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高分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60
主要题材是关于农村师资水平及工资待遇情况调查3000字左右其实对字数要求也没好高。无所谓有好的请发送至bryandeng@sina.com采纳后定有高分相送!...
主要题材是 关于农村师资水平及工资待遇情况调查 3000字左右 其实对字数要求也没好高。无所谓
有好的请发送至 bryandeng@sina.com 采纳后定有高分相送! 展开
有好的请发送至 bryandeng@sina.com 采纳后定有高分相送!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对白银地区农村师资状况的调查
摘要:通过对白银地区农村师资情况的调查显示,尽管随着近几年来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使白银地区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更是存在着很多极待解决的问题,如偏远农村仍旧缺乏教师,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过多应用,农村教师专业培训力度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本文主要通过对白银地区师资状况的调查,为教育主管部门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笔者通过对白银地区部分县区农村中小学师资状况的调查,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白银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区域师资力量分配不均衡。表现在越是偏僻的农村学校,越是没有教师愿意去,因为农村学校条件艰苦,所以好多教师都想方设法调到经济条件好或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区学校或乡镇中心学校,这就使得部分农村学校缺少教师。以白银市平川区农村师资分布来看,平川区水泉镇、王家山镇、共和镇、宝积乡等这几个乡镇的中学、中心小学或离公路较近的教学点,由于交通便利,很多农村教师都愿意到这些学校来任教,而条件比较艰苦的种田、复兴、黄峤等乡的学校因离城区或公路主干道较远而没有教师愿意主动去任教,好多教师在这些学校任教几年后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关系或渠道调到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心学校或城区学校。由于公派教师不愿意主动来,所以一些偏远山区学校因师资缺乏只好从当地招聘一些代课人员来顶岗。如陡城镇新墩小学,地处较偏僻,每年都要招聘代课人员10人左右来弥补教师的不足,而全校正式教职工仅有20余人。由于这些临时招聘教师学历低,很少受过专门的教学业务培训,所以导致了这些学校的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差等问题的存在。就白银市靖远县而言,该县自1999年至2006年未正式分配过一名师范类大专毕业生,全县缺编教师达五分之二之多。为了补充一些偏远山区的教师,该县于2006年公开招聘了1962名教师,其中包括部分师范生及民办教师,极大地缓解了基层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
二、农村学校缺乏英语、信息技术及音、体、美等专业教师。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师更是缺乏。就是一些城区学校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白银市平川区二小因缺少英语教师致使该校的一、二年英语至今未能开课,英语课本只能发给学生让家长辅导。部分农村学生只能到初中才正式开始学英语。也有部分山区学校几乎没有一个英语专业的教师,大多都是由其它专业临时顶替上课,教学中出现的英语发音不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由于很多学校有课无师,因此形同虚设。
三是白银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年轻化,30岁以下的小学教师占48.42%,初中占56.69%;31—40岁的小学教师占23.68%,初中占23.11%;41—50岁的教师中学占19.82%,初中占11.68%;50岁以上的教师,小学占7.72%,初中占3.89%。从教师数量看,由于各乡(镇)大量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的存在,占用了教师资源,再加上在职教师因生、老、病、事等原因而请假,造成了学校教师实际上的缺少,有好几所小学只有1—2名公派教师,且大多数民教转正的教师,他们普遍年龄偏大,几乎接近退休的年龄,代一些所谓的副课,每周带课节数不足10节,不能发挥教学主力军的作用,而发挥教学主力军的主要是招聘的代课教师。因此正式的代课教师仍然缺乏。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文凭达标率较高,但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合格率偏低。调查显示,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70.88%,初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89.54%,但农村教师在学历进修中,选择文科专业的较多,甚至很多数、理、化、英语等专业的教师也选择文科学历,而文科学历中又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居多。由于学科结构不合理,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普遍存在。
五、由于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学校的非师范类教师得不到应有的专业培训。如白银市第五中学现有教职工172名,每学期只能派2名教师去靖远师范接受培训。而近几年补充到教师队伍中的非师范类教师达50人以上,这些教师中很多人还没有解决会期上课的问题。由于每期得不到专业培训,很多教师对新课改的目标理解过于片面化、形式化,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充分应运到教学工作中,也有很多教师缺乏新课改的积极性。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或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为了解决教师专业化的问题,一些县区教育主管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如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局在近几年中每年都要派一些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但大多数支教老师工作年限短,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农村教师与城区骨干教师交流仍然较少。而支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中小学缺乏教师,尤其是缺乏专业教师的问题。
六、农村中小学校由于经费少,教师津贴低,很多教师一年津贴平均不到300元。对于一些刚分配的年轻教师工资待遇更低,大多数在400—600元之间,而这些人正处于成家、购房的阶段,经济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由于很多学校缺少教师及教学办公场所,因此这些学校的班级学生数过大。如白银市第五中学2008年全校学生人数达2800多人,但班级仅有40个,平均每个班级达70余人。由于班级学生数量大,老师教学任务重,批改作业量大,很多教师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之中,这种情况也进一步导致了许多教师的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在2008年4月该校进行教职工体检中,全校172名教职工仅有10余人相对健康,而其余的教职工均被检查出这样那样的疾病。在部分教师请病假的情况下,教学人员明显出现短缺,致使学校领导对患轻微疾病或一般疾病的教师很少谁假,这也使一些教师有病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休息,仍旧坚持带病上岗。
----------------------------华丽丽的分割线--------------------------------
西部农村师资现状调查
“基础教育的重点是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难点在西部,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师资力量的加强是关键。”这是今年3月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教授说的。西部农村教师面临的困境的确令人忧虑,9月17日,在“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上,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21世纪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嘉毅教授等都认为:“师资等问题是当前制约西北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谁为农村教师撑腰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现状,及其重要性,是研究中国教育问题的焦点,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文献上已有很多的研究性描述,可问题是回到现实中,农村教育问题依旧叫人揪心,农村的代课教师、复式教学的教师、老教师及女教师,仍是被我们忽视的群体。
他们才是农村发展的坚守者,他们不背离农民和农村,扎根农村,奉献农村,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帮助的人。
农村教育要实现均衡化发展,有人说要倾斜于经费,有人说需要政策,但相对来说,我认为“人”是一切均衡的前提。尤其是西部农村教育,需要一批能够扎根在那里的人,但现实是很多老师只把农村当作跳板,短时间内就会设法离开农村。
有的老师每月140元的工资,最低的一位教师每月只有40元的工资,即使40元的工资,有一位教师也是三年没完全领到。在一次以“西部教师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的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上,我了解到了更多在一线老师的生活状态,不由惊痛万分。他们的处境各不相同,精神却一样感人,都是了自己的良心,如果他们不教这些孩子就会辍学,更不会有其他人愿意来偏僻的乡村。
坚守的代课教师
李小峰是陕西省蓝田县九间房乡柿园子村的一名小学代课教师,这所学校位于秦岭深处,是一所实行复式教学的初级小学,李小锋是惟一的教师。92年李小峰高中毕业后开始在这里的任教生涯,工资从开始每月53元,到73元、93元,到现在103元。中间因为贫困,他曾到西安打工,又被村长叫回来。也曾因教育部清退代课教师的政策,得不到工资的保障,但在孩子们的乞求下,他申请不领工资自愿教书。2005年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的“西部教师的现状与未来”的论坛上,许多专家学者听其报告而垂泪无语。
王建林,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乡常山小学教学点的一名代课教师,1988年他被聘为常山教学点的代课教师以来,工资从最初的45元涨到75元、85元、120元,到现在的200元,17年来他就是在这样的工资待遇下顽强地从事着他所喜爱的教师工作。
目前,宁夏南部山区还有1800多名代课教师,每月只有60元的工资,这样低的工资待遇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维持。而他们大多都是一人一校,战斗在最艰苦的边远农村小学,承担着比常人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
宁夏西吉县沙沟乡顾沟小学校长马树仁,本人就是“民办教师”出生,对少数民族的农村教师更是忧心重重,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师的素质相对较低。代课教师多,高中毕业的教师就已经算高学历了,甚至还有些是小学文化程度的。音乐、美术和体育方面的教师几乎为零。
截止2004年底,我国农村小学共有代课教师约60万人。据师范大学王嘉毅教授及甘肃省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看,目前甘肃省代课教师就高达4.2万人,这些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农村中小学,王嘉毅教授带领课题组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在甘肃20个县抽取了42个乡100个村对1071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无论是在学历及教学水平方面,还是在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令人堪忧。比如在代课教师中,高中毕业的占40.1%,初中毕业的占31.6%,还有部分初中未毕业的。代课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王嘉毅将其概括为:教师数量短缺、中小学代课教师比例较高、教师素质低下、教学水平较差、工资待遇较差。
据王嘉毅教授调查,1995年我国农村小学共有代课教师55.4万人,占小学教师总数(385万)的14.4%;1997年,我国农村小学共有代课教师73万人,占农村小学教师总数(376万人)的19.41%。2002年,我国农村小学共有代课教师47.7万。2004年,我国农村小学代课教师估计不下60万人。即使这样,农村依旧需要代课教师,优秀教师仍在流失着。越艰苦的地方越是如此。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乡中学刘仁校长说,农村学校的教学骨干几乎全被调进县城中小学或高中,挖教师抢教师成风,好教师大面积流失更是增大代课教师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无论如何也是需要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对于代课教师问题,王嘉毅教授这样说。
复式教学中的农村教师
在贫困边远山区,复式教学仍然是实现“普九”的重要形式,据甘肃省陇南地区调查,全区九个县268万多人,人均收入956元,在全区3419所农村小学的525866名在校生中,至今仍有2461个教学班的66965名小学生和2702名教师在进行复式教学。仅甘肃成县就约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小学存在着复式教学,而且很难取消。
陕西延川县土岗镇小程小学贺权权老师就是一位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他认为,在山村,学生少,上学离学校普遍比较远,还要把学生按年龄分班级,这就导致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产生了复式教学。贺权权老师说,在他们土岗乡这个黄河边的山区,全乡有学校18所,其中16所学校都是“一人一校”,全校只有一位教师,以复式教学的形式进行授课。多是学前班和小学一二年级或到三年级,所以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但如果不采用复式教学,那就会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这也是复式教学的好处。
但贺老师困惑的是,对于复式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教学研究一直不被重视,而他们这些西部农村众多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更多的是自己摸索。他希望更多多呼吁教育教学专家对复式教学多做研究,多探讨有关的教学方法,使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我认为,好的复式教学也可以收到传统的班级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贺老师这样对说。复式教学也是农村教育发展最实际的保障,否则就会有大批的孩子辍学。
女教师的缺少导致农村女童入学数量的减少
我认为在呼吁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中应强调“教师性别”均衡。在我国,城市中小学女教师的比例已达到70%以上,而农村中小学女教师的比例仅为42%;而在甘肃、西藏、贵州、四川、宁夏、青海等西部农村地区,中学女教师比例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学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男女教师比例失调在教育教学上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西部地区,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明显少于男性,直接影响到女教师的数量,反过来又影响农村女童教育,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在西部农村,女孩子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机会要比男孩子少;这有许多现实的原因,其中学校缺少女教师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读了书的女孩子,更多地也是选择中东部地区,而愿意回到西部,特别是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就更少了。而西部女教师在教育教学及家庭生活中承担着的繁重压力,也是她们不愿意当老师的重要原因。 农村老教师的尴尬
代课教师的前身“民办教师”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为西部农村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甘肃省靖远县三滩乡工作了三、四十年的四位退休民办老教师,从2002年元月起,只能领到县财政下拨的135元,乡上应补给的每月100元停发至今。这点工资还不够他们目前每月的医药费。
甘肃省靖远县三滩中学的胡成德老师参加工作已经30多年。据他对自己所在乡的教师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查的结果看,全乡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139名,占教师总数的66%,50岁以上的教师81名,占40%。
老教师数量多,知识更新慢,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了困难。胡成德老师说,对老教师来说,当前教育变化迅速,他们没有机会得到培训,很难适应新的教学任务。几十年形成的观念、教法和习惯不是一两年就能彻底改变的,据我调查大龄教师普遍对新课程改革有抵触情绪,不可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改中去。
甘肃会宁汉岔中学刘仁校长说,近年来西部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大滑坡。老教师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与外界前沿理论沟通不了是其中一大主因。以六年级升初中检测合格率为例,老教师在平级评估中明显处于劣势,合格率大多不如年轻的老师,以前的老经验反而起不了作用。
此外,许多偏远农村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而饮食起居又无规律性,长期离家在外,身体健康状况很差。有时候干馍馍就开水,饥一顿饱一顿的,再加上乡下买菜不方便,饮食结构单一,营养不良,致使农村教师的健康状况很差。 中老年教师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有相当比例的老教师患有各种疾病。“近七年来我们那里从未搞过教师体检。”胡成德老师说,“有一些老教师有病也不敢去看,因为工资中的大部分要供子女上学。”
农村教师得不到尊重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李瑾瑜教授认为,当前农村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处在“被管理与使用”的境地中。当前普遍流行的教师管理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这些假设是:现行教育中存在低效的教学和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要使不合格的教师提高水平,主要依靠对教师实施奖惩和施加外部压力;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外部组织目标的实现比教师个人的内在需求更重要。这些假设几乎没有人质疑过,然而,正是这些“假设”基础上的教师的“被管理与使用”,导致教师特别是西部农村教师的处境越来越恶化。
在这种教师管理体制下,教师只是校长管理与使用的一个工具和对象,教师作为一个有内在需求和人格尊严的教育者被忽视和抹杀了。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符合校长的期望,而校长却不断地对教师提出要求、恐吓、责备、报怨。近年来我们大力提倡的“推门听课”,不仅无法改善教师的教学,反而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教师因为校长推门听课而太紧张,有位教师甚至每逢第二天有课,头天晚上就睡不着,后来精神紧张得没法上课。很多地方流行的“末位淘汰”制也使教师产生心里恐惧,在“后果自负”、“不好好教就如何如何”等威胁性话语的泛滥之下,教师感到非常孤立和孤独。农村教师特别是代课教师看不到自己的希望在哪里,他们感到无助,无奈,无望,最后直至无为。
农村教师管理缺失专业发展理念。现在的教育报刊没有不在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好像不提教师专业发展自己就没有水平,但它们只是解释一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名词,提提要求等,只是在这个层面上谈。“我们没有一种思维方式,站在教师的立场,从教师的处境特别是教师的困境出发,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中国,在西部农村,在我们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是什么样的,我们有的全是大而笼统的要求。”李瑾瑜说。
我们现在强调科学量化外衣下的教学评价,给量化加上科学的外衣,而不管这种评价能否量化,如何量化。我们奉行批评状态下的听课、说课与评课,“不谈优点,只谈问题和缺点”,毫无顾忌地否定教师,打击教师的自信心。教师常常因而发出“为什么我永远不对”的感叹。我们规定严格限制下的教师工作环境,教师不得有丝毫“越轨”。有一位物理教师从小就喜欢哲学,并且物理很多方面与哲学有联系,就想让学校订一本《哲学研究》,校长说他不务正业,坚决否定了他的提议,这位老师一怒之下调走了。
李瑾瑜认为,我们当前的工作路径是教师权力与义务的失衡。一些教师反映,农村中、小学缺乏校内、校外监督机制,学校无“教代会”,教育工会成为空架子,多年来未召开过全体教育民主生活会、校内财务公开会及家长座谈会。少数农村教师由主人变成了小心翼翼的仆人,相反,部分校领导由公仆变成了高高在上的“主人”。
西部农村教师的出路
2005年召开的“西部农村教育论坛”就西部农村教师的困境和出路展开探讨。除关注西部农村教育的专家学者外,与会者大多是西部农村一线的老师。代课教师李小锋的一段话让与会者无不为之动容:“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更多的人来关心西部的老师和孩子们,也多么希望有设施完备、宽敞明亮的现代化的教室,使山村教师不再有跋山涉水去上课的艰辛,不再为生活煎熬,不再有在危房上课时的心情,不再出现困难学生上不起学的情况。我真希望山村教师也能在电脑前享受网络信息沟通带来的欢乐,有规范化的图书室、活动室。不再忍受不仅是贫乏的物质生活,还有无助的孤独和寂寞。当然也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公办教师,每月有四五百元的收入。这就是我作为一名代课教师的心声,也是我作为一个大山儿子无悔的选择……”
李瑾瑜教授认为,西部农村教师发展的出路必须从理解与帮助教师开始,重建农村教师概念,确定新的学校发展观,建立农村教师发展的支持体系,变革农村教师管理的思维方式,培育农村教师的积极心态,等等。
“中国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是在农村,而我们的农村教育被忽视了。”参加会议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中国教育的设计是城市取向的,农村不在我们视野当中。”我们的教育把重点放在城市,特别是放在城市的重点中学,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钱理群教授近年来开始关注基础教育特别是西部农村教育。“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西部农村教师是沉默的大多数。”钱理群认为,西部农村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既能走出去,又能留下来的建设人才。地方师范学校应该培养乡村教育和乡村改造的人才。而作为乡村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加入到乡村改造中去。
此外,西部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西部农村与其它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学者杨东平认为,要解决西部农村教师问题,必须加大政府对西部农村教育的投入。“义务教育首先是国家的义务,而不是老百姓的义务。”中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比中国更为贫困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到现在还没有实现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像缅甸、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家的GDP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然而这些国家都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现在云南边境有很多儿童到境外去上学,因为那里不收学费。
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是“人”的问题,是农村师资的问题。和谐发展要以人为本,关注和支持农村教师。是一切的根本!
————————————————————————————
希望以上两篇对你有所帮助,以上。
摘要:通过对白银地区农村师资情况的调查显示,尽管随着近几年来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使白银地区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更是存在着很多极待解决的问题,如偏远农村仍旧缺乏教师,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过多应用,农村教师专业培训力度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农村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本文主要通过对白银地区师资状况的调查,为教育主管部门解决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
笔者通过对白银地区部分县区农村中小学师资状况的调查,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白银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区域师资力量分配不均衡。表现在越是偏僻的农村学校,越是没有教师愿意去,因为农村学校条件艰苦,所以好多教师都想方设法调到经济条件好或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区学校或乡镇中心学校,这就使得部分农村学校缺少教师。以白银市平川区农村师资分布来看,平川区水泉镇、王家山镇、共和镇、宝积乡等这几个乡镇的中学、中心小学或离公路较近的教学点,由于交通便利,很多农村教师都愿意到这些学校来任教,而条件比较艰苦的种田、复兴、黄峤等乡的学校因离城区或公路主干道较远而没有教师愿意主动去任教,好多教师在这些学校任教几年后就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关系或渠道调到条件较好的乡镇中心学校或城区学校。由于公派教师不愿意主动来,所以一些偏远山区学校因师资缺乏只好从当地招聘一些代课人员来顶岗。如陡城镇新墩小学,地处较偏僻,每年都要招聘代课人员10人左右来弥补教师的不足,而全校正式教职工仅有20余人。由于这些临时招聘教师学历低,很少受过专门的教学业务培训,所以导致了这些学校的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差等问题的存在。就白银市靖远县而言,该县自1999年至2006年未正式分配过一名师范类大专毕业生,全县缺编教师达五分之二之多。为了补充一些偏远山区的教师,该县于2006年公开招聘了1962名教师,其中包括部分师范生及民办教师,极大地缓解了基层教师严重缺乏的问题。
二、农村学校缺乏英语、信息技术及音、体、美等专业教师。尤其是英语专业教师更是缺乏。就是一些城区学校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如白银市平川区二小因缺少英语教师致使该校的一、二年英语至今未能开课,英语课本只能发给学生让家长辅导。部分农村学生只能到初中才正式开始学英语。也有部分山区学校几乎没有一个英语专业的教师,大多都是由其它专业临时顶替上课,教学中出现的英语发音不准的现象非常普遍。而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由于很多学校有课无师,因此形同虚设。
三是白银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呈现年轻化,30岁以下的小学教师占48.42%,初中占56.69%;31—40岁的小学教师占23.68%,初中占23.11%;41—50岁的教师中学占19.82%,初中占11.68%;50岁以上的教师,小学占7.72%,初中占3.89%。从教师数量看,由于各乡(镇)大量教学点和小规模学校的存在,占用了教师资源,再加上在职教师因生、老、病、事等原因而请假,造成了学校教师实际上的缺少,有好几所小学只有1—2名公派教师,且大多数民教转正的教师,他们普遍年龄偏大,几乎接近退休的年龄,代一些所谓的副课,每周带课节数不足10节,不能发挥教学主力军的作用,而发挥教学主力军的主要是招聘的代课教师。因此正式的代课教师仍然缺乏。
四、农村中小学教师文凭达标率较高,但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合格率偏低。调查显示,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70.88%,初中教师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89.54%,但农村教师在学历进修中,选择文科专业的较多,甚至很多数、理、化、英语等专业的教师也选择文科学历,而文科学历中又以汉语言文学专业居多。由于学科结构不合理,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的现象普遍存在。
五、由于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很多学校的非师范类教师得不到应有的专业培训。如白银市第五中学现有教职工172名,每学期只能派2名教师去靖远师范接受培训。而近几年补充到教师队伍中的非师范类教师达50人以上,这些教师中很多人还没有解决会期上课的问题。由于每期得不到专业培训,很多教师对新课改的目标理解过于片面化、形式化,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不能充分应运到教学工作中,也有很多教师缺乏新课改的积极性。由于以上诸多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或制约着新课改的实施。为了解决教师专业化的问题,一些县区教育主管部门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如白银市平川区教育局在近几年中每年都要派一些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但大多数支教老师工作年限短,教学经验不足,导致农村教师与城区骨干教师交流仍然较少。而支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偏远山区中小学缺乏教师,尤其是缺乏专业教师的问题。
六、农村中小学校由于经费少,教师津贴低,很多教师一年津贴平均不到300元。对于一些刚分配的年轻教师工资待遇更低,大多数在400—600元之间,而这些人正处于成家、购房的阶段,经济负担重,心理压力大。由于很多学校缺少教师及教学办公场所,因此这些学校的班级学生数过大。如白银市第五中学2008年全校学生人数达2800多人,但班级仅有40个,平均每个班级达70余人。由于班级学生数量大,老师教学任务重,批改作业量大,很多教师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之中,这种情况也进一步导致了许多教师的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在2008年4月该校进行教职工体检中,全校172名教职工仅有10余人相对健康,而其余的教职工均被检查出这样那样的疾病。在部分教师请病假的情况下,教学人员明显出现短缺,致使学校领导对患轻微疾病或一般疾病的教师很少谁假,这也使一些教师有病也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休息,仍旧坚持带病上岗。
----------------------------华丽丽的分割线--------------------------------
西部农村师资现状调查
“基础教育的重点是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难点在西部,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师资力量的加强是关键。”这是今年3月在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师范大学校长王利民教授说的。西部农村教师面临的困境的确令人忧虑,9月17日,在“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上,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21世纪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嘉毅教授等都认为:“师资等问题是当前制约西北地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谁为农村教师撑腰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现状,及其重要性,是研究中国教育问题的焦点,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文献上已有很多的研究性描述,可问题是回到现实中,农村教育问题依旧叫人揪心,农村的代课教师、复式教学的教师、老教师及女教师,仍是被我们忽视的群体。
他们才是农村发展的坚守者,他们不背离农民和农村,扎根农村,奉献农村,是最值得我们尊重和帮助的人。
农村教育要实现均衡化发展,有人说要倾斜于经费,有人说需要政策,但相对来说,我认为“人”是一切均衡的前提。尤其是西部农村教育,需要一批能够扎根在那里的人,但现实是很多老师只把农村当作跳板,短时间内就会设法离开农村。
有的老师每月140元的工资,最低的一位教师每月只有40元的工资,即使40元的工资,有一位教师也是三年没完全领到。在一次以“西部教师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的西部农村教育论坛上,我了解到了更多在一线老师的生活状态,不由惊痛万分。他们的处境各不相同,精神却一样感人,都是了自己的良心,如果他们不教这些孩子就会辍学,更不会有其他人愿意来偏僻的乡村。
坚守的代课教师
李小峰是陕西省蓝田县九间房乡柿园子村的一名小学代课教师,这所学校位于秦岭深处,是一所实行复式教学的初级小学,李小锋是惟一的教师。92年李小峰高中毕业后开始在这里的任教生涯,工资从开始每月53元,到73元、93元,到现在103元。中间因为贫困,他曾到西安打工,又被村长叫回来。也曾因教育部清退代课教师的政策,得不到工资的保障,但在孩子们的乞求下,他申请不领工资自愿教书。2005年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的“西部教师的现状与未来”的论坛上,许多专家学者听其报告而垂泪无语。
王建林,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乡常山小学教学点的一名代课教师,1988年他被聘为常山教学点的代课教师以来,工资从最初的45元涨到75元、85元、120元,到现在的200元,17年来他就是在这样的工资待遇下顽强地从事着他所喜爱的教师工作。
目前,宁夏南部山区还有1800多名代课教师,每月只有60元的工资,这样低的工资待遇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维持。而他们大多都是一人一校,战斗在最艰苦的边远农村小学,承担着比常人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
宁夏西吉县沙沟乡顾沟小学校长马树仁,本人就是“民办教师”出生,对少数民族的农村教师更是忧心重重,农村地区的少数民族教师的素质相对较低。代课教师多,高中毕业的教师就已经算高学历了,甚至还有些是小学文化程度的。音乐、美术和体育方面的教师几乎为零。
截止2004年底,我国农村小学共有代课教师约60万人。据师范大学王嘉毅教授及甘肃省教育部门提供的数据看,目前甘肃省代课教师就高达4.2万人,这些代课教师主要分布在农村中小学,王嘉毅教授带领课题组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在甘肃20个县抽取了42个乡100个村对1071名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无论是在学历及教学水平方面,还是在工资待遇等方面都令人堪忧。比如在代课教师中,高中毕业的占40.1%,初中毕业的占31.6%,还有部分初中未毕业的。代课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王嘉毅将其概括为:教师数量短缺、中小学代课教师比例较高、教师素质低下、教学水平较差、工资待遇较差。
据王嘉毅教授调查,1995年我国农村小学共有代课教师55.4万人,占小学教师总数(385万)的14.4%;1997年,我国农村小学共有代课教师73万人,占农村小学教师总数(376万人)的19.41%。2002年,我国农村小学共有代课教师47.7万。2004年,我国农村小学代课教师估计不下60万人。即使这样,农村依旧需要代课教师,优秀教师仍在流失着。越艰苦的地方越是如此。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乡中学刘仁校长说,农村学校的教学骨干几乎全被调进县城中小学或高中,挖教师抢教师成风,好教师大面积流失更是增大代课教师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无论如何也是需要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对于代课教师问题,王嘉毅教授这样说。
复式教学中的农村教师
在贫困边远山区,复式教学仍然是实现“普九”的重要形式,据甘肃省陇南地区调查,全区九个县268万多人,人均收入956元,在全区3419所农村小学的525866名在校生中,至今仍有2461个教学班的66965名小学生和2702名教师在进行复式教学。仅甘肃成县就约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小学存在着复式教学,而且很难取消。
陕西延川县土岗镇小程小学贺权权老师就是一位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他认为,在山村,学生少,上学离学校普遍比较远,还要把学生按年龄分班级,这就导致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产生了复式教学。贺权权老师说,在他们土岗乡这个黄河边的山区,全乡有学校18所,其中16所学校都是“一人一校”,全校只有一位教师,以复式教学的形式进行授课。多是学前班和小学一二年级或到三年级,所以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但如果不采用复式教学,那就会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这也是复式教学的好处。
但贺老师困惑的是,对于复式教学方式下的课堂教学研究一直不被重视,而他们这些西部农村众多从事复式教学的教师更多的是自己摸索。他希望更多多呼吁教育教学专家对复式教学多做研究,多探讨有关的教学方法,使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我认为,好的复式教学也可以收到传统的班级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贺老师这样对说。复式教学也是农村教育发展最实际的保障,否则就会有大批的孩子辍学。
女教师的缺少导致农村女童入学数量的减少
我认为在呼吁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中应强调“教师性别”均衡。在我国,城市中小学女教师的比例已达到70%以上,而农村中小学女教师的比例仅为42%;而在甘肃、西藏、贵州、四川、宁夏、青海等西部农村地区,中学女教师比例不足三分之一。在农村学校,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男女教师比例失调在教育教学上会带来一定的影响。
在西部地区,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明显少于男性,直接影响到女教师的数量,反过来又影响农村女童教育,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在西部农村,女孩子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机会要比男孩子少;这有许多现实的原因,其中学校缺少女教师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读了书的女孩子,更多地也是选择中东部地区,而愿意回到西部,特别是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就更少了。而西部女教师在教育教学及家庭生活中承担着的繁重压力,也是她们不愿意当老师的重要原因。 农村老教师的尴尬
代课教师的前身“民办教师”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为西部农村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甘肃省靖远县三滩乡工作了三、四十年的四位退休民办老教师,从2002年元月起,只能领到县财政下拨的135元,乡上应补给的每月100元停发至今。这点工资还不够他们目前每月的医药费。
甘肃省靖远县三滩中学的胡成德老师参加工作已经30多年。据他对自己所在乡的教师的年龄结构进行调查的结果看,全乡40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139名,占教师总数的66%,50岁以上的教师81名,占40%。
老教师数量多,知识更新慢,给学校教学工作造成了困难。胡成德老师说,对老教师来说,当前教育变化迅速,他们没有机会得到培训,很难适应新的教学任务。几十年形成的观念、教法和习惯不是一两年就能彻底改变的,据我调查大龄教师普遍对新课程改革有抵触情绪,不可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改中去。
甘肃会宁汉岔中学刘仁校长说,近年来西部农村小学教学质量大滑坡。老教师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与外界前沿理论沟通不了是其中一大主因。以六年级升初中检测合格率为例,老教师在平级评估中明显处于劣势,合格率大多不如年轻的老师,以前的老经验反而起不了作用。
此外,许多偏远农村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而饮食起居又无规律性,长期离家在外,身体健康状况很差。有时候干馍馍就开水,饥一顿饱一顿的,再加上乡下买菜不方便,饮食结构单一,营养不良,致使农村教师的健康状况很差。 中老年教师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有相当比例的老教师患有各种疾病。“近七年来我们那里从未搞过教师体检。”胡成德老师说,“有一些老教师有病也不敢去看,因为工资中的大部分要供子女上学。”
农村教师得不到尊重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院长李瑾瑜教授认为,当前农村教育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处在“被管理与使用”的境地中。当前普遍流行的教师管理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基础之上的,这些假设是:现行教育中存在低效的教学和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要使不合格的教师提高水平,主要依靠对教师实施奖惩和施加外部压力;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外部组织目标的实现比教师个人的内在需求更重要。这些假设几乎没有人质疑过,然而,正是这些“假设”基础上的教师的“被管理与使用”,导致教师特别是西部农村教师的处境越来越恶化。
在这种教师管理体制下,教师只是校长管理与使用的一个工具和对象,教师作为一个有内在需求和人格尊严的教育者被忽视和抹杀了。教师必须努力使自己符合校长的期望,而校长却不断地对教师提出要求、恐吓、责备、报怨。近年来我们大力提倡的“推门听课”,不仅无法改善教师的教学,反而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教师因为校长推门听课而太紧张,有位教师甚至每逢第二天有课,头天晚上就睡不着,后来精神紧张得没法上课。很多地方流行的“末位淘汰”制也使教师产生心里恐惧,在“后果自负”、“不好好教就如何如何”等威胁性话语的泛滥之下,教师感到非常孤立和孤独。农村教师特别是代课教师看不到自己的希望在哪里,他们感到无助,无奈,无望,最后直至无为。
农村教师管理缺失专业发展理念。现在的教育报刊没有不在谈教师专业发展的,好像不提教师专业发展自己就没有水平,但它们只是解释一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名词,提提要求等,只是在这个层面上谈。“我们没有一种思维方式,站在教师的立场,从教师的处境特别是教师的困境出发,探讨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中国,在西部农村,在我们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是什么样的,我们有的全是大而笼统的要求。”李瑾瑜说。
我们现在强调科学量化外衣下的教学评价,给量化加上科学的外衣,而不管这种评价能否量化,如何量化。我们奉行批评状态下的听课、说课与评课,“不谈优点,只谈问题和缺点”,毫无顾忌地否定教师,打击教师的自信心。教师常常因而发出“为什么我永远不对”的感叹。我们规定严格限制下的教师工作环境,教师不得有丝毫“越轨”。有一位物理教师从小就喜欢哲学,并且物理很多方面与哲学有联系,就想让学校订一本《哲学研究》,校长说他不务正业,坚决否定了他的提议,这位老师一怒之下调走了。
李瑾瑜认为,我们当前的工作路径是教师权力与义务的失衡。一些教师反映,农村中、小学缺乏校内、校外监督机制,学校无“教代会”,教育工会成为空架子,多年来未召开过全体教育民主生活会、校内财务公开会及家长座谈会。少数农村教师由主人变成了小心翼翼的仆人,相反,部分校领导由公仆变成了高高在上的“主人”。
西部农村教师的出路
2005年召开的“西部农村教育论坛”就西部农村教师的困境和出路展开探讨。除关注西部农村教育的专家学者外,与会者大多是西部农村一线的老师。代课教师李小锋的一段话让与会者无不为之动容:“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有更多的人来关心西部的老师和孩子们,也多么希望有设施完备、宽敞明亮的现代化的教室,使山村教师不再有跋山涉水去上课的艰辛,不再为生活煎熬,不再有在危房上课时的心情,不再出现困难学生上不起学的情况。我真希望山村教师也能在电脑前享受网络信息沟通带来的欢乐,有规范化的图书室、活动室。不再忍受不仅是贫乏的物质生活,还有无助的孤独和寂寞。当然也希望我能成为一名公办教师,每月有四五百元的收入。这就是我作为一名代课教师的心声,也是我作为一个大山儿子无悔的选择……”
李瑾瑜教授认为,西部农村教师发展的出路必须从理解与帮助教师开始,重建农村教师概念,确定新的学校发展观,建立农村教师发展的支持体系,变革农村教师管理的思维方式,培育农村教师的积极心态,等等。
“中国教育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是在农村,而我们的农村教育被忽视了。”参加会议的著名学者钱理群认为:“中国教育的设计是城市取向的,农村不在我们视野当中。”我们的教育把重点放在城市,特别是放在城市的重点中学,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钱理群教授近年来开始关注基础教育特别是西部农村教育。“中小学教师特别是西部农村教师是沉默的大多数。”钱理群认为,西部农村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既能走出去,又能留下来的建设人才。地方师范学校应该培养乡村教育和乡村改造的人才。而作为乡村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加入到乡村改造中去。
此外,西部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西部农村与其它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学者杨东平认为,要解决西部农村教师问题,必须加大政府对西部农村教育的投入。“义务教育首先是国家的义务,而不是老百姓的义务。”中国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低于比中国更为贫困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中国到现在还没有实现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像缅甸、尼泊尔、柬埔寨等国家的GDP仅为中国的三分之一,然而这些国家都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现在云南边境有很多儿童到境外去上学,因为那里不收学费。
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是“人”的问题,是农村师资的问题。和谐发展要以人为本,关注和支持农村教师。是一切的根本!
————————————————————————————
希望以上两篇对你有所帮助,以上。
展开全部
关于农村师资水平及工资待遇情况调查
本次实践活动除了组织队员在自己回家乡后调查了解自己高中老师的生活状况外,自己还利用校内网,向北师大等师范专业学生了解他们选择师范专业的初衷等方面情况,以及了解部分今年考取华师的新生在报考华师免费师范生的想法。本次共调查了不同地方的一百多位高中老师五十多名来自各师范院校的学生。
针对免费师范生教育,在我的家乡――湖北西部靠近重庆万州的山区调查的过程中与自己过去的老师交谈过,有的老师认为表面上对国家和对学生都实现了双赢互惠,但是国家和个人也都是无奈之举,尤其是本来就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学生,因为在西部确实存在很多因不能支付学费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家庭,对于家庭实在很困难而又不志在从事教育的同学,要在毕业后从事十年的中小学教学,用大学期间的生活费学费去换取在十年的对梦想的等待,到时候已经是承担家庭和自己子女学习的年龄了,追求梦想的最佳时期都已经过去了,因此在今年从家乡考入华师的几个人中,没有一个是报的免费师范专业,她们的顾虑在于以后回生源所在地发展没有多大前途,宁愿自己出钱读书也不想将来受到限制。当然对于本来就有志于从事教育的人来说也算是比较划算的了,在新生中就有一个来自广东珠海的同学,她就是虽然家人不愿意让她报师范专业,但自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选择了华师。
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为了吸引教师而提高待遇的资金来源除了上级拨放以外,要从招收的超录生择校费里获得,同一所学校的老师工资待遇出现一些差距,待遇相对较高的老师有不少人热爱教育事业,但也有不少人把教书当作终生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了多年的书,除了会教书没有其他工作更合适自己了,年纪大了没有选择的余地了,甚至有的老师说如果还年轻的话会考虑专业,而待遇相对较低的老师大都把教师当作选择更好工作的一个跳板,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教书多年的老师说,以前可以由学校建房,教师出钱购买这类福利房,而据今年刚被应聘的老师说,他们只能在校外租房子住,工资不足一千,将一年所有收入算起来,平均一个月也不足一千五,几乎所有老师都要带至少两个班,三分之一的老师都是带三个班以上,教物理的老师居然有带五个班的,如果是文科象历史和地理的,还有带上六个和七个班的,从某些老师口里听来,真如一句谚语说的,穷不打猎,富不教书。要有那么一个更好的工作,那些工资相对较低和工作量繁重的老师大都会改干其他事情。
在调查的老师中,选择因热爱教育事业而从教的倒是超过了三分之二,但却只有不足四分之一的老师认为非常热爱,并且认为教书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从某种程度上讲,赞成子女以后从事教育事业也是老师对教育事业热爱和欣赏的一个方面,但是除了不少人说尊重子女选择以外,只有的十分之一左右的人赞同子女从事教育工作,并且在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态度上,选择热爱和准备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大都是工资相对较高的部分,而工资相对较低的老师都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不满意的情绪。甚至有更极端的老师认为不是他选择了教师职业,而是目前就业压力太大,是教师职业选择了他。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的传递经验的社会性活动,教育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尧、舜、禹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对教师的等级称呼,至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格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到唐朝实行尊孔,儒家教育地位更是大大提高,文化昌隆,国家盛极一时,汉唐的兴盛繁荣离不开对教育的重视,荀子说过,“君师者,治之本也。”可见在几千年前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学识的重要性。
中国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缓慢前进,而西方国家在中世纪长时间的沉默停滞不前后,终于爆发,发生了一次技术的大革命,在清朝闭关自守,海外已经用我们发明的技术改进后来侵略我们的时候,在别人能够生产出各种先进电子产品而我们还在向往居求安食求饱的日子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科学技术的无穷威力,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以后,邓小平才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我国才依据这一理论提出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高精尖产品层出不穷,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与国的竞争表现在技术上的较量,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谁拥有更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谁就能够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天然能源越来越枯竭的今天,谁能够找到更好的替代产品,谁就可以拥有更大的国际市场和发展机会,科学技术的振兴和发展需要大量高尖端人才的培养,而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是培养人才的教师,教师在我国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成员,只有让他们更好的生活,他们才能更好的工作,全心全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人类劳动技术社会经验的传播除了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自己积累外,要想获得系统的知识,还离不开学校教育,教师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且很难说透彻的话题,它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都正在接受学校教育,我们都是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再进大学。
关注教育,重视教育,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
作为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以后准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学,关注教育以及与教育有关的东西,为以后学习和工作都有帮助。
感动中国的华农学生徐本禹的行动让人们终于注意到了中国偏远的山区教育现状是那么令人心酸。从此掀起了志愿者支教的浪潮,在各个大学也出现了支教的相关政策。
教育学课上,观看了影片《美丽的大脚》和《一个都不能少》,让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受,《九年义务教育法》从1995年颁布以来,居然还有那么多的学生没有享受教育的机会。从家乡的情况看来,也那里并不是象国家预想的那样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07年1月又报道了关于山村里最美丽的女教师王梅香的事迹,在我们被这些事迹感动、竖起拇指称赞这种执着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想到,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伟大,为什么这些感人的故事又是那么让人辛酸呢,这些事情的发生不就可以归结到没有人愿意到条件差的地方从事教育吗,为什么没有足够的人从事教育呢?于是我们想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教师生活状况。从这里探寻某些原因。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出台,是我国对教育逐渐重视的一个信号,科教兴国是我国一个长期的基本国策,教育是一项关系国家民族振兴的重要事业。
表现在被重视的另一方面就是不被重视,也就是说在我们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之前,我们曾经将其看淡了,没有被重视,即使将教育的位置提高了,与教育有关的东西还不是很完善,诸如教学设施,教师待遇等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据称北师大师范类专业学生大部分毕业后不会从事教育工作,教育部要以免费师范生培养缓解贫穷人的经济并且签订协议来让人们从事教育工作不得不反映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人们不太愿意主动从事教育工作,因此我们想从广大基层学校教师的生活状况来了解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的老师们,他们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他们对教育有些什么看法。
中国人口众多,而人均素质相对较低,从而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将人口压力变成人口资源,才是我国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师范专业学生,有责任关注教育发展动态,关心从事教育事业人员的状况,探究教育发展状态相对不乐观的原因,了解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待遇,探询高学历人才不愿意从事教育的某些原因。
本次实践活动除了组织队员在自己回家乡后调查了解自己高中老师的生活状况外,自己还利用校内网,向北师大等师范专业学生了解他们选择师范专业的初衷等方面情况,以及了解部分今年考取华师的新生在报考华师免费师范生的想法。本次共调查了不同地方的一百多位高中老师五十多名来自各师范院校的学生。
针对免费师范生教育,在我的家乡――湖北西部靠近重庆万州的山区调查的过程中与自己过去的老师交谈过,有的老师认为表面上对国家和对学生都实现了双赢互惠,但是国家和个人也都是无奈之举,尤其是本来就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学生,因为在西部确实存在很多因不能支付学费父母双双外出打工的家庭,对于家庭实在很困难而又不志在从事教育的同学,要在毕业后从事十年的中小学教学,用大学期间的生活费学费去换取在十年的对梦想的等待,到时候已经是承担家庭和自己子女学习的年龄了,追求梦想的最佳时期都已经过去了,因此在今年从家乡考入华师的几个人中,没有一个是报的免费师范专业,她们的顾虑在于以后回生源所在地发展没有多大前途,宁愿自己出钱读书也不想将来受到限制。当然对于本来就有志于从事教育的人来说也算是比较划算的了,在新生中就有一个来自广东珠海的同学,她就是虽然家人不愿意让她报师范专业,但自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选择了华师。
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为了吸引教师而提高待遇的资金来源除了上级拨放以外,要从招收的超录生择校费里获得,同一所学校的老师工资待遇出现一些差距,待遇相对较高的老师有不少人热爱教育事业,但也有不少人把教书当作终生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了多年的书,除了会教书没有其他工作更合适自己了,年纪大了没有选择的余地了,甚至有的老师说如果还年轻的话会考虑专业,而待遇相对较低的老师大都把教师当作选择更好工作的一个跳板,等待一个更好的时机,教书多年的老师说,以前可以由学校建房,教师出钱购买这类福利房,而据今年刚被应聘的老师说,他们只能在校外租房子住,工资不足一千,将一年所有收入算起来,平均一个月也不足一千五,几乎所有老师都要带至少两个班,三分之一的老师都是带三个班以上,教物理的老师居然有带五个班的,如果是文科象历史和地理的,还有带上六个和七个班的,从某些老师口里听来,真如一句谚语说的,穷不打猎,富不教书。要有那么一个更好的工作,那些工资相对较低和工作量繁重的老师大都会改干其他事情。
在调查的老师中,选择因热爱教育事业而从教的倒是超过了三分之二,但却只有不足四分之一的老师认为非常热爱,并且认为教书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从某种程度上讲,赞成子女以后从事教育事业也是老师对教育事业热爱和欣赏的一个方面,但是除了不少人说尊重子女选择以外,只有的十分之一左右的人赞同子女从事教育工作,并且在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态度上,选择热爱和准备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大都是工资相对较高的部分,而工资相对较低的老师都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不满意的情绪。甚至有更极端的老师认为不是他选择了教师职业,而是目前就业压力太大,是教师职业选择了他。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培养人的传递经验的社会性活动,教育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尧、舜、禹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对教师的等级称呼,至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格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到唐朝实行尊孔,儒家教育地位更是大大提高,文化昌隆,国家盛极一时,汉唐的兴盛繁荣离不开对教育的重视,荀子说过,“君师者,治之本也。”可见在几千年前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学识的重要性。
中国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缓慢前进,而西方国家在中世纪长时间的沉默停滞不前后,终于爆发,发生了一次技术的大革命,在清朝闭关自守,海外已经用我们发明的技术改进后来侵略我们的时候,在别人能够生产出各种先进电子产品而我们还在向往居求安食求饱的日子的时候,我们才发现科学技术的无穷威力,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灾难以后,邓小平才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号召,我国才依据这一理论提出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高精尖产品层出不穷,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国与国的竞争表现在技术上的较量,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谁拥有更先进的产品和技术,谁就能够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天然能源越来越枯竭的今天,谁能够找到更好的替代产品,谁就可以拥有更大的国际市场和发展机会,科学技术的振兴和发展需要大量高尖端人才的培养,而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是培养人才的教师,教师在我国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成员,只有让他们更好的生活,他们才能更好的工作,全心全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人类劳动技术社会经验的传播除了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自己积累外,要想获得系统的知识,还离不开学校教育,教师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且很难说透彻的话题,它与我们近在咫尺,我们都正在接受学校教育,我们都是读完小学初中高中再进大学。
关注教育,重视教育,是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
作为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以后准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学,关注教育以及与教育有关的东西,为以后学习和工作都有帮助。
感动中国的华农学生徐本禹的行动让人们终于注意到了中国偏远的山区教育现状是那么令人心酸。从此掀起了志愿者支教的浪潮,在各个大学也出现了支教的相关政策。
教育学课上,观看了影片《美丽的大脚》和《一个都不能少》,让人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受,《九年义务教育法》从1995年颁布以来,居然还有那么多的学生没有享受教育的机会。从家乡的情况看来,也那里并不是象国家预想的那样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07年1月又报道了关于山村里最美丽的女教师王梅香的事迹,在我们被这些事迹感动、竖起拇指称赞这种执着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想到,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种伟大,为什么这些感人的故事又是那么让人辛酸呢,这些事情的发生不就可以归结到没有人愿意到条件差的地方从事教育吗,为什么没有足够的人从事教育呢?于是我们想通过调查了解目前教师生活状况。从这里探寻某些原因。
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出台,是我国对教育逐渐重视的一个信号,科教兴国是我国一个长期的基本国策,教育是一项关系国家民族振兴的重要事业。
表现在被重视的另一方面就是不被重视,也就是说在我们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之前,我们曾经将其看淡了,没有被重视,即使将教育的位置提高了,与教育有关的东西还不是很完善,诸如教学设施,教师待遇等很多方面还有待提高。据称北师大师范类专业学生大部分毕业后不会从事教育工作,教育部要以免费师范生培养缓解贫穷人的经济并且签订协议来让人们从事教育工作不得不反映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人们不太愿意主动从事教育工作,因此我们想从广大基层学校教师的生活状况来了解一些深层次的原因,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的老师们,他们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的,他们对教育有些什么看法。
中国人口众多,而人均素质相对较低,从而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将人口压力变成人口资源,才是我国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师范专业学生,有责任关注教育发展动态,关心从事教育事业人员的状况,探究教育发展状态相对不乐观的原因,了解基础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待遇,探询高学历人才不愿意从事教育的某些原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