姑且就从2000年算起到今天吧。
就在这十几年,每逢大赛以后,不论什么结果,携胡都有人抛出“让球论”,典型的如2004年雅典半决赛王皓胜王励勤,2012年奥运运隐宴会男单决赛张继科胜王皓,2016年女单决赛丁宁胜李晓霞等等,一直到现在还有人言之凿凿地认为是这几场球是“让球”。
后2场不说了,“让球说”不值一驳。重点说说2004年雅典王皓胜王励勤这场球。
持“假球论”的人有很多理由,最主要的是3点:1.当时王励勤是世界排名第一,是中国队的头号男单,论实力王皓不是对手,第二年的全运会王励勤4:0横扫王皓就是证明。2.王皓此前对柳承敏6战全胜,教练组认为王皓打柳承敏更有把握,没想到聪明却被聪明误。3.后来王励勤对这场闭口不谈,讳莫如深。
其实这些都不是证据,仅仅是猜测而已,不能就此认定这场球是让球。我倒是可以提供一个相反的铁证证明这场球是真打:当时在看台上观看这场比赛的蔡振华在比赛中急得哇哇乱叫,还用上海话骂王励勤。后来蔡振华也说过赛前希望王励勤赢,毕竟他是世界第一,而王皓还嫩。
不必讳言,国乒的让球历史,确实源远流长,从上世纪50、60年代登上世界乒坛开始就有。这是由于时代的局限、观念的不同,我们对前人不必过于苛责。当然我们也必须明确指出,以现在的眼光看,“让球”的确是不对的,而且正是由于有了过去的这些“黑历史”,才使得“让球论”经久不衰。原罪不是那么容易洗净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
然而,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而现在已没有“让球”存在的土壤,最起码这十几年来国乒让球在国际比赛中已经绝迹。不过,有些国内比赛是否旁银存在“让球”,这就不敢妄下断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